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有线危机加剧,电视直播这个“便宜”让OTT捡了?
1936年柏林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的方式向全世界进行广播报道。如今,正在进行中的东京奥运会,更是一次360度直播的赛事活动。
直播,作为电视大屏端最基础,也最具代表性的业务,一直都是各方竞争的焦点。
关于电视直播,
有人一直拥有,如有线,但却在发展中不断失去直播“主权”;
有人后来居上,如IPTV,从免费直播,到CCTV 3568付费频道,羽翼渐渐丰满;
也有人从不曾拥有,如OTT,但却在各种尝试中赢得了更多可能。
甚至,什么是电视直播,都在模糊化和不可定义化。
电视直播频道在不同平台间的流转,不同主体之间的防火墙与突破,某种程度上也反映着大屏市场格局的变迁。在此过程中,关于免费、付费,关于侵权、维权,关于竞争、合作,各种剧情不断上演,也不断增添着新的故事。
流媒体网(ID:iptvott)将从CCTV 3568、有线直播模式等角度,回顾电视直播频道近年来的变化与流转,以及背后有线的无奈、IPTV的成长、OTT的破局。
从CCTV 3568的收费说起
1995开始,为满足观众对电视节目多样化的需求,CCTV 3568相继面向全国播出。由于当时开办卫星加扰电视对央视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为了解决开办费和节目制作费,央视决定面向全国有线电视台,对CCTV 3568实行与其他频道不同的“低收费”政策。
当时,央视把收费标准分成了三个层次: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每户收2元,湖北、辽宁等中等发达地区每户收1.5元,欠发达地区每户收1元,少数特别困难地区不收钱。自此,中国电视第一次构建了直播频道有偿付费的模式。
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这个费用采取了2B2C的方式,各地有线根据用户数量和地区质量向央视付费,并由此延伸出了,各地直播频道上星,落地各省后的收费模式,也成为了地方有线收入的重要来源。
当年还在有线电视的黄金时代,即使台网分离后,由于缺少竞争对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线依然是电视传播的主渠道,CCTV 3568在与有线的绑定下,也在全国范围获得了相当的用户基础和收益。但随着技术和电视业态的进化,在互联网时代,直播这一收入模式正在遭遇巨大的变化。
2004年,IPTV开始兴起,本想主打点播内容的IPTV在推进过程中发现,用户对缺少了直播的业务并不买账。于是,IPTV也开始将直播纳入业务当中。不过,由于产业体量不大、未获得合法授权等原因,免费的IPTV并不包含CCTV 3568。这也形成了IPTV与有线之间的一个最主要差别。甚至有些用户会反问:没有CCTV 3568频道的IPTV,还能叫电视吗?
但随着IPTV用户的增长,情况逐渐有所转变。2015年,由中央电视台总编室牵头,通过协调央视卫传中心和爱上电视,对在IPTV上传输CCTV 3568频道进行开放授权。不过,在推进过程中,CCTV 3568频道的IPTV传输落地工作一直采取试点的方式开展,而且只有四川、河北、江苏、湖北等少数试点省市。
而在非试点省市,CCTV 3568频道的播出权之争则一直处于白热化状态,各省IPTV都为平台能够播出CCTV 3568频道而绞尽脑汁。在此过程中,多地甚至出现了因IPTV播出CCTV 3568而被有线告上法庭的案例,譬如2016年影响较大的山东广电起诉山东联通不正当竞争案等。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9年,这一年,CCTV 3568在IPTV的发展再次迎来新的转机。4月,广东成为第一个获得CCTV 3568频道正式授权的省份。之后,CCTV 3568频道在各省IPTV落地的速度明显加快。目前为止,没有上线CCTV 3568的IPTV省份已经屈指可数。
而反观曾经与CCTV 3568深度捆绑的有线,由于业务、体制等原因,从用户规模,到市场营收,近些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境,甚至已经有不少省市的有线因交不起CCTV 3568转播费而导致信号停传。
至于卫传中心,在市场导向下,面对逐渐成为主流传播渠道的IPTV,也的确没有理由再仅仅通过有线渠道进行CCTV 3568的分销。毕竟,这是生意,不能仅讲情怀。
其实,即使CCTV 3568依然是有线的专属,但在各种视频业态不断出现的当下,不仅CCTV 3568本身就面临价值与影响力的衰减,而且有线的固有模式,也难以与IPTV、OTT等渠道竞争。换言之,有线CCTV 3568危机的背后,其实是有线渠道和电视直播共同的危机。
有线直播模式之痛
总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数为2.07亿,其中有线电视双向数字用户数9551万,意味着依然有1亿多用户在观看以直播为主的电视,直播也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有线的生存。但有线在直播方面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有线基于直播,主要是靠“两头收费”。首先是向用户收取的收视费,收视费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规模。但近些年,有线不仅面临着IPTV、OTT等渠道的强势崛起,而且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在对整个大屏行业产生冲击。在此背景下,有线电视用户不断流失,收视费自然也不断降低。
更何况,同样是直播频道,有线是将其作为收费商品,而IPTV更多则是将其作为办理宽带业务的“赠送品”。两相比较,有线几乎毫无优势。尤其在各地IPTV也获得3568授权后。
其次是向各省卫视频道收取的落地费。对于这一渠道垄断时代的产物,有线与卫视频道之间也一直在博弈,而且各有各理。在有线看来,我帮你完成了用户覆盖,用我的渠道自然要给“买路钱”;在卫视频道看来,有线一手落地费,一手收视费,这个模式本身就不合理。但争归争,面临强势的有线,卫视频道想要落地,还是得交落地费。
不过,如果说此前有线作为电视传播主渠道时,卫视频道没得选,有线凭借渠道垄断也有非收不可的底气。但随着各类渠道的发展,对卫视频道来说,既可以自己打造直达用户的媒体平台,也可以通过IPTV直接落地,且有收益,还可以把内容卖给视频网站等互联网平台收取版权费用,卫视对有线的话语权开始不断提高。
当然,对于落地费,不同卫视在有线面前的话语权也有一定不同。一线卫视不愿意也有实力不再缴落地费,三四线卫视则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缴,夹在其中的是左右为难的二线卫视。但整体来看,有线此前制定的规矩,已经开始由彼时蜜糖,变成了此时砒霜,导致双方陷入不断的内耗当中。
也可以看出,从上游卫视资源,到下游用户数量,有线在直播市场的挑战都在不断增加。当然,虽然危机不少,但有线的直播优势终究还在。因此,如何将直播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成为有线近些年谋求破局的一个重点。
直播频道的“黑灰白”
有线破局,采用了最简单,也是最无奈,但最容易获益的方式——基于直播资源,与OTT展开合作。
在IPTV、OTT、有线三个渠道中,OTT是最具开放性、互联网属性最强的,但其一大“硬伤”就是没有直播。2011年,总局下发《关于印发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的通知》(181号文),曾明确提出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在功能上以支持视频点播和图文信息服务为主,暂不得开放广播电视节目直播类服务的技术接口。这一要求之后不断被强调,时至今日,OTT直播仍未被放开。很大程度上,这也对长期以来缺乏创新的有线形成了保护,并让直播成为有线面对OTT的最重要筹码。
不过,虽然被禁止,但OTT倒也从未停止过对直播的尝试。其中,有监管层面所不允许的“黑色”,比如当贝等应用市场上反复上线,又屡被点名要求下架的各类非法直播软件;有游走于监管边缘的“灰色”,比如华为、海信等电视厂商近两年与各省广电合作推出的电视直播业务,再比如一些手机软件的直播投屏等;也有政策允许的“白色”,比如湖南、安徽等省份有线与OTT企业以DVB+OTT模式打造的融合电视产品等。
如果说政策明令禁止的“黑色”必然受到限制,那么与有线合作,且未曾受到严格禁止的“灰色”,则就有了更多不确定性和可操作空间,甚至有转向“白色”的可能。其中的关键,就要看国网和地方有线如何看待OTT直播市场,或者说接下来如何开展DVB+OTT业务。
目前看来,无论国网还是地方有线,都正在或筹划与OTT构建新的直播合作,尤其是地方有线,已经开始以各种方式与OTT企业进行合作。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对有线来说,当下生存才是第一要务,将直播开放给OTT,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有线特殊的广电嫡系身份,或多或少也可以在监管层面得到一些睁眼闭眼的福利,特别是以DVB+OTT的名义,确实可以打造为“符合政策规定”。
可以确定的是,国网或有线亲自下场推动OTT直播,不仅将为直播频道的发展带来更多变数,电视大屏市场也将走向新的竞合。而且,在全国一网推进的过程中,关于直播业务的开展,国网与地方有线之间必然也会面临由谁来主导的问题。不过,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小 结
直播频道从有线,到IPTV,再到OTT,几经变革,博弈不断。但总的来看,直播频道的流转,是有线优势不断消失的过程,也是IPTV、OTT优势不断增加的过程。如今,电视大屏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直播作为各方的竞争焦点,势必也将引发新的波澜。
当然,直播江湖的背后,其实还有诸多值得深挖的话题:
比如在DVB+OTT的推进过程中,双方谁将占据更多话语权?
有线出让直播主权,利弊如何权衡?
对于直播业务,接下来依旧是各地有线各自为战,还是由国网统筹全局?
更进一步,随着用户习惯和互联网业态的快速变化,传统电视直播其实也在面临更多挑战,对此,电视直播如何焕发新的活力?“后直播时代”的大屏市场格局又会呈现怎样的走向?
这些话题,将在本系列第二篇《独家|地方有线突围,国网公司卡位,DVB+OTT将走向何方?》一文中进行不同维度的深度解读。
(作者:小路)
精彩推荐
本期编辑/七七
联系我们/17338112792(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