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报,这家公司真的够“奇葩”
共 1973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1-11-29 04:29
你们应该都写过周报吧?嗯,我也写过。但是,我是一个特别讨厌写周报的人,尤其是当周报变成一种任务和形式。
今天早上看了「得到」App 的 CEO 脱不花做的一场分享,其中提到关于周报的话题令我特别认同。
如果从周报形式上看,「得到」这家公司的做法算得上奇葩,不过我觉得这是一种褒义的奇葩。
如果从周报意义上看,我觉得他们可以直接吊打绝大部分同样要写周报的公司。
脱不花分享了他们的周报有别于其他公司的两点不同。
第一,他们不要求基层员工写周报,但会要求管理者写。说白了,带人的要写,不带人的不需要写。
第二,周报不是写给上级看的,而是写给下级看的,所有管理者写周报的汇报对象是他们自己的下属。
这两点,可以说和一般公司是完全相反的。
一般公司都会要求员工写周报,领导看周报,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领导了解自己的下级干了什么。这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约束方式。
同时,有的公司还会要求员工写完周报发给领导的同时将邮件抄送全员。
在这种模式下写过周报的人,一定会有这么几个感受。
第一,周报会越写越长,而且大家都在比谁的周报写得更长更多。这么做的动机,就是尽可能向上级证明自己很重要。
第二,周报内容充斥了很多粉饰和夸张的成分,有的甚至会瞎编。这么做的动机,无非是想成为人群中最亮眼的那一个。
第三,每周五下班前需要安排特定的时间来写周报,有的可能需要花上一到两个小时,因为这是工作表现的一部分。
都知道,这是明显的形式大于意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报会变得越来越内卷化。
那么,「得到」这家公司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能带来什么好处呢?同样是三点。
第一,相比于盯着基层员工的周报,一家公司的管理者在干什么事、有没有干正事其实更重要,因为管理者所占有和浪费的资源比基层员工更多。
第二,面向下级写周报能很好的避免一些粉饰和夸张的东西,以前是一个上级应付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下级的周报,反过来其实就极大释放了上级的生产力。
很简单,下级想欺骗上级是很容易的,而上级想糊弄下属却比较难。
以前,写周报是大公司的做法,现在很多小公司也跟着学了起来。不仅没起到什么正面作用,反而还浪费了生产力。
在周报压力驱使下,如果你写的内容太单薄或者描述不具体,那么领导会认为你没干活或者干活不认真。如果你想写得面面俱到、文字饱满,那势必要花费很多时间。
可实际上呢,你写的周报真的有人认真看么?
我想,大概率是没有的。
就算有,也只是一眼带过,领导们很难有多余的时间来针对你的工作周报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在这种情况下,向上汇报的周报就变成了一种自我总结。
基层员工给上级写周报,小上级再给大上级写周报,层层传递,其实也只是信息的筛选和累加过程罢了。
在传统模式下,领导的周报写得多漂亮,取决于下级的周报有多丰满。
有这么一个问题,用写周报这种形式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吗?
或许有一点,毕竟一周结束没啥可写的话也确实说明了啥都没干。但也别太乐观,有些周报高手完全可以做到无中生有。
所以在我看来,周报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充当一种管理手段,而应该是一种信息共享机制。
很多基层员工的动作之所以变形,或者对于上层意图的理解偏差,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信息不透明。说白了,就是上下级之间信息差太大。
传统模式下,上级通过周报收集下级的工作内容和结果,但反向的信息输出却很有限。这就造成了一种情况,下属变成机械的执行者,完全不理解为什么而做。
举个例子。
产品经理接到一个需求,上级只交代这个需求很重要,是战略级需求,然后把需求包装成一个具体的方案交给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拿到这个方案后只能动手去做设计,然后交给技术开发。每一次传递,信息就失真一次。
层级越多,信息损耗越大。大家对于为什么而做、做了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全然不知。
时间一长,各种我们所熟悉的团队问题就都出来了。
上级们永远掌握更多更完整的信息,这些信息恰恰是帮助下级更好地开展工作的依据。而上级向下级写周报,恰好是一种不错的信息共享机制。
做老板虽然很难,但很多时候做员工其实也不容易。
关于周报,是时候该升级一下了。
················· 唐韧出品 ·················
晚上 9 点安排了一场直播,聊一个关于如何做需求分析的工具,顺便再抽奖送点东西。可以点击下方卡片提前预约,到时候开播有通知。
PS:视频号直播无回放,星球同学在直播结束后可以在星球内收看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