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研究生不读博士?

数学算法俱乐部

共 2807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05-11 06:48

数学算法俱乐部

日期 : 2021年05月06日       

正文共 2541字

来源 : 科研经纬
















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落下帷幕。在漫长的备考期之后,数百万考生怀着期待与忐忑,走进考场面对这场意义非凡的重要考试。
在之前,教育部正式给出了202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的官方数据:377万。相较于上一年增长了36万,再次创下“历史之最”。
可是“本科生热衷于考研,研究生却不愿意继续读博”已经成为常见的现象。
2020年3月3日,教育部网站公布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通知,提出要推进高层次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结构,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一方面,硕士人数不断增加,有读博意愿的却并没有相同的增长率;另一方面,教育部和学校都在主张扩大博士规模,增加博士人数。
那么,到底为什么很多研究生不愿意读博士呢?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因为读了研究生才发现,不读博不是因为不想读,而是这真的读不了!
@励志脱坑的化学妹:
有些事儿想了挺久得出来个结论。
从小的应试教育让我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和习惯——只管好好学习,不论其它,学好了将来一定不会差。这种线性思维和单一的行动宛如一颗定心丸能够让我持续安心,这也导致了我在大三的时候没有犹豫直接做出考研的选择,潜意识里觉得“学习”得出来的结果更加稳妥,潜意识里也认为“学历”会让我的前途更好。
可读研后发现赛道逐渐多样化,评奖评优不看谁的成绩好了;同学聚会时聊的也不是谁的学校好、学历高,工作家庭的内容成为了主流;找工作时单位也不会看你发了几篇SCI;似乎连女生们的择偶标准都渐渐现实起来。
这时我又开始思考——“我真的擅长学习吗?学习让我的结果更好了吗?”第二个问题暂时无法回答,不过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回想考研的时候,我还算努力。可还是应了那句话:有时努力地工作是为了逃避更加辛苦的脑力劳动,是一种偷懒的表现。自己并不是擅长学习喜欢考试热爱科研,仅仅只是不想去适应别的竞争模式罢了,想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我一直把“学习”当做不去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的借口 ,心想:“反正才本科,还得读个研究生呢,找工作的事到时候再说,先学好习。”可几年前不愿面对的问题几年后依然要面对,甚至会变得更加棘手,读研读博也无法回避。
诚然,博士从社会地位,平均收入水平都会高于硕士。可如果是因为上述原因去读博,恐怕效果还不如不读,而许多研究生在读研过程中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逐渐成长,不再迷信高学历,学着走出自己的路。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些研究生不去读博是件好事吧。
@Francis:
1. 绝大多数人根本不喜欢学习,上学只是为了找工作罢了。说实话,硕士毕业还找不到工作的应该也明白了,自己找不到工作不是因为学历不够。
2. 博士比硕士难考。“考研热”之所以会兴起,难找工作只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硕士比本科好考。对于一个天津大学的本科生来说,去北京大学读研是一件很有诱惑力的事。相反,有多少北大本科生愿意费时费精力最后去天大读研的呢?而考博的难度实际上是远大于研究生的。
3. 硕士最多是过得苦和累,博士是真的要毕不了业的。
@匿名用户:
看到有个回答说到:很多人要读到研究生,才知道自己不适合读博
深以为然。
我和我老公不同学科,对硕士师弟师妹们的感觉就是这样。一批硕士中,只有少数才适合读博。
其它人的问题在于:
1.勤奋当然是最基本的关卡,作为评价博士以及准博士群体的勤奋应该是以996为起点的,每天不超过11、12点下班,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认真搞科研。
2.没有自己啃硬骨头的意识,伸手要,张口问。脱离不了本科生的气息。但是科研本质上就是要创新,自己打山头呀,只能解决伸手要能解决的问题,根本就没有科研相应的能力。
3.有了啃硬骨头的决心,可惜少了点灵气。不知道是说学习能力合适还是抓重点的能力更合适。反正就有那么一些师弟师妹,很用功很努力,公式一个一个推,论文一篇篇的啃,但总是抓不住重点。也不是智商跟不上,反正读的东西他也能理解,但就是做不出个像样的东西。
4.抗压能力,读博是一个不断不断接受打击,以及承受压力的过程。这是科研工作的属性,更何况现在普遍的重如大山的博士毕业条件加持。
5.最重要的,以大部分人的资质,读博是相对于性价比低的选择,时间精力投入多,成果回报小,生活压力大。还是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工作,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能做的贡献不比搞科研小,生活质量大部分也更高。
总结,人最重要认清自己适合干什么,这很重要。读了研究生,发现自己不适合读博,果断放弃,这是好事,是有智慧的表现。
@匿名用户:
1.读博需要很强的耐力,目前国内高校博士大约在5年左右才能毕业,这五年的科研“冷板凳”不好坐,还要忍受五年的孤独,更要抵抗外界各种“诱惑”。
2.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本身对科研就没有兴趣,加之很多科研项目本质就是“挪树”,只是改变了树的位置,让外人看起来耳目一新罢了;对科研的兴趣,不仅是个人问题,还和课题方向导师等其他因素有关,甚至课题方向在很多时候超过本身能力。
3.国家在推广高等教育的时候,已经造成学历大面积贬值,但学历贬值现象不代表取得高学历(特指博士)就一定有价值。五年的时间,很有可能五年前聘用硕士的工作的招聘要求变成了博士;读博人数增加本质上是因为硕士数量增加,读博的比例应该不会有很大变化。
4.沉没成本太大,如果刚开始读博的时候发现自己不适合博士的生活方式,及时止损是很正确的,耗了五六年没有毕业的人大有人在,这对后半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可逆的。
5.目前博士主要分布在高校,科研院和大三甲医院,其他性质的地方中博士比例相比较还是很低的,如果没有强烈想法进这些单位工作的话,硕士学历已经足以了。
6.参加工作从理论上就可以“养活自己”,虽然一个博士学位在未来的数十年可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但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读博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也不是头脑一热的点子,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这条路上从一而终。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要考虑好读博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一旦决定,就一直走下去吧,这将是一段既让人畏惧,又怀念终生的经历。




— THE END —


【数学笑话】已知问题
一中国研究生被美国教授开除,教授坦言:我就不该录取你!
历史上12篇最著名的博士论文欣赏
【数学笑话】还要加上一个常数项
北航学生因海淘填写学校地址遭封号!美国「制裁清单」影响开始深入校园
王蒙:数学为什么可爱
浏览 1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