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精英的红与黑(四):硅谷创投教父如何书写《从0到1》的人生?硅谷还在创新么?

共 3059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0-11-20 14:3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现在,投资圈大佬出书似乎成为一种流行。


比如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里奥曾经出过一本书《原则》,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有一本著作《我的经验与教训》,还有最近热卖的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出的一本书《价值》。而如果说在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当属硅谷的一位著名投资人彼得·蒂尔。



他在2014年写了一本书叫《从0到1》,风靡了全球的创业圈,直至今天还被誉为创业圣经。大家好,我是OCInsights的Kirby,今天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位传奇人物彼得·蒂尔。他是个怎样的人?有着哪些与众不同的创业理念?他对如今的美国科技行业、硅谷创新又有着怎样的批判性思考?




彼得·蒂尔这个人呢,不仅写书厉害,做投资、做企业样样都非常成功。他投资过Facebook、Airbnb、LinkedIn、Lyft、Spotify、Stripe、SpaceX等一系列顶级高科技公司,据不完全统计,他所有投资项目的累计回报率超过了1万倍。


此前,他还成功创办了两家极有行业影响力的公司PayPal和Palantir


PayPal是美国版的支付宝,占美国电子支付市场的77%,目前市值高达2000多亿美元,去年底还进入了中国市场,要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分一杯羹。


而Palantir则是上个月刚刚在纽交所上市。它是一家服务于美国政府和银行的大数据公司,这家公司最出名的案例,是曾经从大数据中获得情报,帮助美国政府猎杀了本·拉登。




和美国其他科技与金融行业的精英一样,彼得蒂尔也是一个移民。他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 10岁时随父母移民到美国,并在旧金山湾区稳定下来。他从小就是个国际象棋高手和数学天才,18 岁那年,他考入了斯坦福大学,并从斯坦福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进入了一家纽约律师事务所工作,然而他发现自己并不热爱这份职业,在忍耐了7个月之后,彼得·蒂尔主动结束了这段短暂的律师生涯,并转到了金融业。


当时,90年代的美国正处于互联网科技最繁盛的时期,彼得·蒂尔敏锐地发现,被多数人忽视的电子货币其实存在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于是他创立了PayPal公司,主要提供构建在美国银行系统之上的电子转账业务。这间公司也就是今天世界上最大的电子支付平台PayPal的前身。



在《从0到1》这本书里,彼得蒂尔说他只看好并投资那些具有垄断潜力的创业公司。他以Facebook的成长路径举例,说明只有垄断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品牌优势,给资本带来回报。而无休止的竞争,只会让企业徒增成本、迷失方向。他建议创业者应该从那些未被他人关注的小市场起步,在某个细分市场建立优势,并逐步扩大市场,形成行业里的垄断地位。


追求垄断的蒂尔是个非常争强好胜的人。他创立PayPal的时候,当时另一位创业天才埃隆·马斯克也在创办一家电子支付公司“X.com”。两家不仅主营业务高度重叠,而且还是邻居。于是一场堪比“美团与饿了么” 的烧钱大战开始了。PayPal前脚推出“新用户补贴10美元”的政策,X.com就马上把补贴加倍到20美元。


除了补贴大战,PayPal和X.com还在产品上相互抄袭,市场宣传上彼此打压。两家公司的员工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没日没夜的加班。斗得最激烈的时候,蒂尔手下的一名工程师甚至要设计一枚炸弹去炸掉竞争对手的公司。最终,两家公司还是走向了握手言和,以50:50的比例合并成一家新公司。蒂尔也与马斯克化敌为友。



彼得蒂尔是个离经叛道、标新立异的人。他虽然从小受精英教育熏陶,但是他一直很反感精英文化。比如他领导下的PayPal很少招聘博士,相反更青睐于那些喜欢钻研技术和创业的本科生。他从来不雇佣常年在大厂工作的人,认为那些人难以跳出固有的条条框框。


而神奇的是,他的团队成员后来却成了LinkedIn、YouTube、Yelp、SpaceX、Tesla等等很多科技大厂的创始人。他虽然成长在硅谷这个多元文化汇聚之地,但是他对那些“虚伪”的族裔与文化争论毫无兴趣。在他看来,追求所谓的政治正确是在浪费时间,吸引了太多关注,反而让真正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另外彼得蒂尔还打造了一个特有的PayPal“黑帮文化”,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那段日子,PayPal的黑帮文化展现了强大的“抗压”力,他们处理压力的方式就是“疯狂的专注力”,每天专注如何让这艘船不要沉。


这段时间他带领团队一起加班、一起熬夜,一起吃饭、一起休息、一起打游戏,累了就睡在办公室里。这种革命友情产生的羁绊把PayPal的人牢牢系在一起,即使后来分道扬镳,也没有忘记曾经并肩战斗时的相互帮扶。



彼得蒂尔一直对政治抱有浓厚的兴趣,在斯坦福大学修得法律博士后,他给美国政客当过一段时间的写手,并从那时就开始积累政府人脉。之后的创业与投资生涯中,他也非常重视与政府部门和要员的关系。


他创立的Palantir公司,第一笔外部投资就来自于中央情报局旗下的非盈利风投机构(In-Q-Tel)。而它的早期客户也囊括了中央情报局(CIA)、国防情报局(DIA)、联邦调查局(FBI)、五角大楼、各州警察局等等众多政府机构。Palantir承接了美国政府在反恐、反欺诈、打击国际犯罪等方面的众多大数据情报项目。



2016年的总统大选,彼得蒂尔又特力独行了一把,冒全硅谷之大不韪,为川普的竞选出钱出力、奔走呐喊。川普成功当选后,他成为总统在硅谷最信任的科技富豪,并帮助川普组织了一场科技巨头见面会,一时风头无两。



最后,我想提一个彼得蒂尔在一次采访中讲到的观点,他认为上世纪最后的25年,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科技大爆发时代。


那段时期,在计算机软硬件、宽带通信、互联网、AI神经网络等等领域的基础科研成果,为后来崛起的一大批科技明星企业提供了非常肥沃的土壤。而如果回顾过去几年,我们可以发现,新崛起的消费互联网公司却越来越少了。


这种现象,是因为上一波技术飞跃所带来的红利已经都用完了,简单的想法都已经基本被实现了,而新的领域比如像生物技术这种,由于面临政府监管等方面的限制、短期内难以有实质性的突破。这样的结果,就导致苹果、谷歌、亚马逊、微软这些大公司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没有新生力量对他们构成挑战。不再有当年苹果颠覆了具有垄断地位的诺基亚这种故事发生。这实际上是缺乏革命性创新的体现。



他说1998年当他刚刚创立PayPal时,经常有人问,为什么大银行不能做PayPal所做的?他当时其实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后来他觉得,因为大公司往往都非常的政治化、机构臃肿、按部就班,实际上并不擅长创新,这就是为什么,小公司反而有机会。


小公司如果可以创新的去做一些事情,并且可以快速的实现它,那么就有空间和机会发展壮大。他认为,现在的硅谷,大公司与小公司的比例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说明科技创新发明的速度在减缓。


我认为彼得蒂尔的这个观点是有道理的,联想到最近中美政府都在对本国的高科技巨头进行反垄断监管,并加大了对自动驾驶、新能源、AI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新兴行业的政策扶植,也许正是希望在这些行业里的中小企业,能够更快速的实现技术与商业的飞跃吧。


好了,今天我们对这位硅谷传奇人物彼得蒂尔的介绍就到这里,喜欢本期视频的朋友欢迎点赞、关注、转发。咱们下期见!


留个“赞”和“在看“吧?

浏览 3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