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本质是什么...
这是一个人人都在焦虑的年代...
1
人人都在焦虑
网上大家对自媒体的一个批评就是:贩卖焦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我自己的感受就是这些年来,互联网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确确实实带来了很多焦虑感。
比如普通人在焦虑如何买房买车?程序员在焦虑35岁以后的工作到底会怎样?自媒体都在交流公众号涨粉为什么越来越难?
穷人在焦虑怎么身边人都有钱了?富人在焦虑明年是否还能挣这么多的钱?老板在焦虑公司怎么能快速盈利?
大家都在批判贩卖焦虑的同时,却也印证了一个事实,现在确实太多的人都在焦虑。
并且,年纪越大越焦虑,学历越高越焦虑,越有钱越焦虑....
就连互联网巨头都在焦虑...
2
互联网巨头的焦虑
昨天晚上看到中央发布的一条信息: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巨头,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而不是追求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力量。
人民日报发布这条信息的背景是什么呢?
互联网巨头都在抢占社区团购这个赛道,其实行业并不是突然就火起来的,已经有很多创业者在这个领域耕耘了好多年。
结果到了今年的时候,各大互联网巨头突然发现了,原来这一块还是一个有流量的机会,然后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大头都重金杀入。
在国外互联网巨头都在研究上天入地的事情时,我们的互联网巨头用资金、用流量砸向了老百姓的买菜市场。
让原本在这个赛道耕耘几年的创业公司倍感压力,可以预见如果中央没有干预的话,估计也会成为共享单车、百团大战一样的结局。
那么为什么互联网巨头都想杀入这个领域呢?
我觉得也是焦虑,一方面就害怕被某个流量新贵给颠覆了,比如(字节跳动);另外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了。
中国互联网网民已经9.4亿,大家都是在一个存量市场中博弈,如果发现一个新流量场景,都想疯狂杀入抢上一杯粥。
3
焦虑的本质是什么?
互联网巨头的背后毕竟还是人,所以,我们回归到人为什么焦虑的这个本质的问题上?
我记得小时候的生活没现在这么焦虑,那个时候的生活条件比现在差了很多,反而人们焦虑的感觉不是那么强烈。
我想有一方面,可能大家都还奋斗在温饱状态中顾不上这么高级的词语,最主要的原因是那个时代大家的对比感没有那么强烈。
比如大家都在一个村,虽然这家比那家富一点,但远没有让人绝望的感觉。现在抖音、资讯可以用一秒时间给你同步世界最富有人的生活。
这种强烈的对比感是我们之前没有的,所以大家越刷短视频(抖音),短资讯(微博)就会越空虚、越无聊、越焦虑...
所以焦虑的本质是:你看到了生活中那么多美好的事物,但是这些事物又距离你太远,巨大的挫败感会让人产生焦虑。
4
差距
“你知道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少!”
我刚做程序员的时候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后来通过半年培训走向这个行业,工作1-2年的时候觉得程序员好像就这些内容。
把整个的 IT 知识领域用一个圆圈来表示,黑色实体代表刚开始认知的区域,白色部分代表未认知区域。
刚毕业1-2年,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程序开发的基本规律,应付工作没有问题,简历上写的各种精通,精通前端,精通数据库,精通core java等等。就像上图一样。
当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扩宽自己知识的边界,就像里面的小圆不断的长大时,我们感受到的未知也越来越多,认识到自己了解的内容占整个体系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我们学到的越多,才知道自己知道的太少。
这个本来就是事物认知的一个过程,但如果不能客观看待这个情况,会让部分人压力过大,从而产生焦虑。
因为我们学的东西越多,才知道还要学习的东西更多。
5
读书
其实我一直在讲,焦虑未必是一个坏的东西,适当的焦虑会让我们保持进步,过分的焦虑才会影响生活。
很早之前我发过一个朋友圈:
有一个回答印象比较深:因为手机上的诱惑比较多,信息比较杂容易让人分心。总结完就是:多读书吧!
对抗焦虑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读书,它不但可以让我们静下来,还可以让我们有一段完整的时间,跟着作者的思路去思考。
6
滚雪球
要学会滚雪球。
抬头看天也需要低头走路,对抗焦虑另外一个大杀器,就是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然后滚雪球。
如果你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是一年挣一个亿,我相信这一年的每一天都会过得很焦虑,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目标太远大了。
如果你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是一年挣12万,这个目标就相对靠谱一些,拆解下来每个月就是1万元。
设定切合自身实际,并且能够努力完成的目标,有计划的跟着目标去执行,这个过程就不会有太多焦虑。
我2016年只是喜欢写博客,通过写博客积累了一批读者;慢慢的我利用这个博客的影响力开始滚动雪球。
后面开通了公众号,开了很多付费的课程;然后再通过公众号的收入,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目前又从一个自由职业者慢慢转型成为一个创业者。
这个最初的起点就是在博客园写了一篇技术文章。
人生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