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

不止Java

共 2943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09-12 22:24

点击上方蓝字,了解更多



目录
一、班集体与班级管理
二、课堂管理
三、班主任工作
四、课外活动
五、教师心理

五、教师心理


教师的角色心理


1. 教师角色的概念
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 教师职业的角色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
①传道者的角色
②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③示范者的角色
④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⑤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⑥研究者的角色
⑦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3. 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1)角色认知阶段
指教师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指导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
(2)角色认同阶段
指教师亲身体验并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用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
(3)角色信念阶段
指教师在角色扮演中,将职业角色的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需要,坚信自己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并将其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指南,形成职业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4. 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因材施教;对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教育机制)
(2)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3)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学生具有向师性)
(4)教师劳动的连续性(时间)和广延性(空间)
(5)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群体性
5. 教师威信
(1)概念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教师威信实际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它是教师成功的扮演教育者的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2)分类
①权力威信
②信服威信
(3)影响教师威信的因素
①客观因素:社会对教师的态度;教育行政机关,学校领导干部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与态度等。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②主观因素: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基本条件);
教师的仪表、作风和习惯(必要条件);师生平等交往(重要条件)。
(4)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①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②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③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④注意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⑤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5)教师威信的维护与发展
①教师要胸怀坦荡,实事求是
②正确认识与合理运用威信
③以“艺”强威,以“情”辅威,以“宽”立威
④不断进取,言行一致
⑤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发展威信
⑥长期坚持,从多方面完善自我




教师的心理特征

1. 教师的认知特征
(1)认知结构
①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特定学科知识
②条件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③实践性知识:教师在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④文化知识: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能力
①教学认知能力
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概念等的概括化程度,以及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
②教学操作能力
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策略的水平,其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
③教学监控能力
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能力。
2. 教师的人格特征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1)职业信念
①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②教学归因
(2)职业性格
3. 教师的行为特征
教师的行为特征一般包括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多样性、启发性、参与性、任务取向性和及时的教学效果评估及其对学生产生的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该效应表明教师的期望存在“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后,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教师的成长心理



1. 教师成长的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
(2)关注情境阶段
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学生成绩的提高。
(3)关注学生阶段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2. 教师成长的途径(看别人,看自己,多练习,多反思)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②开展微格教学(5~20分钟)
③进行专门训练
④反思教学经验



教师的心理健康




1. 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1)概念
教师心理健康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完善人格,发挥心理潜能,维护和增强心理各方面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各种心理疾病,从而使个人的心理机能发挥到最佳状态.
(2)标准
①能积极的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
②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创造性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等
③热爱教师职业,关心爱护学生
④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⑤能对各种情绪与情感进行自我控制
⑥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⑦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3)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职业压力,中心压力,外围压力,预期性压力,情境压力,回顾压力。
2. 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应对
(1)职业压力
概念:压力是个体面对刺激时,心理上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一种紧张、压迫和焦虑的情绪状态。教师职业压力是因为工作而引起的压力,是教师对来自教学情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
表现:在生理上,职业压力的可能导致教师身体疾病增多,如出现头疼头晕,疲劳炎症等;
在心理上,职业压力对教师产生的影响表现为焦虑、紧张、压迫、无助、受挫、忧郁、缺乏自信等消极因素;
在行为上,职业压力对教师产生的影响表现为易冲动、暴躁、行为失控、工作效率低、缺勤等不良行为。
来源:包括工作负担,班级规模,教学条件,学生的行为,管理任务,工作时间,人际关系,教学改革,经济收入,职业形象,专业发展等。
(2)应对
①直接行动法
找出并监视职业压力的来源,减少过多过重的职业压力,调整个人的期望水平,制定合适的工作目标,改变一增加压力的行为方式,处理好工作与休闲的关系,扩展应对资源,善于寻求和合利用社会支持。
②缓解方法
积极认知理智,客观积极的看待压力,对自身的影响形成面对压力的良好心态,主动应对提高抗压能力,掌握调控方法,学会进行心理放松,缓解不良情绪。
3. 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干预
(1)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2)职业倦怠的特征
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
(3)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及支持状况,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教师自身的人格因素
(4)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
(1)强化社会支持系统
(2)调整优化心理状态


往期推荐:





教育学与社会的发展


课程实施与评价


教学组织形式


学习迁移与学习策略


中学德育的概念、内容和过程




浏览 3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