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斗走4个联创,欠薪半年,逼退大客户,这家芯片公司怎么救?

雷锋网

共 8825字,需浏览 18分钟

 · 2024-03-25

7d0b7670c0c59900163eeca0bed2303b.webp

476a3fee5530b0ad388d107b9dc704c4.webp CEO梅迪致电牵头仲裁的离职员工:“你是想我死吗?”
作者 | 包永刚 编辑 | 王亚峰                                                                                   34030869ae117e2e07af275b207a6bf5.webp 706d21ecc17c37494caa40f769ba0242.webp

年终述职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博文的绩效迟迟没动静。

往年述职完就出绩效,接着就发年终奖,是不是公司资金出了问题所以卡着绩效? 真出大事了,3月底周末的晚上,CTO樊小波怒发朋友圈撂挑子。 “年假和离职申请已提,走走正规流程。最后附送一张既直又刚的我爷爷,算是对得起守住原则和底线的Terry。” 博文震惊又疑惑,年会时樊小波还和大家说谁先提离职谁是逃兵,他怎么自己先做逃兵?为什么CTO离职和负责IT的Terry有关系? 原来,CEO梅迪趁着樊小波去杭州出差,私下让在北京的Terry查樊小波的邮件。 “要找出樊小波以公谋私的证据。”梅迪交待。(了解更多故事细节添加作者微信BENSONEIT。 梅迪以为Terry是自己人,殊不知Terry早已被樊小波拉拢。收到指示的Terry转身就把梅迪的话告诉了樊小波。 怒不可遏的樊小波,把自己与梅迪的矛盾公之于众,让希姆计算的员工意识到,CEO和CTO的刀兵相见只是序幕。 那些被蒙在鼓里的投资人看到樊小波的朋友圈眉头一紧,赶紧打电话了解进一步的情况。 更荒谬的是,被梅迪激怒的樊小波没有在融资文件上签字,谈好的数亿元融资没办法进账。 这让现金流已经吃紧的希姆计算,在2023年6月份开始欠薪,持续半年的欠薪,将员工的好感消磨殆尽,希姆走到了悬崖边缘。 靠着投资人的援手,希姆虽没有掉入深渊,但公司的五个联合创始人,仅剩不被看好的CEO。 时间拖的越久,希姆翻盘的难度越大。
01 欠薪,毁掉了普通员工心中的白月光 博文2020年下半年加入希姆计算,这家AI芯片公司很快成了他和许多同事心中的白月光。 面试的时候,博文遇到了COO詹荣开,“他懂技术,思路也很清晰,初次见面印象很好。” 希姆计算最吸引博文的地方有三个:和字节跳动绑定的比较紧,有专业投资机构红杉和华登的投资,能和国内有造诣的编译器专家共事。 有明确的客户,有融资,有人才,希姆有光明的未来。 加入公司的前几个月,博文对公司的好感度持续提升,不仅有许多初创公司没有的福利,比如给员工父母也买保险,团队的氛围也非常好,遇到技术难题同事都相互帮忙,还会做技术交流共同进步。 “跟着编译器负责人志祥我学习了非常多,他确实是国内编译器方面的专家。”博文很喜欢在希姆计算工作,工作氛围和福利很满意,薪资还比非一线创业公司高20%左右。 又工作了几个月,博文开始察觉高层间有不合。 大约是2021年5月,COO突然坚持要做MLIR的编译器,这和志祥擅长的TVM编译器路线不同,突然改变的技术方向让COO和编译器负责人有了矛盾。 博文最初并不知道,詹荣开不是针对志祥,这是一场创始人之间的争权。 有人说詹荣开想当CEO,但被梅迪和樊小波联手架空并踢出公司,平息了“篡位”风波。 COO离开公司后,CEO和CTO维持了一段表面的和平,但在丢掉大客户字节之后,激化并公开了两人的矛盾,危机一步步靠近这家初创公司。 高层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但博文只是有所耳闻,还能安心工作,团队氛围也没有变,依旧对公司的未来充满希望。 “直到小波没签字影响了公司融资,6月份的时候发不出工资,我对公司的态度才有转折。”博文最初并不着急走,他还是对公司抱有希望,但持续的欠薪让他丧失了希望,最终离开。 欠薪几个月之后,曾经被樊小波大方和真诚吸引,认可樊小波能力的追随者,也带着樊小波不顾兄弟死活的怨气,愤然离开,希姆再也不是白月光。 为了挽留员工,梅迪发全员邮件,“融资很快就会到账,到账马上就发工资。”几十封相似的全员邮件后,“马上就发工资”变成了一个狼来了的故事。 此时希姆的员工人数已经从高峰时期的250人左右,锐减到100人左右,五个联合创始人也只剩梅迪一人。 占尽天时地利的希姆,到底是如何因为争权夺利,客户丢了,人散了,落得今天苦苦挣扎的境地? 一切还要从关系谈不上好的五个联创说起。
02 关系「谈不上好」,5个联创一年不到就起冲突 希姆计算有五个联合创始人,有创始人说他们之间的关系谈不上好,能一起创业还是因为有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那是2019年,美国的芯片禁令让字节跳动考虑供应链安全。希姆的创始人从字节高管那里了解到,字节对于用RISC-V做的AI芯片感兴趣。 RISC-V做AI芯片是一个有前瞻性和特色的技术路线,加上字节明确表示有兴趣,临时组成的5位创始团队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虽说算不上熟,但也认识了几年或十几年,是同事、前同事,或同学关系。 2019年注册创立希姆时,五位联合创始人都是芯片行业名不见经传的老兵,不出类拔萃,但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市场出身的梅迪担任CEO。做终端芯片设计的樊小波任CTO,和擅长模拟芯片的首席架构师冯杰一起负责硬件。熟悉系统架构和系统软件的詹荣开担任COO,和安邵岩一起负责软件。 5位创始人的能力伯仲之间,没有一个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很快就出现了问题。 既然要走用RISC-V设计AI芯片的路线,公司成立后需要先设计出芯片架构,如果按照头衔的分工,架构理应是首席架构师冯杰设计。 但有联合创始人不屑,冯杰擅长的是模拟芯片,怎么可能设计出数字大芯片。 有意思的是,CTO樊小波和COO詹荣开都说是自己设计的芯片架构。希姆的第一代芯片架构是谁设计?对外界是一个“谜”。 5位没有项目合作经验的联合创始人磨合不到一年,就出现了矛盾。 没有外界的人知道联创们矛盾的爆发点,但可以确认的是,经此一役安邵岩已经出局,首席架构师冯杰已被边缘化。梅迪和詹荣开拉来老同事姚金鑫任产品市场VP。 一个没有磨合好,没有掌舵人的创业团队,面对的矛盾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处理不当,争权接踵而至。
03 意见相左,COO想「篡位」 不管希姆的芯片架构出自谁之手,都交给了台积电代工。 2021年1月1日,希姆的第一代云端AI芯片流片回来,随即开始了芯片的点亮、测试等流程。 詹荣开此时已经开始扩大自己的势力。 2020年底看到MLIR编译器的詹荣开非常兴奋,迅速开始布局,以年薪翻倍的价格挖了很多人扩充自己的软件团队,又组建一个编译器团队。 志祥是编译器方面的专家,他给詹荣开的建议是,MLIR编译器没有在NPU上的落地经验,不能解决希姆需要的融合算子自动生成的问题,MLIR社区也刚刚起步,发展起来至少需要 5年,不适合希姆现阶段用来做产品的商业化。 詹荣开对自己的技术判断非常自信,即便有专业的建议,也阻止不了他新建一个编译器团队。 刚开始,碍于志祥对新路线有不同看法,詹荣开对MLIR的态度还有些遮遮掩掩,2021年5月份左右突然非常明确要走MLIR的路线。 志祥是詹荣开花了不少功夫才请来的人才,优势还没完全施展出来,就被詹荣开新建一个团队强势压制,双方就此产生了隔阂。 身为公司的COO,詹荣开完全有理由布局前瞻的技术,但养两个编译器团队,解决实际问题只能靠志祥的TVM团队,这对初创公司来说是明显的资源浪费。 MLIR团队建立不久后的6、7月份,测试时发现第一代芯片针对搜索和AI推荐算法有掉精度的问题,一番排查后发现,造成这个问题重要的原因是架构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这两个应用场景,数据累加精度不够和芯片带宽设计的不够大。 这时候改架构设计重新流片,周期很长,成本很高,只能先用软件来解决。 志祥带领团队研究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把掉精度的问题解决了很大一部分。这种新方法足够发一篇顶会论文。 可是在论文即将提交的时候,詹荣开悄悄篡改了作者名单,这种抢功行为,让技术范的志祥非常想不通,在论文截稿的最后时刻又自行改了回来。 被下属直接反抗,詹荣开震怒,找借口掌控了编译器团队,私自拿掉了志祥。两人的隔阂演变为矛盾。 多位熟悉詹荣开的人都说他在工作中很强势,想做MLIR编译器有反对的声音,论文作者被下属改回原样,这种不受控很容易使其震怒。即便和志祥有矛盾,也不影响他掌控公司。 除了新招了一个20多人的MLIR编译器团队,詹荣开也新招了一个芯片硬件团队,公司里已经有一个同样职能的团队在CTO樊小波麾下。 “COO负责的团队最多的时候有近100人,公司最高峰时候大概250人左右,COO大量招人浪费了不少钱。”前希姆员工乐邦有印象,“那段时间COO也会代表公司出席一些对外的活动。” 手下既有软件团队,也有硬件团队的詹荣开此时意气风发。 乐邦听说詹荣开直接找华登和红衫的投资人说他要当CEO。 但接近詹荣开的夏岚表示没有此事。夏岚知道的情况是,“在发现第一代产品有问题后,詹荣开的想法是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要解决,COO知道创业的时间窗口很短,做不了搜推也要全力做其它场景。但其它创始人的想法是等下一代再解决,分歧就此产生。” 或许詹荣开也不是想头衔变为CEO。但团队出现分歧的时候,CEO应该站出来作出决断掌控公司的发展,如果CEO失职,无论是为了公司发展的更好,还是被权利诱惑,都会有人想要“替代”CEO。 梅迪不懂技术,拍板不了公司产品技术方向,融资操盘能力也不胜其任,融资金额远不及比希姆成立仅早了一年的燧原科技和瀚博半导体,CEO几乎是在空转。 没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也没有恰如其分的管理和沟通能力,CEO无法让COO和CTO心悦诚服。 有接近梅迪的人说,“在只有CEO、CTO和COO的微信群里,詹荣开和樊小波会直接骂梅迪不行,梅迪制衡不了他们。” 詹荣开有非常大的胜算,但为什么还是梅迪踢走了詹荣开?
04 实力不够,也有办法稳住CEO的位置 梅迪巧妙地利用了詹荣开和志祥的矛盾。 志祥和梅迪并不熟悉。CEO突然到杭州约见志祥,让志祥感到受宠若惊。梅迪看起来没有坏心眼,在被问到对詹荣开评价的时候,志祥只给了正面的评价。 这让梅迪有些着急,几次约见之后,梅迪直说“你可以说的大胆一点。如果你对詹荣开不满,我们可以把他干掉。” 梅迪嘴里的我们,还有樊小波。 被詹荣开拿掉后,志祥找到梅迪,可梅迪一个人显然不足以撼动詹荣开,樊小波的态度非常关键。 巧的是,樊小波也主动从北京到杭州约志祥吃饭,酒过三巡,志祥说起了被詹荣开拿掉的事情,樊小波一听,顺势说,“显然这是联合梅迪干掉詹荣开的最佳时机。” 当即给梅迪打了个电话,电话结束之后,樊小波就告诉志祥得到了梅迪的支持。 志祥不知道,他只是樊小波和梅迪制衡詹荣开的棋子,两人的此番配合只是希望志祥知道有CEO和CTO的支持,大胆和詹荣开闹。 在两位创始人的支持下,志祥重新控制了编译器团队,恢复正常的研发工作。但碍于詹荣开的威严,编译器团队的核心成员听命于志祥的同时,还是要参加詹荣开召开的会议。 与此同时,梅迪和樊小波把詹荣开拿掉志祥的事情捅给了投资人。 从投资人的角度,梅迪和樊小波想弄走詹荣开,大概率是出于私利。但如果是拿掉志祥,可能会让不少工程师也离职追随,影响公司稳定,也会影响公司的融资,于是投资人专程到杭州和志祥确认。 投资人确认了情况后,2021年10月,詹荣开被CEO和CTO架空,成为光杆司令。 “詹荣开不可能因为和志祥的矛盾就出局。”乐邦听闻,“CEO和CTO还花了不少时间找COO的‘把柄’才让他离开,他从公司股东名单里消失应该是2022年4月左右。” 希姆的不少员工都听说,公司花了上千万买了詹荣开的股权,这几乎让詹荣开成了5位联合创始人里的最大赢家。 詹荣开离开之后,本来只管硬件的樊小波统管了软硬件的研发,权利更大的他更加不掩饰自己江湖大哥的作派,特意到杭州给团队说:“所有人都要听话,谁阻碍公司发展就会被踢走,我非常支持志祥。” 虽然支持志祥,但几乎不懂软件的樊小波根本不屑AI芯片软件的难度,直言“不是很简单吗?”(加作者微信BENSONEIT,了解樊小波更多的精彩故事。) 自大的CTO,加上市场出身的CEO没有做好市场,联手送走了希姆的客户。
05 CTO得罪客户,CEO坐视不顾,客户被逼走 五个联合创始人里仅剩的CEO和CTO,保持了一段表面的和睦,最终还是因为对彼此的不满,为了各自的权利和利益,撕破脸皮。 2019年11月,希姆走到了和字节正式合作的时点,此时国内已经流片回来并且有客户的初创公司还寥寥无几,希姆有明显的身位领先。 经过各种沟通和运作,2022年2月字节终于给希姆下了订单,考虑到产品还未经测试与灰度,追加了验收标准。 下单的时候,字节和希姆都已经知道希姆的第一代芯片在搜推场景效果不好,在CV和NLP场景表现还不错,但希姆并没有放弃搜推场景。 只要拿到字节几千片芯片的订单,有几千万的收入,足够让希姆融到大量发展所需的钱。如果芯片成功上线,打开更大的市场也水到渠成。 可在字节下了订单的半年多后,希姆的团队并没有全力以赴交付产品,服务客户为什么不是希姆最重要的事情?梅迪和樊小波的确有拿下客户的初心,但演变成了同室操戈。 负责字节项目解决方案团队的是曹博,他原来是志祥团队的一名AI算子工程师,博士毕业没几年,工作经验不丰富,本不适合和客户直接对接。 看到有字节的订单,想出风头的曹博主动请缨。恰好梅迪也想找一个比较可控的人,于是曹博就从研发团队转到了市场团队。 刚开始,曹博只是在姚金鑫的市场团队,没几天,就要成立团队专门负责对接字节。 这是梅迪制衡姚金鑫的手段。 没想到,曹博又找到了樊小波,成为樊小波拿捏志祥的助手。 因为志祥负责编译器,交付的过程必须要有编译器团队的技术支持,需要和客户直接对接。但樊小波一直没得到志祥表忠心的态度,对志祥没有完全的信任。 让曹博直接对接字节,就能在志祥和客户之间建起一堵墙,降低志祥的重要性。并且,曹博和前领导志祥的沟通,态度不太客气,这让志祥不满,两人的沟通不得不找中间人,拉低了工作效率。 很难知道到底是曹博的工作能力影响了最终的交付,还是他的目标并非做好交付而是讨好梅迪和樊小波。 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曹博带领着20多人的团队,把重点放在如何在志祥和客户间“筑墙”上,没有把足够的精力放在客户需求的响应上。 无论是CEO、CTO,还向CEO汇报的姚金鑫,向CTO汇报的志祥,同时讨好CEO和CTO的曹博,他们相互制衡自顾不暇,服务好客户变得无比艰难。 到了2022年9月字节的产品交付验收时间,希姆既没有解决好搜推场景的问题,也没有做好字节关注的技术需求实现,字节对希姆开始有些不满。 曹博在没有和公司任何人讨论的情况下,直接给字节的人说:“我们的产品精度有问题,搜推场景没办法解决。” 客户已经对希姆的产品有意见,向来高傲的樊小波面对客户的态度依旧高傲,完全没有创业者和乙方的自觉。据说樊小波在和字节讨论第二代产品的时候,樊小波鄙夷客户不懂。 CTO得罪了客户,就只能以最快的速度给客户出货,防止客户取消订单。 2022年11月,搭载希姆第一代芯片的服务器并入字节集群,此时疫情严重,加上希姆芯片的问题还没完全解决,迟迟没有上线业务。 “还好没上线,上线问题就更大了。”乐邦了解的情况是,“相比掉精度的问题,和其它未经大量验证的AI芯片一样,搭载希姆芯片的服务器不稳定,会毫无预兆的突然重启。” 2023年春节前,字节眼看希姆第二代的产品遥遥无期,又被樊小波拒绝了需求。过完年,字节就不再投入资源测试希姆的芯片。 字节的态度已经从单纯的失望,变成希望退掉希姆的近两千片芯片,经过长时间沟通,字节下线了希姆的芯片,不退货,也不再追加订单。 樊小波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对于字节要求退单的反应是暴怒,开会时忽然就大吼大叫,追责各个团队的工作不到位,斥责市场不能让客户言听计从,斥责编译器没做到泛化,责任都是别人的,绝口不提自己负责的硬件。 “编译器的泛化确实需要时间,后来我面试了国内多家同类型的公司,才更明确希姆的编译器在国内的完成度确实更高。”博文惊讶于樊小波变脸如此之快。 CTO当面得罪客户,CEO坐视不管机会错失,共同送走了其它公司梦寐以求的客户。
06 叫停自救,丧失先发优势 在字节彻底放弃希姆之前,其实有三次很好的机会可以部署CV和NLP业务,曹博忽略了,梅迪也置之不理,复盘的时候还相互甩锅。 还很有阿Q精神,“很多人还没订单,至少我们是有了又丢了。” 即便如此,这对希姆还不至于致命,他们还有先发的优势,做不了字节,做不了搜推,还可以做运营商客户和国内政务市场的CV类应用。 面对不多的自救机会,CEO这次竟然叫停。一位和希姆合作过的服务器大厂员工说,希姆的市场人员曾希望通过促销活动,以利润换业绩,但CEO不同意,直接喊停。 CEO梅迪不正视问题,逃避甚至阻止,让希姆就这样错失了最佳的市场窗口期,先发优势也正在消失。 经此事件,樊小波再也抑制不住对梅迪市场能力和融资能力差的鄙夷,开始着手更进一步的掌权。 为了自保,梅迪想出了查樊小波邮件抓他把柄的招。 连希姆普通员工都知道,樊小波 花了公司近亿元买了几台硬件仿真器帕拉丁 (Palladium) 不符合常理 ,其它公 司通常会选择租用帕拉丁,一个月的费用大概20-30万。 梅迪应该没想到Terry竟会帮着樊小波,让自己的计划落空。 樊小波的朋友圈发出之后,两人的矛盾摆上台面,互删微信。 再次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最后出局的竟然是占据上风的樊小波。
07 CEO再次意外「幸存」,公司陷入危机 骄傲和强势的樊小波本有机会踢走本职工作都没做好的梅迪,可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没在融资合同上签字。 2023年,在高薪招了很多人,以及巨款买了帕拉丁仿真器之后,希姆的现金流眼看就要见底,梅迪必须加快融资的速度。但梅迪和樊小波此时闹的正凶,让他无法集中精力融资,甚至会逃避。 以至于有几个投资人以为希姆不需要融资。 梅迪和樊小波互删微信后,艾玛从中隔开了两人,主动承担起了沟通的中间人。据说艾玛和梅迪有情感纠葛,艾玛有次闹到了公司,不知道什么原因,在2022年初加入了公司,从头衔看是负责投资者关系。 “我没见过艾玛,但艾玛一进公司群就发了个很大的红包。”博文对艾玛记忆深刻。 艾玛两边协调,安抚两人的同时,也在为自己争取利益。三人协商的结果是樊小波继续当CTO掌管研发,梅迪主要负责融资,艾玛当COO。 一段时间后,樊小波再次走进北京办公室,发现艾玛一副CEO的架势,这又激怒了樊小波。 接连的愤怒让樊小波没在希姆最新的融资合同上签字,几亿元融资无法到账,希姆开始欠薪,影响了公司融资的樊小波落败出局。 梅迪又一次靠着别人的助攻,斗走了最后一位联合创始人。 从踢走詹荣开,到让樊小波被迫出局,梅迪在每一次胜率不高的斗争中最终捡漏。如此筛选出来的创始人,又怎能带领一家公司向前发展? 6月开始,希姆发不出工资,持续半年的欠薪,无论对希姆有多少喜爱的员工,大都选择离开。 留在梅迪身边的人,大都错过了更好的去处。 为了安抚员工,梅迪总告诉员工融资马上就要到账,但7月,8月,9月还是没发工资。 直到10月份有融资进账,希姆员工才拿到了5-7月份的工资。 最初补欠薪的方案不包含已经离职的员工,这迫使离职员工发起了对前东家的诉讼。迫于仲裁压力,梅迪致电牵头仲裁的离职员工“你是想我死吗?” 在拿到梅迪不情愿补齐的欠薪后,博文和已经离职的同事们终究没等到2022年的年终奖。 如今的希姆,北京、上海、杭州办公室只剩下了北京办公室。 投资人也深刻意识到希姆的问题,已经在为希姆物色下一个合格的CEO。 抓住了难得一遇创业机会的希姆科技创始人们,从无名之辈,摇身一变掌控着有数亿资金的初创公司。 突如其来的跃升,创始人们无论是心智,还是经验和能力,短期内都还不足以轻松应对即将发生的一切。 磨合期出现矛盾是正常现象,出现分歧也不可避免。但没有绝对当家人引发的一次又一次权利的斗争、面对客户时高傲的态度、拥有自救机会时选择逃避,都是希姆在占尽先发优势却最终落得艰苦求生境地的败因。 有人说如果希姆拿下字节的订单就会蒸蒸日上,但谁又能确保飞得更高的希姆不会摔得更惨? 致命问题在于,资本的热潮里,临时组队的创始人们,从小团队领导瞬间变身一家公司的权利中心,在金钱和权利的诱惑下,很难保持初心;在残酷的市场面前,视野的局限和能力的短板展露无遗。 但要相信,大浪淘沙,总会有在时代机遇里快速成长出来的芯片创业者和公司。 带着希姆经验走出去的芯片人才将滋养国产自研芯片征程的百花齐放。只不过,在他们的追忆里,希姆这段经历的乍见之欢,终归成了扼腕惋惜的一声叹息。 希姆和国产芯片公司的更多故事,欢迎加作者微信BENSONEIT互通有无。d56ef778e1242d43872bfe6af7cf8d50.webp 注:博文、志祥、乐邦、夏岚均为化名 //
近期热门文章
c5a142f796257cf84664143ea88b8683.webp

中国芯片黄埔军校的最后一批学生,为何被迫「毕业」?


6e0b4ea52066bbc3d5deda6d85f56a16.webp

哪家中国芯片公司能「吃下」大模型?


dc9c6026aaf14fa0525f5bdb5023cd69.webp

三千哲库人,不信公司是没钱突然解散

92daf2e4b9742993465fa16ab83c6400.webp

浏览 1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