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这座城市,就读懂了整个中国经济道路的底层逻辑

共 4581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20-11-20 22:23


导读:深圳,中国经济版图上一个特别的存在。


作者:付一夫
来源:苏宁金融研究院(ID:SuningWealthInsights)




作为经济特区的叙事起点和改革开放的时代地标,深圳用了40年时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成长为今天举世瞩目的国际化大都市,一路高歌猛进,缔造了数不清的发展成就,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城市建设、文明程度,方方面面几乎都堪称典范。

英国《经济学人》曾不吝赞美地评价道:

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

然而,深圳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自身的壮大。

一直以来,深圳都是中国特色道路的先行者,其成长始终都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伟业息息相关,通过一系列探索实践为全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积累和贡献了极其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弄懂深圳的崛起之道,这很可能是我们真正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内核与精髓的关键。


01 一种精神:敢为天下先
    
经济社会的进步,常常伴随着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在深圳特区成立伊始,受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所限,我国经济运行极度僵化,发展面临着巨大困难。在此背景下,邓小平明确表态称:“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随后,深圳正式开始挣脱思想的枷锁,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典型例子就是名噪一时的“租借风波”。早期的深圳,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道路、水电根本无法适应经济生产的需要,想要改变现状,唯有依靠资金的投入。

为了筹措资金,深圳人除了到处游说之外,还想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办法——出租地皮给外国商家。在那个年代,此举无异于一场地震,把土地“租”给“洋人”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等于是向着旧体制、旧传统发起了正面挑战。

尽管铺天盖地的质疑、批评与指责给深圳带来了巨大压力,但深圳人深知:“不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既道出了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诀窍”,又讲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干其他事业一样,一要解放思想,二要大胆实践。

经过不懈的努力,深圳迎来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在人大通过的好消息,该《条例》对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予以了充分肯定。而后,深圳的资金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也为后续的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深圳“敢为天下先”的极佳诠释。

除此之外,深圳还率先进行价格闯关、终结粮票肉票、实行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建立外汇调剂中心、创办证券市场、推动高新技术市场化发展、建立人才市场、建立产权交易市场、推行住宅商品化、实行物业管理、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等等。

而每一项改革都在全国引起阵阵回响,每一次突破都给传统计划经济撕开一道道口子,都把市场经济的活力注入到正在转型的体制机制之中。

当其他地方还在为“姓资姓社”问题争论不休时,深圳已经在冲破思想禁锢,推动生产力大发展。也正是因为深圳三番五次地敢于在改革路上第一个吃螃蟹,才能率先闯出一片天地。



02 一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

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思平曾说过,年轻、移民、包容性与多元化都不是深圳崛起的根本原因,高度的市场化环境才是核心。

深圳特区自成立至今,一直都矢志不渝地坚持营造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方面,深圳一开始就将竞争因素大胆引入基建体制,实行建筑工程招标、择优承包的办法;同时以价格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相继对计划、物资、流通、工资、劳动、土地、财税、金融等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积极培育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时至今日,深圳已然成为了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三个维度可以佐证这一事实。

其一,繁荣的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与生俱来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最富生机活力的经济细胞;判断一个城市的市场化程度高低,当地民营经济是否发达是个极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深圳的民营经济之发达,放眼全国难逢敌手。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全市民营经济商事主体达314.3万家,在全市商事主体的占比高达97.7%;其中,民营企业195.3万家,占全市企业总量的96.3%。此外,民营经济的增加值同比增速同样长期高于全市GDP增速,上榜《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华为、腾讯、正威、恒大,均为民营企业。

其二,良好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与产业发展的重要土壤。深圳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方面从不吝啬,始终都不遗余力地在政策上给予企业各种优惠,而政府部门则甘当企业的服务者而非指挥官。

如此一来,深圳既能持续吸引海内外无数的优质企业入驻,又能自主培育本地的优秀企业,还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创业潮,经济发展活力自然是源源不断。

根据普华永道等机构发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在城市对企业的吸引力和企业在城市的发展力两个方面,深圳都无可争议的位居全国首位;深圳市注册局发布的《商事主体统计分析报告》则指出,无论是新登记企业数量还是个体工商户数量,深圳都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位置,而按照人均的创业密度来说,深圳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

其三,显著的人口优势。

人口的自由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又一重要衡量维度。得益于友好的市场环境,深圳一直都是外来人口无比青睐的热土,其中又以年轻人居多。

规模方面,深圳常住人口总数一直都在稳步增长,2019年达到1343.9万人;结构方面,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比例呈“倒挂”状。2019年分别为550.7万人和793.2万人;年龄方面,深圳适龄劳动力(15~64岁人口)的比重近乎八成,为城市建设提供了中坚力量。



03 一种模式:创新驱动发展

说起深圳这座城市的标签,很多人都会想到“创新”二字。

的确,创新是深圳深入骨髓的城市DNA。在没有任何产业基础的情况下,从“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时期,到以华强北为代表的模仿创新时期,再到创新科技之城的崛起,深圳逐渐形成了高新技术、金融业、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为主体的四大支柱产业,以及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七大新兴战略产业,和以生命健康、海洋、航天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发展模式,由起初的“科技荒芜地带”华丽转身成为“中国硅谷”,同时还拥有华为、腾讯、中兴、大疆创新、华大基因、优必选、欧瑞博、柔宇科技等一批大名鼎鼎的代表性企业。

深圳的科技创新之所以能发展得如此迅猛,关键在于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面向市场进行科研开发、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较好地克服了科研机构游离于产业之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弊端。

在此过程中,深圳一直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不断破除影响自主创新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通过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要素市场和投融资制度等相关方面的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和企业家的创新活力,并建立起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链,极大地推动了深圳自主创新的进步。

有数据显示,深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都是本土企业,本土企业已成为推动深圳经济快速发展和创新的核心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推进科技创新,深圳千方百计地优化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城市环境:

  • 一来,积极制定前瞻性产业政策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先后颁布了多项法规,为保护知识产权等提供法律保障;
  • 二来,探索建立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加快建立健全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市场;
  • 三来,实施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高级人才战略,建立了适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的人才队伍。

多方面的努力,让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并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经济的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升级。2019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幅高达11.3%,显著高于全市GDP增速(6.7%),战略性新兴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更是接近四成。



04 一种理念:坚持对外开放
  
深圳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对外开放史。

自诞生之日起,深圳就肩负着对外开放的重要使命。在发展过程中,身为对外开放“窗口”的深圳,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和毗邻香港的天然区位优势,紧紧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利用并整合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及两种资源:

一方面让外部资本进入国内,另一方面把国内具备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送往国外,实现投资与贸易双向互动。

通过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融合发展,深圳很快就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并加快融入世界供应链和全球分工体系之中。

从开设“三来一补”外资企业到“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从恢复发展边境贸易到进出口市场日趋多元,从出口粮食、服装等初级产品到出口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从以吸引港资为主到外资来源全球化,从引进资金到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从积极“引进来”到主动“走出去”……

深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历史性转变。开放、合作、共赢,已成为深圳的深刻烙印。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深圳的定位和功能也在与时俱进地调整,从经济特区发展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窗口和试验田”,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改革开放的标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标杆城市,生动地诠释了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历史逻辑。

如今,深圳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集装箱班轮航线达200多条,国际客运航线通达全球60城,今年上半年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2000家……一个个数据记录着深圳与世界的紧密联系,也彰显着开放为发展集聚的强劲动能。

深圳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对外开放是助力经济崛起的强大动能,过去、现在、未来,始终如此。


05 尾声

深圳的成长,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打破束缚、融入世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既是“深圳模式”的终极密码,也是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根本底色。

40年的发展,深圳一路上承载着特别的荣光与期待,却也意味着更重的责任与使命。如今中国发展的大环境已变,一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在新的形势之下,我们迫切需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而此刻的深圳,又一次站上了新的时代潮头。

虽说前路并非一片坦途,但要坚信的是,一往无前、永不止步,从来都是成就伟大事业的最正确姿态。


划重点?


干货直达?


更多精彩?

在公众号对话框输入以下关键词
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PPT | 读书 | 书单 | 硬核 | 干货 | 讲明白 | 神操作
大数据 | 云计算 | 数据库 | Python | 可视化
AI | 人工智能 | 机器学习 | 深度学习 | NLP
5G | 中台 | 用户画像 1024 | 数学 | 算法 数字孪生

据统计,99%的大咖都完成了这个神操作
?


浏览 3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