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走红背后,是生存焦虑爆发还是商业营销布局?

共 2999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06-09 15:20

5月31日,“三孩”政策裹挟着汹涌的舆情,让“躺平”一词再次随着各类段子传播开来。当社会各界纷纷讨论年轻人是否该躺平的时候,早在2018年12月,阿里巴巴就已经注册躺平商标并开发相关应用。资料显示,阿里巴巴目前共申请注册躺平商标91次,其中56个商标已注册,包含躺平、躺平家装、躺平严选等。
经济观察大V@侯宁 发表观点:“你觉的只是话题,别人是商机!”底下粉丝纷纷讨论猜测“躺平”走红的背后暗藏营销玄机:“注册商标、炒热引流、社会关注、顺利卖货”。
是碰巧押中热点,还是商业营销布局?回顾“躺平”一词走红的历程,背后还有哪些奥秘?

从佛系到对抗,“躺平”的定义转型

“躺平”并不是一个新词,起初是主张佛系生活态度的一种调侃,在饭圈应用广泛,如“坑底躺平”“躺平任嘲”。

躺平的概念也被植入品牌营销,去年10月,肯德基注册了KAIFENGCAI商标,躺平打嗝的插画人物配上“吃好了才能过好小日子”的slogan,生动形象,收获消费者好评。
4月17日,在百度贴吧“中国人口吧”里出现了一篇名为《躺平即是正义》的帖子,作者讲述自己2年来不工作的生活——有钱的时候出租屋里躺,没钱的时候去横店演躺尸继续躺。他的事迹被发到微博上,引发7万多点赞。
网友对这种生活方式表示强烈支持,许多大V转发留言“羡慕”“被他说服了”,有人表示:“低欲望社会的雏形已经慢慢出现了。”
“躺平”一炮走红,它的诞生正代表当下年轻人的一种略带戏谑的乐观主义态度。然而如今却有许多学者和媒体对“躺平”进行批判,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李锋亮称躺平态度极不负责:“对不起父母,还对不起努力工作的纳税人”,网友纷纷反驳“关你屁事”,社会对躺平的看法上甚至出现了“何不食肉糜”的阶级分裂。
从佛系到对抗,“躺平”是如何完成定义的转型?这与“内卷”脱不了干系。
2021年第一个网络热词毫无疑问就是“内卷”,半年内共上了27个微博热搜,从偶像内卷到教育内卷,从造车内卷到营销内卷,层出不穷的内卷方式让网友们大呼“拒绝内卷”。
来源:知微舆论场
“躺平”逐渐成为年轻人逃避内卷的一条出路,3月28日知乎话题“「躺平」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吗?如何在躺平的同时寻找人生的意义?”登上热榜,从主动佛系、享受当下,到被迫选择、逃避压力,这其中的不得已不言而喻。随着5月27日#年轻人选择躺平可耻吗#话题登上热搜后,更多网友选择用“躺平”来对抗“内卷”。
可以看出,与“躺平”相伴的高频词还有“焦虑”“欲望”“压力”,在这些“内卷”的附庸情绪裹挟下,年轻人选择用躺平来对抗。

谁在造势,谁在借势?


5月27日,微博话题#年轻人选择躺平可耻吗#让“躺平”一词正式被推上热搜。该热搜话题主持人为@新浪财经,从5月15日以来,已密集发布23条“躺平”相关微博,为该词的走红推波助澜。
随后,“躺平”更是花式频繁上热搜:仅仅一周,从#选择躺平是认清现实吗#到#清华教授称躺平态度极不负责#再到#拒绝躺平的86岁科学家#,“躺平”已有6条相关热搜,最高排名第2,最高热度超235万。这些话题背后主持人多为@老板联播 @头条新闻 等自媒体频道,制造话题引发网友讨论,阅读量高达数亿。
一旦有热点出现,紧接着就会有人抢注商标,例如马保国的“耗子尾汁”“五连鞭”,理塘小哥丁真的名字,甚至有公司在李文亮医生去世当天抢注“李文亮”商标,这些蹭热点注册商标事件不在少数,阿里被曝申请注册“躺平”商标的新闻亦引发不少争议。
有人佩服企业的前瞻性:“市场未动,商标先行”,也有人猜测是阿里一手策划的营销布局。
在“躺平”走红的4月17日以及频繁上热搜的5月,阿里的这款居家好物分享社区App“躺平”的确分别迎来了两次用户下载高峰。
这款App于2019年5月上线,内容包括装修干货、软装搭配、民宿推荐、探店、兴趣圈等。就在“躺平”上热搜的前两天,5月25日,有报道称阿里拟以人民币2.64亿元认购躺平新增注册资本1.54亿元。

负面舆情波及多家企业

阿里注册“躺平”还引发部分网友作出另一种表态——“谁都可以注册‘躺平’商标,唯独阿里不行,他们忘了‘996是福报’吗?
马云的过往言论被扒出,引发批判。
来源:知微事见
除了阿里,在这场舆情中露头的企业无一幸免。俞敏洪和董明珠31日在第四届全国青年企业家峰会上批判“躺平”遭网友怒怼。
俞敏洪称,现在年轻人躺平,太佛系的话,国家的未来靠谁做?董明珠强调,现在已经是物资不再匮乏的时代,年轻人应该追求精神财富。网友对于这样的激励表示不屑:“成功人士给你灌鸡汤,是因为他们把鸡肉吃完了。”

这些言论让前不久刚在求职综艺中因平易近人圈粉无数的董明珠再次陷入负面舆情,而对于俞敏洪来说,其个人不当言论常常引发争议,品牌形象也因此不断受到牵连。相反,在此次“躺平”舆情中,阿里尽管受到一些质疑与争议,但“躺平”App的名声已然被打响,下载量也肉眼可见的提高。
商标的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的壮大商标会变得更值钱,而这次,“躺平”商标在舆情的洗礼中实现价值的自我提升,持有者阿里直接“躺赢”。
为了搭上流量快车,如今企业纷纷抢占先机,抢注热词,而企业或个人在抢注热词方面,不仅被其传播广、热度大的特点所吸引,还要考虑未来该词是否还有较强的生命力,以及它与品牌和产品之间是否具有强相关性。阿里的躺平App正是借用了“躺平”最初佛系的意义,与其家装类UGC的产品定位十分契合,传统概念中装修工程繁琐劳神,而“躺平”则准确传达出躺着就能轻松搞定的理念。
“躺平”一词随着舆情演变在这几年内不仅没过气,反而进化出更强的生命力。可以预见,围绕年轻人社会压力的讨论仍将继续,躺平与内卷、996诸如此类词语将伴随着生存焦虑的不断爆发而持续出现在网络话语空间中。

推荐阅读
浏览 9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