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商业航天的新思考

卫星与网络

共 5467字,需浏览 11分钟

 ·

2021-03-23 21:08

北京呼风唤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文 | 刘尚



一部电梯里有三个人,一个做俯卧撑,一个做高抬腿,一个静静的站着。到了24楼,有人问他们是怎么上来的。一个说高抬腿上来的,一个说做俯卧撑上来的。其实,他们都是坐电梯上来的。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搭上了电梯。有些人终于大汗淋漓爬了上来,而有些人永远停留在楼下,错过了楼顶绚烂的烟火。

01


为什么投资商业航天

错过了大航海时代,不要再错过大航天时代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拓展生存空间、探索和开发更多资源的冒险史。从人类祖先走出非洲、走向各个大陆,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都带来了资源开发能力和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长。拓展能力的提高和拓展过程本身,促进了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提升。


十五到十七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直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中国虽然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在先,但随后的闭关锁国,却让中国这样的大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进程。但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机会再次降临。人类迈开了探索太空的脚步,进入宇宙、登陆月球、探测火星、航向更深远的太阳系,这些都是已经发生的现实。新的时代正在开启,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不能够再错过大航天时代。


商业航天是在中国传统航天体系之外,诞生出的一股富有创新精神、突破精神、冒险精神和远大理想的航天力量,已经成为中国航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参与商业航天投资,共同迈向星辰大海,不但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更有可能开创一个新的时代。投资机构面对这样有情怀、有回报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02



投资逻辑

优先关注“卡脖子”和“卖铲子”环节


商业航天在中国兴起,至今不过五、六年时间。三年前,我们开始关注这个领域时,最关心的就是“航天在中国能不能民营,能不能搞商业?”。


为此,我们开始走访这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公司,从卫星到火箭制造,从总体到机加工和阀门这样的底层,再到地面设备和卫星星座运营。在所拜访的几十家公司中,有些很早成立,逐渐通过商业渠道获得了航天的订单;有的刚刚成立,正在专注于产品研发;也有的团队尚在体制内,正打算离职创业。


根据调研,我们初步判断:产业生态中民营企业的闭环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具体企业多数还在起步阶段,自身业务的闭环还有一段路要走。基于这样的行业判断,我们认为,早期应投资于行业最“卡脖子”的环节,以及有“卖铲子”性质的企业。


商业航天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卫星制造技术的进步,使低轨卫星星座建设成为可能。但无论发射什么卫星都需要火箭。火箭这个环节就是早期商业航天发展中的“卡脖子”环节。所以,我们在2018年投资了一家火箭公司——星际荣耀。星际荣耀后续的发展也符合鼎晖的预期,各项业务如期开展,2019年双曲线一号成功入轨,让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实现入轨的民营火箭公司,也为整个商业航天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振奋。


更轻、更快、更强,在航天甚至整个交通领域,都是研发者持续追求的目标。更轻意味着更便宜,在卫星发射依然要按照千克计价的今天,火箭或者卫星每减重一千克,就可以节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的发射费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就是这样一种优秀的新材料。航空航天是率先使用碳纤维材料的行业。那么,让碳纤维用在卫星、火箭、飞机上,就是在给这些公司探索更轻、更快、更强、更便宜时提供了一把有力的铲子。2019年,我们投资一家高端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公司——爱思达航天。凭借着先进的技术、优异的产品性能,爱思达生产的整流罩已成功护送两枚民营火箭入轨,公司在无人机、防务、轨道交通等领域也小有名气。

03



为什么说是新思考

复盘与展望,带来新的触动


回望

鼎晖内部经常组织复盘,探讨成功的、失败的行业或者项目经验,所以“回头看”也就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在过去的两三年中,商业航天行业的确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或许会对未来行业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即使中间有疫情肆虐的2020一年,但Space X的猎鹰九号火箭发射和复用、星链计划、星舰火箭的试验都按部就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2019年5月开始用一箭60星方式发射第一批组网星到2021年3月,SpaceX已经完成22批、超过1300颗星链卫星的发射。猎鹰九号的重复使用次数已经接近马斯克的初步目标——10次。星舰火箭在屡败屡战中不断前行,虽然SN10的最后一次降落并不完美,但飞行目标已经完成。SpaceX的最新估值已经达到920亿美元。马斯克正在向自己设定的目标飞速前进,似乎没有人再怀疑这位“世界首富“登陆火星的宏伟蓝图。


国内商业航天进展同样如火如荼。首先,火箭行业迎来了第二家成功入轨的民营火箭公司——星河动力,原本平静的发射市场再起波澜。卫星制造领域中,九天微星和银河航天已经开始筹划建设卫星批产工厂,以迎接即将到来的低轨星座建设高潮,用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产品,来服务下游客户。在卫星运营领域,国电高科和长光卫星等,都已经初步完成星座组网,开始为下游客户提供卫星窄带物联和遥感等服务,并取得了市场的正面反馈。


资本市场上,商业航天企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人的关注,尤其是头部企业获得的支持更加明显,头部火箭、卫星公司的估值已经接近百亿。2020年8月,星际荣耀宣布获得接近12亿元的B轮融资,创行业单轮融资最大规模。很快,这个记录就被长光卫星打破,其超过24亿元的Pre-IPO融资,甚至吸引了很多行业外的目光。经过去年的融资,头部公司的估值,已经接近百亿,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


展望

2020年是中国航天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天问升空、嫦娥落月、北斗收官,空间站建设等等一系列工程成功开展。2021年,中国的航天发射有望突破40次,空间站建设、天问一号着陆火星等重大项目,仍将为国人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我们对航天的关注、对星辰大海的向往,会随之更加升温。


资本市场上,会看到来自民营商业航天的进一步大胆尝试。在国外,一批起步较早的公司均已经开始尝试通过SPAC等途径登陆资本市场,其中包括火箭公司Rocket Lab 和Astra、卫星制造商Spire Global、卫星图像服务商BlackSky、卫星宽带服务商AST&Science、太空运输服务商Momentus等。在国内,多家头部公司已经完成或即将进行股改,计划登陆科创板。而科创板的硬科技属性要求,对于商业航天火箭、卫星公司,是再合适不过的定位。我们可以预期,第一家上市的火箭公司、卫星公司,将再次点燃整个行业乃至大众的热情和资本的关注。

04



对投资商业航天的五点思考


正是看到了过去两三年中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体会到了商业航天的蓬勃生机,也能够预料到这样的高歌猛进必将带来行业的繁荣,我们及时审视了当下的投资策略,进一步明确了以后的几点方向。



01

坚定看好商业航天方向


大部分行业在刚刚诞生、到发展初期,都会经历被质疑、逐渐接受、狂热甚至再之后的冷落和离弃,更何况是航天这样一个高技术壁垒、高资金壁垒、长周期的行业。商业航天的发展,也必将经历这样的过程,也或许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但是应该看到:人类对星辰大海的追求,自古以来未曾改变;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在追求星辰大海的路上,得以离梦想更近一步;一代一代人的积累和突破,让我们这代人,已经站在了通往楼顶的电梯口。亲眼看到行业内的公司不断创新、打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产品,让我们坚信中国的商业航天方兴未艾。


02

积累逐渐兑现

加速布局行业内优质企业


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五、六年的积累,很多商业航天公司已经早早摆脱了靠PPT存活的阶段,不但有了自己的产品、验证了自己的业务模式、打通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更有一些公司在财务上已经有了很好的表现。


如果说两年前投商业航天,都属于大VC,那么现在,已经有了一些PE类的雏形标的,整个行业能够容纳的资本量也已经快速提升。但是也应该看到,很多公司一旦经过前期的大规模投入阶段,开始产生正向现金流,那么航天的高门槛、规模效应,将带动公司快速进入盈利阶段,将不再有新的投资机会。对于火箭公司,市场空间有限,不会容纳太多公司存在,而目前头部企业已经获得了大量融资,如果科创板审核正常,上市融资渠道顺畅,预计未来的投资机会将会非常稀缺。


对于希望布局这个赛道、但尚在观望的机构来说,是时候行动,赶紧站进通往高层的电梯。作为一家看好行业前景的机构,我们则要加速大力布局优质头部企业。


03

抓住两头

布局核心分系统/部件和下游应用


我们会持续关注“卡脖子”环节,比如商业航天中的测运控环节、发射场环节。这些环节壁垒很高、公司不多,值得进一步关注。但是也要看到,这些卡脖子环节的企业在某种程度上都面临着天花板问题,需要寻找那些能够把技术变成动力、变成起点、变成做大做强源泉的优秀公司。“卖铲子”的优秀公司,也是值得持续看好、持续布局的一类标的,他们会是行业里的基础存在。


还有一类“卡脖子”的,就是最上游的卫星、火箭核心分系统/部件。例如光学载荷,占到卫星成本接近一半的水平;又例如激光通信、电推力器,都是解决未来卫星通信、机动的关键部件。SpaceX已经先人一步,做了大胆的尝试,国内企业势必要迎头赶上。


卫星行业最大的市场,还是在下游的地面设备和卫星应用,这两者的规模占整个行业的80%-90%。但这个板块,如果没有良好的商业模式并形成闭环,仍然会有很长时间会停留在低水平的市场打法,因此造成低门槛的竞争,难以最终形成规模。定位准确,方向清晰,拥有良好业务模式的企业,则有望架构起独特的闭环及竞争壁垒,这样的企业会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脱颖而出。


04

核心团队要有技术底蕴

有市场意识,有长期信念


航天不同于很多其他行业。对于一种只有成功和失败,几乎不存在中间地带的产品而言,确保成功就是第一道门槛。核心团队的技术底蕴,是保证企业迈过生存门槛的第一道基础保证,所以我们更加偏好技术出身的创始人团队,技术越扎实,越值得信任。


商业航天和传统航天最大的区别,就是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功能,来实现产业目标。我们认为,市场意识就是要考虑经济性、有效性、持续性和平等性,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办成、办好自己的事。真正的航天人大多都是非常淳朴的技术人员,他们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和统筹能力,有了市场意识才可以如虎添翼。


但对于很多不熟悉航天的人来说,商业航天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题材和运作空间。例如偏离主业的地产经营,或许就是很多企业一开始就在打的算盘。需要指出的是,商业航天难度极大,专注做好一件事,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事,有长期信念,而不被眼前利益所诱惑,这样的团队才能在这一场征途中走得更远,赢得更多人的尊敬和喝彩。


05

耐心等待花开

做有温度的陪伴者和支持者


商业航天的发展,是在一片热土上刚刚发芽成长的幼苗。期间会看到风雨、遇到挫折,就像火箭会失败,卫星会失联,融资会不顺利,政策支持会不及时、不给力。但是我们相信,这只是任何新型行业或转型升级的行业在前进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坎坷。而这个进程需要我们的耐心和支持。


既然已经站上了电梯,那就静静的等待,其实每一层楼外,都有不一样的风景。们愿做一个有温度的陪伴者和支持者。



刘尚

鼎晖百孚执行董事

2015年加入鼎晖百孚,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学士、硕士,曾任职于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从事投行和资本市场工作。


长期专注商业航天、军工及高端制造领域投资,拥有丰富的行业资源和投资经验,主导完成投资项目包括星际荣耀、爱思达航天、华如科技、宇安电子等,参与投资项目包括优必选、青牛软件、中星技术等。



本文转载自“鼎晖百孚平台,原标题《错过了大航海时代,不要再错过大航天时代 | 百孚观察》;文 | 刘尚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

如文中图片或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好文推荐

商业航天的丛林法则

当制裁名单成为一种资质

商业航天,资本主导模式的隐忧

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热潮下的冷思考

举国模式和马斯克模式之外,火箭研发有没有第三种模式?


电子杂志,扫码阅读
期期精彩,不容错过



明星企业推荐



·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编辑:艳玲、哈玫
主笔记者:李刚、张雪松、乐瑜、朝天椒、黑法丝、刀子、赵栋
策划部:孙国锋、杨艳
视觉总监:董宁
专业摄影:冯小京、宋炜
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业务部:记军、王锦熙、瑾怡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媒体合作等事宜,敬请加微信:Juice0212
投稿请发邮箱tougao@yinhexi.la
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请加微信:a13810322995
· 呼风唤雨各分部:
成都分部负责人:沈淮
长沙分部负责人:宾鸿浦
西安分部负责人:郭朝晖
青岛分部负责人:江伟
· 呼风唤雨总部负责人:农燕

· 联盟负责人(惠新东桥分部):肖均
· 大会负责人:蔡凌希、黄山、周雷
·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语霏
·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

微信公众号太多不好找到我们?
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
置顶,或星标公众号“卫星与网络”
遇见你真好,希望能一直陪着你。
浏览 6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