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发展心理——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
共
2364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1-08-09 02:54
表现为男女之间对抗、排斥,与异性关系密切者会收到同伴的嘲讽。这是性意识表现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青少年在整个中学时代性意识表现和发展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恋爱期一般始于性心理发育成熟后期,这是性意识表现和发展相对成熟的阶段。②对直观形象材料的记忆要优于对抽象材料的记忆,对图像的记忆要优于对词语的记忆③中学生能主动地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图式是指个体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同化:个体把新的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同化式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它不能引起图式的质变,但可以影响图式的生长。顺应:个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会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通过顺应,个体的认知能力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个体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成熟是发展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他为,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练习和经验是指个体对动物做出动作的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社会性经验是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包括社会文化,文化教育语言等,社会性经验能建立在能够被个体同化的基础上,影响着个体发展的速度和过程。平衡化是指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平衡过程对于认知发展的上述三种基本影响因素起到调节作用,并且这种调节表现出定向性的特点。显著标志是儿童在9到12个月时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既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逐渐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而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并且不再去寻找。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能运用言语或较为抽象的符号,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主要特征有:①泛灵性(万物有灵论);②自我中心;③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④思维不具有守恒性。主要特征:①思维中形成了守恒概念;②思维具有可逆性;③思维具有去自我中心性;④能够进行具体逻辑推理;⑤能理解原则和规则;⑥具有多维思维。儿童如果能够独自完成钟摆实验,则表明他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形式运算阶段主要特征:①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②进行假设—演绎推理;③具有抽象逻辑思维;④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维果斯基提出,应该从微观发生发展展层面、个体发生发展层面、种系发生发展层面、社会历史发展层面来评价人类发展。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他还提出了著名的“两种工具”说,即物质产生的工具和精神产生的工具。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语言,通过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而形成的。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理论。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学法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二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出,教学最重要的特征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教学激起与推动了学生的一些内部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内部财富。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语言符号系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浏览
67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