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AI客服越来越多,人工客服未来会失业吗?

网友

共 1030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2-02-09

本人是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近期一直研究知识图谱和多轮对话机器人在服务领域的应用,我的博士方向是智能信息处理,工作中转到NLP了。

我认为AI客服绝对短期无法代替人工。

目前做的几个项目,用知识图谱做智能应答里的问题检索,尤其从海量历史工单抽取“问题描述-原因-解决方案”,作为问题回复输出给客户,这个方案涉及到实体提取,关系提取和知识融合等,历史数据就是问题工单,通过输入专业词库,基于关键词、相关性分析进行一定的特征工程,然后基于Bert基本模型流程去提取概念(问题描述)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但是效果不好,主要是客户的问题诉求往往不可能是一句概念就能解决的,往往是一种很细节的问题解决方案,知识图谱中的任何节点都是无法端到端完成本次服务,只能作为一个知识目录再次引导客户自己去解决,效率比较低感知也不好,无法起到代替人的作用。

后面发现,知识图谱做搜索引擎更好,或者做知识库的目录快捷引导,但是不适合做智能应答,所以改用多轮对话填槽的方式去解决。通过意图识别,转入特点的多轮对话场景,多次反问或者意图切换,获取关键词槽,以接口方式调业务接口去自动查询。这种方式适合比较简单的或者规范化的场景,但是对于发散的甚至需要多次交互才能解决的场景不适合,所以应用也是有限的。

真正能实现认知智能做客服应用的,还是要看阿里的小蜜团队及Alicoco,也就是通过认知图谱+机器阅读理解,实现标准数据驱动的标准服务流程,个性化流程还是必须人工负责。尤其机器阅读理解在这两年逐渐成熟了,在Bert基础上又做了一些改进,又扩充了数据集如百度dureader,确实可以在长文中按照标准格式提取关键的短语和短文,帮助客户在大段文本快速定位所需的说明,提升效率。但是机器阅读理解非常吃数据,对原始数据要求较高,对垂直领域文本信息不充足,独特文字说明又很多的业务范畴,应用效果存疑。

智能客服是一个意图非常发散的领域,客户问法千奇百怪,而对语义的理解需要海量文本标注,涉及很多AutoML,自动化标注和判别,海量文本特征工程等内容,技术门槛很高,目前虽然开源模型多,但是面对的语意场景更多,还远远没有实现良好感知,而且新的技术出现也就是1-2年,目前也就是阿里和百度做的好一些,其他公司都是自行摸索。

总体看,从人脸识别、物体是别的感知智能,到以自然语言理解和阅读理解引擎为代表的认知智能,跨度很大,技术进步不会那么快,人工客服必然长期存在,且不可能完成被AI客服代替,AI客服目前仅仅只是开始而已。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