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IT/OT融合的难题,竟然可以通过这种模式解决
物联网智库 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导 读
对需要提质增效的传统工业企业来讲,绕不开的一个问题是——“要去哪里寻找最合适的技术和方案?”工业巨头们固然可以提供一站式的完整解决方案,但在新技术日新月异、快速迭代的当下,掌握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的中小科创企业们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
如果把工厂里的生产流程比作人体中的脉络,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处于基础层且任务细碎繁复,但任何地方出现“堵塞”都会影响整体的运行效率。
比如,在物流环节的码垛场景中,面对大量多品种小批量的订单需求,如果不能根据订单包含的品类和规格信息,实时计算所需托盘数量和最佳混合码垛规则,就会大大影响效率;又如,瑕疵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缺陷或瑕疵,轻则致使企业的商誉和财产遭受损失,重则甚至会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仅靠传统的人工检测手段无法保证效率和准确率。除此之外,在诸如排产、加料、运维等工业场景下也存在着很多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从深耕OT的工业巨头到专精IT的互联网巨擘,都宣称要“助力传统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其本质是要帮助工业企业将这些实际生产场景中存在的挑战一一解决。这个过程中,企业追求的不是“高大上”,而是“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架起IT/OT融合之桥
业内在谈到数字化转型的时候,最常提及的一个概念就是信息技术IT和运营技术OT的融合。二者的融合推动了数据价值的挖掘,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打开了大门,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带到了工业的最前线。
对需要提质增效的传统工业企业来讲,绕不开的一个问题是——“要去哪里寻找最合适的技术和方案?”以施耐德电气为代表的工业巨头们固然可以提供一站式的完整解决方案,但在新技术日新月异、快速迭代的当下,掌握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的中小科创企业们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
这正是施耐德电气联合亚马逊云科技、联想集团、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共同发起的“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的初衷,即联合那些具有领先技术的初创企业,使其在数字化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从而与施耐德电气及生态圈伙伴一起,共同扩展、丰富中国工业领域的数字生态。
以混合码垛这个场景为例,致力于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创新型科技公司的熵智科技针对该场景开发了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对所有的纸箱进行数学建模,按订单计算出需要的空托盘数量,以及每个托盘上的纸箱规格、数量、拾取和摆放位置,找到取货码垛的最优路径。然而,码垛模型的生成非常依赖于数据的质量,在理论验证时,箱子的尺寸都是均等的,但在实际场景中,因为挤压变形,箱子的尺寸显然会有细微的差别,只有拿到海量真实数据,模型才能被训练的更加精准。而真实的数据,正藏在以京科伦为代表的终端客户的产线和设备里。
过去,工业企业京科伦和初创企业熵智科技之间隔着一条“鸿沟”,互相需要对方但又看不到对方,“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则像是在二者之间架起了一座IT/OT融合的桥梁,用生态的模式沟通了彼此。
类似的鸿沟,也存在于其他工业客户和初创企业之间,作为电气化、数字化和智能制造的领先企业,施耐德电气希望以一系列专业培训与认证,使技术领先的中小企业能够深刻理解典型工业应用场景,在助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同时,帮助工业客户解决工业场景末端的痛点,从而真正打通“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
多方共赢的生态模式
“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创造了一种典型的多方共赢模式。
对入营企业而言,参加创赢计划的过程就像是上了几个月的数字化“私教课”。施耐德电气、亚马逊云科技、联想集团、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等发起人就好比来自不同专业方向的“导师”——亚马逊云科技致力于传授上云之道;联想将重点放在边缘和端侧;施耐德电气则在自动化领域见解颇深,三者能力互补,完整涵盖了工业互联网从底层到顶层的三层架构。
当前,市面上五花八门的“训练营”、“孵化器”不在少数,但“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却独树一帜,它是由施耐德电气精挑细选出6个细分场景,带着客户需求,来联合大家一起思考怎么解决这些实际场景中存在的问题。
入营之后,施耐德电气邀请中小企业一起前往客户现场进行实地拜访,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然后进行PoC演练。随后,导师团队和活动支持方智慧工厂研究院以及创业邦的专家们会通过线上线下培训、PoC过程管理、一对一指导等多种形式,为入围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辅导。
在辅导过程中,中小企业的很多问题会暴露出来。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初创企业往往在擅长的细分领域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但是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商业变现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产品做出来了,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产品具体该怎么定价,怎么切分细分市场,怎么撬动客户更多的需求,怎么面对同行的竞争……都是产品商业化过程中的“必答题”。初创企业可能在技术方面有所专长,却不具备大企业成熟的系统能力和丰富的商业化经验。
通过“训练营”系统化的培训和演练后,初创企业将获得更多人才、更多场景、更多应用和更多实操经验,同时,如果能把某一个解决方案做好,后面还会有大批工业客户的需求。
站在最终客户的角度,加入创赢计划不但没有额外的成本,而且可以在PoC中择优选择更加适合的解决方案。
2020年11月6日,进入活动总决赛的9家企业现场展示了PoC开发成果,给出了各个棘手场景的解决方案与模型,其中:
“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总决赛”9家企业合影
在冷链立库订单拣选码垛场景中,熵智科技依托核心的智能分拣码垛AI技术,以12万货品箱验证了其码垛模型的稳定性,确保订单的全局最优和垛形的局部最优;在堆垛机上按订单自动拣选的解决方案或将成为行业内首次,不仅能大幅提升码垛效率,也能减少能耗,消除质量隐患。
在锂电池原材料研发与生产车间场景中,锐富时间以自身丰富的MR(混合现实)工程经验,并引入ReID(身份双重认证)技术与IoT智能货架,提供了完整的、真正可以落地的整体工业解决方案——XR产线巡检和品控辅助系统集。在3D多维监控下,一线工人大幅减轻劳动强度和出错几率,可实现出入库流程无感化,车间内自主路线规划,业务全程获得视觉辅助与指导,最终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此外,其他几家企业也分别展示了在水泥行业设备运行与预测性维护、生产数据挖掘,水行业自动加药、可随时查看生产制造信息的随身MES等场景的PoC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总决赛成果公布之后,场景需求方京科伦、巴莫科技分别与参赛企业熵智科技、锐富时间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对发起方施耐德电气而言,初创企业的先进技术可以进一步丰富其原有的产品体系和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客户需求时,施耐德电气可以举生态圈之力满足企业多样化的场景需求,帮助企业打通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业务的韧性、高效与可持续发展。
从整个创赢计划的模式可以看出,未来的创新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生态圈的联合。更进一步,良好的生态甚至可以促成新的商业模式——传统的商业模式是设备制造商、分销商、系统集成商、用户各司其职;而在一个良好的生态圈中,大家很可能形成联合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21,精彩“再启程”
当前,“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第一阶段已经落下帷幕,活动凭借“前瞻性”、“落地性”、“创新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这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2021年度“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即将扬帆起航。
在3月18日即将发布的“创赢计划“第二季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将与施耐德电气一起作为主办方,共同为中小企业营造更加积极、适宜的营商环境,包括亚信安全、中科创达、亚马逊云科技、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在内的联合主办方以及合作机构将在大数据、云服务、5G通讯和AIoT领域,为参赛企业提供更加优越的技术、市场、师资、客户、商业等资源。
和第一季相比,第二季的活动将会有更多的工业场景、更聚焦的创新技术,以及更落地的执行方案。施耐德电气也将凭借在绿色智能制造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技术与实践经验,基于物联网的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以及强大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圈力量,帮助中小企业开发可行的解决方案,加速中国工业向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