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长期主义:我的2060计划

共 2224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1-11-17 14:34

题图是我在2018年去印度的时候拍的,在小镇瑞诗凯诗一片废墟里的涂鸦,我愿称之为印度核心价值观。


与之对比的,是深圳的街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最近一年,虽然公平与效率的天平在重新平衡,在某些场景下,有人开始认为慢下来更好,但依然可以感知到我们对速度、效率、增长的追求,还是主流。

而这背后,今天我想聊的一个因素,是对时间的感知。

今年我看过的书里,《最好的告别》绝对可以排进前三,这是一本讲衰老和死亡的书,改天写个书评,其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我们如何使用时间,可能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还有多少时间。

于是,宗教里“轮回”的概念,相当于给了教徒永续的时间,给了印度人慢下来、停下来的信心,当然,开会总是迟到可不是什么好事……

反之,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态度下,假如没有来世,我们如何相信长期主义,和时间做朋友?毕竟只有百八十年啊,朋友们。

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人到中年的时候会自然涌现出一些解法。比如寄托于他人,把各种东西(gene、meme等等)传承给后辈、团队、你认为值得的他人和组织,等等。

这让我想到了宏观经济学里的“任期问题,政府的政策,很可能只是政策制定者在自己任期的时间尺度里的最优选择,“哪管死后洪水滔天”,这其实也是长期主义的问题。

解决之法,靠规则么?靠价值观么?靠党性么?我也不知道。

关联到企业里,各级职业经理人的“任期问题,也是类似,很多事,短期确实负收益,但长期有利,或者局部负收益而全局有利,所以只有创始人,这种和企业同生共死的人才想做。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换个视角,个体的死亡是对种群的最后一次贡献,释放资源。

所以再回来,个体的视角,不管怎样还是短视,拉更长,就必然要摆脱自我中心,站在更大的群体利益的视角去思考,这很难。

超级难。



说具体一点的,有人会觉得我比较冷,我自己也在想,可能是因为我的时间尺度相对长一点吧。

比如,我会把微信当email,定期收消息,暂时不知道怎么回的,看完了先标个未读过几天再处理。
又如,想看的文章,先收藏,过几周如果还想看再看。
再如,写好的文章先不发,放几周再说,有些就放到不想发了。

像这个号,大多数文章过几年看是ok的,没什么时效性,这篇也是。

我有一个2060计划,是在疫情期间列的一个表格。

从2020到2060年,每年一行,一直到我80岁,每一列写了对我很重要的人的年龄,还有那一年可能发生的大事。

比如,2030到2035年期间,儿子大概率会离家去读书,这对我们“老两口”的生活会带来巨大改变,那会儿,工作应该不是生活的重心了,那我们应该住在哪里,需要住什么样的房子?每天的时间做什么?简单想想都觉得会和现在很不一样。

时间尺度不一样了,对一周一月一年的得失就不是很在意了,而仅仅把表格列出来,你就会发现有新的思考。

对了,想到个有趣的事,长期主义似乎和延迟满足有点关系,但最强调延迟满足的公司,却做了一个让大家及时满足的产品,这不是让人群更加两极分化了么……

以上这些思考,也许让我很难在大组织里长期待得住。毕竟我的能力,也做不了创始人,所以很难获得一片净土,让我一门心思几十年做一件小事。而我想做的,也只是一些小事而已,如下面这个得到里的截图,罗振宇老师所言。


日拱一卒,不求速成。

在一个往前冲的组织里,这显得挺讨厌的吧?而我更在意的是目标和方向,然后设置一个永远完不成的使命,嗯,使命就要是没法完成的才好,然后,不在意短时间尺度的结果。

这有点理想化,所以我创造条件,只是为了让自己选择的自由度更大一些。



这个话题,我发现真的写了不少文章,有兴趣的可以回顾。

2021年,追热点太浪费生命了,但忍不住啊
如何做一个人类高质量吃瓜群众

2020年底,长期主义实践,关于“效用半衰期”
我理解的长期主义

2017年,如何克服焦虑
时间脱敏,也许能稍稍帮助你摆脱焦虑

2014年,慢下来的价值
快节奏下的慢策略,管用么?



如果你不认同我的观点,那你也是对的,我希望的状态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选择想要的方式,这里有几个前提。

第一,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相关观点——
成年人应该说“我不去了”,而不是“我去不了”

第二,不受任何胁迫;
如果你还是感觉身不由己,强者可以参见第一条。
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当强者,不用负责也挺舒服的……

第三,不能违背基本的善;
毕竟,你生活在人群中。

第四,还要有社会的宽容,这是大前提。
相关文章——
如果可以重来,你还会做工作狂么——《重来3》推荐序
再谈《重来3》,我们能不做工作狂么?

所以,你想为了自己996也可以,想按时下班也可以……躺和卷之间本来就是个连续的光谱,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个点,并且随时间改变,随领域改变,不要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很灵活。

你现在工作的公司,大概率没你活得长呢。

哎,是不是有点跑题?

结束了。

_________
苏杰(iamsujie),产品创新顾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4本书的作者,前阿里8年产品经理,集团产品大学负责人,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

如需产品经理/产品思维/产品创新相关领域的培训咨询服务,欢迎联系这个微信(i13758212411)。
浏览 2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