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萝卜快跑看robotaxi产业进程

共 10057字,需浏览 21分钟

 ·

2024-07-12 20:29

公众号改版,及时收到文章推送需要给公众号加星大家可以点击页面上方蓝色字【京北夜光】,进入公众号首页,点右上角“...,点下方“设为星标

坚持复盘总结分享不容易,点右上角点个在看并分享到朋友圈,看完顺手点个点赞和在看,算是个认可,感谢。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建议关注)



Robotaxi运营详解


摘要:

1.订单量:实际武汉运行的车辆每天大概有600-700台车辆是在路上可以正常的接乘客的,剩下的还有大概三四百台是作为测试用的,合计一天(除开大夜班)单车行驶里程应该是 300 公里以内,其中包括20个真实乘客单,10单左右虚拟单。大部分乘客还是解决短途的运输,以 10 公里以内的单子为主。

2.后勤人员构成:现在武汉车上配的安全员基本上只剩二三十人了,现在95%以上的车辆全部都是全无人的。现在600多个人里接近200是路测人员,通过电脑远程驾控的云仓有七八十人,另外地勤,两公里一个,车在行驶中有任何问题,两公里之内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马上处理。地勤人员有接近 200 个。

3.接管次数:第一种是路测的,一个早班或者一个晚班接管的次数大概是四五十次,并不是因为有安全隐患他才接管,只是因为这个地方要设立站点,或者之前这个道路行驶的有不合理的情况,他都会来进行记录。第二种就是跟车的安全员实际接乘客单的这种接管,这种接管的话就是直接踩刹车或者是加油门都可以接管,这种接管的次数平均下来每天一个班次接管次数会小于 20 次。

4.盈亏平衡点:照百度的官方数据来说,在 2025 年能够实现盈利。个人认为运营成本中用人成本占比最大,如果能够推广代驾和路库养车模式,能够缩减一半用人成本,保留必要的300个测试人员来维持1000辆无人车的运行,同时增加无人车班次以及车辆运行时间,能够按照百度的目标有希望实现。

全文太长,见圈内。


智能驾驶行情、事件、产业链梳理



行情复盘:北京、上海政策支撑,萝卜快跑引爆行情。2024年2月份以来,各地自动驾驶利好政策频出,叠加苹果放弃汽车研发计划,特斯拉FSD受欧盟批准且向用户免费推广等事件影响,智驾行情波动演进。6月30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发放首批无人载人车牌照,赛可智能、百度智行、AutoX、小马易行获批,叠加萝卜快跑在武汉市订单爆发增长,7月7日起智驾指数显著上扬。预计8月8日特斯拉将发布Robotaxi产品。

数据来源:Wind,相关报道

产业链:智能驾驶产业链主要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决策层、执行层和智驾系统开发/Robotaxi,其中感知层包括激光雷达(激光雷达产业链见下图,下同)、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及导航系统;传输层包括高频高速连接、通信模组及T-Box;决策层包括智驾芯片、域控制器、车载MCU及地图;执行层包括电子转向和电子制动。


智驾渗透率:20-50万以上车型L2占比较高。根据盖世汽车数据,2022-2023年L2级别(含L2+L2++)标配占比在各个价格段车型均有显著提升,其中40-50万车型占比提升最为显著,同比提升24pcts。2023年20-50万以上车型L2占比较高,均大于85%。

图:2022-2023年不同价格段车型L2级别(含L2+L2++)标配占比变化

数据来源:盖世汽车


NOA应用:NOA开始放量上车。根据盖世汽车数据,2023年城市NOA搭载量为23.8万辆,高速NOA搭载量为70.7万辆,预计2024年城市NOA搭载量达到53万辆,高速NOA搭载量达到132万辆,同比增长123%/87%,预计2030年城市NOA搭载量达到274万辆,高速NOA搭载量达到579万辆,2030-2023年CAGR为45%/35%。


图:2023-2030E领航驾驶搭载量(万辆)

数据来源:盖世汽车


事件梳理:智驾利好政策接连出台,特斯拉入华+萝卜快跑逐渐发力。20231117日,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遴选具备量产条件的L3\L4智能网联汽车并开展准入试点,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功能、性能提升和产业生态的迭代优化,随后各地积极响应,相继推出智驾相关政策。2024年3月7日欧盟批准特斯拉FSD在2025年进入欧洲市场,4月28日特斯拉通过国内国家车辆数据安全的权威标准和要求,随后与百度达成合作,为特斯拉FSD入华奠定基础。5月29日武汉市正是投入运营千辆无人出租车萝卜快跑,7月9日萝卜快跑在武汉市的全无人订单量迎来爆发式增长,单日单车峰值超过20单。

表:智能驾驶系列事件梳理




从萝卜快跑看robotaxi产业进程

Q:武汉的robotaxi运营情况如何?

A:武汉的robotaxi运营始于2021年,从最初的路测到现在的商业化运营,经历了多个阶段。武汉市政府给予了政策支持,开放了多个区域进行测试和运营。目前,武汉的robotaxi运营区域已经扩展到包括武昌、汉口和光谷等地,覆盖了长途路段。车辆数量也从最初的一百多台增加到现在的七百多台,目标是今年达到一千台。乘客体验方面,robotaxi提供了高舒适度的服务,包括座椅通风按摩、空调和个性化音乐选择,这使得其在武汉非常受欢迎,订单量显著增加。


Q:萝卜快跑的运营成本和单车收入情况如何?

A:具体的单车成本和订单成本较为敏感,不便透露。但整体来看,萝卜快跑通过降低整车成本和提高人员效能来减少运营成本。目前,在武汉的客单价约为正常网约车的八折,车均日订单量在20单以上。


Q:未来萝卜快跑的成本下降曲线和盈亏平衡点如何?

A:从硬件成本来看,萝卜快跑通过使用简配车型和国产替代零部件大幅降低了成本。例如,原先使用的进口激光雷达每颗成本约20万元,而现在使用的国产替代品成本约为8万元。总体而言,通过技术迭代和采购优化,硬件成本显著下降。对于盈亏平衡点,需达到一定的收入水平和单车产值,但具体数值未详细说明。


Q:百度自研的RT6车型的成本是多少?未来的运营计划是怎样的?

A:百度自研的RT6车型由江铃代工,成本大约在20到25万元之间。武汉目前已有两百多台RT6新车投入运营,计划到2024年投入1000台,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25年实现盈利。


Q:百度robotaxi的硬件配置,包括感知、算力、执行以及供应商相关的情况?

A:百度robotaxi的硬件配置经历了多次迭代。五代车使用的是民用版L2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增加了360度激光雷达、13颗摄像头和5颗毫米波雷达。六代车则替换了360度激光雷达,使用4颗扇形雷达,并增加了一颗正后向毫米波雷达和12颗超声波雷达。算力方面,使用英伟达芯片,算力提升到1200。六代车还采用了全自动换电模式,提升了视觉和感知系统的性能。


Q:百度robotaxi的自动驾驶接管率情况如何?

A:百度robotaxi的自动驾驶接管率已经从1比1提升到1比多。随着技术迭代,车队在正常运营中几乎不需要人为接管,除非发生安全事件或车辆故障。实际测试表明,车辆可以从早上7点运营到晚上11点,不需要人为干预。


Q:百度robotaxi的用户反馈情况如何?

A:用户反馈存在正面和负面两种声音。正面反馈主要来自体验过robotaxi服务的用户,认为体验良好。负面反馈多来自网约车或出租车驾驶员,反映了一些运营中的问题和挑战。


Q:乘客对萝卜快跑的价格调整有何反应?

A:在武汉,萝卜快跑的价格调整后,乘客的单量并没有显著下滑,反而有所增长。前期的折扣和体验单吸引了大量乘客,随着时间推移,复购率增加,许多乘客成为老客户。价格从原来的低价调整到网约车的8折,乘客仍能接受并适应这种出行方式,认为价格合理,体验也更为真实。乘客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高,许多新客户通过朋友推荐而来。


Q:萝卜快跑的无人车在乘客体验方面有哪些优势?

A:萝卜快跑的无人车在乘客体验方面有多项优势。首先,车辆的空调设定在夏季和冬季都能提供舒适的温度。其次,乘客可以通过车内大屏选择音乐和调节音量。此外,无人车提供了更私密的空间,适合需要安静环境的乘客,如进行电话会议等。总体来说,乘客的反馈较为正向,体验度较高。


Q:武汉的无人驾驶车与上海嘉定区的滴滴无人驾驶车有何区别?

A:武汉的无人驾驶车已经实现了全区的商业化运营,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自由行驶,而上海嘉定区的滴滴无人驾驶车则主要在特定测试路段运行。武汉的政策对无人驾驶级别的商业化运营放开,使得无人车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提供服务。


Q:无人车的车速是否有上限?

A:无人车的车速严格遵守交通限速规定。一般城市道路限速60公里/小时,无人车不会超过这个速度。平均行驶速度大约在50公里/小时,因为有些路段限速更低。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00公里/小时,比如在机场线。无人车在遵守交通法规方面表现优异,但也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显得较慢。


Q:武汉区域内无人车的补贴情况如何?

A:具体的补贴金额和方式不明确,但政策上有倾向性支持。例如,某些城市会提供土地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百度在一些城市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免费厂房等资源,但具体到每单补贴多少或其他具体政策,运营方并不清楚。


Q:在使用萝卜快跑的robotaxi服务时,对乘客有什么资质要求吗?车内有哪些安全监控措施?

A:乘客使用萝卜快跑的robotaxi服务时,需要通过打车软件进行实名认证,没有特定的乘客资质要求。为了保证乘客安全,车辆在上车后需确认门锁、安全带和目的地,然后点击出发。车内设置了透明的中央挡板,防止后排乘客干扰前排操作。此外,车内装有监控摄像头,数据传输到云端,便于处理财物遗失或紧急情况。车内还配备呼叫系统,乘客可通过车上屏幕与云驾舱通话。


Q:萝卜快跑的robotaxi方案是使用高精地图吗?

A:是的,萝卜快跑的robotaxi方案是使用高精地图的方案。


Q:在拓展新的城市时,高精地图的成本情况如何?是自己绘制还是第三方购买?

A:百度本身拥有强大的地图采集和绘制能力,因此不需要从第三方购买高精地图,这使得成本相对较低。拓展新城市时,百度会派出地图采集车和路测团队进行高清地图的绘制和测试,之后再派无人车试跑,最终通过政府审批。这一过程确保地图的高精度和实时更新。


Q:高精地图的建立和更新成本如何衡量?

A:具体的成本不便透露,但由于百度自身具备绘制地图的能力,相比其他需要购买高精地图的公司,成本显著降低。


Q:在新开一个城市时,盈亏平衡点是否在1000辆车左右?

A:每个城市的盈亏平衡点并不固定,取决于当地的出租车起步价、客单价、人员密集度和城市距离等因素。例如,武汉的盈亏平衡点是1000辆车,但在一些更发达的城市,可能只需更少的车辆即可达到盈亏平衡,因为这些地方的客单成本较高。


Q:新进入一个城市时,robotaxi需要满足哪些法律法规和技术门槛?

A:每个城市对robotaxi的法律法规和技术门槛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需要在某个区域提供一定数量的车辆,并在法规实施前达到一定的运行里程数,确保数据监控中的安全性。此外,还需通过公司的资格审查和其他硬性条件。政府的支持力度也因城市而异,有些地方甚至会提供工厂和办公楼。


Q:robotaxi的安全员需要具备哪些技术要求和资质?

A:安全员的成本因地而异,例如武汉的人员成本区间为6K到10K。安全员需具备大专以上文凭、一定年限的驾龄、无重大安全事故记录等资质。此外,安全员需通过酒精测试,不能携带手机进入工作区域,并遵守其他硬性规定。总体来说,经过技术培训的普通司机即可胜任安全员的工作。


Q:robotaxi的安全员是否实行倒班制?

A:是的,安全员实行倒班制,以确保车辆能够24小时运行。


Q:robotaxi的激光雷达成本如何变化?

A:最早在2021年,我们使用的是进口的360度激光雷达,成本较高。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到2023年,我们改用四颗扇形激光雷达,单颗成本约8000元,总成本降至约3.2万元。新型激光雷达不仅成本降低,还提高了精度和美观度。


Q:公司在购买车型并进行后装改造时,成本是如何计算的?

A:目前的成本包括了整车的价格,约20到25万,已经在工信部备案,并且执行在成品车上。


Q:除了激光雷达,其他硬件方面还有哪些降本措施?

A:其他硬件降本主要通过提高集成度实现。例如,原有成品车上有一个网关,现在我们将其与我们的设备综合,只使用一个网关。此外,原有成品车上的刹车系统需要后装一套控制系统,现在自研车在原车基础上改造,直接变成冗余系统,从而降低成本。


Q:武汉投放的1000台robotaxi的具体构成是怎样的?

A:武汉投放的1000台robotaxi包括现有的700多台五代车和500多台六代车。到今年年底,武汉将达到1000台的运营目标,预计实现收支平衡。明年将继续增加车辆,以实现盈利。


Q:武汉robotaxi的运营成本是如何计算的?

A:整体运营成本包括正常的车辆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但不包含研发成本。


Q:武汉负责监督远程控制的人员规模如何?

A:武汉有全球最大的5G云家城,设有100多个仓位。虽然是24小时运行,但并非一比一监控,而是按需求动态调整仓位和人员配置,顶峰时期已达到1比5的比例。


Q:武汉robotaxi的电力成本和换电情况如何?

A:武汉的换电站可全无人换电,一个换电站可支撑200台车。换电站的充电时间段为11点到凌晨三点,以降低电费成本。每个电池的续航为300多公里。


Q:目前车辆的换电频次是怎样的?

A:我们的车辆在完成乘客接送后,会根据预设的电量触发换电指令。整个换电过程由车辆自主完成,无人值守,通常在五分钟内完成。如果有直通换电,时间可能缩短至三分钟。换电频次取决于当天的行驶里程,不会因为续航焦虑影响接单量。换电站的电池会提前充满,确保车辆随时可以继续运营。


Q:五代车的日常运营情况如何?

A:五代车的标称续航为650公里,实际运营中每天行驶约400公里,通常每天充电一次。车辆在夜间由专人充电,确保次日满电出发。24小时运营的车辆会定期充电,确保持续运营。目前车辆利用率非常高,基本上每天满负荷运转。武汉地区由于需求增加,正在批量增加车辆。


Q:六代车的成本结构是怎样的?

A:六代车的成本约为20万元,其中包含电池成本。电池由统一的供应商提供,确保车辆的运营效率。


Q:武汉地区为何选择大规模推广robotaxi?

A:武汉自2021年起就开始运行无人驾驶车辆,百度在无人驾驶领域有多年积累。政府在批准大规模推广前,进行了反复测试,确保应变能力和车辆响应度达到要求。武汉是全国首个开通城市快速路无人化运营的城市,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充分的数据和测试结果。


Q:未来robotaxi会变成随叫随停的模式吗?

A:目前按照法规,robotaxi不会实现随叫随停,而是设定固定站点,类似公交车站。车辆会在合理的地点停靠,确保合规和安全。乘客可以在站点上下车,虽然不会停在正门口,但距离不会太远,基本满足乘客需求。


Q:高精度地图的准备时间需要多久?

A:在武汉拓展新区域,如光谷和机场线,从筹备到运营大约需要小半年时间。高精度地图的制作和算法调试同步进行,确保新区域的顺利投放和运营。


Q:在一个城市内开设多个区域的robotaxi服务是否需要依次进行?

A:不需要依次进行。只要某个区域允许,我们可以同时在多个区域开设服务,而不必依赖于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区域的顺序。


Q:公司在车路云协同一体化方面的需求和依赖程度如何?

A:我们不排除后期会与车路云协同产生一定的联动,但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需求和依赖程度相对较弱。


Q:公司是否会采用类似特斯拉的端到端技术方案?

A:目前,百度在技术迭代上处于领先地位,现有方案已经足够成熟,可以完全支撑运营。我们会不断优化和改进现有技术,但是否采用其他公司的方案取决于其优势和改进需求。如果现有方案足够强大,我们不一定会采取其他方案。


智驾专家交流纪要

1、RoboTaxi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RoboTaxi的发展并不是最近才开始,早在2018年和2019年,广州就已经有许多RoboTaxi在路上运行。近年来,百度的萝卜快跑在广州黄埔区的订单量非常大,运营车辆也很多,显示出RoboTaxi在L4应用场景中的潜力。

RoboTaxi在武汉、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城市都有投放,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和武汉,已经允许没有驾驶员的RoboTaxi上路。这些城市的投放数量和接单量显示出RoboTaxi在不同城市的运营情况。

2、RoboTaxi的成本结构

RoboTaxi的成本结构分为生产厂家和运营公司两部分。生产厂家部分包括车辆本身的成本和自动驾驶设备的成本。车辆成本是购买价格,而自动驾驶设备的成本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控制器等,整体成本可以控制在5万以内。

运营成本主要包括开发APP、车辆维护、数据更新和监控等。虽然具体数据不准确,但车辆维护是运营成本中的大头。随着运营车辆数量的增加,单位成本有望下降。

3、RoboTaxi市场竞争与技术发展

市场上主要的RoboTaxi玩家包括百度的萝卜快跑、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等。百度通过更好的商业化落地和普及,让更多人接受RoboTaxi。技术方面,硬件变化不大,但软件和算法有显著进步,特别是通过数据驱动的算法优化。

当前RoboTaxi的技术壁垒主要在于其产品尚未达到车规级,无法进行商业销售。未来的技术升级方向包括算法和软件的提升、车规级产品的开发以及功能安全的考虑。

4、政策与法规

根据2023年10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试点通知,RoboTaxi的商业化需要经过申报批准、产品准入、上路试行、评估整改等五个阶段,预计需要五年时间。

政策方面,国家标准和地方支持政策将逐步出台,明确责任划分和管理措施,推动RoboTaxi的落地运营。

5、特斯拉与国内RoboTaxi的对比

特斯拉的FSD方案主要依赖视觉传感器和自研芯片,不使用激光雷达,其硬件已经达到车规级。相比之下,国内RoboTaxi依赖多传感器和高精度地图,但硬件尚未达到车规级。

特斯拉的方案在国外先行试运营,进入国内需要重新训练算法以适应国内交通标识和法规。目前国内法规尚未允许特斯拉的RoboTaxi运行。

6、技术与运营挑战

当前RoboTaxi需要在固定上车点和下车点接客,技术发展后有望实现更自由的上下车点,但需要大量数据训练来应对复杂的动态场景。

在繁华路段和拥堵场景下,RoboTaxi的运行仍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提升算法和硬件的可靠性。公众对自动驾驶的容忍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7、商业化路径与前景

L4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路径较为复杂,当前L2级别的技术积累对未来L4级别的发展有帮助。华为、小鹏等公司通过逐步迭代技术,有望在未来冲刺RoboTaxi市场。

RoboTaxi的运营成本较高,主要集中在车辆维护和数据处理上。以小马智行为例,其运营成本大约是车辆改装成本的2到3倍。

8、技术路线与未来展望

L2和L4的技术路线在感知、决策、控制等方面相似,但实现的场景和功能边界不同。L2是辅助驾驶,需要驾驶员参与,而L4则可以完全自动驾驶。

国内RoboTaxi公司主要采用多传感器融合和高精度地图的方案,而特斯拉则依赖视觉传感器和自研芯片。车路协同方案在国内尚未广泛应用。

Q&A太长,详见圈内。

特斯拉Robtaxi真的推迟到了,这波智驾主题还能不能炒?推迟影响短期情绪,但不影响长期趋势。受特斯拉Robotaxi 发布时间推迟传言影响,隔夜美股特斯拉盘中急转大跌,推迟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股价瞬时大跌(比如理想汽车说自己纯电推迟,股价当晚也出现暴跌),股价大幅上涨后容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短期情绪影响下特斯拉股价出现波动,但请注意#推迟不是取消,而且大概率也不会取消,推迟的目的是为了呈现更好的技术与效果,而不是自己的战略发生变化,特斯拉在智驾领域的领先性没有改变,特斯拉自身在新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也没有改变,特斯拉在全球领域内的号召力与影响力更没有改变。受影响的更多是节奏,但主题不会轻易结束。这一波智驾主题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百度萝卜快跑的社会影响与传播(虽然技术不一定是最先进,但社会面的传播与影响是最广的),也有特斯拉一个月后要马上要发布的Robtaxi,有7月即将落地的小鹏+理想的无限城市noa,也有市场在智驾主题长期沉寂且股价大幅调整后的对同一主题的强烈渴求因素,是多方共同催化的结果,而不仅仅是特斯拉单一带来的,因此特斯拉推迟影响的更多是节奏,不会是主题终结者,另一方面来看战线拉长后,反而有更多时间去充分研究学习,能炒的周期也更长了。当下的建议:投资者记好这几天炒的什么,哪些涨的比较好,经过进一步研究之后,寻找布局机会,#这一轮更看好整车中智驾能力强的小鹏、理想、华为系重点合作车企,因为这一波智驾逻辑与以往不同,以往对车端智驾技术落地的进度抱有怀疑,因此更多的在炒零部件的提前配置上车,但这波明显是对智驾技术落地量产的信心更足,无论是智驾主题浪潮下对消费者智驾使用与认知的教育或者对汽车销售的影响,还是长期robotaxi商业模式跑通后谁的想象空间更大,这些逻辑演绎到最后实质上最受益的还是整车。



怎么理解本次的robot taxi的核心产业趋势变化?


本周我们聊了萝卜、小马智行、华为智驾等等,有几个结论:


1.robotaxi确实从商业模型上经过今年的扩张已经开始跑通了,产业趋势确实发生了变化,进入规模化降本阶段。


2.从技术难度上,目前的单车l3是超过了robotaxi,robotaxi目前都配备了安全员,技术会更复杂一些,但难度没有那么高。所以华为假设下场技术也依然会是最强。


3.从接受度上来看,无人驾驶的接受度在快速提升,而且渗透率会加速,热度我们判断还会持续。


4.我们认为从短期来看,壁垒是围绕着萝卜、小马等龙头的模式、资源投入,但长期看,技术会是核心。


在长期的智能驾驶产业趋势当中,华为目前在l3的技术实力会充分受益于无人驾驶渗透率的提升,我们认为产业趋势角度需要重视华为系!继续推荐华为系整车!重点关注后续新车,尤其是华为智驾价格下探带来的效果。


最后,送两张图: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建议关注)


复盘与超燃优质自选分享,扫码加入:

建议关注抖音京北月光

如果觉得文章有收获,点右上角点个在看并分享到朋友圈,看完顺手点个点赞和在看

与京北夜光一起,讨论分享全网唯一的超级趋势投资,发掘优质标的,洞察市场趋势

注意:再好的逻辑,再好的标的,也得结合估值、位置、趋势来选择介入和退出的时机。文章讨论思路、框架,所言板块和标的仅做为示例采用。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操作请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及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转载请注明出处。


浏览 2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