超乎想象|历史11年,篇幅120页,上海科技大学这篇重要论文终于发表!

机器学习初学者

共 1657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0-11-18 10:43

  数日前,本公众号报道了上交的博士生王耀同学的一篇文章在被拒5次的情况下坚持申诉,终于在3年后被物理学界的顶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 (PRL)接收,看到这一消息不少公众号的读者惊呼“居然有战线拉得这么长的文章啊”。其实,一篇文章数易其稿、历时三载是经常发生的,只是在近年OA大行其道、审稿快餐化的背景下,CS/EE学科的工作人员对传统的学术文章发表历程的艰难程度缺少认识而已。


  笔者无论是在读PhD期间还是在工作后都喜欢与各个学科的朋友们交流,看过的奇文也算不少了,比如中国人最早(1881年)在Nature上发表的文章、挂有3000个作者的高能物理领域的文章、乃至国家领导人求学期间发表的文章我都曾饶有兴趣地拜读过。阅读这些奇文,可以加深对各个学科的认识,认清科技发展的逻辑,学习科技大咖的科研哲学,可谓是受益匪浅、余音绕梁。

 

  近日,我又有幸读到一篇来自数学界奇文,这篇文章还是华人学者所著。早在求学期间,在与数学界的朋友交流时我就对数学论文的发表难度(理论深度要求高、审稿人审稿推理周期长)有所了解,但是近日看到的这篇文章远超我之前的认识,所以这篇文章自然而然地也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

 

  我提到的这篇文章是上海科技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创始所长陈秀雄教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兵教授于11月1日发表在国际顶级数学期刊《微分几何学杂志》(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的“Space of Ricci flows (II)—Part B: Weak compactness ofthe flows”。这篇论文篇幅超过120页,从写作到发表历时11年,是微分几何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证明了“哈密尔顿-田猜想”和“偏零阶估计猜想”这两个国际数学界20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该期刊的匿名评审员认为,“文章的结果是极其杰出的,是该领域的重大进展,毫无疑问它将激发诸多更进一步的工作”。菲尔兹奖获得者西蒙·唐纳森也在媒体和文章中盛赞这一工作。


  120页,这篇幅超过了大量博士生的博士学位论文,而且还全是是艰深复杂的数学论证,这不仅构思时烧脑,打字时费劲,审稿人阅读论证起来也相当费时间,这也就是为啥一篇文章历时11年才得以发表。11年的时间,都够娃从呱呱坠地到小学毕业了,也能让鲜肉变中年,中年变腊肉了。这时间跨度,OMGD!


  不过,这个故事也告诉广大读者,科研路漫漫,只有坐得起冷板凳才能出得了大成果


PS.

  微分几何学起源于17世纪,主要用微积分方法研究空间的几何性质,对物理学、天文学、工程学等产生巨大推动作用。“里奇流”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描述空间演化的微分几何学研究工具。



陈秀雄,上海科技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担任所长、特聘教授。

1994年获美国宾州大学博士学位;

2002年被聘为中国科技大学“吴文俊讲席教授”;

2008年获聘中国科技大学教授;

2008年被聘为中国科技大学首批“大师讲席(II)教授;

2010年起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担任教授;

2017年11月起于上海科技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担任所长、特聘教授;

2019年6月25日《纽约时报》宣布,陈秀雄因在微分几何领域的贡献,被冠为2019年西蒙斯学者。同年11月被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授予首席教授头衔。

 

往期精彩回顾





获取本站知识星球优惠券,复制链接直接打开:

https://t.zsxq.com/y7uvZF6

本站qq群704220115。

加入微信群请扫码:

浏览 3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