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没有数据分析方法论?把OSM模型怼他脸上!
共 2034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0-08-27 04:10
“你做数据分析的方法论是什么?”这个问题让很多新手同学两股战战。啥是数据分析方法论?每天select from有啥方法论?难道很多同学。其实所谓方法论就是处理具体问题的套路。只要大家把数据分析运用到实际业务中,肯定都多多少少有一些,只是缺乏整理汇总而已。今天我们就讲一个最最最简单的方法论:OSM模型,帮大家找点信心。
OSM模型是三个词缩写:
OSM模型有正向和反向使用两种用法:
1、正向使用:在项目开始前,分解大目标,明确行动和每个行动考核指标。这是上边的例子所演示的工作流程。如果企业数据驱动氛围很好,理应这么工作。
2、反向使用:项目前期没有做啥筹备,事后复盘发现一堆问题。这时候想要检讨为啥做烂了,也能按这个思路,把项目中做的事一一梳理出来,看这些事能影响什么子指标,实际影响到了没有,这些子指标和大目标之间有啥联系。
在数据驱动氛围不好的企业里,反向使用的用处更大!因为很多企业就是干事拍脑袋,出事拍大腿。在策划阶段压根没有动脑子:
过去这么干,所以现在这么干
别人这么干,所以我们这么干
领导说咋干,所以咱就这么干
朋友圈干了,所以俺们跟着干
至于这么干:
有没有影响?
能有啥影响?
影响到了谁?
与大目标有没关系?
与大目标有多大关系?
这时候重新复盘是很有必要的。通过OSM梳理,能发现一些明显然并卵的行为,从而积累分析经验,避免下一次犯错。
比如还是上边的例子。
听着牛逼但没用的S:比如建立精准的用户流失预测模型。听起来很牛逼,可实际上预测完了对指标有改善吗?屁用没有,最后还是得发信息、派券、选商品。没有模型这些照样做,有了模型这些也得做。所以建立精准预测,就应该只是一个二级小行动,不能放在一级行动。
有用,但只有局部用处的S:比如在APP内派券。注意,我们是针对已注册但至少30天未购货用户。所以单纯的站内派券,只能影响仍有登录的部分用户。这时候可以看:到底这些用户有多大比例会登录,未登录的部分是明显没影响的。
全局有用,但用处有限的S:比如做个花里胡哨的签到,浇水种树送果实,养金猪什么的。你看人家并夕夕都在用呢!听起来能影响全局,但是很有可能落地完了响应率、打卡完成率低的一塌糊涂。这时候可以就能判断,这玩意看着香,吃起来臭。
总之,即使公司数据驱动程度很低,也不影响数据分析师利用OSM方法积累经验。只要我们自己能梳理清楚流程,熟悉流程上常见的业务玩法,是能基于OSM,诊断业务问题的。
数据分析本身是个名词,就和“打”“吃”“说话”一样,如果脱离“打什么”“吃什么”“说什么”,空谈方法论,是很奇怪的。
请问:怎么吃?——卧槽哥哥你在问什么呀
请问:买了一只河豚怎么吃?——诶呀,这个就专业了!
所以脱离业务流程和业务场景,企图纯粹的谈数据分析方法论,就容易陷入形而上学的窘境,讲了一堆听起来牛逼但是很虚的东西。所以想讲清楚方法论,一定要具体一些。
站在业务流程角度,有5个大环节可以产生分析方法(如下图)。
站在业务场景角度,主要要考虑每个行业有多少数据积累,有哪些数据采集。数据丰富程度与数据质量,会直接影响分析方法的选择。如果大家感兴趣,本篇集齐60在看,我们继续分享的数据分析方法,敬请期待哦。
了解陈老师的视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