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集体进军养猪,底层逻辑是什么?
全文2611字,阅读约需5分钟
作者 | 赵晨希
来源 | 极客公园
ID:geekpark
题图 | Pexels
要致富,少生孩子多养猪。人们没有想到,这句农村经典刷墙语录,现在成了科技公司的“座右铭”。
今年 2 月中旬,华为机器视觉总裁段爱国在微博上透露,华为智慧养猪解决方案即将公布。不少外媒跟进了这一消息,认为华为正试图通过多元化布局,以获得长期回报。随着后续更多信息的披露,华为智慧养猪解决方案的细节渐渐浮出水面。段爱国在好望云服务发布会上补充,华为并不是养猪,而是赋能农业企业养好猪。
确切地讲,华为智慧养猪解决方案是一个 AI 人工智能项目,通过猪脸识别检测个体猪的体重、饮食、运动等日常状态。此外,还涉及仪表盘监控、大数据分析、数字化管理、全感知监控等一系列数字化、云服务的产业升级。
华为绝不是第一个“进猪圈”的巨头。
过去几年间,网易、阿里巴巴、京东、万科、碧桂园、恒大都盯上了养猪行业。尽管,它们来自 ICT、互联网、房地产不同行业,却都因养猪事业有了共同交集。“不好好读书,回家养猪”在今天可能需要反向解读,好好读书才能有机会科学养猪。养猪究竟有多香,让大厂不惜跨界争相布局,而不是牛羊禽类养殖?
江西东乡:硕士兄弟放弃百万年薪返乡办猪场|视觉中国
“二师兄”的吸引力
中国是猪肉消费大国,同时拥有最大的猪肉养殖业,产量占据全球产业几乎一半。
中国人好食猪肉历史久远,7000 多年前,猪就已被中国人驯化,1929 年一项人类调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人的肉类热量摄入 70% 来自猪肉。而根据现有网络公开数据统计,中国的年猪肉消费量约为 5400 万吨,预计一年缺口达 800 万-1000 万吨,百万吨的冷冻猪肉储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缺口,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
尤其在非洲猪瘟传染病大流行时,猪肉供应紧缺表现更为明显。
非洲猪瘟流行近百年,不断变异,致死率 100%,一直没有有效疫苗,病毒最长可在环境中或者加工后的肉中存活数月。而非洲猪瘟自 2018 年进入中国后,断断续续爆发,数亿头猪被扑杀。2020 年年初,非洲猪瘟疫情在全球近 20 个国家再度爆发,截至当年 4 月底,全球感染非洲猪瘟的猪的数量已超过 2019 年全年水平。
给消费者带来的直接冲击,就是猪肉价格不断上涨。比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 年年初我国猪肉价格涨幅超 100%,全年涨幅接近 50%。不少民众感叹猪肉价格太贵,失去“猪肉自由”。
2019 年起,国家从政策方面鼓励生猪养殖,加大包括养殖基础设施、贷款贴息、保险、补助补贴等方面的扶持。2020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生猪生产及相关产业的实施意见》,鼓励民营企业扩大生猪生产、产业转型,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
布瑞克农业大数据研究总监林国发告诉极客公园,工业、商业、服务业市场开发红利期已过,必然会向其他行业转移。农业顺应国家大战略基调,同时单位产值、毛利率比较高。生猪养殖又是近两年的热门,巨头涌向生猪养殖在情理之中。
新华社曾报道山东济南养殖户自繁自养一头猪利润约为 2500 元,相当于五瓶 53°茅台迎宾酒,利润非常可观。与其他行业相比,生猪养殖毛利率与房地产行业旗鼓相当,2019 年,中国头部生猪养殖企业温氏集团、新希望、牧原股份生猪毛利率在 22%-38% 之间,甚至高于房地产公司万科、恒大 27% 左右的毛利率。
此外,全球趋势来看,超 90% 的养殖发生在工业化农场中,而非零散的小型农场,中国有近 67% 的猪肉养殖由大公司主导。大型工业化养殖场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成本、提升 PSY(繁殖率)符合工业走向智能化、自动化的必然发展路径。
由大型农场掀起的数字化浪潮正在变革养殖产业,未来传统养殖场将更像一座智能手机制造厂,或成为一家数据公司。
大厂帮你实现猪肉自由?
三年前,英国知识共享平台养猪场曾经统计了九种可能改变生猪养殖的数字技术。包括 AI 人工智能技术,监控生猪饲料、饮水量、运动量,以及猪是否存在咬尾症状;机器人技术,全天候工作检查猪舍安全、生产水平;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湿度、氨含量;物联网 IoT 连接所有设备,传输数据;区块链实现安全追溯,改进支付系统,此外还有无人机、3D 打印、AR/VR 等技术。
华为、网易、阿里巴巴、京东、万科等大厂们提供的技术也大致在此范畴之内,但不同厂商养猪思路有明显差异。
网易运用互联网思维与现代化管理养猪;万科、碧桂园、恒大地产公司则通过收购股份、投资建养殖场养猪;华为、京东、阿里巴巴在内的互联网公司不养猪,更多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赋能生猪养殖价值链。
2009 年,网易进入生猪养殖业,无菌、封闭化管理,通过特别定制的猪粮配方,在早中晚不同时段给猪播放专属音乐,改变猪新陈代谢、皮质醇水平,提升猪肉品质。再结合电商平台、线下零售渠道实现闭环。
2018 年京东、阿里巴巴跟进生猪养殖趋势。京东利用神农大脑 AI、神农物联网设备 IoT、神农系统 SaaS、3D 摄像头、巡检和饲喂机器人在内的一体化技术解决方案。猪脸识别备注每头猪信息,将日常监测信息实时回传至神农大脑 AI 平台,控制饲养节奏,对症下药。
阿里巴巴底层技术与京东类似。针对不同生猪养殖方式采取不同识别方式,一猪一栏采用猪栏对应,建立唯一 ID,群养模式下采用类似 QR 码的刺青编码。经过视频图像技术分析后,把生猪运动、进食、轨迹数据传入阿里云 ET 大脑进行分析,检测、判断出猪处于正常、疾病,还是发情状态,做出决策预警。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往往是必要的。
猪的体质比较娇贵,受环境影响大,会因供水量、生活环境的微小变化而生病。需要人工定时巡视、干预。尤其是育种环节,费时费力,考验人工眼力,直接影响养殖场生产水平、经济效益。
“以往生猪养殖场依赖人工巡视,巡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噪音,猪要想长得快,就要尽量减少对猪群的骚扰,增加它们的睡眠时间。”林国发对极客公园提及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生物学特性。另外,最近几年,人力成本不断攀升,对于出栏数(作为商品卖到市场上的动物数量)达百万、千万的大型养殖场来说,人力成本支出巨大,必然通过自动化、数字化降低成本。
“养殖场数字化的本质是物联网和大数据。一般规模的养殖场产值足够高,加上政府政策扶持产生的转移支付,数字化产生的成本可以抵消。特别是真正规模化生产后,成本将降得更低。华为、阿里巴巴等大厂优势在于借由技术载体,推进国内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养殖产业升级。”林国发说。
猪肉的巨大需求推动了 AI、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技术又推动猪肉巨大的产值,满足市场供应。未来猪肉自由可能只能通过大厂们的创新技术实现了。
本文由极客公园授权亿欧发布,申请文章授权请联系原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