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善于深度思考的产品经理,只能做工具人

叶巛

共 3352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02-22 18:38


做个有商业头脑的产品经理,做个懂技术的产品经理,做个有数据思维的产品经理,凡此种种,产品经理要掌握的很广。


但本文,尝试聊一个与广度相对的另一个话题,就是深度。我觉得,深度思维是产品经理的段位的必不可少的一颗星。

ac84c98bc1290c99e98e890b435eb0ce.webp


产品经理思维的广度,决定他能调用多少资源,和开启多少发散的脑洞,而深度关乎探究的价值和行进的距离广度通过多读书增加涉猎就可以大谈,但是深度是潜移默化量变到质变的自然过度。什么是深度,大概就是看事物入木三分,看逻辑滴水不漏,想问题天衣无缝。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的任何时候,有深度的人都会更让人信赖,为周围人带来更多的便利,免去后顾之忧,这是每个产品经理追求的境界。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深度呢?先来几个小场景。

01

从表象一层层分析到问题的根本
下午茶休息时候,领导约你喝咖啡(紧张吧)。谈笑间,领导问:
"最近工作怎么样啊,上个季度优秀员工没看到你的名字啊?"
你的心里一胆颤,这是要优化我吗?然后,你故作镇定说道:
“是啊……那个……钢弹倒是又得了这次的优秀员工。”
领导说:
“不要紧张,我们只是随便聊怎么改进工作。
那你觉得为什么钢弹是优秀员工呢?”
你稍稍放松了情绪,想了想:
“钢弹记忆力好啊,钢弹表达力强啊,主要是钢弹懂业务……”

敌情不明,你想快速解决话题。于是补充了一句:
“我会向标杆学习的。”
但是,领导还是摇摇头:
“你说的都对,但是试着深入分析下呢?”

那么,我们想想:领导这个时间来谈话,只是为了得到这些粗浅的回答吗?应该不至于。
所以,我们发现: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首先思考,对方究竟想听到到什么弦外之音呢?这是个大方向。其次,我们再看,这些看似正确的答案其实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而是用一个看似合理的外表掩盖了对问题的剖析所以,回答到这里不是结束,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开始。比如:
  • 钢弹为啥记忆力好,或许并不是记忆力好,而是他每天上下午都做笔记,回顾一天的工作经过、不足和提升;


  • 钢弹为啥表达力强,或许知识他每次回答之前停顿2-3秒,语速较慢,提纲挈领三段式作答;
  • 钢弹为啥懂业务,或许他和业务呆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了做在电脑边写方案的时间。

那么到这里就结束了吗?

这只是第二层,其实你还可以往下拆解。

比如:

  • 钢弹每天做笔记的话,有没有占用很多时间呢?


  • 钢弹聊天时候有诀窍的同时,是否有提前准备知识储备呢?
  • 钢弹在跟业务黏在一起的时候,业务是否烦他呢?

接下来,还可以继续剖析下去。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尽量让答案不再夹杂不可知因素,有点像做流程图穷尽原则。这样才能解析出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叫他剥洋葱法,类似于WBS一样不断拆解。它的另个叫法是“5个为什么”,也有叫“鱼骨图法——是不是很熟悉。读了那么多书,实际就在是每天的日常中。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你最终能找到一份可以复制的经验,一份行动的图纸。这才是价值。就像是一颗外光的驴屎蛋,砸开了才看出粗糙的本质。产品经理在处理业务问题的时候,也应该用这种指导思想。51e69610874aca5cf4fd6b1f44f6a42d.webp

02

还原事件现场,验证解决方案 
在后端系统的工作中,经常接收的需求是业务人员提供的。有时候业务是在发生事故之后提出需求的,这时候你得像柯南面对案发现场一样,分析完你的线索之后,尝试着还原一下现场,看看遗漏了什么。比如:

业务要求刷数据——将订单的购买数量从5刷到1。

因为实际购买和发出去的确实是1个,但是系统显示是5。

刷完之后,还要还回去4个商品的库存到仓库系统。

看起来是很合理的一件事情,实际就是买1个,写了5个,就会导致库存记录减少,甚至造成缺货,误导销售。因此聪明的你已经明确:两步走:第一步刷数据,第二部重新同步库存。你开心地将方案丢给了开发,但是实际上只得了50分
首先,我们思考下,商品已经发货,就算数据刷了1个,系统也不一定会重新同步到仓库库存的。因为这是个逆向的流程,在于系统是否支持。万一库存更新规则就是规定订单出库之后,库存就不能逆向更新了呢?因此,是需要查下到底是否可行,如果不行,就要找仓库系统看是否能自己刷回4个。其次,到这里其实还不够,为什么仓库实际发货了1个,到订单系统就变成了5个了?究竟是付了几个的钱?是不是这个数据流就不合理啊?所以,需要仔细问过业务,才知道这是虚拟发货的,也就是货物不是我们仓库发出去的,而是第三方平台帮我们发的。在这里,订单信息只是在做后置的数据流完善而已:在数据流上我们要做到同步,因此就要手动创建订单,系统会扣除库存,并同步给仓库。这样更新后的数据在系统中才是准确的,才能为前端(第三方网站)提供准确的数据展示。
于是,我们就明白了:因为是虚拟订单,所以发货出库的数据要手动录入。业务手动创建订单的时候,把1录成5导致错误,系统自动按照“单价*数量”得到了总金额,因此不仅刷数量还要更改总金额。是不是有种连着萝卜带出泥的感觉。其实你遇到这类问题时候,常常发现业务知道的很少,完全靠产品引导才能找到问题的核心,而业务一开始说的核心,往往并不是靶点。19c50eb32e0a811b80a41ba56b779ede.webp

《后端产品经理宝典》

揭示后端产品世界,培养深度产品底层思维。打造产品指导开发的能力!  


03

结合处理机制来描述需求
订单拆包,在电商行业是关键的业务场景之一。
拆包规则是业务在系统配置的后,订单命中拆包规则,则将订单中的商品分开打包发货。某一天业务反馈:现在会出现将主产品和赠品拆开,赠品单独发货的情况,这样就造成免费送产品,还搭路费的亏本买卖。因此,业务期望,遇到拆出来的包裹里面全是赠品,则不允许拆。接到的需求是很明确也很合理的对吧,于是初步方案就是:在命中拆包规则后,增加判断,若拆包后的包裹中全是赠品,则不允许拆包。作为产品,似乎是说清了需求,怎么实现是开发的事情,挥一挥衣袖准备深藏功和名了。但是,这个需求这样提给开发是不及格的,为什么?因为只说了现状和期望,没有具体到实现方案和路线的深入分析。后端系统的功能常常不是所见即全部的,而是所见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支撑一个功能的逻辑是很复杂的80%。正确的姿势是:在明确业务需求之后,调研现在的实现逻辑,试图探索未来的实现机制。 首先:拆包的现实业务场景是什么?

场景一:顾客下单的商品,有一部分是缺货的,顾客愿意部分收货,于是先部分发货,余下的下次再发。这样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订单拆成多个包裹,不能同时发出。

场景二:顾客购买的是A商品+B商品,但是本地仓库只有A,而B商品需要从其他仓库发出。从其他仓库调货过来一起发需要时间和运输成本,整体算下来还不如各自从自己的仓库发出,因此就出现了拆包的现象。

所以,我们看出来:是因为部分缺货,才是导致拆包的根源。其次,看系统当前的实现逻辑:判断商品是否为部分缺货——是,则匹配拆包规则——匹配成功,则按照该规则进行拆包。也就是说:先判断拆不拆,再处理怎么拆。如果运算了拆包规则(怎么拆),那么结果就一定拆包的。如果在运算规则的时候加入分析赠品问题,就会增加无效运算,并且逻辑纠缠度增大。因此,方案应该放在拆包流程前面,也就是判断拆不拆的时候,将本需求的场景加入进去(即:若怎么怎么,则不进入拆包规则环节。)。这样,流程归属就清晰。于是方案应该是:先判断为部分缺货,(在运行拆包规则前)再增加判断,满足下列任一条件的则不进入拆包规则:
  1. 主产品库存完全满足,但赠品库存非完全满足(部分有或全无);
  2. 主产品库存完全缺货。
总结:从流程切入,将处于混沌状态的原流程剖析出来,将新增内容加入到合适的位点,描述新增内容的判断逻辑。因此,需求分析不只是分析出要实现的目标,而是要分析出需要实现目标的深层机制和逻辑。

后记

有的人天生就是习惯深度思考的人,有的人反应短直快。

前者好像一上来就要单挑的张飞,兵来将挡,触地反弹。后者好像摇着扇子的诸葛,审时度势,步步连环。

各有各的好处,要看问题的具体情况。而从产品经理长远来看,深度思考的能力是必须要具备的。

那么,怎么培养深度思考的习惯呢?由于篇幅原因,我们下次继续探讨。


   END  


19c50eb32e0a811b80a41ba56b779ede.webp

《后端产品经理宝典》

揭示后端产品世界,培养深度产品底层思维。打造产品指导开发的能力!  


本文为第92篇原创

拒绝脱离实际的理论,只讲落地的干货



往期精彩回顾

收藏 ║ 从四个层面落地,成为受欢迎、可信赖、懂技术的产品经理


4千字,总结产品需求文档的形式、规范、自查

浏览 3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