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鼠”大闹科创板
共 4565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21-08-06 17:28
一年卖出1100万只小白鼠,有病的老鼠更值钱?
全文4456字,阅读约需9分钟
文|蓝忘机
编辑| 六耳
来源|蓝媒汇财经
ID:lanmeihcj
题图|Pexels
传说中有“五鼠”闹东京,今有“三鼠”闹A股。
近日,来自江苏的集萃药康、上海的南模生物、北京的百奥赛图纷纷盯上科创板。前两家已经递交了IPO招股书,百奥赛图也蠢蠢欲动,与“投行贵族”中金公司签了上市辅导协议。
三家公司做的都是老鼠生意。不过,不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而是为人类试药的小白鼠。
老鼠虽小,却是“硕鼠”。有病的老鼠更值钱!
一只有关节炎的老鼠200美元;两对患有癫痫病的老鼠2000美元;想要三只瞎子老鼠,得准备250美元......
别看“三鼠”现在闯的是科创板,背后大佬都是清一色的博士、教授。70年前,最早做小白鼠生意的,多半是兽医。
1900年,美国一位退休的小学教师Lathrop,在她的家乡马萨诸塞州开了个养鸡场。本想靠养鸡安度晚年,没曾想赶上了一战前的经济萧条,养鸡的本金都亏没了。
上帝关上一扇门,必然会打开一扇窗。养鸡不行,咱就养老鼠。
Lathrop发现,美国当时特别流行饲养宠物鼠。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宠物鼠竟然吸引到了哈佛大学伯塞研究所的遗传学大神Castle。
伯塞研究所距离Lathrop的家乡不远,在买了Lathrop的宠物鼠后,Castle开始让自己的学生C.C.Little用这些小鼠开展遗传学、肿瘤方面的研究。
正是在Little手中,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实验小鼠株系DBA(近交系小鼠)。因为在实验小鼠上的特殊贡献,Little还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
实验小鼠真正被当成一门生意来做,已经是40年后。
彼时,世界弥漫在二战的硝烟中,止痛药、抗炎药各种药品供不应求。看到商机的美国药企,纷纷砸钱研发新药。二战是人类历史的悲剧,却也造就了药企的“黄金年代”。
一款新药问世,要经过多次临床试验。在给人吃前,得先到小白鼠的肚子里走一遭。
有人要问了,猪的基因跟人更相似,为什么非要用小白鼠?
实际上,实验动物种类繁多,有老鼠、猴子、狗、兔、鱼等。鼠类又包括小鼠、大鼠、地鼠、豚鼠等。
一方面,小鼠是继人类之后第二种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哺乳动物,99%的人类蛋白编码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具有同源基因;另一方面,与猪、猴子等大动物相比,小鼠寿命短、繁殖快、饲养成本更低。
试想一下,如果把小鼠换成猪,学校、研究所还得轰轰烈烈地搞几个养猪场。
尽管小鼠和其他动物比优点很多,但饲养实验小鼠也没那么容易。实验小鼠对环境要求极高,不仅需要申请各种资质,管理起来也很复杂。
研发新药本就是一件容易掉发的活,再把养小白鼠的活揽过来,药企老板还不都成秃头。所以,药企多选择把这块业务外包出去。
1947年,一个叫亨利·佛斯特(Henry Forster)的年轻兽医,看到了药企对小鼠的旺盛需求,于是,他从一座农场收来几千个鼠笼,运往波士顿的查尔斯河,开始大量繁殖。
药企需要研发什么病,他就提供什么样的老鼠。
这个年轻兽医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查尔斯河实验室(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创始人。后来,这些早期卖小白鼠的企业,逐渐转型成了CRO(医药研发外包)公司,开始成为后浪们的“金主爸爸”。
集萃药康、南模生物、百奥赛图便属于众多后浪之一。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美国经济出现黄金十年。道指涨了309%,半个世界的财富都集中在美利坚。繁华盛景下,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才”涌入,出国热在中国不断升温。
从南京大学硕士毕业的高翔,来到美国费城的托马斯杰斐逊大学,攻读发育生物学与解剖学博士;从中检院研究生毕业的沈月雷,飞往美国高校林立的“麻省”,在麻萨诸塞大学医学院读博。
如果不是两次论文都比别人慢半拍,此刻的沈月雷,应该正在某个大学当教授。
对他来说,创业更像是无奈之举。
2008年,沈月雷在美国创办了一家名为Biocytogen的公司,主营业务与他的研究方向相关——生产与销售实验小鼠。或许是有专业背景,沈月雷很快就赚到第一桶金,他的小鼠接连走进了罗氏、强生、默克等药企中。
一年后,为降低成本,沈月雷将部分小鼠培养工作搬回了国内。2009年底,沈月雷在中关村租了两间房,并注册了“百奥赛图”,开始围绕实验小鼠做起模式动物定制服务。
此时,距离百奥赛图15公里远的昌平区百善村,已经有一家叫“维通利华”的行业巨头。它是前文提到的查尔斯河在中国的子公司,成立于1999年。
中国每卖出100只实验小鼠中,有8只来自维通利华。由于该行业比较分散,维通利华以7.7%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就在维通利华成立后没多久,一家叫“南模生物”的公司在上海成立了,做的也是小鼠生意。南模生物由基因组中心、上海生科院等出资设立。费俭、王明俊合计持股48.87%,为公司实控人。
费俭是同济大学教授,早期曾在中科院任职。招股书显示,中科院下属公司一直都是南模生物的主要客户之一。
三人之中,年纪最大的高翔是最晚进入商海的。南模生物成立同一年,高翔学成回国,到母校南京大学担任教授。在南大任职期间,他参与了组建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和生物研究院。
高翔离开学校卖小鼠,已经是17年后。2017年12月,高翔和南大其他几位博士合伙成立了“集萃药康”,高翔担任公司董事长。
作为后来者,集萃药康发展最为迅猛,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把实验小鼠的销售额做到了1.9亿元,市场占比6.7%,仅次于维通利华。
2020年12月,上交所受理了南模生物的科创板上市申请;3个月后,资本邦报道,百奥赛图已于今年2月与中金公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拟在科创板上市;今年6月末,集萃药康也向上交所递交了科创板IPO招股书。
三“鼠”蓄势待发,欲争“小白鼠第一股”。
白鼠虽小,却是“硕鼠”。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集萃药康的营收分别为0.53亿元、1.93亿元、2.62亿元,对应的净利润为-603.55万元、3029.55万元、7110.71万元;同时期,南模生物的营收分别为1.21亿元、1.55亿元、1.96亿元,对应的净利润为1511.12万元、2324.99万元、4455.59万元。
集萃药康、南模生物同属于CXO(医药外包)行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其属于“M734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细分赛道。集萃药康和南模生物业务相似,涉及小鼠模型销售业务、定制繁育业务、模型定制业务等。
截至目前,集萃药康已累计形成超过160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小鼠模型,包括用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老年痴呆、肿瘤药效研究的免疫缺陷小鼠、人源化小鼠等;南模生物累计研发的基因修饰动物模型超过10000种,其中自主研发模型超过5000种。
实验小鼠不同于普通小鼠,便宜的十几块,贵的上万元。
作为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为了研究治疗癌症的药物,要有癌症的小鼠模型;为了研究糖尿病,要有糖尿病的小鼠模型......
这就需要利用基因技术,把小鼠所有的约三万个基因中的一个或几个基因敲除,使之成为适合药物临床实验的动物模型,可以模仿人类患者进行研究治疗。
这类小鼠被称为基因敲除小鼠,也是小鼠中的战斗鼠。
早在2010年,《广州日报》就曾报道,一只有关节炎的老鼠售价近200美元;两对患有癫痫病的老鼠,售价高达2000美元;想要三只瞎子老鼠吗?得准备大约250美元......
百奥赛图创始人沈月雷也曾表示:“一对用于科研的基因敲除小鼠,在国内售价大约18万元。”
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上有很多关于实验动物的售价,其中也包括欲闯科创板的集萃药康,不过价格一栏均显示“面议”。2017年,百奥赛图曾推出一款重度免疫缺陷小鼠,促销价一只250元。
某宝上也有卖实验小鼠的商家。
一家叫“南京盛民科研动物养殖场”的店铺,其实验小鼠的价格在26-20000元不等。比如TLR2、TLR4基因敲除小鼠,一只1.1万元,一对2万元;可做宠物的SPF级无菌祼鼠,一只180元;SPF级(环境标准)BALB/c小鼠,一只26元。
集萃药康在招股书写到,公司每年能卖出约60万只小鼠模型。
2018-2020年,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给集萃药康带来的收入分别为0.33亿元、0.95亿元、1.53亿元,均占到总营收的一半左右。如果按一年卖60万只,年收入1.5亿元粗略计算,集萃药康平均每只小鼠售价254元。
与此同时,相比定制业务,销售小鼠模型的毛利率也是最高的。2020年,该业务的毛利率高达81.52%。也就是说,每卖出一只小鼠模型,集萃药康就能赚207元。
小白鼠的细分赛道确有黄金,但相比下游的CRO市场,实验小鼠的市场规模仅为其十分之一。
GMI数据显示,2019年实验小鼠模型的全球市场规模约为76亿美元,预计2023 年将增至105亿美元。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鼠模型市场,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61亿美元,占比80%。
2019年,我国小鼠模型的市场规模占到全球5%,为28亿元(约合4.32亿美元)。如果按每只小鼠模型254元粗略计算,我国一年能卖出约1102万只实验小鼠。
作为CRO的上游,动物模型公司与CRO公司相辅相成。
集萃药康、南模生物的招股书显示,其客户分为两类,一是以高校、医院为主的科研客户;二是以CRO为主的工业客户。
集萃药康的前5大客户包括百济神州、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科洛恩生物一直都是南模生物的前五大客户之一。
不同的是,也在闯关科创板的百济神州至今仍未盈利,集萃药康已经实现盈利,盈利水平还在稳步增长。
百济神州所处的抗癌药赛道,也是小鼠模型企业在疾病领域最主要的市场。集萃药康招股书显示,小鼠模型的市场主要集中在肿瘤免疫、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其中肿瘤免疫市场规模为18.7亿元,占比66%。
早年间,我国医药行业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能力不足。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产业扶持政策,实施加快新药审批等一系列措施,中国的药品研发正在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移。
随着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827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3672亿元,小鼠模型的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提升。据Frost & Sullivan测算,到2024年,我国小鼠模型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4亿元(约合13亿美元)。
可以说,小白鼠与创新药相互成就。
眼前是一片蓝海,各路明星资本也盯上了这只硕鼠。
去年8月,集萃药康股改完成前,江北新区国资就曾以4842.73万元的价格,从生物医药谷手中买入集萃有限3.72%的股权;之后没多久,青岛国药以高出前者6000多万元的价格,同样受让了公司3.72%的股权。
再后来,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纷纷入局,彼时,集萃药康的估值已达到34亿元。
此次,集萃药康科创板IPO计划募集8.2亿元,占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0%,也意味着发行市值将达到82亿以上,较最近一次估值翻了近2倍。
养鸡、养猪不行,不如试试养老鼠。
本文由蓝媒汇财经授权亿欧发布,申请文章授权请联系原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