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聊聊我对“风险”的理解
共 1987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1-02-25 22:38
下午一位玩币的前同事私聊我,问我一个问题,就是以我的经验来看,未来比特币跟以太坊是否还会下跌,那会我给了一位朋友的答案-从10日周线来看,还会跌一阵子。
在回答他的问题后,我突然意识到我应该需要坦诚的告诉他,这是我朋友的想法,而不是我的想法,我也不应该把一个我不理解的观点告诉他,因为实际上我并不太懂K线,而且,我现在是一个持币者,所以估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并不会去研究判断未来它的趋势如何。
其实,有时候人经常会因为一些虚荣跟自大作祟,犯一些“不懂装懂”的错误,所以我会害怕别人问我“某某币怎么样会涨会跌?”这样的问题,毕竟在当前这个阶段,我目前还是止步于了解比特币、以太坊这个阶段,所以,当别人问我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我害怕我“不懂装懂”,来维持我在他们心中的形象。
下午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之前一直在思考,如果一个新人非得让我带他玩玩,怎么办?
因为很多人像我一样,在了解这个行业之前,大部分的认知都是从一些新闻媒体或者朋友得知的,比如一听虚拟货币,可能脑子里联想到的是“某某因为炒币倾家荡产最后走上自杀的道路”这样的新闻,如果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新闻从业者的角度来看,宣传这种案例对社会的稳定是有利的,这样大家都会放弃投机的幻想,而踏踏实实的工作。
加上我们人类本身就是趋利避害的动物,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经常难免会带有一些固有的偏见,比如:
炒股买基金要比炒虚拟货币安全,因为至少这些机构都是受到合法监管的;
靠炒股实现暴富是可能的,而玩虚拟货币最后只会倾家荡产从而走向上天台;
法币货币的背后有国家主权背书,而虚拟货币背后没有任何东西支撑,所以只有法定货币才是货币,而虚拟货币不是货币;
虚拟货币经常被用作于洗钱,所以持有比特币这些虚拟货币是非法的;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为了追求稳定、安全,在大多数人的心里,有权威机构的背书至少要靠谱,这看起来并没错,就如当年投P2P的人想的那样:
国家都在提倡大力发展,而p2p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应该问题不大;
XX P2P平台背后有XX央企背书,所以它是安全合规的,可以把钱放在这里面进行理财,让钱生钱;
平台花价钱打了这么多广告,而且还是XX明星代言的,应该问题不大;
XX平台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了,应该不会暴雷的;
都这么多人投了这个平台,用户这么多,大家都相信它,应该不会暴雷;
...
可事实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哪怕有央企背书、在纽约上市,该暴雷的还是暴雷了,该清退的毫不留情的一一清退。
于是,没参与的人心里会暗自庆幸,大家只要一聊起p2p,暴雷、跑路、庞氏骗局就会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对于那些受害者,只会怪他们太贪婪,貌似只要自己不贪婪,就万事大吉。
就这样反反复复,又固化了自己的观念,面对新鲜事物,永远只做一个旁观者,心理默默念着: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以此来安慰自己。
很多人不清楚,风险永远是风险,它从来不会因为概率低,就代表着不会发生,风险一旦发生,那就是100%。就好比2020年中行的中油宝事件,
所以,在逻辑上不是收益低,就代表着风险就低,很多人往往会忽略,所有的理财广告,都不会把“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几个大字打在屏幕中央,而是默默的用最不显眼的字体把它放在右下角那里。
额,写偏了,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如果一个新人非得让我带他玩玩,首先我会让他在思想上尽量抛弃或者减少对某种权威的崇拜依赖跟盲目信任,而是通过自己的调查跟实践,尽量摸清事物的本质,看清它的风险所在,就像芒格经常提到的那样:我只想知道我将来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永远不去那里。
看到风险后,尽量避免跟规避风险。
比如,比特币本身是相对安全的,但如果你把买的币存放在中心化交易所,交易所被攻击、跑路、倒闭了,币就可能因此没了,历史上所有比特币被盗事件,皆是如此。
又比如,如果你大部分时间都用稳定币usdt交易并持有它,就得面临着泰达倒闭跑路usdt归零的风险,usdt虽然声称跟美元以1:1的形式进行锚定,1usdt的背后就有1美元保证金存放在合作银行,但自从2018年6月份后,再也没有出具财务审计报告,即使之前的报告,也并非什么正规的审计报告,这是不正常的。
对于这点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大多数还会因为usdt目前流动性很强,大家都在用它,觉得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选择无视,这跟当年p2p投资者这种侥幸心态没啥区别。
好了,写了蛮多的,本来还想继续写下去,今天就写到这,先公布下今天的持仓收益,今天市场开始慢慢反弹,新手稳稳的拿着现货好了,仓位不要太重,也别一时心痒玩合约加杠杆,进场从控制自己的情绪跟心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