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阶段能学到什么硕士学不到的东西?
全栈架构社区
共 18032字,需浏览 37分钟
·
2022-06-26 17:37
经常有同学问我要不要读博,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 到硕士阶段,一部分小伙伴经常纠结,博士读or不读,读博到底能让我们学到什么,不如先看看其他小伙伴们都是怎么说的。 作者:sqiu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687710922 华罗庚先生曾经用“兔子理论”来形容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大家举一反三到用兔子来形容本科、硕士、博士的区别: 本科生:捡死兔兔 学习已经被前人反复研究透了的基础知识。 硕士生:打活兔兔 导师告诉你兔兔在哪,给你工具,教你打兔兔的方法。 博士生:找到活兔兔+打兔兔 这时你面对N片茫茫森林(研究方向) 1.不知道哪片森林里有没有兔子; 2.即便森林里有兔子的痕迹,仍然不能确定兔子的死活; 3.即便看见了兔子,又需要摸索如何打中奔跑中的兔子。 “未知”最会乱一个人的心智,最容易打消一个人的斗志。而博士相比硕士要面对更多的未知,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未知、以足够的耐心等待厚积薄发、以全面夯实的基础攻克难题是博士的必备技能。 回首读博的几年,如下几点收获刻骨铭心: 1. 方法和效率比工作时长更重要 2. “武装”自己比“讨好”别人更重要 3. 克服惰性,其实只要行动起来就会发现并不难 4.对某件事耗时或即将耗时的正确估计可以减少焦虑 5. 批评、指正、失败可以让人更快进步,不要把他们想成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6.“孤独”不是“孤单”,不是不合群,是更加清醒地认识了这个世界和自己 7. 做就要做好,要不就不做,模棱两可、似懂非懂其实毫无意义,比如看论文 8.不要和别人盲目比较,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注于自己可以换来内心宁静 9. 告别固有和刻板的观念会减少烦恼,比如,意识到不是30岁就一定要有车有房有老婆,这样就会减少很多压力 10. 同样一件事,不同的表达就是有不一样的效果,“能说会道”和“理论知识”一样需要功力 11.学会接受现实,学会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没有奇迹,每一个别人眼中的“奇迹”都是数年含辛茹苦的积累 12. 学会与时俱进,大部分博士毕业了进不去211、985当教授/副教授/讲师,讲师已经开始了签约制,告别报效祖国的执念,曲线救国一样光辉伟岸 13.多点赞可以早毕业 作者:BarS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1042006623读博时,你可以: 1.深刻体会到:我不适合科研,我不配做个博士。 2.博士跟博士的差别,可以是天与地、人与狗的距离。有的博士月工资老板给开到去到8~9k,而你的工资就是国家发的千把块钱,交个房租都困难;有的博士一年级就捏着几篇文章,等着毕业,而你到了博三还在为文章发愁。 3.博士头衔护妹子可真好使。一般妹子们聚一块八卦说喜欢寄几男票啥,都是说:哎,我男票超帅;哎,我男票球打的好。我们一师弟的女票说的是:嘿,我男票会发论文,发了好多好多核心论文~ 毕业后,你会发现: 1.博士的收益跟早买房相比,令人心碎-----引用自霍博 毕竟,还是知识改变命运么?学历并不能在经济收益上比同龄人强多少,如果抱着赚钱的想法读博士,恐怕大概率会让你失望。 2.高校也不好混了,人越来越多,坑越来越少。想去个好学校名声好听点吧,人家要求非升即走,那压力,比读博还大;不想非升即走吧,得去个次次的学校,钱少不说,名声还不好听,过年回家感觉说起来都还有点不好意思。 3.去企业吧,好像都是做开发,做研究的概率好小。不过开发做好也不容易, 用研究的思维来做开发吧。 总而言之,纯粹想接触科学,认知科学,读博肯定不会让你失望,对于科学锻炼方面,博士的修炼是硕士阶段完全不能比拟的;但如果带着哪怕一丁点功利,恐怕大概率会让人失望的。 作者:匿名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685694236除了其他答主说过的,我个人读博学到了以下几点。 1.欲速则不达。做事情想着节省时间,反而更容易浪费时间。往小了说,“做完这组实验就回家睡觉”,基本上就和本科时候打dota说“赢一把就睡”一样,是个神奇的flag,想尽快做完的这组实验大概率会出错,需要改天静下心来重做。往大了说,“前几年努力996做实验发文章”,而没能停下实验自己好好思考项目的方向、未来的职业选择,很可能浪费这好几年的时间。所以,加班干活是廉价的,有时候也是无效的,该休息就休息,该躺平就躺平。 2.强者运强。或者说,做科研的成功与否,运气至少占一半以上。别把自己的成功全扯到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上,也别羡慕别人的成功。 3.没有最完美,只有更完美。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管你做的如何,导师永远能挑出不足之处。所以,该佛系就佛系,别追求完美,差不多就行了,不然你会累死。 4.钱很重要。做科研如果没足够经费,你只能玩泥巴。搞科研的人想多挣点钱,不丢人。 如果当初读硕士毕业没有读博,我可能会被自己的“努力奋斗”精神感动,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牛逼,没法认识到这些现实问题,工作后很可能会被社会毒打一顿。现在读了博,提前被按在地上摩擦过,以后被虐的时候心理承受能力一定会好很多。 作者:宝丁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7104843322019年5月20号刚刚完成博士答辩。四大劝退专业之一。回首五年硕博连读时光,总结如下吧。 1.强大(老油条)的内心。 当我入学前两年也就是硕士期间,一点点的实验挫折就会怀疑人生怀疑自己,而且经常因为一点小小的不顺利就以为自己犯下了多大的错误然后辗转反侧整夜难眠。大概每个人在初期都会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吧。然后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累积,你就更有能力去handle许多状况,会变成师弟师妹心中那个,遇事淡定但是总有办法的师姐(兄),而且一定要记住结果不好不一定是因为你的能力不好,有时候方向比努力重要的太多。所以就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一些事情。在读博的大概第三年我做心理测评抑郁指数已经很高了,但是后来靠着顽强的逗比性格挺过来了,然后你再去看,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当然了,前提一定是你在不断的提升自己。好心态和高能力是不断促进的结果。能力强了,才会不那么容易草木皆兵,而心态好了,也会更加放开手脚去提升能力。 2. 接受大差距,不攀比,和自己和解。 我们研究所有两大主流专业,材料学的IF动辄30+,而我们这个21世纪的专业则挣扎着上5就欢呼雀跃,就算是同一个专业,由于方向不同,看到有的同学明明工作时间很短,实验内容方法都很简单,但是SCI一年一两篇甩出来,而自己还哼哧哼哧担心毕业要求,一开始真的是觉得很不甘心,从小到大也算是学习不错的,又每天起早贪黑那么努力,为什么结果却差距这么大呢。慢慢的你就知道,这不像是考试,每个人的题都相同,在科研这件事上,努力只是好结果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如果方向已经没办法选择,那就接受。而且这仅仅是一个接受生活的开始,毕竟我认为在离开学校之后,还有更多的事情会让你觉得,我明明比他优秀,为什么回报却不如他好?这也可能是我们在应试教育下的思维定势,但现实真的就是这样,影响因素太多,没必要去艳羡他人,毕竟你也已经站在一个许多人望尘莫及的位置了呢。 3. 和老板的相处。 如果老板对你是慈爱的老师对学生,那是福气。 如果老板对你像是领导对下属,那也属于正常,没必要太过怨念。 这个话题我有太多辛酸泪,就说这么多吧,不想回忆太多不愉快了,只能说无论如何都会感谢指导,并且接受了他们其实没有义务对你有太多慈爱吧。大家都有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4. 逻辑和写作能力。 如果说之前写东西就是天马行空,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但是在博士期间你有太多的东西需要自己去写,也会发现之前看似最不起眼的进度月报其实也有很多的逻辑和技巧在里面,所以一定要多多从文献里进行揣摩,对自己写的东西进行反复的思考和打磨,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完整性和逻辑性,而且这一能力对以后是很有帮助的,不管是不是继续做科研都会受益终身。 5. 不要丢弃自己的生活。 我始终认为科研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千万不要让他占据你的所有时间,主导你的所有情绪。如果自己有一些爱好,那么一定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要因为读博就荒废掉,那样真的会非常非常后悔。如果之前没有什么爱好最好也发展一些,比如健身,运动,甚至是逛街也可以,它不仅能给你的高压科研工作一个出口,还能让你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否则的话路越走越窄,人肯定也越来越抑郁。包括我看科研大牛的一些教授,其实大部分也都有自己的爱好,比如踢足球啊,乒乓球这种。 6. 正确看待博士的“偶像包袱”。 我一直认为读博只是一种选择,而不一定代表一种能力。如果你已经是硕士了,读博真的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几乎是你想读就可以读的。所以不要认为自己是一个博士就如何如何厉害了。如果说有偶像包袱的话,那么大概就是一定要保持独立思考和辩证的态度吧, 看待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也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和态度,不要人云亦云。 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也不要因为博士头衔而束缚手脚,我选择了不走继续科研的道路,其实挣扎犹豫了很久,N多人都跟我说你都读了这么多年,改换方向不会觉得可惜和浪费吗,而我真的又是一个比较在意别人看法的人。但是后来认为,我并没有因为博士毕业而拥有了什么超能力,而我也不希望因为博士毕业而让自己的人生只剩下一条路。还是想尝试多一些的选择,所以还是坚定了自己的内心吧。 另外还有一个小私心,我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些态度来改变周围人对于女博士的思维定式,能够做一个可爱的有趣的人。当然我从知乎上看到了非常非常多有趣可爱又聪明的女博士,超级超级喜欢。某种程度上也是他们支撑我在读博无聊又迷茫的时光中有一些坚定的力量,希望我也能有这样的力量,最起码对于身边人有一点点就可以啦。 暂时只能想到这么多,但是每个个体的经历和体会都会不一样,如果有共鸣希望能帮到你一点点,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一样,也真的没关系,遵从自己的内心,接受自己的不同,希望大家都可以大路越走越宽阔啦! 完结比心。 作者:知乎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10433699741. 海量文献的下载阅读分析整理 (文件夹分类命名识别及管理) 2 .实验装置的设计搭建维修保护 (画图搬砖轮钳子扛扳手滚钢瓶) 3 .实验安全与流程的精准把控 (怕被毒死,怕被炸死) 4 .各种学术报告的汇报与演讲 (PPT各类功能的学习应用及如何优雅地与老外唇枪舌战) 5 .学术论文的写作投稿及发表 (被审稿人和编辑虐成狗的那些年) 6. 与他人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 (组会上如何与师兄弟们完美地互提意见与商业吹捧) 7 .强大的自制力与自我管理能力 (起晚了排不到食堂的包子) 8. 强大的工作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披星戴月做实验,奈何实验虐我三万遍) 9 .不骄不躁的人生态度与勤俭的生活习惯 (老,穷,丑) 10. 淡泊名利不与人争的平和心态 (习惯了被各路大神虐,甚至有点麻木) 11 .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养生能力 (头发护理失眠研究颈椎康复等领域集大成者) 12 .稳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圈子太小,找不到对象,哭死我吧) 13 .顽强拼搏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高薪工作很难找,有口饭吃就很知足,嗯,真的) 所以,读完博,大概就是 作者:看风景的蜗牛君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6859433361.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2.人与人智力的差距是世间最大的不平等。 3.遇到一个好导师对你的帮助不亚于重新投一次胎。 4.世界的边界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遥远。 5.成功的方法论不唯一,有时候就特喵的靠运气。 6.好的平台往往能够让你事半功倍,千万不要以为是自己能力强到了这种程度。 7.没钱寸步难行,世间诸多事大体如此。 8.没本事独当一面,就寻求合作共赢。做大蛋糕一起分比独占小蛋糕收益更大。 9.安贫乐道。 10.有个博士学位真的很爽。
作者:Edwin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1045741706读博士对个人的锻炼是很大的,可以说是受益终身的,是读硕完全体验不了的。 根据个人体验,收获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海量阅读及归纳和整理关键信息的能力。这个基本不用说,毕竟是博士生,特别是文科博士的基本功。读博期间这方面吃过不少苦,写论文收集材料期间可以说做到了“穷遍”,研究领域里的中英文论文,书籍基本都浏览个遍,到最后基本找不到新的材料了。今天算了算,博士论文的工作量大约是我硕士时的6倍。 2. 吃苦的能力。博士毕业前的一年半,在图书馆租了个房间,基本上可以说每天,朝十晚十,一周七天在里面看材料写论文,有时候还要出去做采访,回来录数据。不夸张的说,很多时候已经麻木了,已经淡忘周末的意义了。看到很多单位畅行的996,说实话估计很多博士生看到会觉得挺轻松,因为真的不算什么。 3.脸皮厚,“怼”的能力。博二期间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地区性模拟欧盟比赛,一年两场,一个是模拟欧洲委员会,一个是更大规模的模拟欧盟,都拿了冠军。第二场到最后基本上就成了我和一个欧洲来的法学院的博士生的对决,一个傲慢的白左,我丝毫没客气,到最后我赢了。哦对了,裁判也是白人教授。在我另外一个回答里有讲,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948622/answer/354988314 4.高度抗压能力。读博这几年,一路都是逆境走过来的。压力来源有很多,自身的,外部的都有,心态崩溃也不是没有过。这是绝大部分博士生都会面临的问题。所能做的就是自我排解,并给自己设立合理的预期和目标。 5.执行力。我们学校是英文授课,论文也是用英文写,我们专业的博士培养模式是照搬美国学校的,因为系里大部分教授都是从美国哈佛,密歇根,威斯康辛,华盛顿这样的学校毕业的。在开题之前要考三门资格考试,会挂人的那种,平均三个月准备一门(现在三合一了,简单多了)。我入学的时候就给自己设立个小目标,三年搞定。三年来循循渐进,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目标,在第三年的时候毕业了,并破了我们系最快毕业的记录(平均5~6年)。 PS, 以上体验仅代表社会科学范畴下的专业,其他专业的博士看到写的不对的地方请勿对号入座~ 作者:萌萌小学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685794711硕士和博士我都读过 硕士:学到什么真的取决于专业了。硕士和本科没多大差别。毕竟美国学硕不常见。毕竟在caltech,本科硕士和博士全部都在一起上课...你就想水平能差多少了。差就在1.为了转专业。2.为了来美国 3.为了有时间找工作。 对于一个人本质的提升我觉得很少。毕竟,最长的硕士也就两年,第一年前几个月在安顿,在新鲜...第二年不读博的话大部分时间在找工作,然而offer下来了大部分人也没啥心情再好好上课写论文。都在享受工作前最后的狂欢。读硕士给我的感觉真的跟本科差不多,都是开开心心拿学位。你真的体验不到学位的分量。日子也真的很爽,再繁忙的硕士我觉得也就那样吧,只要跟着大家一起通宵紧张一下,最后都能拿学位,完了时候还能缅怀一下奋斗的青春。 博士就很坑了...技术上的问题也好说,大概跟一个技工差不多,缺啥补啥吧。 但是最最玄幻的东西不知道怎么跟没读过的人说,我觉得有点像大姨妈。就是我博一博二的时候都没有这种感觉,那时候还沉浸在我才刚刚开始,对毕业时候的自己有多大的憧憬。再加上那时候有在上课,日子每一天每一周都有一个时钟记录着你有没有浪费时间,每天都做了什么。但是当我博三第一次有一个学期什么课都没有的时候,突然就震惊了,每天你很孤独的到实验室,很孤独的想你的项目,就算跟同事老板聊,也是聊不了三分钟就会跑题。因为毕竟,你走路吃饭都在思考的问题,他们确实有时候会问不到点子上让你觉得浪费时间。但是还是要继续聊下去,因为读博就一定要聊,这样才能进步,才能不固步自封。 渐渐的,你的心灵开始变的越来越奇怪,你的项目在脑子里生了根,开始幻想有一天他火了的样子。与此同时,你慢慢的看到了他丑陋的那一面,首先,你说服了自己,这没什么,大家的项目都这样。然后,你告诉了老板,老板安慰你,这根本不算什么flaw. 然后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进入了倒计时的阶段,每一天没有结果都会让你饱受折磨。一整个没有干活的周末,愧疚感就会油然而生。 当你终于十年磨一剑开始到处讲你的成品,你会发现,大家的疑问跟你当初脑海里的小恶魔完全不一样。大部分甚至从一开始就不明白这个问题,这个理论,包括和你拿一样phd学位的人。可能你还没讲到你的major contribution, 听众们就已经沉浸在一些先驱者的理论里无法自拔了。 再后来,到了你快毕业的时候,当年的同学们在事业上都已经小有成就。开始讨论10倍你级别的公司,可爱的孩子,阳光豪宅的生活。而你慢慢发现教职市场越来越差,可能还需要做个博后缓冲一下。至于拿到教职了干嘛?没时间想。至于要不要去工业界,翻翻linkedin,好像除了你们学计算机统计专业的phd, 对口的专业就只有一家立志于用意念控制机器的初创公司...只有10个员工的那种。 但是你要问我想不想告别我现在做的东西?答案又是不太想...嗯,我觉得读博学到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着过这种日子。 作者:大圣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686845324我想从我个人角度出发的话,我能说的就是我自己在博士期间学到的或者说是经历过的,而在硕士期间没有过的一些事。 1.明白了什么是博士生 我们导师常说的一句话:“你都是博士了”。 对,博士生就是要比硕士生做得多。甭管你是否博士期间换了方向。只要你是博士生,那你就得这也要会,那也要会。工程项目要做,纵向课题也要做。实验要做,实验室的日常事务(简称跑腿)也要做。论文要写,各种基金本子、年终报告、结题报告也要写。总之,硕士能干的,你必须能干;硕士不能干的,你也得能干。以前总会感觉忿忿不平,逐渐醒悟,这才是大多数博士生的日常。读博让我心态平和。「peace & love」 2.笑对diss的能力 博士一年的被diss总量比我过去二十年求学生涯累计还要多。不夸张的说,由于个人能力不足和科研压力太大之间的矛盾,我一度“抑郁”,甚至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心理医生。当时的状态就是生怕导师安排任务,安排了任务害怕做不出来,做完了又怕做不好,做不好又怕被diss...怕达不到导师的期望,从而给自己非常大的压力,就这样心理防线一点点被自己击垮。幸好有对象和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我才逐渐缓和。终于清醒,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就是处处荆棘的。既然注定要遇到困难,害怕也没用,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毕竟害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且达不到导师的要求太正常了,脸皮厚一点就好了。太往心里去反而造成情绪难以排解,然后连锁反应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状态。 3.导师就是“老板” 如果你和导师之间存在师生情谊那是你的幸运。没有也要坦然接受,不要奢望。很多老师真的只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现实中师生关系本质的一种表达就是雇佣劳动关系。他给你提供平台,给你安排工作,给你发一些薪水,然后你给他打工。被压榨,被剥削是常态。因为导师手里权力太大,现在的相关规定就是比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师到底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似乎并没有特别明确地界定。结果是,导师让干什么,就必须干什么。导师不让干什么,就一定不能干什么。 4.认同差距,和自己和解 读到博士,我想很多人都是怀揣雄心壮志的,很少会有人甘于人后。可是越是这样,往往落差越大。因为你会发现身边优秀的人太多了,总是有人比你更聪明,比你更努力,比你基础好,比你学习能力强,比你精力好,比你反应快,比你情商高,比你...那怎么办呢?你也很努力了,或者说你真的不想再逼自己了。试着认同差距吧,和自己和解。「他强任他强,他是苏大强。」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让自己保持在最舒服的状态。你会发现很多事只是庸人自扰,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5.博士生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熬最晚的夜,加最多的班,做最多的工作,接受最多的diss,经受最大的压力...你就快得道成仙了。 6.明白读博要慎重 放心,你不是杨超越。所以你不一定能跟上一位负责的导师,不一定做喜欢的研究方向,不一定发的了文章,不一定承受得了读博的压力,不一定熬的起,不一定能毕得了业,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读博后我才想明白自己要不要,适不适合读博。可是即便退出,成本也太高了。 7.明白了什么是博士 作者:知乎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685830189我读博的时候,有几个硕士师弟毕业成果被答辩委员会认为可以达到博士毕业标准。 所以,学术水平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 主要差异可能体现在: 1.责任和抗压能力 比如,我导师和我说:"这里有个课题,你研究一下,看看怎么做。" 而对我的师弟这么说"我这有个课题,我希望你可以参与进来。" 有时候,我师弟觉得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而当我这么想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居然是"个最高"的那个... 所以,你理解为什么博士对导师的吐槽比研究生多的多。 2.时间和工程管理能力 做一个实验相当于一个小工程。 拿岩土工程模型实验来说,你要明确需要多少材料,材料的配比,模型搭建到什么时候安装位移计,压力表,何时压实模型,何时加油压。 这需要一个很详细的计划。你会发现要想走好这一步,你必须要想好未来的十步。 而我师弟只要在合适的位置配合我安装好仪器就好了... 开始的时候会把一天的工作写在台历上,后来发现空间不够,需要一个日程本一天一写,而且每天的颗粒度可能要达到h,已经写了好几本日程本 我觉得读博期间培养了我做计划并且把计划做细的能力,从科研、工作、健身、旅行无不如此。 最后,我记得当时博士同学体检基本都有点高血压,脂肪肝的问题。而研究生比例就没那么高。 所以,记得健身,护发,毕竟好多女生心目中的博士其实都是博学儒雅的谦谦君子,而不是头发稀疏的中年大叔... 作者:知乎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685766698楼上的都答地很好,我个人的经历是,我读博期间最重要的是学到了坚持。 坚持这个品质,说起来很简单,其实真正做到实在是太难了。尤其是博士期间,当你周围的朋友同学都成家立业有车有房事业有成,反观自己科研上的不顺利还有一地鸡毛,心态很容易崩。 你读硕也好,上班也好,其实都很难。然而博士更难的地方在于,你是在探索一些新的东西,你甚至不知道这个东西或者理论或者方法存在不存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这个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 坚持思考,坚持探索,坚持走下去。我试过几个项目都很有挑战,事实上这几个项目最后都没有做出来。但是我坚持做下去了,虽然没有得到最想要的结果,但是在坚持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靠着这些东西做出了不少成果。 这些经历带给我的改变是,当我遇到感情或者生活中很多困难的时候,我不会慌乱无助。我知道坚持下去,肯定会有一个结果,不管这个结果是不是自己最初想要的,但是这个结果一定是我感觉满意的。前提是你也得坚持思考,而不是一昧地往下走,明明是错的也不回头。 听起来很心灵鸡汤,但是当你在某些处境的时候,你却常常忘掉这些简单的道理。读博就是一次次地把你拉进这种处境,再一次次地让你想到这些道理,然后一次次地走出来继续走下去。 跟人生一样一样的。 作者:Yuhang Liu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685661602美国硕士1-2年,国内学硕3年,一半以上的时间在上课。博士期间一个课题就能做2年以上。大部分硕士只是见识了一下科研是什么性质的工作,根本没有开始做实质性的研究。 即便在数学系,我看到的硕士生活的主旋律,依然是上课作业考试,然后最后一个学期就某篇论文写个读书报告,算几个例子,就可以毕业了。博士必须要做原创性的研究;不一定要是大结果,但必须是原创的、有实质内容的,不能是前人的结果加上几句话就能推出的显然结果。 国内很多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僵化,总觉得得先读个硕士才能读博。事实上,你真想做研究的话,大三大四把硕士的那些课程内容学了,本科毕业直接申PhD,直接开始做研究。学习的过程是非常flexible的,不是说你要到什么阶段才能开始学什么内容。不做研究就不要读博。我知道很多人读博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博士学位,但我也知道有些学校有些学科博士毕业率不高,延毕也很常见——但是需要博士学位的人不知道啊。 其实关于博士关于科研的很多信息,都是网上公开可以查到的信息,知乎上也是一年一年反复提,只不过很多新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太差,人生规划能力太差,就因为简单的信息不对等,做出了不适合自己的选择。很多时候我也挺无奈的,同样的弯路,每年都一定有不同的人去走;每年我都能收到内容类似的关于考研考博方面的咨询,大部分都是没怎么了解过业内情况的新人。什么时候这些学生能有点自主性,自我规划能力,哪怕稍微有点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完全依赖他人的建议去走呢? 作者:知乎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691985456不是说博士一定就能学到这些技能,硕士一定学不到, 而是博士的培养计划会花钱供你自由探索,自由的掉坑里再爬上来。硕士一共只有2-3年,除了上课找工作,很少有时间让你这么折腾。 这几个技能是 如何从不同信息源归纳总结出有效信息 如何判断一份证据是否可信 如何提取关键词进行有效搜索 另外,由于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在坑里折腾 如何打自己的脸 从哪里能找到专业帮助 怎么判断帮助你的人是不是靠谱 也变得相当重要。 另外,如何在007中幸存 如何精打细算根据收入安排消费。 技能点也可以点满 这些都是很软的技能, 一步步都是血泪屎。。 作者:零度君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685773469在读博士,没读过博士不要说自己搞过学术,真的。 读博前我的感觉是,不就几篇论文嘛,人家硕士都够三篇sci了。读博士了的感觉是:你们不按套路出牌的嘛? 具体: 1.抗压能力。由于硕博的毕业要求差距巨大,而博士严格来说也就比硕士长一年,所以毕业压力肯定非常大。还记得翟天临吗?他的脑残粉最不该的就是想一群博士说“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论努力,没几个群体能和在读博士相比。996神马的都是浮云,大年三十晚上还在改论文的都有。 2.抗压能力2。和刚才说的抗压不完全一样,第二条压力来自你的队友们。都说同行是冤家,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当你没日没夜拼死拼活恨不得把24小时做成25小时之后,终于超越了你之前仰望的xxx,结果一口气没喘下来你发现xxy分分钟把你秒成渣渣。往上比,永远到不了头。在外人眼里那些金字塔顶端,中国前1%的人才,其实自身每时每刻走在经历着巨大的自我否定的压力。这是很多老博士最后都佛起来的缘故之一。 3.抗压能力3。都说象牙塔和社会相比要温和的多。其实多数博导压榨学生的能力比社会老板要恐怖的多。因为博士生没有劳动法保护,不存在劳动关系,不存在最低薪水,而最重要的报酬:学位,却是严格受制于导师的。也就是说你没有任何和导师叫板的本钱。这种恐怖的剥削关系是当下扭曲的师生关系的根源。在整个读博过程中,严格来说只有师德这一点能约束导师。博士生退学的转硕的,跳楼的多半源于此。 4.时间规划能力。由于博导通常采用学术可以不管,论文不能没有的策略。倒逼博士生们根据老师的日程规划一个短期应对的时间表。我了解的几乎所有的博士都有很强的短期时间规划能力但是很少有合理长期规划能力的。说白了就是短期看能力有余,长期看眼光不足。这是长期受到短平快任务影响带来的负面后果。这是博士生长期通宵的关键之一,归根结底还是培养目标是论文不是人才的缘故。 5.(工科专属)水电工能力。读博一年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基本上掌握了:修理上下水管道,水电接线,基本泥瓦匠等各种操作。时常调侃,毕不了业了就去专门搞实验室基建去。 6.写作能力 不用说了,不会写论文你咋毕业 7.财务能力。基本导师项目结题,学生客串财会。每个博士都是半个财会人员。 8.酒量 正所谓一醉解君愁,博士期间男女生都一样,多多少少都会喝点。只不过喝的不省人事一般是男同学专属。 9.攒钱的能力 由于博士收入远低于同龄人,外加导师们一般都不是那么大方,时间上又不允许去找兼职。基本上攒钱只能靠省。 暂时想到那么多,回头再补充。 作者:希瑟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919898279我写一点积极的吧。但并不是奉劝大家读博,毕业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凡事靠自己。 毕业之后,感觉自己再也不带怕的。 毕业之后,再也不会抑郁了,因为已经经历过,人生从此选择放过自己。 放下。 宽容。 感觉所有知识,只要学,就都会,只是时间的问题。——自信 第一性原理 物质的本质 我、无我、无相... 世界 我和世界如何相处 知识 认知 人生的意义 不确定性——无常 快乐最重要 作者:仗剑走天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685769027Ph.D. = Permanent Head Damage, 读过博士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会有一些不同,有时候会在意一些别人无法理解的点。本质的原因是博士认识世界和生活已经是以问题和观点为主了。所以脑子读坏掉了。 博士的关键点在于怎么定义一个问题以及提出并评估一个在一定限制条件下的优化解决方案。本科硕士更多强调专业知识积累和技能培养。博士侧重于思考方法和认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博士叫做Doctor of Philosophy, 需要在思维哲学的大门跨进一只脚。要定义和界定一个问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讲问题大致分为三类:生活问题,工程问题和学术问题。 生活问题每个人每天都在思考和解决,上班走哪条路不堵,中午约谁吃饭,周末去哪活动,买飞机票怎么找折扣,等等。我们需要根据当时的时间许可,精力金钱以及其他需求切实考量各类选择。解决生活问题不论好坏每个人都会。 工程问题就比较复杂一些,虽然思考的方法类似,难度在于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新开一家餐馆怎么选地理位置,菜品怎么设计能吸引到客户。公司一个新产品怎么设计能增加市场占有率。这类问题往往需要团队的合作,从市场调研,设计,评估,预测,到实施执行,后期的反馈,产品迭代,需要不同专业有实际经验的团队通力合作才能对一个工程问题产生较为贴近客观的认识和提出解决方案和对不同结果反馈的应对方法最终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大部分本科硕士学习的技能和知识都是以解决工程问题为目标。真正实践的时候还分两个层面,收集信息提出方案和最终根据方案拍板做决定。后者要求很高,能胜任的都是公司领导和高管级别了。 学术问题是针对于知识层面的,属于在人类对世界的本质认识上前进。比如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世界以地球为中心还是太阳为中心,就属于学术问题的范畴。当然这些都是很大的问题。博士要达到或者学会的能力就是在本领域内找到一个合适的新问题,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四年到六年能做出一个客观的回答或者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不一定能产生实际的效益,但必须是新的没有人提过的,这个是真正难的地方,天下文章一大抄,要抄出新意就要看本事了,由于博士论文一般也不要求实际的效益,所以一般能想到的问题和能想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几乎都被人想过了,剩下的都是自己摸索探路的过程,很多人读博读出忧郁症的关键就是在这,一个人孤军奋战在知识森林的未知领域,没有人告诉你前面是万丈深渊还是别有洞天,如果不是无比的孤独,也会是一场逃难。经过了这个在未知领域折磨的过程,会深刻的在思维和心态打上一个难以磨灭的烙印. 所以是永久性的大脑损伤 当然具体的经历跟每个导师的风格有关。有的导师会手把手教,甚至把问题都告诉你,一直带你很多年,毕业都还推你。有的导师就彻底放养,让你搞懂了告诉他。导师看的都是十年二十年的时间线,能告诉你大方向往哪打都是不错的了。很多方向导师自己也不清楚,也许是别人告诉他的。这就是导师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博士这趟浑水淌过之后基本上本专业各类工作都应该有足够的基础了,工程研究甚至决策,所以从职场的角度,博士还是有优势,虽然时间长了些,还挣不到钱,风险也高,因为可能做不出新东西毕不了业。 最后需要平衡的说本科硕士博士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有的本科硕士特别优秀的,也会做一些项目具有博士项目的特点,有的博士可能水分太多并没有真正创造出新知识。人与人的差距博士与博士的差距也可能蛮大的。 作者:孤云独去闲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748813494先说读博有风险。弄不好就抑郁了,目测至少三分之一的博士生会有失眠抑郁等症状。 不好的方面别的答主都说了,说好的方面的人不多,可能是幸存者偏差吧。读的好的可能也不好意思说,看起来像是在显摆。 我想说点好的方面。美国读博士的话,相比来美国读硕士。 1.奖学金,够花,第一年的积蓄还能买辆破二手车。攒的久一点,还能买个四手雅阁v6,皮椅天窗。有面儿。 2.满足旺盛的好奇心,探索。大部分人读博都是喜欢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比如我当年很迷恋阵列信号处理和贝叶斯。同时有更长的时间学research,学读paper。博士比硕士最不一样的地方是research capability,更容易有innovation,这也是博士期间的必要训练。 3.老板手把手教写(改)论文,组会里面白板推公式,这些能力在学术界是必须的,在企业的r&d部门也是用的上的。 4.进学术界博士学位是必须的,在一些企业的职业track上,有博士学位可能上限更高。我们这里算是咨询公司后台,分析部门,博士学位有优势。 5.博士期间当助教的时候,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跟客户沟通有时候跟给学生讲课时有可比性的。高年级博士的时候带低年级学弟学妹做科研的训练可以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博导管理实验室,跟学生打交道的方法,耳濡目染。我管团队现在也是照葫芦画瓢,我老板怎么对我,我就怎么管别人。似乎还不错。 但上面说的一切的前提是,一定不能跟人品有问题的博导!!!碰见垃圾要及时止损。垃圾博导可能会把学生坑上吊。 我以前在的那个ece系,我老板我觉得各方面都没的说,学识人品人脉都很强,当了chair本系排名涨了至少十名。说个不要脸的话,我觉得他有欧洲骑士或者中国士大夫的那种感觉。 作为对比,另一个ieee fellow,有个学生,博士读了九年,最后拿了硕士走人了(能干出这种事的,从统计上来说,中国人偏多,印度人都不这么干,为什么这样呢,以后有机会我再扯一篇答案吐槽)。老板拍脑袋一想,指个方向,指的方向搞不出东西,自己又觉得自己牛逼,发不出文章全怪到学生头上。跟这种垃圾老板慢慢自己会陷入自我怀疑,被洗脑,觉得自己真是垃圾了。 读博士最重要的是你老板人品好不好,能当博导的,发文章能力都不会差太多。最起码要有责任感,有担当,make decision,take responsibility。打住打住,再吐槽就把人都吓跑了。 我上面说的这些gain,也不是在所有岗位用得上,所以读不读博士还是看career path和个人需求。 我也知道有时候也没得选,想读博,offer也就那么一两个,看着都是坑,咋办呀,走一步看一步,想办法换老板吧。切记切记,读博前,仔细分析博导,全力打听这个博导的情况。要不然掉坑里完蛋大发了。 作者:知乎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1042329316 面对各种挫折而百折不挠的能力,遇到各种难以言语沟通的所谓教授导师而泰然处之不卑不亢的能力。 作者:汪键是个大胖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1053585376我补充一点,就是学会平衡科研和生活。 博士和硕士在岁数上有区别,通常人到博士,要么拖家带口,要么谈了恋爱,很多情况下伴侣可能参加工作了,父母也到了开始大肆转发各种朋友圈的年纪。 我曾经在知乎回答过一个问题,题主是一个硕士生,说自己太过于沉迷于科研世界,从而在与家人以及身边的朋友交流的时候,产生了很大落差,和他们逐渐疏远,不想和他们说话,觉得谁都不能懂他。 我在回答中也举了身边的一个例子,就是我媳妇的闺蜜跟我媳妇总是抱怨他的博士老公,她老公博士在读,属于那种从记事起就开始读书一直读到博士从来没吃过象牙塔的那种,她老公总是说她跟不上他的思想步伐,和她聊天觉得索然无趣甚至拒绝交流,甚至他问他媳妇为什么我们不能聊聊世界宏观经济学?而非要听你说这些生活中非常无聊的鸡毛蒜皮的事情呢? 我十分理解这位博士生的心态,对于比大部分博士生,没有经历社会的毒打,同时读到博士的大部分智力不错年纪也不算太大,整天浸泡在办公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极其单纯的环境里,当是浮一大白谈天论地的时候,哪能为在哪买房晚上吃啥同事勾心斗角这些屁事所局限?在学校看的是一线的科研成果,玩的是xxx万的项目,用的是几十上百万的工作站,就算无聊也是去bbc看看世界大事,当与自己身边人聊天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落差。 但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博士在读的时候,大部分到了成家的年龄,除非也找一个博士伴侣,否则就必须在科研的高大上以及生活的繁琐小事中不断切换。你谈个女朋友,人家又没读过博士,人家每天的生活就是油盐酱醋和办公室同事间的八卦,这些你不愿意听,觉得都太低级太low,那让你女朋友或媳妇天天陪你谈物理化学,谈世界顶层政治? 不公平! 拿个人所谓的思想高度去压制身边无辜亲友的全部生活,并且过度沉溺于莫名优越感,其实是真正的无知。 术业有专攻,这个社会不靠博士不是不能运转,更何况一个博士在读生。 以上并非讽刺,我说过出现这种心态,是正常且合理的,但是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父母和伴侣交流的时候,你应该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或者妻子,而不是一名博士生。 读博三四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短到不够发几篇论文,做几个实验。长到可以伤遍所有关心你的爱你的人的心。 且读且珍惜。 作者:忽然之间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1043798794社科博士生以CSSCI为导向,而硕士毕业很随意。一般具有博士点的学校,毕业条件需要两篇到五篇等南大核心,像武大和法大似乎校内核心也算。在校的博士生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兴趣所在、一种是功利性产物。重要讲三遍,南大核心难发、难发、难发,个人觉得这是所有社科类博士生无形、潜在、从始至终的压力所在,这是绝大部分硕士生难以体会的压力。如果导师资源不足,那毕业真是遥遥无期。我觉得读博前你要想清楚,是否真的喜欢,做文章做项目甚至老板的讲稿等等都是你来完成,压力贼大。还要承受同届的攀比心理,(仅c指CSSCI数量),有的老板心理明白,利益交换,你帮我写,我带你发,有的不是。。。。。。 其次,社科类博士比硕士更有机会拥有更广的人脉关系,这些关系不仅对于发论文、申请项目有用,而且对于以后工作的影响也非同寻常。至于能把握多少,看导师和个人经营。 再次,从项目申请到结项基本流程都能掌握,这对个人以后申请项目有利。毕竟在学校跟着导师校级到国家社科等项目全程参与,有时候你都怀疑自己才是主持人。 最后,吐槽,你能更深体会到人情世故。老板与博士生之间我觉得大部分都是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导师权力太大,说决定生死也不为过。你个人的文章、事情有没有时间干不重要,但是领导的事情必须加快加急,连班加夜不睡觉不吃饭也要做好。 文章难发,读博不易,谨慎入坑。 作者:韩默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686934721这个问题本身就代表了很多人对博士阶段的一个误解。 硕士阶段的确还是“学习”,只是内容从本科时的通用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变成了某个比较特定的方向、领域内得到了普遍认可的更细致和深入的知识,以及在这个方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被广泛运用的各种方法、技能。 到这里,一个具体的细分领域里的可供“学习”的东西就差不多全都学完了。剩下的要么是刚刚发表出来、不成体系甚至不确定是否正确的碎片化的科研成果,要么干脆就是未知。博士生确实还会学习一些之前自己不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与“怎么进行科学研究”这个元问题相关的方法论层面的知识,但所有这些只要有心全都可以在硕士阶段就进行学习,不存在“硕士学不到”的情况。 那博士阶段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它是一场为期三年(或者更久)的开卷考试。 在这几年里,博士生需要做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证明自己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因为这场考试很难、考试时间很长而且还是开卷,很多人都把考试过程中的资料检索、技能练习的部分当成了“学习”,把进行实验、计算推导、论文撰写当成了“工作”,只有最后的投稿和答辩才被认为是“考核”。可实际上,整个读博的过程就是一次单一、完整的考核,你可以在法律和学术规范的边界以内用任何方法向学术界证明,你已经具备了作为这个领域的一名博士所需要的所有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被委以科学研究的任务了。在这个证明自己的过程中你到底有没有学到东西、学到了什么东西是完全不重要也没有人会去关心的。 回到问题本身,博士阶段学不到任何硕士阶段一定学不到的东西,因为这只是一场考试而已,没什么东西非得在考试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作者:机器人孔博士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685361806这个问题要从硕士和博士的区别说起。学术圈流传一句话,“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 很多大学生肯定都听过这句话,但是不一定知道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硕士难考,好毕业;博士好考,难毕业”。 为什么会存在硕士好毕业这种现象呢? 因为硕士毕业,学校和导师很少卡人,延期毕业也很少,基本上还是一届一批的批量化毕业。硕士比本科的进步可能是进行了一些科研学术训练,做了一些科研项目。参加工作更好上手。在欧美,硕士基本是作为大学生工作前的一个适应性学习。因此,欧美的硕士一般很短,有的专业一年就可以毕业拿证。 博士生为什么头发少,为什么难毕业? 因为博士是走做科学、科研、学术的培养路子,学校和导师都会有毕业要求,一般需要发各种期刊的论文,比如SCI/EI论文。这难倒了很多博士,愁得很多人掉头发。此外,还要做各种创新性很强的,拓展人类认知领域的科研项目。一般来说,学校越好,毕业难度越大。名牌大学的博士毕业要求要高于二本院校毕业的博士。 看了这些差别,你应该知道哪些东西是读硕士学不到的吧? 概括一下,系统的科研学术训练,期刊论文写作能力,创新性很强的科研项目经验,发论文的内心煎熬,以及如何护理自己的头发。 作者:Theorist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14349/answer/685295857博士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而不是学习。研究中需要用到什么就去学什么。 适不适合读博这种问题很难回答,一般只能在你读过之后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读博无非两种目标,一种是去高校做继续做研究,一种是去业界工作。两条路都有走得不错的人,也都有不如意的人。具体到每一个人,他成功或者不如意的情况可能都不相同。 但有一点,读博一般需要四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读博需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