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每周总结的产品经理,都会写点啥?【8月第四周】

共 2387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1-08-31 06:31

- 边听边看,效果更好- 


- 8月第四周- 

一年52周,每周都要总结反思。

我之前试过365天每日记录,一段时间后觉的不合理。我们不是每天都有启发,刻意为了总结而每日就失去了意义。

成长在于有感而发。我们以每周的维度记录,即不虚度,也能勾勒出成长的点线面。每周的点滴串起每月的连线,每月的连线交织出成长的方方面面。

我一般会按照产品经理的本职、商业管理的兴趣、个人成长的期望展开三方面的复盘。偶尔夹杂一些不符合三者的其他,很合理。

从这周开始,我将在公众号分享我每周的总结思考,希望对在做产品、在职场的你有启发。


01

产品经理的本职

产品本职是要提升对产品的理解,加深自己对用户、需求、功能、项目的理解。

1 需求能做终局,就按照终局来做

对于可做可不做的需求,我之前的原则是:一概不做。

但现在变了。如果难度大,确实不能做。但当两者差别不大时,最好还是做了。

因为再小的需求,也会有用户反馈,那么还不如照着彻底的解决方案来做。

比如暗黑模式,除了跟随系统是否要支持手动调整呢?但如果把支持手动调整的需求也支持,这个需求就终局了,不可能再优化了。

这个思路很对,不给需求留尾巴。

2 产品没有新鲜事,都有老的替代关系

用户的需求满足程度都是过剩的,已经不可能出现一个彻底的新产品了。

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走,当一个新产品出来的时候,得考虑一个问题:他代替的是谁?通过什么方式代替的?

新产品的成功突围需要两个要点:技术革新和效率提升,两者至少满足其一。当我们评价新产品的做法时,这也是脱离于功能分析的更高维度。

再抽象一层,这其实是大局观的表现之一。

3 我们第一优先级不等于用户的第一优先级

做需求,我们都会有一个优先级P0123的表格,然后依此来迭代,给用户上线他们期望的功能。

但魔幻的现实是,用户往往并不满意,为什么?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优先级并不是用户的第一优先级。

抛开商业与体验的冲突,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产品经理自身,我们就是不理解用户的第一诉求。

站在产品经理的第一优先级去评价用户反馈,基本就是那句经典的:又不是不能用。

但站在用户的角度他就是不能用。小到字体大小,用户就是觉得碍眼,完全没法用。

我们要真正的使用自己的产品,泡在里面,才能真正的明白用户的需求。但结果可能是用户想的并不是新功能上线,只有基础的体验罢了。

4 万物皆产品,产品思维是任何岗位都需要的

这周报销六险一金的六险,发现并不是100%,而是90%。之前没注意,这次突然在想为什么?

肯定不是不能报全额,因为保险卖的是宣传,全额更有吸引力。再加上90%和100%在支出上都很高,所以为了省成本故意设置为90%是不太应该。

保险考虑的是理赔动因。如果100%报销的门槛就大大降低了,对于可去可不去看的小病,用户会有一种:反正能全部报销,不看白不看的赚便宜心理,因此如果是100%,理赔数量将大幅增加。

但90%的比例就很有趣了,用户自负了10%的成本,这时用户的成本除了时间还有一定的金钱成本,那用户就会觉得麻烦,会少很多上述的赚便宜心理,变成了只看应该看的病症。

保险也是产品,得琢磨事 ~


02

商业管理的兴趣

产品是公司商业形式的载体,公司的意志通过产品表现出来。产品经理就是执行商业意志的中间人角色。因此,懂商业是产品经理跃迁的必备技能。

1 判断力来源于多个信息的综合决策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这句话综合了树在路边、人来人往、人会偷吃采摘、树上还有很多果子这四个信息,得出了「李子是苦的」结果推断。

职场中也是一样,我们做产品决策、做商业洞察都是经过多方信息的收集,在综合加工之后,做出了合理的推断。

因此,提升判断力的关键在于信息量。信息量跟做事、聊人的外部因素有关,也跟阅历、读书、思考的个人内部因素有关。

注:想到这点是因为周末去买脆李子想到了开头那句话。

2 餐馆也要考虑用户预期

这个想法的来源是去喝潮汕砂锅粥,点了一份鼓汁凤爪。很有趣的是,凤爪下面有很多花生米,那为什么放花生米呢?

想了想,有几个原因。一是撑盘,显得分量足;二是出味,更可口;三是鸡爪是大件,吃的比较快,花生米零碎耐吃。

前面两点是老生常谈,但第三点我现在觉得最重要,弱化顾客还没几口菜就没了的不划算感。

但我之前没想到过,这次才突然有了这个念想。

3 一张图带来的启发

这是看《零售管理》的一张图,看完感触很大,有两点。

一是一张图诠释了定位理论。二是二轴区分四象限再看分布。

这即是结构化思考的方式,也是对比分析的好方式。这个技能要get。


03

个人成长的期望

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我们没多少时间顾得上自己的成长了。这不对。

1 成长在于将自己放在痛苦的环境里

人的特点是趋利避害,当发生不好的事情时会下意识的躲避。比如评审时的方案被怼,我们会极力的证明方案的合理性,为此唇枪舌战。

但跳出来看这个事情,这个时候我们个人的方案对错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轻量化、低成本、高效果的解决问题。

这就是说,讨论的要点也是哪种方案更合适,而不是我的一定是对的。

再放大来看这个事情,在成长的预期加持下,我们要刻意的寻找这种环境,站在目标的前提下,去探讨寻找最佳的方案。

这是一种修炼,要刻意保持。

2 不要做无意义的讨论

这周发生了大量的事情,关于娱乐圈的种种。传播的成本很低,往群里一扔聊天记录就可以。类似的还有知乎的你怎么看。

我怎么看?我没有任何看法,考虑这些问题,还不如考虑晚上吃啥。该好奇的好奇,不该纠结的不要纠结。

因为开头的歌说了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大部分的事细化到个人身上其实不相干。

祝好 ~




欢迎关注公众号

持续输出产品经理干货文章

↓↓↓↓↓

浏览 2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