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竞赛上瘾的学弟
大家好,我是鱼皮,今天分享一位学弟的竞赛经历,应该对还在校园的同学有些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问题:
大学竞赛获奖有什么用
我们从工作、读研、其他三个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是工作角度:如果你的背景不那么太好,大学时期能够有竞赛获奖的经历,那么这会为你带来不少的加分,至少在一些公司招聘体系中没有按照学校过滤简历的话,你的简历递交到HR手里,看着你满满的获奖经历,这非常能够证明你的大学生涯没有荒废,能够证明你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同学,就算你的背景不太好,HR也会愿意把你的简历拎出来和leader讨论,可以约一下面试,摸一摸你的底细情况,试想一下,你是老板或HR,这么一个热于上进的同学,到了企业自然也是会积极工作的,招聘的时候为什么不给一次面试机会呢?所以竞赛获奖能够让你更好的通过简历关。
那有小伙伴也会问我,在和面试官对线的时候,自己的这些获奖到底会不会有所帮助呢?我的答案是:少有帮助。为什么?因为你已经开始面试了,这能够实打实反应你的能力,而不是通过一纸证书来证明,所以面试官会更倾向于在面试过程中的判断。但是! 如果你的获奖非常牛,比如全国一等奖、金牌这类获奖,那么会非常加分,面试官在面试时如果发现你有拿金奖的经历,他也会着重追问这些经历,因为在他心中早已有了你能不能过的标准。所以竞赛获得top1级别的结果,这在面试时,能够更好的让你通过面试。当然一般的 二等奖、银奖之类的在这里就帮助甚微了。
其次是读研角度:如果你是考研,在考研复试的时候也是需要简历的。这些获奖经历在你的简历上,对于高校的老师来说,这同样会被他们认可,而且竞赛获奖本身难度大,我亲身经历的竞赛来说,很多很多都要求创新,这类创新精神也是读研期间所需要具备的,这样的经历也会得到硕导们的青睐。
如果你是保研,在保研面试的时候也会被得到认可,来看一下保研基本要求。
可以看到红色框框,突出培养潜质,可以就可以理解为在某一方面很有天赋和潜质。你参加的这些竞赛,做过的创新,拿到的奖项就是证明你有潜力,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加分项。
最后是其他角度:在大学生参加奖学金综合测评时,你的这些奖项也是能够算到你的综合分中间的,这能为你加上不少的分。当然如果你们学院看重的是团学干部这些经历,这样你可能会吃亏,但是大多数获奖经历的权重还是很高的。笔者的成绩在大学时期专业应该是前10,后面因为各类获奖经历,也拿到了一等奖学金,印象中名额应该只有4~5个。所以竞赛也能为你拿奖学金带来帮助。
你还能够通过竞赛去认识其他高校的同学,跟他们聊聊天,问问他们学校的一些情况,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平常都干些什么。对于向往985高校的小伙伴来说,这无疑会很好的打开你的格局。
你还可以通过竞赛去提高自身能力,你需要努力地做好一件事,往往一个比赛的结果和你前期的努力有着不可抗拒的正相关因素,这也能够很好地鞭策你学习和成长。
当然,竞赛有什么用,肯定不止这些,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杆称去衡量竞赛带来的价值。可能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竞赛需要花费你大量时间,而且可能还要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风险(这一点非常能够体现在ACMer身上)。
回答完竞赛有什么用,下面来和你聊聊,我大学四年真实的竞赛经历。
初入大学的校内竞赛
如果算上院内的一些小的竞赛,第一次竞赛应该是学校社团举办的一场算法编程竞赛,主要面向的是刚进入大一的新生。参赛的人数也不是很多,竞争也比较小,那一次是拿了第一名,奖品是一副索尼的有线耳机。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参加正式的竞赛并且还获奖了。
第一次省级蓝桥杯
蓝桥杯算法竞赛是我第一个参加的省级以上竞赛,当初是大一下学期,还记得那天是4月1号愚人节,在3月份正常的准备了一下算法后,比赛那天经历了4个小时的痛苦针扎,后面拿到了省级三等奖,离二等奖的只差几个名次!!成绩不算好,但当时在我们学校对于一个非专业搞竞赛的同学来说已经不错了,名次甚至比同届当初专业搞算法竞赛的还靠前,这是第一次解除校外的比赛,比赛感觉是比较累,比完后也没想着能够获奖(太菜了!很多根本不会写),后面还获奖了就有一点小小的惊喜吧。
下图是当初的刷题的一些记录
第二次省级蓝桥杯
在经历了第一次比赛后,拿到了三等奖。有了第二次参加的想法。于是在大二下学期又报名参加了。不过以为自己能好好地系统的去训练一下算法,结果由于自己不是专业做竞赛的,有很多其他开发上的事情要去做,时间也很紧。最后参赛前都没有任何准备,甚至连第一次参加比赛,赛前突击1个月都没有做,直接肝!
最后居然意外的拿到了二等奖,离一等奖去北京参加比赛也只差几个名次!!!这一次也不能算遗憾吧,毕竟也没有努力准备,后面想着大三再参加一次,却遇到了疫情没有开学,大三下学期也一直在实习,就没有参加了。
因为我本身大学时期对iOS感兴趣,主要是学习iOS开发,所以参加了一些软件类比赛。
计算机设计大赛
这个比赛首先要通过赛区赛,也就是类似于省赛,我们所在的赛区是中南赛区。一般也是三个人一起组队参加,每个人负责一小块,需要有设计文档、实现文档、源码等等。可以说也比较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软件实现的文档能力。
后面我和队友组队通过了省赛,到安徽参加了国赛。这个比赛分很多个国赛赛点,当初我们软件类的决赛是在安徽师范大学。
最后只拿了三等奖,图片拍摄于比赛完之后回去的高铁站。
数媒大赛
这个比赛是一位其他学院的朋友,拿着我的省级课题的项目去参加的,当初由于这个比赛不需要实现代码,只需要文档,而我们本身又有代码实现,还能运行。就拿到了全国一等奖,因为这个比赛需要到北京去,比赛的费用有限吧,只有我那位朋友一个人去了北京参加。
移动应用创新赛
这个比赛对于我的影响是最大的,也是质量最高的,它是由浙大和苹果联合举办的一个基于iOS平台开发软件类比赛,可以利用苹果的一些现有技术来创新,通俗来讲就是要有一个好的idea,比如机器学习框架:Core ML,AR框架ARKit等等。
这个比赛我一共参加了两次,第一次没有进入决赛,但是获得了夏令营的资格,大一暑假就来到浙大进行了夏令营,见识与格局真缓缓打开。
第二次参赛成功进入决赛,并且获得了全国三等奖,三等奖大概了全国top3%。初赛有1000多支队伍参赛,300支队伍进入复赛,最后30支队伍进入决赛。
第二次参赛我们暑期来到了上海的开发设计加速器基地进行夏令营,与苹果的工程师们面对面沟通,其实apple的开发设计加速器是不允许我们拍照的,下面这张图是媒体拍的,被我保存下来了!
第二次参加夏令营没有了第一次的畏怯,更多的是为了进步和成长在和大佬们沟通。
这个比赛,我真的强推你参加,全程4-5星级免费酒店,与Apple工程师面对面沟通,这里的专家、老师、Apple的评委,对你的作品精心的指导。如果你不会iOS开发,你可以找到你们学校的iOS Club加入他们一起参加,你可以做后端,出一出idea也可以呀。
除了上面提到的获奖了竞赛外,当然还参加过一些没有获奖的竞赛,比如:互联网+等等这些。
上面就是我大学时期的参赛经历。
总结
大学时期,我参加了很多竞赛,去过很多不同的地方,都是公费旅游,自己没有花一分钱,见识了很多大佬,也收获了很多奖项,也为我后来通过投递简历,进入面试环节提供了重要保障。根据经历来讲,排除按照学校筛选简历的公司外,其他公司简历基本都通过了。竞赛的那一栏带来了不少的加分项。
如果你觉得你很大学很迷茫,做项目也没有意思,那其实可以尝试一些自己可以参加的竞赛,为自己的简历增添光彩,还可以白嫖一波公费旅游。
看到这里,鱼皮是深有感触,不禁想起了当年为竞赛熬过的日日夜夜和掉过的头发。。。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后面我也写文章分享下自己的竞赛经历吧,可以留言区发表意见哦。
最后感谢学弟 Cone 的投稿: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