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20年B站年度弹幕是“爷青回”。 一定有很多瞬间,让你感觉“爷的青春回来了”。 在这个卷积网络各种超参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时代,你是否还记得五六年前的田园时代,堆几个卷积层就能涨点的快乐? 我们最近的工作RepVGG,用结构重参数化(structural re-parameterization)实现VGG式单路极简 架构,一路3x3卷到底,在速度和性能上达到SOTA水平,在ImageNet上超过80%正确率。 不用NAS,不用attention,不用各种新颖的激活函数,甚至不用分支结构,只用3x3卷积和ReLU,也能达到SOTA性能? 论文:https://arxiv.org/abs/2101.03697 https://github.com/DingXiaoH/RepVGG 放出两天已有300 star,模型已被下载数百次,据同行反馈在真实业务上效果很好。 https://github.com/megvii-model/RepVGG 太长不看版 方法有多简单呢?下午5点看完文章,晚饭前就能写完代码开始训练,第二天就能看到结果。如果没时间看完这篇文章,只要点开下面的代码,看完前100行就可以完全搞明白。 https://github.com/DingXiaoH/RepVGG/blob/main/repvgg.py 模型定义
1. 没有任何分支结构。即通常所说的plain或feed-forward架构。 下面用一句话介绍RepVGG模型的基本架构:将20多层3x3卷积堆起来,分成5个stage,每个stage的第一层是stride=2的降采样,每个卷积层用ReLU作为激活函数。 再用一句话介绍RepVGG模型的详细结构:RepVGG-A的5个stage分别有[1, 2, 4, 14, 1]层,RepVGG-B的5个stage分别有[1, 4, 6, 16, 1]层,宽度是[64, 128, 256, 512]的若干倍。这里的倍数是随意指定的诸如1.5,2.5这样的“工整”的数字,没有经过细调。 再用一句话介绍训练设定:ImageNet上120 epochs,不用trick,甚至直接用PyTorch官方示例的训练代码就能训出来! 为什么要设计这种极简模型,这么简单的纯手工设计模型又是如何在ImageNet上达到SOTA水平的呢? 为什么要用VGG模型?
除了我们相信简单就是美以外,VGG式极简模型至少还有五大现实的优势(详见论文)。 1. 3x3卷积非常快。在GPU上,3x3卷积的计算密度(理论运算量除以所用时间)可达1x1和5x5卷积的四倍 。 2. 单路架构非常快,因为并行度高。同样的计算量,“大而整”的运算效率远超“小而碎”的运算。 3. 单路架构省内存。例如,ResNet的shortcut虽然不占计算量,却增加了一倍的显存占用。 4. 单路架构灵活性更好,容易改变各层的宽度(如剪枝)。 5. RepVGG主体部分只有一种算子 :3x3卷积接ReLU。在设计专用芯片时,给定芯片尺寸或造价,我们可以集成海量的3x3卷积-ReLU计算单元 来达到很高的效率。别忘了,单路架构省内存的特性也可以帮我们少做存储单元。 结构重参数化让VGG再次伟大
相比于各种多分支架构(如ResNet,Inception,DenseNet,各种NAS架构),近年来VGG式模型鲜有关注,主要自然是因为性能差。例如,有研究[1]认为,ResNet性能好的一种解释是ResNet的分支结构(shortcut)产生了一个大量子模型的隐式ensemble(因为每遇到一次分支,总的路径就变成两倍),单路架构显然不具备这种特点。 既然多分支架构是对训练有益的,而我们想要部署的模型是单路架构,我们提出解耦训练时和推理时架构 。我们通常使用模型的方式是: 这样就可以同时利用多分支模型训练时的优势 (性能高)和单路模型推理时的好处 (速度快、省内存)。这里的关键显然在于这种多分支模型的构造形式和转换的方式。 我们的实现方式是在训练时,为每一个3x3卷积层添加平行的1x1卷积分支和恒等映射分支,构成一个RepVGG Block。这种设计是借鉴ResNet的做法,区别在于ResNet是每隔两层或三层加一分支,而我们是每层都加。 训练完成后,我们对模型做等价转换,得到部署模型。这一转换也非常简单,因为1x1卷积是一个特殊(卷积核中有很多0)的3x3卷积,而恒等映射是一个特殊(以单位矩阵为卷积核)的1x1卷积!根据卷积的线性(具体来说是可加性),每个RepVGG Block的三个分支可以合并为一个3x3卷积。 下图描述了这一转换过程。在这一示例中,输入和输出通道都是2,故3x3卷积的参数是4个3x3矩阵,1x1卷积的参数是一个2x2矩阵。注意三个分支都有BN(batch normalization)层,其参数包括累积得到的均值及标准差和学得的缩放因子及bias。这并不会妨碍转换的可行性,因为推理时的卷积层和其后的BN层可以等价转换为一个带bias的卷积层(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吸BN”)。 对三分支分别“吸BN”之后(注意恒等映射可以看成一个“卷积层”,其参数是一个2x2单位矩阵!),将得到的1x1卷积核用0给pad成3x3。最后,三分支得到的卷积核和bias分别相加即可。这样,每个RepVGG Block转换前后的输出完全相同,因而训练好的模型可以等价转换为只有3x3卷积的单路模型。 从这一转换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结构重参数化”的实质:训练时的结构对应一组参数,推理时我们想要的结构对应另一组参数;只要能把前者的参数等价转换为后者,就可以将前者的结构等价转换为后者。 实验结果
在1080Ti上测试,RepVGG模型的速度-精度相当出色。在公平的训练设定下,同精度的RepVGG速度是ResNet-50的183%,ResNet-101的201%,EfficientNet的259%,RegNet的131%。注意,RepVGG取得超过EfficientNet和RegNet并没有使用任何的NAS或繁重的人工迭代设计。 这也说明,在不同的架构之间用FLOPs来衡量其真实速度是欠妥的。例如,RepVGG-B2的FLOPs是EfficientNet-B3的10倍,但1080Ti上的速度是后者的2倍,这说明前者的计算密度是后者的20余倍。 在Cityscapes上的语义分割实验表明,在速度更快的情况下,RepVGG模型比ResNet系列高约1%到1.7%的mIoU,或在mIoU高0.37%的情况下速度快62%。 另外一系列ablation studies和对比实验表明,结构重参数化是RepVGG模型性能出色的关键(详见论文)。 最后需要注明的是,RepVGG是为GPU和专用硬件设计的高效模型,追求高速度、省内存,较少关注参数量和理论计算量。在低算力设备上,可能不如MobileNet和ShuffleNet系列适用。 参考文献 [1] Andreas Veit, Michael J Wilber, and Serge Belongie. Residual networks behave like ensembles of relatively shallow networks. In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pages 550–558, 2016. 2, 4, 8 往期精彩:
机器学习实验室的一点年度小结
【原创首发】机器学习公式推导与代码实现30讲.pdf
【原创首发】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理论与实战指南.pdf
谈中小企业算法岗面试
算法工程师研发技能表
真正想做算法的,不要害怕内卷
技术学习不能眼高手低
技术人要学会自我营销
做人不能过拟合
求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