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小白学视觉”,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你认为博士期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在于你想要的是什么,是研究学术的乐趣还是毕业,如果是研究学术兴趣使然,那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好的平台,和好的导师好好做研究,其他的肯定也就水到渠成了。而我们大多数人是有研究的学术的心,但更直白的是毕业,那就要和自己以后的规划结合起来了,没有规划就做好现在即可。以毕业为中心,做一切有利于毕业的事情,就是博士期间最重要的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9282956/answer/1491659519首先是心态。我有好多校友,很多都没有文章,没有学位证书,甚至没有正常毕业,依旧在社会上风生水起,乘风破浪,所以不要让自己陷入网络上经常出现的什么博士毕业难,导师尖酸刻薄这种大众自以为的负面认知里,不要让别人代替你思考,不要被负面消息洗脑。如果导师很烂就尽快抽身,及时止损,之后的进展远没有你想想的可怕,不要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忧。我奶奶经常告诉我尽人事听天命。很多时候,放弃死角,回头会看到更广阔的天空,人生也许很难,一路走来可能诸多不顺,可仔细想想,我们能自由可支配的时光只有那么几十年,那么多山川河海,四时风物没有经历过,怎么能泡在导师的烂池子里腐烂掉?其次是多说话,很多时候很多烦恼,讲出来也许没人能帮你解决,但说出来那一刻心里是轻松的。我记得,我彻夜做实验处理数据分析结果那些日日夜夜,那种无以复加的压抑,窒息,真的感觉自己下一秒就要炸了,后来和同学一起吐槽一起吃饭一起说到睡着,等第二天天明心里的压力就顺畅了,认真真整理思路重新冲进实验室新的开始。
最后是允许自己失败,允许自己有一刻的懒惰,允许自己做不到也可以。
作者:穷码农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9282956/answer/14777838121.多发文章,按时毕业。读博士很辛苦,希望大家能早点发够文章,发好文章。
2.找一个对象哇。毕业之后再找对象就太难了,如果读博期间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再好不过了。
3.多参加学术会议,拓宽人脉。这一点可能最容易被忽略,但真的很重要。将来找工作,无论是去大学还是工业界,认识一些人的话,对找工作肯定有百利而无一害。
4.最后,找到工作。读博是一种教育投资,如果不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的话,投资肯定就算是失败了。
平时学习可以当中就应该多关注市场,有所准备,临近毕业多投简历,多参加面试,从而实习上岸的目的。
作者:知乎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9282956/answer/1482276273知道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能做的”里面包括不能做的,但是坚持下去,它们终究能做,而且回报巨大。“不能做的”里面包括能做的,但是做下去浪费时间,限制自己后期的发展。作者:绿灯通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9282956/answer/1454151321大声告诉你:在全面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基础上,明确职业发展路线!!!!博是研究生从17年开始扩招,20年开始第二次扩招,因此面对3-6年后可能出现的就业竞争要有全面而清醒的认识,要比盲目的努力更重要。方向大于努力。首先,对自己的认识要进入更深层次,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以及关键的我究竟要不要以科研为职业为事业,我的科研能力到底如何,我能不能形成独立的科研能力(一定是独立的科研能力,而不是导师始终扶着走,以后工作都是自己走),我对压力较强的工作和稳定的铁饭碗态度如何,我除了科研能力之外我还有哪些能力,我有哪些闪光点?我去公务员单位能干什么?我在高校能适应吗?我在企业值多少钱?等等我还有多少试错的机会,试错的成本是多大?其次,全面、深入、细致、认真了解进2年以内的各行业的就业和招聘政策以及在相关领域已经就业的博士研究生的反馈和满意程度,全部打出来像学论文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去扣,去对比研究。普通高校以及科研单位招聘、公务员选调生招录、事业单位、外资企业、500强企业、中央企业等等,对号入座,我按照这两年的政策我能有哪些选择,按照这两年的选择的百分之50预设自己毕业的选择(毕竟博士越来越多),结合自己的能力、性格全面筛选出来自己的职业目标。最后,全面落实执行,如果你的科研能力支持你并且你有以科研为为事业的追求的话,啥也不用想其他的,有能力+有意愿基本上去高校问题不大,只是高校层次的问题,是职业学院还是清华北大。蒙头发论文就行,没日没夜写没日没夜改就行了,靠数量+质量撬开高校以及科研单位大门。如果你向往体制,比如博士定向选调往往都能去省级机关,那么把小论文以最快的速度搞定,不论什么办法,然后把时间全部放到刷题上去,申论行测硬实力搞上来,140的实力有了基本上全国哪里的公务员都可以去了,比如深圳,博士公务员年薪起步价就得35+了吧,但是公务员特别是博士公务员的竞争也开始越来越激烈,2021年浙江面向清北定向招录公务员岗位当中,已经出现了150:1的竞争比(要知道这可是仅面向清北高学历的公务员招录,149个清北硕博是炮灰),而且博士层次的公务员竞争会在一定程度上更激烈(学习能力更强,而且本专科及多年工作人员等“陪跑的”没有了)如果你想去大型企业追求高薪和产品开发,那么同样用最快的时间解决小论文,然后用好学校平台和导师资源,去想办法去各种名企大厂实习,争取拿到尽可能多pass卡,并且提前上手企业项目,让企业看到你的价值,最好产生依赖(虽然不太现实),这样你博士毕业基本上就能去这种大企业捞钱了;当然也有个别同学无欲无求,家里有矿,有家族企业等待接班,那么你就好好锻炼身体,广交益友,争取把自己的大事办了,有条件的话连孩子一块生了,反正在哪里写论文都是写,在家写带孩子也不错。作者:姚脑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9282956/answer/1496646181我是一个过来人,自己读过博士,目前是英国曼大的博导。前排的几个回答谈到心理健康的问题,高呼不要死活下去,这样说我认为有点危言耸听了。读博有它辛苦的一面,也有开心的一面,有的人读得痛苦,有的人读得幸福。另外关注心理健康这件事是我们一生都要努力的,不是只有博士期间才需要关注的。其他知友提的一些如多发文章的建议我觉得太套路太功利,不应该作为读博的出发点。题目既然问的是最重要的事情。那我就说一点:建立和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是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从小脑子里只有老师给的标准答案,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让我刚开始读博的时候非常痛苦。我对自己做的课题没什么想法,不知如何去定义学术的问题,不知如何阅读文献寻找答案,不知如何辩证地评判他人的工作,不知如何创新地设计自己的研究。这个迷茫的状态我大概持续了一年,最后靠生搬硬套别人的工作和模仿导师的思路自己才逐渐摸到门道,学会自己提出新的问题,寻找和评估实验证据,然后组织自己的观点。这个从【对标准答案(他人观点)的依赖】转变到【自主寻找答案形成自己观点】的转变是我读博期间最重要的一段经历,也是我人生道路上获得的最大的财富。
独立思考在科研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要想发展进步,就需要有人能找出前人理论方法的不足,然后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独立思考更宝贵的作用是能帮你在充满各种噪音的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它能给你勇气去摆脱社会的标准答案和价值取向的禁锢,给你鼓励去按自己的想法书写人生的篇章。在我看来,取得和保持心智上的独立和自由恐怕是最具人性的人生体验了。
那在读博期间要怎么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尝试(独立思考)的勇气。你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从导师和同事的反馈中学习自己的想法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通过反复的训练,你就能逐渐掌握辩证看待问题的方法,对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越有信心。
作者:汪键是个大胖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9282956/answer/1504201379无论导师画的饼有多大,先卯足了劲攒够自己的毕业要求。比如sci论文数量,大论文的内容等。我刚升博三,前两年,做了很多不知所谓的工作,经常就是老板给了个想法,就跟着去调研,去学东西,然而老板主要的职责就是给想法,这个我们能做,那个完全可以尝试一下,可以做出CNS的论文水平成果出来,我就屁颠颠的跑去调研,看文献,写代码,啃算例。结果就是,两年下来,我竟没有攒下能够发一篇论文的东西。每一项工作都有种浅尝辄止的感觉,眼瞅着毕业在即,我极度压抑,焦虑,面对着电脑里无数的文献,算例,代码,我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我花了一星期的时间,啥也没干,就是整理以前的工作,一点一点去处理以前极度碎片化的工作,数据,我只知道一件事,我必须得务实一点,去保障自己能够毕业,我不想延期毕业,不想拖着一堆包袱自暴自弃。结果就是,我从8月20号开始到九月底,我几乎夜夜通宵,终于写出了三篇论文,并且投稿。
我到现在都记得,我每一次写完一篇论文那种爽快和对自己的认同。然后有着无与伦比的勇气鼓舞着我继续拖着疲惫的身体通宵处理数据,画图,写论文。
那种感觉,又疲惫,痛苦,无奈。
却又无比充实,充满希望。
只有在自己把该干的事情干好的前提下,保障自己能够毕业的情况下,再去给导师的饼填上自己的努力。
同时在这一个多月,我整理出了自己的大论文框架,详细梳理了逻辑性,连贯性和完整性。非常明确的确定了已经完成了哪些内容,还缺哪些实验,缺什么模拟,还要写哪些代码。
明确了这些,方才一扫两年的阴霾,未来可期也不再是可望不可及,而是真正的未来可期。
总之,我的建议是,无论要做多少横向,做多少杂活,导师找你聊课题发展,还可以怎么拓展。作者:Autumn'sFal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9282956/answer/1482993923
最重要的事情,分三点吧,说说我作为一个普通土博的经验。第一点是生活,无论如何都不要因为学术上的事情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更不要把学术上失败的情绪带到和家人和对象(或者爱人)身上。看到很多人对学术上的失败带有极大的负面情绪。虽然我可以理解,但是我觉得更应该学会去面对这些失败。毕竟搞学术,失败才是正常的。如果把这种失败的情绪带到生活里,会给爱你的人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担忧。更不要因为这些负面情绪就对自己的未来过度悲观。中国尚且有6亿人月入不足一千,博士生有啥理由觉得自己未来不行?天下之大容不下你?不存在的。
第二点是学术,无论如何都要关注自己毕业的事情,而不要过于相信导师给你画的大饼,直博生尤其需要注意这点。从最基本的问题做起,从最简单的期刊投起,所有的学术活动都要围绕一件事:达到毕业要求。想做高水平的科研当然没问题,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高水平的科研也意味着高风险。如果要做高风险的事情,那就要确保后顾无忧。投资股票尚且知道分散风险,学术又何尝不是呢。
第三点是未来,读博阶段的安排应该要和你未来的计划做配合。想要出国联合培养、想要去企业、想要考公务员,需要准备的工作是不一样的,需要提前准备的。任何选择都是有很好的前途的,但是做出决定之前一定要自己认真调研,切勿盲从。选定之后,对自己学术生活进行相应的改变,未来才能走稳一点。由于博士毕业的时候,年龄并不占优,因此走入社会的第一步,在战略上要重视。
作者:Spar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9282956/answer/1480020476第一条: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对待实验、paper等科研工作,甚至是一次组会的报告,永远记得一个准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很多人在读博士的时候还会保持着以前学生生涯的思维方式:那就是等什么都准备好了再去做。通常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就是常说的完美主义者。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凡事都要准备好,再去行动,而且它们往往会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指标告诉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比如为了做一道菜,提前查阅食谱并准备好所有的食材。然而科研工作并非这样,很多人总是追求完美,想着准备好一切再去完成一个实验、写一篇Paper、或者是制作一个组会的PPT,但是你会发现似乎永远没有准备好的那一刻:
PPT的材料似乎还不够,我得在多搜集一些文章和资料再做;这个实验的流程有一个环节好像我不是很有把握,我得在查查文献再做;这篇文章的实验结果似乎不是很充分,我要不要所多做几组实验再写;这里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或者清单告诉你:你一切都准备好了,开始做吧。而每每的这样一次担心都会增加一份焦虑和恐惧,你总是能发现有地方还没准备好,这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慢慢的你会不自觉的拖延下去,拖延是你更加焦虑,焦虑又会让人畏手畏脚,害怕开始。这样恶行循环下去。所以,如果你有完美主义的想法,千万要小心。永远不要奢望一切都准备好了才去开始一项工作,科研工作永远没有一切都完美的状态。对待一项任务,最重要的是先去想着完成它,自此基础上再想着如何能够做得更好。
第二条:别把科研工作看的多么神圣和与众不同
把科研工作和其他行业的千千万万种普通的工作当作一样的任务去对待它、完成它,保持这样的想法,会极大的降低自己的心理压力。下载1:OpenCV-Contrib扩展模块中文版教程
在「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扩展模块中文教程,即可下载全网第一份OpenCV扩展模块教程中文版,涵盖扩展模块安装、SFM算法、立体视觉、目标跟踪、生物视觉、超分辨率处理等二十多章内容。在「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Python视觉实战项目,即可下载包括图像分割、口罩检测、车道线检测、车辆计数、添加眼线、车牌识别、字符识别、情绪检测、文本内容提取、面部识别等31个视觉实战项目,助力快速学校计算机视觉。在「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OpenCV实战项目20讲,即可下载含有20个基于OpenCV实现20个实战项目,实现OpenCV学习进阶。交流群
欢迎加入公众号读者群一起和同行交流,目前有SLAM、三维视觉、传感器、自动驾驶、计算摄影、检测、分割、识别、医学影像、GAN、算法竞赛等微信群(以后会逐渐细分),请扫描下面微信号加群,备注:”昵称+学校/公司+研究方向“,例如:”张三 + 上海交大 + 视觉SLAM“。请按照格式备注,否则不予通过。添加成功后会根据研究方向邀请进入相关微信群。请勿在群内发送广告,否则会请出群,谢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