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写用户故事的时机都是错的 | IDCF

共 1932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1-10-22 10:39

来源:徐东伟敏捷教练

作者:徐东伟 

用户故事对于每个敏捷小伙伴来说,似乎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然而,虽然我们对用户故事的写法如数家珍,但大多数人写用户故事的时机却是不对的。

What? 时机?不对?

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你是否对以下的反模式非常熟悉呢?


反模式1:将需求文档转成故事



这种情况最常发生在团队刚刚做敏捷转型时。那个时候已经有需求文档存在了,我们总不能立刻把需求文档扔到垃圾桶,从零开始写用户故事吧,所以大多数人干的事情就是用需求文档中的信息填充用户故事。从表面上看,写用户故事的工作就是把需求文档换一个格式。

特别是在大公司,业务方和研发团队又不在一个团队,甚至不在一个部门。在研发团队把需求文档转成一堆用户故事的同时,业务方还在同时继续写需求文档。就这样,周而复始,没完没了,真的是转不完的用户故事啊!

如此一来,团队就困惑了。先写需求文档,再转用户故事,敏捷是不是吃饱了撑的,直接按需求文档写代码不就完了吗,何必“脱了裤子放屁”呢?


反模式2:只在迭代开始前写故事



马上就要开始下个迭代了,Product Backlog里还没有东西呢,怎么办?

那就写啊!一顿狂赶,终于写完了,足足一个迭代的,还奔儿详细,老有面子了!

这样做有问题吗?为啥是反模式?看完后面你自然就明白了!


反模式3:所有故事都太详细



有人说了,不管Product Backlog里的故事是打算什么时候做的,只要放进去,就一定要详细,工作嘛,一定要像样!不成熟的想法放进去是会惹祸的,也显得草率啊!这样做真的可取吗?


推荐模式



终于到正题了!下面我来聊聊推荐的用户故事书写模式。

1)找到需求的始作俑者,就是写需求文档的那个人;

2)请他从现在开始停止写需求文档,否则你还是逃脱不了需求文档转用户故事的命运;

3)请他把要做的事情一股脑全放到Product Backlog中;

  • 一定要以用户的视角来写;
  • 一件事情一条;
  • 不管是短期要做的,还是很久以后要做的,都要放进去;
  • 只写一句话标题,不填写详细内容。
把所有要做的东西都放到Product Backlog中的好处是:
  • 可以清空大脑,每天开心清爽;
  • 需求池作为需求的唯一来源,防止疏漏。
4)请他为Product Backlog中的故事排优先级,优先级高的放上面,优先级低的放下面。
5)看看Product Backlog顶端大概1-2个迭代的量,故事描述得够不够详细,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拆分的够不够细,能不能放入一个迭代(通常建议用户故事最好能在迭代长度的一半时间内完成)。如果没有,那么就想尽各种办法去搞定,包括和利益相关人沟通,当然也包括研发人员。
以上步骤3-步骤5要高频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循环(这就是传说中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的内容了),这时你就会发现:
  • Product Backlog中的故事会随着时间推移增加甚至是删除(如果发现确实不需要了);
  • Product Backlog中故事的相对优先级会动态调整。
这样我们就能够始终在做当前最高优先级的事情,而不是当初设定的优先级,因为环境在变,我们的优先级也要随着变!敏捷性由此体现!

注意事项



千万不要在遥远的故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切记切记!一句话标题用来占位足够,再不成可以加上怕自己忘记的几个要点。因为未来的事儿谁也说不好,也许过一段时间想法就变了,或者无限期搁置,甚至有可能不需要了,过早做就是浪费!

在Product Backlog顶端的高优先级故事,如果拆的更小,也许你会发现,拆出来的故事可能只有一部分会保持原来的优先级,其余的也许可以调到更低的优先级,为其他更高优先级的故事让路。
说明:从一个想法到一堆的用户故事,可能会用到用户画像、影响地图、用户故事地图等工具来做转化,因为不是本文说明的重点,所以就不进行详述。

总结



传统的需求和敏捷的用户故事,真的有可能在写完的时候长的差不多。我认为根本的区别是它们形成的过程和书写的时机。

用户的视角、细致的拆分、渐进明细、优先级动态调整、减少浪费、快速响应等等优势的综合体,让用户故事在敏捷世界里更具竞争力!

IDCF DevOps黑客马拉松,独创端到端DevOps体验,精益创业+敏捷开发+DevOps流水线的完美结合,2021年仅有的3场公开课,数千人参与并一致五星推荐的金牌训练营,追求卓越的你一定不能错过!

11月6-7日,深圳站,企业组队参赛&个人参赛均可,一年等一回,错过等一年,赶紧上车~👇

浏览 1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