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问题这个前,我先做一个投票,下面这几类产品经理哪一个是你认为可以评判产品经理的好坏?
上面的投票选项,实际上也表达了定义:“一个产品经理的成绩”是有不同角度的,有站在企业的职场成长的角度;也可以有产品经理这个职业角度;还有站在市场和用户的角度。
所以一个产品经理的成绩在不同角度评估是有不同结果的。可是对于99%的产品经理,我们需要通过好的成绩来帮助自己求职和跳槽。而在这里我们看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原本产品经理这个职业所要求的成绩你是否达到。
如今求职的产品经理,在简历写从0到1完成产品功能上线,已经没有竞争优势,主要是因为太多的产品可以借鉴,稍为多体验下别的产品就可打造一个一样的功能出来,产品的功能设计怎么做已经没有问题。更多的是怎么做产品的下个版本产品设计验证下个版本的数据来验证产品工作。曾经在2017年左右时候,产品经理总是容易被定为“嘴炮型”,指的是不会开发、不会设计,就靠一张嘴完成了工作,其本质原因就是当时大家产品经理的工作考核非常难以定量。相比开发、设计、测试、运营,产品经理工作成绩往往是需要多个纬度来推动的。会以需求完成数、代码BUG数量、和开发延期时间来做为绩效考核的标准则是会用设计图的工作时长、页面完成延期情况来做绩效常见会归纳到开发团队统一考评,比如测试的BUG书来给你,同时上线后出现的BUG问题数量,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的工作量时间,都会抛给测试。这里的业务往往值得是市场、销售、商务部门,这些部门的指标是可以直接用数据来推动的,比如这个月线索多少条、营收多少元、合作多少个。而产品经理的数据指标其实就是全看所负责的产品数据指标。一个产品需要业务、运营、开发、安全等多个维度才能打造出来。做出一款产品是大家一起联动才能完成的,比如产品的用户注册数、用户活跃数、用户留存数、用户分享数,不仅和用户注册的功能、登录使用的功能相关、还和公司产品提供的服务、运营提供的活动、配置的文案/内容、还有产品使用过程中功能的体验完整度度息息相关。所以在早些年,大部分企业回把产品经理的工作指标考核就是以产品准时上线与否来做判定标准。当然要是产品上线后有更好的数据或用户好评自然会等到奖励,没有则至少完成了基本工作,工作成绩也算OK。可如今你求职招聘产品经理所面临考核指标却不是这样的。现在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工作边界已经非常清晰,企业也更加清楚只有一个产品有一个产品经理就是产品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做出优秀的产品,所以产品经理在高薪资待遇的同时自然就要承担整个产品的成绩,不能只是功能上线。比如今年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在面试OPPO的高级产品经理的时候,就提到在OPPO,每次产品版本用户注册数、用户留存数、用户转化数等相关功能性和业务指标成了他们对产品经理的考核指标。
上面这样的面试要求,当然会产品税巨大的产品经理工作压力。但当然好处是产品经理每次的需求都会过的非常细,甚至是在产品上线前的产品验收都会十分严格,一旦有多余的功能造成体验缺失、或数据下降的情况,我们就砍掉需求。
我们对业务需求、用户需求、以及整个产品实现上会走得非常细,严格和需求相关。可是结果是产品经理会更加关注在产品框架下的某个功能feature下的操作逻辑、页面路径,对于业务拓展、商业化的思考时间就更少了,毕竟专注在需求调研后,我们会面临大量的沟通会议,在会议结束后还要花时间在对应的所需要原型、文档撰写的时间。
这也是大部分产品经理加班的核心原因,需求为基础的相关会议太多了!现在也存在要求从0到1完成产品上线的产品经理,只要产品按时上线能够符合业务用的起来就可以。这种常见在外包、或企业服务上。
常见通过项目制的方式,通过前期大量的需求调研输出原型设计,按照开发进度进行结款。无论哪种产品经理,其实本质是都会建立在对公司、对业务有用的情况下做产品设计,即使在工作考核上不是通过数据指标,但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是离不开的这个理念的,所以可以看见数据驱动做产品已经成了产品经理底层能力。总的来说,这三部分底层能力从下往上依次为业务需求调研、数据驱动、和产品功能设计能力。在数据底层能力之下,是需求调研能力。不考虑业务做,做出的产品就没有人用,甚至是不切合实际场景。但这个是大部分产品新人都会犯的错,以为业务需要就把产品设计搞得非常复杂,但却忘记了开发时间、开发成本,所以在业务需求调研里,MVP产品设计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最上层是功能设计能力,而这一层能力在现在几乎没有门槛,主要原因是市场有大量的各种类产品,什么saas、app、网页、公众号、小程序等等,没有你找不到的竞品,就算竞品没有也可以找到相似的功能模块,来帮助你完成产品设计。
今日Bonus:加我好友 pmkevin001,领取我的原型部件库,同时还有运营模版,带你了解快速提升产品运营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