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个B站视频

共 2782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0-08-18 06:00

这几天刷B站,发现这个有趣的问题:互联网会缩小认知差距吗?



之所以会对这个问题产生极大兴趣,并且还一定要写篇文章,来加以讨论,是因为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基础设施」。

所谓基础设施,就是何时何地,我们都需要的东西,并把它当作是理所应当,离开它,反而会寸步难行。

那作为基础设施的互联网,究竟是缩小了人与人之间,在认知上的差距,还是拉开了彼此之间的差距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曾哥想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审视。

曾哥的核心观点是,互联网从本质上来说,加剧了人与人在认知上的差距。

首先,互联网让人不断「向上进行比较」,摧毁人宝贵的专注能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现在自己,做事情能够保持30分钟的高度专注,已经谢天谢天,能够烧高香了。

很多时候,自己内心深处,确实想读书,可屁股刚坐下,手机屏幕就亮了,接着,微信、微博、知乎纷纷有了小红点,自己就忍不住点开,最后,所谓读书,这个待办任务,就忘得一干二净。

这能怪你吗?不能!古人之所以能够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是因为那个时候,并没有多少外部刺激。

古人穷是穷了点,但信息流通太慢,他们完全不知道有钱人正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正因为不知道,没有向上进行比较,所以,才会安安心心读书。

可是,各位朋友们,时代已经变了。

疫情期间,很多大学不能开学,只能上网课。

你同学,一边吹着空调,一边吃着草莓,左手Ipad pro顶配,右手Macbook pro顶配,边听课,边用电容笔在平板上做笔记。

而你,不仅要帮忙做家务,干农活,好不容忙完,发现充话费送的小米手机,又卡又慢,想打开电脑学习,等电脑开完机,老师都已经下课了,你心情糟透了,但只要不知道别人生活过得怎么样,你忍一忍,还是能撑过去。

可是,一打开打开朋友圈,发现别人岁月静好,自己却惨不忍睹,心拨凉拨凉。

于是,你就开始怨恨父母,抱怨社会不公,贫富差距,阶层固化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伤害,自己的专注能力,就不会被破坏,不会被破坏,就能老老实实上课,学习,提升自己。

可能有人会说,向上进行对比的人,活该他们混得不好啊,谁叫他们有虚荣心呢?

哈哈,这还真不能怪自己,而是因为很多人在互联网进行分享和输出的时候,有一个大原则,就是「报喜不报忧」。

而之所以会报喜不报忧,是因为每个人,都想要自己成为别人,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学霸分享自己的成绩,不是在炫耀,而是在说,我作为学霸,就是你们这些学渣 ,应该有的样子。

同样,别人在朋友圈分享豪车名表,各种名牌包包,潜台词就是想告诉你,我就是成功人士,应该有的样子。

当你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三观,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向上对比」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别人报喜不报忧的假象所迷惑。

进而越是对比,越丧失专注能力,越想着一夜暴富,成为他们那种人。

因为向上对比,进而丧失长时间专注的能力,危害确实挺大,但比这个危害更重的,是父母对你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

以前,和你进行对比,进行竞争的,是隔壁家,隔壁村,顶多是隔壁镇的张狗蛋,刘桂香,李大柱。

好家伙,现在有了互联网,你要对标北上广深那些顶级学霸们,他们年轻有为,不仅会5门外语,唱跳RAP,更不在话下,你父母天天对着手机屏幕感叹:

瞧瞧人家,再瞧瞧你,你怎么就不知道努力呢???

父母的脑回路,特别奇怪,一说起成绩,就一定要和北上广深学霸看齐,可一说起家庭条件,说起别人家的父母,就支支吾吾,转移话题,美其名曰:

不要和别人比家庭条件,要比成绩。

好了,借助互联网,通过向上对比,不仅是我们,还有父母,已经越来越没有耐心,专注能力越来越差。

其次,在算法助推之下,每个人都生活在「信息茧房」之中,只想看自己想看的内容,变得越来越偏激,越来越狭隘。

在知乎,只要你浏览了「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越来越丧」这样的问题,那恭喜你,接下来,知乎一定会源源不断向你推荐这些问题:

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周围的人都劝我趁年轻学习,多看书,提升自己,可是我不想怎么办?

作为一个所谓的年轻人,我就是不想努力,有错吗?

努力了七年却依旧被中产阶级家庭子女完爆,我该如何调整心态?


这样相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很多。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每个人借着开放多元的互联网,看似能够获得大量优质的信息,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做决策更加明智,少犯错误。

可实际上,却完全相反。


一旦你有了情绪,有了立场,有了预设,互联网就是一个放大器,会把你变得更加极端。


我不想努力,想要继续丧下去,很简单,只要在知乎不断寻找相关的问题,就能找支持我这个想法的证据。


至于我能不能变得更加优秀,变得更加聪明睿智,你觉得一个互联网网站会关心吗?


不会,他们关心的,是你每天花费了多少时间在上面。


你只是一个工具人,仅此而已。


在没有开始做自媒体之前,我就在知乎浏览「现在做自媒体,还有前途吗?」这个问题。

那时候,因为自己很迷茫,找不到方向,所以我内心预设的立场,就是没前途。

于是,看到说自媒体没前途的回答,我就点赞,说有前途的回答,就觉得他们在说谎,以至于到后来,我一打开知乎,发现首页,全部都是:

没前途。。。。

你们说,互联网是让人的视野,不断扩大,还是让人深陷「信息茧房」之中,无法自拔?相信大家心中有杆秤,都已经知道答案。

那曾哥是不是想说,互联网就是罪大恶极,我们都应该敬而远之,从此和它划清界限?

当然不是!

曾哥想要说的是,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手里拿着的,是一个工具,既然是工具,就要秉承「多创造,少消费」这个大原则。

多创造,少消费这个大原则,很早之前,我就已经强调过了。

今天再次提起,是想告诉大家,当我们在讨论互联网的好处坏处时,如果你想来想去,认为互联网只有坏处,那十有八九,你是在消费互联网,而不是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创造,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些在互联网上,达成自己成就的人,会端起饭碗来骂娘。

那些做自媒体,写网文,做电商,乃至做直播的人,一说起互联网,眼里往往都有光。

因为他们和互联网之间,是互相利用,互相达成的关系。

只要你在互联网进行创造,你就能体会到这个工具的强大之处,它的强大之处就在于:

互联网只看你的作品,而完全不看你的原生家庭,社会人脉。

曾哥见过太多的人,通过在互联网上进行输出和分享,彻底改变了命运。

他们有的成为知名教育博主;有的借助互联网的影响力,找到更好的工作;有的成为自由职业者,时间和精力安排,都相当自由。

而如果没有互联网,他们的人生轨迹,就会平平淡淡。

所以,当我们在谈论互联网这个工具时,一定要时刻记得,要利用它来创造,要利用它,来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这才是正道。

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和启发。
浏览 2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