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岗累,还是算法岗累?

Python与算法社区

共 3569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0-10-11 04:22

,关注并星标,

最近由于校招如火如荼,一些小伙伴在后台以及知乎上问我,在开发和算法之间犹豫,不知道如何抉择,想要问问究竟哪一个岗位更好?

恰好我之前在知乎上回答过“对于技术岗位而言,开发岗累还是算法岗累呢?”的问题,于是将它搬运了过来,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和帮助。

了解我的朋友可能都知道,2015年的时候我在阿里妈妈的算法岗位实习,然而找工作的时候我阴差阳错地去了某公司的开发岗位。做了一年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有点后悔当初的选择于是又想办法转回到了算法岗位上。所以说这两个岗位我都待过,所以就各自来谈谈它们的缺点。有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但往往清楚我们不能接受什么。

这两个岗位虽然说起来都是工程师、技术岗,但是两者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差得真不是一点半点。从业当中,也都有心力交瘁的时候,但是体验和触发条件都不太一样。简单说一说。

首先说开发,我个人在做开发的时候,蛋疼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开发篇

on call


on call可以理解成随时等待召唤的意思,一般来说重要项目的开发人员都是7 x 24小时on call的。

只要线上有问题,一定会有电话打进来。凌晨两三点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很多时候,这些问题未必是你的锅,很有可能只是因为某某项目的负责人上有你的名字。

这点我想应该大小公司都有,之前和蚂蚁的同事聊天,他给我吐槽说他凌晨起夜已经成了习惯。因为好像蚂蚁到了晚上还有很大的流量,经常hbase抖动,每次抖动都会有电话打过来。还有什么烧烤吃了一半突然线上GG了,狂奔回公司查问题的,都不算是事。

不仅工作日如此,周末、假期都必须响应。所以基本上电脑随身携带是肯定的,哪怕是过年回家、出国旅游基本上也都要带着电脑。而且根据墨菲定律,千万不要有侥幸,我侥幸过两次,都中招了。最夸张的一次,在香港太平山上拿着手机看代码。。。

什么?线上故障的时候,你睡得太死了没听到电话?

Emmmm,轻则被leader说上几句,重则,可能你需要准备一下简历了。

大促熬夜


只要是电商公司,没有不大促的,只要大促,没有不要熬夜的。所以可以简单理解成只要是电商公司,那么一定会有熬夜。

大促意味着巨大的流量,自然对系统的稳定性是一个顶级的考验。就拿双十一举例,你以为只要在双十一当天多准备几台机器就好了?too young,在真正大促到来之前我们需要做很多轮的模拟流量检测,怎么模拟呢?就是搞一堆虚假的请求过来发送到服务器,看看服务器能不能抗住。这种模拟测试在行内称为压测,也叫压力测试。

一般来说每次大促至少两轮压测,由于压测可能导致系统问题,所以不能放在流量高峰期,也就是白天,只能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搞压测。那么你想嘛,熬夜就是必不可少的。

就算两次压测好了,两次压测加上大促当天的值班,至少每次大促都需要熬三天夜。每次熬夜,至少要两三点才能睡觉。

来来来,你告诉我,这样的大促一年有几次?

光数的出来的大促就有四次,321, 618, 11.11, 12.12……而且现在这个大促的次数还有明显地增加的趋势。

并发工作


工作当中最令人感受不好的就是并发工作,也就是一件事情你还没忙完,甚至刚刚做出一点眉目,立刻就被其他更加紧急的事情打断。

比如你在查一个bug,刚刚锁定了大概导致bug的代码区域,还没有具体检查出来,突然测试就告诉你她发现了新的bug。或者是产品过来跟你聊一个新的需求,或者是有人找你问一些关于你们系统的问题。这种连轴转的感觉是最痛苦的,只要很短的时间就会让人心力交瘁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只是在开发岗位出现,其实任何岗位都有可能出现这个问题。但是相对来说,开发岗位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更高。因为开发往往负责的是一个或者多个系统,系统大了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很多。并且还会有很多使用系统的人问你问题,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其他问题


除了上面三点之外,其他蛋疼的点也很多。不过相比之下没有那么严重,所以我就放在一起说了。

比如大多数公司文档都不健全,对于开发来说接收陈年项目非常容易踩坑。而且很多时候需要直接去读源码,如果碰到之前的工程师代码能力不行的话,会导致代码非常难读,就跟眼睛被针扎了似的。

还有就是肝deadline的现象非常严重,每一个产品提的需求总会给你设一个deadline。有时候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发生,导致你需要爆肝才能赶得上进度。比如线上出了故障排查了两天,或者是临时加了一个紧急的需求等等,无休无止地爆肝真的会让人崩溃。

另外一点是经常重复性工作,今天增删改查,明天改查增删。面试的时候高并发、分布式,进去工作之后curd。经年累月没有成长,如果是大公司的话,很多人干几年也没有过从0开始真正搭建项目的经验。

有时候产品或者运营或者是老板不好沟通也是一个问题。要么是不懂技术沟通成本很高,要么就是无脑强势,不懂装懂,我不管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算法篇

SQL boy


很多人被算法岗吸引,就是觉得算法岗高大上,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但其实真正从事之后,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如果在小公司,整天为数据发愁,不是这个数据没有,就是平台或者工具稀烂。如果在大公司,数据、平台、工具都有了,但是每天当SQL boy。你和业务谈算法,业务说明天上线,先统计上一版。老板整天告诉你,我想看这个、这个和那个,你去帮我跑一下。

你想说抽空能把某个模型优化一下,结果发现手上排的SQL根本写不完。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模型我明明会一堆,但是眼下的事情永远只有SQL和数据。

问题难定位


做算法的过程,很多时候是一个和自己较劲的过程。

因为模型和开发的代码不同,开发用代码实现的功能结果是明确的,原因是可追溯的。但是模型不是,经常在别人场景下效果好的方法到你这里一团稀烂。特别是你老板报以期望的方法,你很难解释……太多的可能性导致模型性能不好了,可能是训练数据有问题,可能是特征有问题,有可能是流程有bug,但是老板不管这些,他们需要的是确定的结果。

并且很多人觉得查问题很简单嘛,你找几笔数据来看一下不就知道了?还有一些不懂装懂的路人,哎呀你用这样这样不就可以了?

大数据时代,只有相关性,没有因果性。几笔数据能够代表全部吗?我抽了几笔看了没问题,就能代表全部数据没问题吗?换句话说几笔数据有点小问题,就能代表这个是导致模型不行的原因吗?千万别信,信了就是大坑等着你。

我最头疼的就是老板让我去查某个问题,简直是玄学,如果是明显的问题还好,如果不是,你可能跑一堆SQL,看一堆数据还是一无所获。更蛋疼的是,可能一切都没问题,但就是效果不好,你也不知道为什么,毕竟神经网络是个黑盒。

忽悠和大忽悠


算法行业的忽悠很多,心态不好的人很有可能会扛不住。

也是因为现在算法太火了,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会用仰望的目光来审视。某些时候这个是好事,比如当和投资人聊钱的时候。但大部分情况下,则未必。

比如某些决策者会有错觉,会有幻想,比如会提出一些他们自己都不信的口号。喊口号不是问题,但问题是口号里的指标要你去落实。你会发现你很有可能忍不住想要打人的冲动,其实老板也不是白痴,他们心里也门清,可能也是为了应付更高层的老板或者是投资人而已。有点像是晚晴鸦片战争时期的官员,从上到下都知道打不过英国人,但是总得想出点办法来去写篇“捷报”,不然怎么升官发财?

以前遇到过这么一档子事,说是公司的日活用户一直在降低,公司希望用机器学习的模型来筛选一批贪财的用户,给他们发5块钱红包。这样他们为了贪这5块钱就会一直活跃,也就带来了日活的增长,这样就可以和更高层的老板交差了。看起来这个逻辑非常清晰,毫无破绽。

但问题是,当时的日活有三百万,每天发多少红包呢?只有几万个。你说应该怎么办,即使算法选出来的每个用户都不流失了,那难道就能增长了?入不敷出的成语学过没有?老板才不管,你只管去做,做不好就是你能力不行。这种情况怎么办?

同样,这行吹逼的情况非常严重,简直章口就来。反正别人不知道你到底怎么做的,面试的时候有些人吹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当很多人都这么做获得好处,而你坚持底线,一直默默无闻的时候。你很难不对你的信念产生怀疑,究竟错的是你呢,还是这个世界?

以上,只是我一家之言,如果言中,请勿对号入座。

最后,世上没有完美的职业,总要有所得有所失。如果你能明白可以忍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 我想,你一定可以做出不后悔的选择。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衷心祝愿大家都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如果还喜欢今天的内容的话,请来一个三连支持吧~(点赞、在看、转发

- END -


浏览 1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