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

共 6583字,需浏览 14分钟

 ·

2023-01-11 14:50


预约晚上直播,聊年度计划


你可能正在经历或早就经历过类似的情境:

第一次做糖醋里脊,就希望把里脊肉炸得像饭店里那样外酥里嫩;

希望读一篇干货文章,就能立即收获成长;

刚学Java编程两个星期,就想在半年内精通,尽快实现月薪3万;

节制饮食才两天,就期待跟随自己多年的大肚腩消失不见;

新年计划中放入许许多多目标,幻想着今年过去,各方面都能发生质的飞跃;

看到自己与同龄人存在很大差距,立刻去报很多课买很多书,希望比学赶超,明年就逆袭;

……

我曾经历过许许多多类似的事,并且眼下也还在经历。我知道,这些行为和现象背后,隐藏着一种心理——急于求成

因为急于求成,我们总是缺乏耐心,十分猴急,焦急地期盼结果快速到来,一旦事情稍有不顺,就会消沉放弃,掉头就去寻找可能更为顺利的捷径。结果呢,往往是尝试了很多事,多数半途而废,鲜有一件事真正做好,深深地被“一事无成”苦恼。

我相信,你和我一样,都想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耐心地做成几件像样的事情。那到底该怎么做呢?

一、首先要接纳急于求成的天性

你观察婴幼儿,就会发现,它们饿了就叫,一刻不等立马就要吃到,吃不到就又哭又闹,吃饱了就心满意足地笑。它们才不在意什么“延迟满足”、“耐心”,它们就要即时反馈,就靠本能生活。

你从小孩子的行为上最容易感受到“急于求成是人的天性”,与人格品质等毫无关系。所以我们完全不必因为自己常常表现出“急于求成”的行为而感到羞耻,它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我们没办法选择,只能接纳。

先接纳,再想办法改善。

这才是面对“急于求成”心理和行为的正确做法。

b62de79323449edddb2f9ed99ed62e56.webp

二、导致急于求成的四种典型原因

虽然急于求成是一种天性,但并不是说我们就要放任自流,听天由命。实际上,一个人“急于求成”的程度强弱,除了受本能影响,还受自身行为和外部世界的很多因素影响。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克服”急于求成。

据我观察,有四种原因,会加剧我们的“急于求成”。

第一种原因是:不了解事物的规律,以为事情很简单。

我有个咨询客户,以前是做建筑设计的,受不了无休无止的加班、低收入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想要通过学习Java编程,转行做程序员。他不知道Java后端编程是怎么回事,从小白到精通需要多久,只是凭感觉,认为这事儿没多难,希望在半年内就成为熟练的Java后端开发,达成月薪三万的目标。

我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我曾以为画插画很简单,想要花一个月时间学会画插画,亲自给我的图书配图。

对目标事物缺乏了解,会让我们做出错误的评估,想当然地以为事情可以在一个极其乐观的时间周期内完成。

第二种原因是:不知道自己当前所处位置。

爬山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地图,不知道自己爬到了哪个位置,就很容易着急,诸如“怎么还没到啊!”、“还有多远啊?”、“快到了吧。”、“哎呀太高了,我肯定爬不上去了!”这类想法就会走马灯似的在你眼前飞转。但如果你有地图,能适时辨认出自己所处的位置,你就会淡定得多,心中回响的,往往是类似“哦,已经爬了三分之一了”、“再有300米就到顶了”这样的声音。

其他事情也是类似的,当你不知道自己在整个系统中处在什么位置时,就容易过低或过高估计自己的进度,产生各种缺乏耐心或急于求成的念头与行为。

7d81746c9a3088c4c4bc388393bc47c3.webp

第三种原因是:不享受事情的发展过程,只在意结果。

我上大学时,每次开学,都是坐绿皮火车去学校。那时常常买不到座位,要在过道或者车厢连接处站着度过漫长的十几个小时旅程。当时心里想的最多的,就是“啥时候到站啊”、“早点到就好了”这类念头。窗外的崇山峻岭是否好看,推着小车叫卖方便面和啤酒的售货员多么不易……这些旅途中的点点滴滴,我一点也不喜欢,一点也不享受,我只感到遭罪,我在意的只是那个结果——“何时到站”。

工作后我发现,许许多多的事情,都和坐绿皮火车类似。

你是一位销售,你越不喜欢销售过程,越讨厌揣摩客户需求,越害怕客户各种貌似拒绝的反应,就越想早点结束一次销售,就越想要用点厉害招数,三下五除二促单成交。

你是一位程序员,你越不喜欢需求分析,越讨厌产品经理在需求会议上喋喋不休,就越不愿意参与到讨论中去,就越盼有人尽快拍板定下需求,会议早点结束。

总之,如果你做一件事情,只在意结果,不享受过程,就会觉得过程极其难熬,就特别想跳过过程,直达目的,就很容易给人“急于求成”、“缺乏耐心”的感觉。

第四种原因是:没有自己的节奏,被别人带节奏。

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其实没有自己的生活节奏,要么是跟着社会普遍的节奏安排自己,大学毕业后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工作三五年后结婚、结婚两三年后生子……要么是跟着身边的几个人调整自己,人家买房了自己也要买,人家升职了自己也要升职,人家生二胎了自己也要再生一个,人家做副业了自己也着急找个兼职……

当我们没有自己的秩序,全靠对齐外在节奏来生活时,就很容易“既要这个又要那个”、“今天要这个明天要那个”,并且想要的每个东西都很着急,有一种“比学赶超”的劲头,流露出浓浓的“急于求成”范儿。

以上四种原因,常常导致一个人出现急于求成的行为。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情况?欢迎留言“披露”自己。

85e3fbc664d6a25c99ee2826a7065c67.webp

三、“克服”急于求成的五种方法

急于求成是一种天性,很难完全戒除,但我们可以实践一些方法来增强耐心,缓解“急于求成”。

第一种方法:了解事物规律,合理设定预期。

我们对一件事情越是外行,越容易根据自身需要的强烈程度,简化事情的复杂度和难度,盲目做出乐观到离谱的评估,表现出急于求成的现象。

相应的,要避免这类情况,就要警惕对陌生事物的想当然,沉下心来做一些工作,了解陌生事物的规律(客观事实、统计数据、经验均值等),依据规律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估。

比如想要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同学,在设定职业发展目标时,就不能随便定下类似“一年精通Java做到月薪三万”这样的目标,而是可以参考大厂程序员的统计规律,把“工作5-8年达到P7水平”当作目标。

比如想要成为知乎创作者的同学,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就可以找几个知乎大V,了解一下他们在知乎的发展历程,获取各个关键节点的数据,根据数据,比照自己的资源情况,设定较为合理的目标,而不是想当然地制作类似“一个月升级到Lv7,三个月涨粉10万”这样的计划。

了解事物规律,才能绕开“随意简化”和“盲目评估”的陷阱,合理设定预期,避免急于求成。

第二种方法:明确当前位置,缓解焦虑。

做事情时,不知道当前所处位置,只琢磨着那个大大的目标,就会产生各种急于求成的表现。反过来,你心中有整个系统,也知道自己当前位置,就会从容,就不容易焦急。

比如看电影,你知道总时长和当前演到了多少分钟,你就不急。比如下载文件,你看到进度条一格一格向前进,百分比数字飞快地增加,你就不焦虑。

更复杂的事情,在单位里爬梯子晋升,申请移民,研发大规模软件……也是一样的道理——只要你有系统的全貌,并且知道当前的位置,就容易保持客观合理的期待,不易急于求成。

e7e63a10e9cdbbf247284bb93adabc33.webp

第三种方法:享受过程,提升投入度。

2020年10月份,我和知乎出版确认了《这本书能帮你成功转行》的选题,然后我开始整理图书大纲。一开始,我提炼了转行过程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围绕它们设计了大纲初稿,并修改了三版。后来反复推敲,觉得整个大纲结构化程度不够高,就换了一种方式,根据实际的转行流程,拟定了新的大纲,并反复修改。直到2021年4月份,我才把图书的正式大纲明确下来。

在整理大纲的过程中,我从没产生过“早点干完了事”的想法。相反,我倒是希望梳理大纲这件事一直持续下去,不要结束,因为在写书的所有环节中,我最喜欢“图书结构设计”,很享受这件事本身。

这就是我经历到的事实:当你喜欢一件事,享受做事过程时,往往会希望时间变慢,事情晚些结束。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缓解急于求成的一种方法——享受做事过程。

对于真正喜欢的事,我们都会享受过程。对于不喜欢的事,我们往往就只在意结果,讨厌过程。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可以试试这三种策略:理清事情的意义、创造即时反馈和设置适度的挑战。

(1)理清事情的意义

没有人喜欢加班,但当你知道加班可以赚更多钱或者加速成长,你可能就会自愿加班。

坚持锻炼很难,但当你明白了运动真正的好处,你就可能告别慵懒,主动锻炼。

所以,我们要主动转换视角,看到事情的更多意义和好处,这样就算我们不喜欢一件事,也会乐意做这件事。

(2)创造即时反馈

我们天生喜欢即时反馈,也因为喜欢即时反馈,容易急于求成。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利用即时反馈让自己投入到一件事上,不那么急切地期待最终结果。

具体做法就是,把比较庞大的目标(如晋升、找份好工作等),拆解成一个一个容易完成的小目标,让自己在执行的过程中,能够快速获得成果,感受成就感。

(3)设置适度的挑战

《心流》一书提到,当我们遇到挑战水平略高于当前技能熟练程度的任务时,会感受到适度的压力,容易调动更多的脑力和身体资源,进入心流状态,享受做事过程。 

所以,在做不那么喜欢的事情时,可以试着给自己设置一些 “略有压力但可以实现”的挑战任务,刺激自己的“挑战反应”,提升投入度。

85b401a6cd0e40b80d46c979a7467fcd.webp

第四种方法:摆脱社会惯性,建立自己的节奏。

你大学毕业不一定要读硕士研究生,也不一定要立马找份工作朝九晚五地上班;你到了30岁不一定要结婚并且事业有成,也不一定非要不结婚非要一事无成;你不一定要到大城市打拼,也不一定要跑到大理去寻找诗意的生活。你不一定要五年升P7八年升P8,也不一定非要无视单位的上升通道去做小透明……

你可以摆脱社会的惯性和他人的期待,按自己的意愿安排自己的生活。

旅行博主丸子里里的前22年,和所有22岁的年轻人有着一模一样的轨迹,愉快的童年,7岁上小学,15岁上高中,18岁上大学。可她在22岁大学毕业时,放弃了保研机会,手里攥着2万块钱踏上了漫漫旅途,三年时间去了五大洲三十一个国家,做过代购、撰稿、视频自媒体、电商、在线音乐老师、新媒体运营、发行单曲,唯独没有正儿八经上过一天班。

《只工作,不上班》的作者林安,26岁时在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市场部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上班就是机械地完成一个又一个不得不做的任务,人慢慢变成了没有感情的机器。后来她读到一篇文章,讲述一位职业影评人辞去稳定的工作去做自己喜欢之事的经历,意识到“原来世界上还有人可以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活自己”。后来林安通过做系列采访“100个不上班的人”,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走向了自由职业。

你可能难以像丸子里里和林安那样在整个工作和生活上拥有自主的节奏,但你可以从某个很小的方面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节奏。一旦有了自己的节奏,你就能不惑于外物,就不会为了对齐外在标准而无视自身状态,要求自己一定要在某时某刻拿到某个结果。

e83cfe0a61634277e258638fa2eefbe5.webp

第五种方法:拉长时间轴,做事更从容。

有位朋友一直在关注我和我的付费社群职场研习社,有一天忽然跟我说:“安老师,我看你在文章中说职场研习社10年要服务1000人,可是你2022年的目标定的是50人,日常也不见你发朋友圈销售,你不着急吗?你这样真的可以实现10年服务1000人的目标吗?”

2022年初,我在送女儿上学的路上跟她聊我的职场研习社时,她听到我的目标是服务1000人可当时只有十几个会员时,吃惊地说:“老爸你这离目标太远了,我要是你的话都能急死。”

身边的人替我着急,担心我不快马加鞭就实现不了目标,是因为他们只盯着眼前一时的进度,忽略了时间的力量。而我在这件事上的时间轴,拉得很长很长,不是半年、一年、两年,而是十年。

时间轴拉长到十年后,职场研习社第一年只要服务50名会员,每年保持20%的增长率,十年后就能服务1319名会员。(详见下表)

7df6495d2b2750a3711c2304601a775e.webp

看见这个事实后,我还有什么好着急的呢?我唯一要做的,就是保障每一年的目标实现就行了。

拉长时间轴,我们就会看得开,就不会被眼前的一事一物所局限,就不会被宏大的目标和眼前的艰难挫败,做起事情来就会不急不躁,从容淡定。

四、写在最后

富兰克林说过,“有耐心的人,可以得到他所期望的。”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持续审视自己的急于求成,积极主动践行缓解的方法,让自己越来越有耐心。

◇◇



173c1f44066b9104e001c68107f54798.webp


安晓辉书友会,等你来




这可能是你未来5年最值钱的投资

有难题,来约安晓辉的一对一咨询



年度计划,目标更少,效果更好

怎样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事

我的2022:做喜欢的事,留下闪亮的印记

浏览 6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