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成高端机,国产手机就没未来了吗?

亿欧网

共 4090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3-01-03 13:53

华为为啥敢卖1万多的高端机?

全文3371字,阅读约需7分钟

来源 | X科技实验室
ID | xtech2020

“傻子才会买5000元的国产手机!”这是几年前国产手机冲击高端时,很多网友的态度。

但到今天,像我这样心甘情愿用国产高端机的“傻子”,为数并不少。

 
从2011年小米1发布之后,中国手机品牌高歌猛进,在中低端价位所向披靡。


2015年国产手机拿下了中国市场70%的市场份额,但忙活了半天却发现,根本不挣钱,2015年依靠神机iPhone 6s,苹果拿走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90%以上的利润。

所以,为了利润,国产手机高端化,刻不容缓。

这里是对一切未知感到好奇的X科技实验室,我们将用5期节目时间,和各位分享【中国手机10年逆袭路】,本期“逆旅”来看国产智能手机冲击高端市场的艰辛之路。


小米手机的发布,毫无疑问是中国手机行业里程碑事件。但在当时,很多人对于1999的小米非常不屑,认为所谓性价比模式其实是新瓶装旧酒,本质上仍是在使用外国供应商核心零部件的基础上,压缩其它成本,打价格战。
 
其实就在雷军紧锣密鼓筹备小米初代的同时,另一件改变中国手机行业的事情,也正悄悄发生。
 
2010年年底,华为开了一场内部座谈会,任正非拍板决定,手机业务升级为华为三大业务板块之一,产品重心转向高端自主品牌,还画饼说要在未来成为世界第一。

不久后,他将一个叫余承东的男人从欧洲调回深圳总部,负责新成立的消费者事业部。

很难说,当时有多少人真的看好华为。华为过去主营的一直是to B业务,向电信运营商卖通信设备,几乎没有直接面向消费者做过to C的生意。
 
据说00年代初,日本公司曾将小灵通方案摆在任正非面前,却被拒绝,让华为直接错过一个百亿规模的市场。


而另外还有一桩著名的公案,就是2002年时任正非拍着桌子告诉华为所有的高层:华为不做手机,谁再说做手机,谁下岗。
 
等到华为在2003年后知后觉地进入手机终端市场,已经完美错过中国手机行业的第一次风口。此后7年时间,他们都在给电信运营商做廉价的低端贴牌机,充话费赠送的那种。在普通消费者认知中,存在感甚至比当时的联想、步步高等国产品牌还要更弱一些。

 
就是这么一家公司,现在说要做高端机了。

当时,想做高端机的国产品牌不止有华为。2009年魅族M8就大胆地把价格定在2380元;2010年联想的乐Phone号称挑战iPhone,售价2899元,2013年,科比代言的联想的K900,线下价格更是高达3299元。OPPO则是在2011年请小李子拍了几部酷似《盗梦空间》的广告,代言了这部2998元的Find手机。


手机越卖越贵,代言人越请越大牌,可销售成绩却越来越不理想,高端机的人设也没立住。问题出在哪儿?有这么几点原因。
 
1.当时的中国人不富裕,没那么多人买的起3000元以上的手机;2.苹果三星这样的国外品牌影响力很强,让很多用户高价买一台国产手机,很多人接受不了;3.产品除了代言人高端之外,没有什么亮点,也没有什么核心技术。

现在回头看,在当时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大背景下,不去抢占增量市场,却去争夺苹果三星手里的高端用户,完全是逆水行舟。但就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华为开始了高端机的征程。
 
不过华为也有自己的底气,一方面,和魅族、小米、OPPO、vivo不同,华为账上有钱,2010年他们的净利润高达238亿人民币,有更多做研发的资本。另一方面,华为过去二十年时间在技术门槛较高的通信领域摸爬滚打,已经成长为一家具有研发基因的公司。
 
2012年3月,还没有“余大嘴”外号的余承东发了一条微博,说华为将在12年底13年初推出一款比iPhone 5强大很多的手机。

 
这台手机就是13年发布的Mate初代。


不过它真正独特的地方,是搭载了华为海思自研的K3V2处理器。今天回过头看,这绝对是一场豪赌,因为K3V2与同期友商使用的高通芯片相比,它性能落后、响应缓慢、发热严重。总之,它很糟糕。
 


当时恐怕没人相信,自研芯片,会是华为坐稳高端机市场的重要武器。因为普通人一开始根本没意识到,伴随智能手机出现的不仅有便利和快捷,还有数据安全问题。
 
2013年斯诺登曝光棱镜门,2014年苹果又曝出iOS系统存在后门,可以帮助美国国安局和执法机构获得用户数据,这样的新闻越来越多,让国内市场亟需一部使用国产芯片的高端机。
 

恰在此时,2014年Mate 7搭载的麒麟925,终于让华为拥有了一台高端机应有的流畅表现。
 
Mate 7高配版售价3699元,在当时是绝对的高端价位,而最终整个系列出货量超过700万,远超市场和华为内部的事先预期,成为第一部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国产高端机
 

类似“爵士人生”这样的广告宣发,也让华为与主打年轻人群的其它国产品牌区分开来,让它更迎合商务人群的偏好,或者说直白点,消费能力更强的中年领导们。
 
除了自研芯片,华为在P系列和Mate系列双旗舰上先后探索了背部指纹识别、双摄多摄方案、徕卡联名合作等技术创新。产品的售价也一路水涨船高。
 

到2018年,华为发布Mate 20,它所搭载的麒麟980有了和同代骁龙掰手腕的实力,“浴霸”摄像头等外观设计则拉满了品牌辨识度,发售价格最便宜的 3999,最贵的保时捷版12999。


Mate 20上市四个半月就突破了1000万台,最终销量1700万,昭示着华为在全球高端机市场都站稳了脚跟,人们已经将华为手机与苹果三星相提并论。



只是没人能料到,转年,高歌猛进的华为就被美国商务部列入了实体名单。
 
华为证明了国产手机可以卖到高端价位的同时,也证明技术创新才是冲击高端市场的拍门砖。于是,其它矢志冲击高端市场的主流国产品牌,在一项新兴技术上,第一次展开了正面对决。

 
2016年,小米一改过去安身立命的性价比风格,发布一款售价高达3499元的小米MIX。这款手机的卖点,是利用前置摄像头下移等技术手段,将屏占比提高到90%以上,从而成为当时市面上最接近“全面屏”的手机产品。

 
转年,iPhone X的发布正式宣告手机全面屏时代来临,而iPhone那道并不完美的刘海,也让其它厂商看到了在设计上反超苹果的机会和可能性。
 
在这次全面屏的竞赛中,最让人感到新奇的创意并非来自苹果三星华为,而是来自长期不被“发烧友”人群重视的OPPO与vivo。两家在2018年先后发布的升降式摄像头方案,用精心设计的机械结构,巧妙地规避了前置摄像头遮挡屏幕空间的问题,使得手机屏占比几乎达到100%。

 
而vivo还更进一步,在全面屏的基础上,率先在量产机型中使用了屏下指纹技术,这一技术方案在后来成为了安卓机的主流解锁方式。
 

这些技术创新清楚地告诉市场,OV两家已非满足于下沉市场,用流量明星和综艺节目带货的吴下阿蒙。对于高端市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时间来到2021年,美国动用一切能动用的手段来封锁华为。导致华为无法找台积电代工芯片,于是从Mate 40开始遭遇产能危机。中国手机市场,特别是高端机市场出现了一大块空白。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从这一年开始,米OV三家明显加快节奏抢夺高端机市场,在技术上对标华为,开始了疯狂的军备竞赛。

 
首先是芯片。华为之后,“自研芯片”四个字被赋予了太多符号意义。2021一年之内,米OV先后发布了澎湃、马里亚纳、V1三枚自研ISP影像芯片。虽然并不是最核心的SoC处理器芯片,但也已经达成秀肌肉的作用。

 
其次是影像。除了ISP影像芯片,类似1亿像素、大底传感器、摄影算法等等软硬件配置被无限拉满。特别是在华为与徕卡联名获得巨大成功之后,2021年开始米OV陆续宣布了与哈苏、蔡司以及接盘徕卡的合作,基本把中国人知道的欧洲光学大厂都找来了。
 
再次是屏幕。争先恐后地发布折叠屏手机,不仅把价格打到了8000元以下,还在铰链等细节进行创新,以期望减少折痕,从而在这个新品类上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提升各方面软硬件参数配置的同时,米OV纷纷将旗舰机价格定在了5000元以上。
 
然而推行高端化战略的这两年时间,几家的旗舰机销量并不算太理想,再加上智能手机市场整个大盘的下跌,也让无数人开始怀疑,真的有必要对高端机如此执著吗?

如果国产手机甘于让出高端市场份额,一直用性价比来换取市场份额,那就与曾经的国产功能机、PC、电视等等行业无异。而这些行业过去的故事里,无一例外是国产品牌低端产品的价格战越来越惨烈,海外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地位反倒越来越稳,拿走市场的绝大多数利润。
 
我们坚持认为,国产手机必须要做高端机,这无关乎面子甚至无关乎利润,而是因为无论苹果三星还是华为,一台成功的高端机背后,是芯片、影像、屏幕等等一整条产业链的研发投入与创新。
 
只有在中国品牌可以在高端市场能正面挑战苹果时,我们才能说,中国手机的崛起,并非因为价廉物美或者模式创新,而是因为中国的科技产业已经发展了起来。
 
所以,后面两篇内容,我们将聚焦到更具体的产业链环节,从更微观的角度,去观察中国手机行业的崛起,以及未来更远的可能性。



参考资料:

1.Apple now has 95% of the smartphone industry's profits,Android Authority,2015.11.17;
2.华为手机往事:一个硬核直男的崛起故事,饭统戴老板,2019.5.9;
3.2020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麦肯锡,2019.12
4.敢卖得和苹果一样贵,华为真的仅靠技术吗?,X科技实验室,2021.6.2;
5.华为Mate 50发布:Mate是国货骄傲,还是情怀税?,X科技实验室,2022.9.6

本文由X科技实验室授权亿欧发布,申请文章授权请联系原出处。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