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长期坚持做一件事?
11月15号,参加线下拆书活动,聊到习惯培养,有位伙伴说,她也想养成早起的习惯,可就是起不来,后来就放弃了。
11月19号,在软件园组织的招聘会场做分享,结束后,有一位小伙伴加了我,说他很羡慕我6年出版7本书,要向我学习,也想写书,可是他2020年尝试了不下十次,都半途而废,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有没有秘诀可以分享。
这两位伙伴遇到的状况,概括一下就是:一直想做一件事,可不是没有开始,就是尝试了几次后放弃,然后下次有人提起,又会想做,然后重蹈覆辙。
只是,这件事,每个人都不同而已,有人是早起,有人是背单词,有人是跑步,有人是阅读,有人是健身……
你有想过,无法持续做一件事,是为什么吗?
当我们说想要持续做一件事时,其实是有不同含义的。
有的人说想要时,是“看见美事想轻松分上一杯羹”,什么意思呢,觉得这个事情挺好的,要是不费什么力气就做成了,那就相当不错哦。另一面是,如果要花很大力气,那我就不想做了,因为这事儿吧,不做也没关系,对自己也没什么大损失。
这是想要的第一个层次——想想而已。
有的人说想要时,其实是愿意去尝试的,会付出一些行动去试试看能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只是,他们心里提前设定了界限,这个事儿我不干,那个事儿我不干,遇到什么情况我就放弃。也就是说,他们会回避掉应该去做但自己不愿意做、害怕做、比较难做的事情。
这是想要的第二个层次——试试看,不行就算。
还有的人说想要时,就已经笃定了排除万难去达成目标,会毫无保留地付出努力,使命必达。项羽破釜沉舟,就是这种。
这是想要的第三个层次——致力于,使命必达。
以上是想要的三个层次。
当你谈论自己想做一件事时,你的想要在“想想而已”这个层次,基本上就不会开始,开始了也很容易半途而废。当你的想要在“试试看”这个层次,视事情的难易程度,有一定概率会持续做下去。当你的想要在“致力于”这个层次,你就有极大概率持续做下去,达成预期。
2014那一年,我写了两本书技术图书,除去必要的家庭活动,我所有的业余时间,不是在写作,就是在准备写作用的素材。我没有感到自己是在坚持做一件事情,我觉得这事儿做起来很HIGH。
这是因为,我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我爱写作,写东西本身就带给我非常美好的感受。我不需要坚持,我就是这么做下去而已。
兴趣是特别强大的动力,当你特别喜欢一件事时,你会不自觉地想要做这件事,一有空就会想去做这件事,你根本不需要坚持。
兴趣可以产生强烈的动机,它足以让我们持续做一件事。
从2018年6月29日,我完成了第一次晨跑。之后,除却大雨雪天气和不可抗力,我都坚持晨跑,一直到现在。如果你是我的好友,可以看到我最近天天早上在朋友圈晒跑步。
我很多朋友都说,安老师你是怎么做到那么早起来跑步的?为什么冬天那么冷你也能起来跑步?
其实我一开始并不爱跑步,别说跑步,我连运动都不运动——我从2002年开始工作,到2018年跑步之前,喜静,几乎不运动。
而我在2018年6月29日开始跑步的缘由,说来话长。
2017年12月份我晕厥了一次,2018年6月份去医院复查,医生给安排了一个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查出来颈动脉粥样硬化,并且告知了如果一直发展下去,可能会有中风、脑梗等风险。(这篇文章聊了我如何面对这一连串的麻烦——生活总是麻烦不断,我还不习惯)
我了解情况后,很难接受,情绪很低落,总在想象自己中风或者脑梗后的状况,还联想到家族病史和病例,心里是有比较深的恐惧的。
所以当我听医生说可以适当运动时,就琢磨了好几圈,最后选择了慢跑。
一开始绕着新纪元公园800米的跑道跑一圈,都上不来气,屡屡想放弃,但想到自己可能会某一天忽然over或者生活不能自理,我就觉得眼下这点困难,必须要克服,必须得坚持下去。
于是就一路坚持下来,到了现在,感觉身体状况好多了,不仅有脚力和耐力,也很少生病,感冒发烧一次都没有,除了他汀和阿司匹林,就没吃过治疗别的疾病的药。整体来看,比我2017年12月份晕厥之前,外在表现要好不少。
你看,我对跑步并不感兴趣,而却能开始跑步并且坚持,其实源自于深邃的恐惧。
恐惧,有时候也能带来强大的推动力,让我们持续做一件事情。
我的情况并非个例,很多人都有和我类似的经历,因为兴趣或者因为恐惧而持续做一件事。
兴趣会让我们想要靠近某个东西,由衷的深刻的兴趣,会产生连绵不断的动力,这种动力非常坚韧非常持久,可以牵引着我们持续做一件事。
恐惧促使我们为了逃避某个东西而去做一些事情,强大的持续的恐惧,会产生足够的动机,推着我们持续做一件事。
从源头上看,兴趣代表了正向动力,恐惧代表了负向动力。正向的动力不止兴趣,还有爱、责任、正义、欲望等等,负向的动力也不止恐惧,还有讨厌、痛苦、焦虑等等。
无论正向还是负向,只要你能因为某些东西而对某件事产生强烈的动机,想要做这件事的程度超过了试试看这个层次,到达了“致力于”这个层次,你就能较为容易的开始并持续行动,把这件事做出结果。
所以,当你想做一件事却持续不下去时,请停下来,问问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有人可能会说,他想做某件事但一直没有做,其实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开始。
嗯,的确有这种情况。
导致这种情况,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个是动机没有强到让你自行探索找到开始的方法,另一个是你真的不会做没法自己学会。
第一个原因我们不谈,你回去继续找动力。
第二个原因,其实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来搞定。
比如你想游泳但不会,花钱找个教练就好了。
比如你想写作不知道如何开始,找个写作老师或者有丰富写作经验的人来教你就好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就看你愿不愿意付出代价去落地执行。
假如你动力足够,你可以搬去海边住啊,你可以定期飞到适合深潜的地方啊,甚至你还可以做个数字游民,就生活在清迈,没事儿就去潜。
换句话说,你选择了某件事作为你特别想做的事而又不愿意付出代价,潜意识里,其实是在给自己的“失败”找冠冕堂皇的理由——你看真不是我不行啊而是客观条件不允许。
真这样的话,你可能还活在小学时代,自愿深陷在“我很聪明我一努力就可以考出好成绩但我就是不努力”这种模式里不出来,因为你特别害怕跳出这种模式,却无法证明给父母和他人看“你行”,到时候你就会被认为真的不行。
但实际上,别人的期待和看法,是他们的事情,他们是开心还是失望,都是他们的事情,与你无关,你不用为这些无关的东西放弃你的人生,这个代价太大了。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只能说,你要为了你自己,找你真正愿意做的事去做,找到了,你就可能持续做下去。
解决了开始问题,还有人会担心,做着做着遇到困难了,还是会放弃。
没错,很多人都会这样的,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写《你好哇,程序员》这本书时,我萌生了画插画的想法,想要将来再写书时可以自己完成写作和插画这两项工作,我买了各种教漫画教插画教铅笔画的图书,还买了Wacom的数位板,兴致勃勃地开始折腾,但试了一个多星期后,一幅画也没画出来,于是就放弃了。
现在想想,我学画插画,其实犯了一个很重要的错误——没有拆分学习阶段,直接就想画一幅画。这样做的坏处显而易见——我得很久才能看到成果,一直体会不到成就感。而我们做事情,如果长时间体验不到成就感,就会丧失热情,就会走向放弃。
所以如果现在再来做这件事,那我可能就会拆分学习任务,拆得足够细,让自己每天都能获得一个小胜利,体会到一点点成就感,这种微小的成就感,会强化动机,让我们更想做,进而带我们进入正向循环,把这件事持续做下去。
最近我在辅导一个小伙伴写自媒体文章,她一开始就想写观点宏大论证系统的文章,憋了一个星期,憋出一篇,写完后自己都发现,观点不明,层次不清,难以阅读。然后她沮丧地跟我说,写不了文章。
我告诉她,你可以先挑一个单一的小观点来写,不要逻辑论证,而是举例子来说明你的观点,一个观点,举两三个例子,一组合,一篇可看的文章就成了。
她接纳了我的建议,做了一次尝试,很快就搞定了一篇文章,然后跟我说,有信心了,觉得自己可以写。
你看,这就是小胜利的效果,它可以带给人胜任感、成就感,强化一个人的自信,让他有动力接着前进。
当你开始做你想做的事情后,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把大大的目标,拆得小小的,把长长的周期,拆得短短的,这样,你就可以不断收获一个又一个小胜利,不断体验到成就感,就更容易持续把事情做下去。
除了小胜利,还有很多很多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持续把一件事做下去。
比如同好社群陪伴,可以通过公众承诺和人际比较,产生动力。我加入了拆书帮西安古城分舵的跑步群后,和大家约定坚持锻炼,然后就总惦记着每天跑步的人设,怕隔几天不发跑步图片就毁人设,这种惦记,有时候就能推动我早上爬起来跑步。
比如惩罚,11月22号,和分舵的几位小伙伴聚会,聊到写作,们都表示自己其实是很想写东西的,也老早就开了公众号,还都有留言功能,可写得断断续续,已经荒掉了。虽然没坚持下来,但他们也还想重新开始,于是我们就建立了一个写作群,规定每人每周至少写一篇文章发到群里,不写的话要发100块红包出来,这样一来,因为损失厌恶,小伙伴们就会想办法去完成文章写作。
还有很多方法,像愿景板、成功日记、奖励等等,都可以用来辅助我们持续行动。
我们可以选择各种适合自己的方法,促动自己持续做下去。一旦我们持续做了一段时间,就可能养成习惯,习惯的力量,就可以带我们继续做下去。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持续做一件事。
首先,你需要找到足够强烈的动机,强烈到“致力于”的层次,一旦发愿,使命必达;
然后,你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开始第一步,行动起来;
接着,你可以用小胜利、社群陪伴等策略促动自己不断前进;
最后,你养成了习惯,让习惯的力量带着你持续做下去。
愿每个人都能把想做的事持续做下去,直到成为更好的自己。
欢迎添加安晓辉老师微信a32352937
语音咨询识别上图二维码
文字咨询请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