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跟踪、被闯入…她们的“害怕”不是妄想
共 4490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2-06-25 00:48
当独居女性群体逐渐壮大,她们也在安全焦虑之中用自己的方式,迫切地找寻着一份安全感。
全文4466字,阅读约需9分钟
文|雨谷
来源|惊蛰研究所
ID:jingzheyanjiusuo
题图|unsplash
在烧烤店打人事件引发了网友们的众怒后,关于女性群体安全感的话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有网友指出,在烧烤店的监控摄像头下尚有如此恶劣的行为发生,难以想象更多无法被看到的地方,女性又会面临怎样的安全威胁?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有近9200万人独居,其中独居女性的数量接近4000万。18-35岁的女性中,超过七成有2年以上独居经历,多数女性独居是因为处于刚毕业或刚开始工作的人生阶段,而安全也成为她们最担心的问题。
当独居女性群体逐渐壮大,她们也在安全焦虑之中用自己的方式,迫切地找寻着一份安全感。
01
为了躲避偷窥狂,我连夜搬家
28岁的蕾蕾在大学时期,就曾遭遇过令人不悦的骚扰。当时为了多赚取一份生活费,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快餐店做兼职。有段时间,她发现每次自己当班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个陌生男子进店就餐,后来她才知道自己被“盯”上了。
据蕾蕾介绍,其实起初她并没有觉察出任何问题,“因为我兼职的快餐店开在一大片小区旁边,很多住附近的人平时不想做饭就会来这里凑合一顿,所以顾客里有一些熟面孔很正常。”但是有一次,蕾蕾因为学校临时有事迟到了半小时才到店交班,而当她走上岗位热心地为一名男顾客点完餐后,对方突然说了一句“我还以为你今天不来了呢……”
蕾蕾以为对方也是住在附近的居民,所以并没有觉得有异常,甚至在对方提出添加微信好友的时候,也接受了对方的请求,但这却给她带来了一段至今仍然心惊胆寒的经历。
“加了微信好友后,他开始每天给我发早安、晚安,还经常问我吃饭了没有,什么时候上班。我发的每一条朋友圈,他都会点赞并且在评论里套近乎,这种感觉就像是在追求我一样。但是我只是出于礼貌才加了他的微信,所以我也很明确地告诉他不要再打扰我。”蕾蕾的提醒有一定的效果,之后的一段时间对方没有在微信上再骚扰她,朋友圈里也只剩下点赞这个唯一的互动,但是这段宁静也很快就打破。
因为实习的缘故,蕾蕾辞掉了兼职的工作,并且在学校外面租了房,开始每天往返于出租房和实习单位之间。有一天,蕾蕾因为加班很晚才回家,在从公交站步行回家的路上,她隐约感觉到有人在尾随她。“虽然平时在朋友眼里我是个大大咧咧、很外向活泼的人,但是当时已经很晚了,路上也没什么人了,所以还是挺害怕的。”
不过蕾蕾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她也一路安全地回到出租屋里,可当她刚坐下来拿出手机的时候,就收到了一条微信消息。“那个人发过来一张照片,拍的是我住的单元楼入口,然后下面还带了一句话:工作辛苦了,晚安~”蕾蕾说,她当时既紧张又害怕,“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被偷窥被监视了,联想到回来的路上还感觉有人在跟踪我,那一瞬间特别恶心。”
因为怕身在外地的父母担心,蕾蕾只把相关情况告诉给了朋友,并且把对方从好友列表里删除。为了安全起见,蕾蕾当晚就在朋友的帮助下搬出了出租屋。“那会儿刚付了1个月的房租和押金,也顾不得联系房东退押金。虽然损失了一笔钱,但是安全更重要,这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所幸蕾蕾很快就毕业了,而随着离开学校去到外地工作,这段惊险的回忆也慢慢淡出了蕾蕾的脑海,但她仍然无法忘记这件事情给她的教训。“不论男生女生,在接触陌生人的时候还是要有防范意识,保持适当的距离。一旦感觉到异常,一定要及时寻求帮助,所谓的安全感不是在自己遭遇侵犯的时候,能够保护自己,而是从一开始就不让自己处于风险之中。”
02
夜半时分,我靠“演技”智斗小偷
今年刚满30岁的娜娜说起自己的遭遇,显得格外淡定。毕业至今,娜娜在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都工作、生活过,长期的独居生活让她遭遇过许多不适的时刻,她也因此被迫学会了一些提升安全感的小技巧。
“我在北京坐地铁上下班的时候,早高峰车厢里全是人,挤得动都动不了。有好几次我都明显感觉到被人摸腿、摸屁股了,但是那种环境下你也做不了什么,就算报警也没证据。”不过,后来娜娜也从朋友那里学到了经验,“一开始上车的时候就直冲两节车厢连接的地方,那个地方因为上下车不方便,所以空间会比较宽松一些,上下车的时候也不容易被挤到。”
娜娜在深圳工作的时候,为了省钱住在关外,这里大多数都是出租屋而且楼道里也没有监控探头,平日里人流量大且品流复杂,每到深夜街头还会摆起成片的夜宵摊,到后半夜经常会有人醉酒发疯。娜娜好几次睡到后半夜被楼下砸酒瓶、吵架的声音给惊醒,但毫无办法。
有一次深夜,娜娜隐约听到门外有人在开锁的声音,起初她以为是对门的邻居下班回家了,但她又立刻想到前两天房东上门收房租的时候,邻居说自己马上要出趟差,得一周之后才能回来。“我当下就意识到可能是来贼了,然后背上就开始疯狂冒冷汗。也不知道我当时怎么就突然脑筋一转,用自己的备用手机给自己打了一个电话。”
娜娜假装镇定地接通了自己打给自己的电话,然后开始了一段连她自己也觉得“神奇”的表演。“我就假装是接到‘老公’的电话,然后在电话说‘老公’马上就回来了,为了壮胆我又顺带把客厅的灯和电视都打开了。就这样过了一会儿,楼道里就响起了有人下楼的声音。”娜娜说,虽然自己的演技可能有些拙劣,但是也起到了救急的作用,“第二天我通知了房东,发现对门邻居家除了大门的锁被撬开了,没有其他损失。”
经历了这件事后,娜娜特别重视家居的安防问题,她上网查了很多种预防和应对危险的方法,甚至在房东用了十几年的铁栅栏门上,强行装了一个电子猫眼,又下单了一个阻门器并且每天晚上不厌其烦地放置在大门后。“这些东西主要是起到预防和震慑的作用,虽然并不能把危险完全拒之门外,但是对于像我这样的独居女性来说,也提供了非常大的安全感。”
据娜娜介绍,她最近搬家又买了一套3000元的门锁,不仅有指纹识别开门的功能,被撬锁或者是其他异常情况时,还会自动报警并且给App发送提示消息。“除了这些电子产品外,我还有一双从老家带过来的男士旧皮鞋,每次我回家的时候,就会把它放在门口。这样我就不用再假装给‘老公’打电话了。”
03
深夜,我被醉汉破门而入
今年27岁的小贝已经在北京工作了两年,但在这两年里她搬了三次家,而每一次搬家也都和安全有关。初到北京时,因为收入有限,小贝选择和别人合租。“当时只图这里离公司近,坐地铁上班四十分钟就能到,而且房租只要1500块。但是住进来之后,麻烦也不少。”
原来小贝所说的合租房,实际上是由一间128平的三房改建而成,包含客厅在内共有四个房间,但是四个房间一共住了十口人。“我去看房的时候,住在其他房间人都出去上班了。等我签完合同正式搬进去的时候,他们都下班回来了。然后我就被震惊到了。”据小贝观察,除了自己住在最小的房间,其他三个房间分别住了一对夫妻加他们的孩子、三个男生,另外还有两男一女。
“那对夫妻里的丈夫好像是做小生意的,每天早出晚归,留下妻子在家里带孩子;三个男生好像都在一个地方上班,每天中午才出门,到后半夜才回来;至于两男一女的组合,我到现在还没想明白他们是怎么住的。”
由于空间有限,一起生活的人又多,小贝在合租没少见证甚至亲身体验矛盾和冲突。“比如我放在冰箱里的东西,经常会出现丢了的情况。我住在那里半年,就遇到过不下3次,但这种事又不能当成盗窃去追究。”而真正让小贝无法接受的是半夜被人破门而入的经历。
当时正值国庆假期,合租房里的其他人要么出去旅游要么回老家了,只剩下小贝和两男一女的“组合”。1号晚上的11点,出门玩了一天的小贝已经洗漱完毕正准备休息,结果大门外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小贝穿着睡衣出去一看,原来是“一男一女”架着另外一个醉醺醺的男生在敲门。出于好心,小贝给他们开了门,然后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但是她没想到真正“热闹”的是后半夜。
“我那会儿刚睡着,然后就听到那个喝醉的男生大声地吼叫,因为说的是方言我没听太仔细,好像是因为感情的问题。他一边吼一边哭,然后另外两个人安慰他。因为确实太晚了,我就在微信群里提醒了他们一下,没想到的是,在短暂的安静之后,那个喝醉的男的突然跑来敲我的房门。”
小贝说自己当时被吓坏了,虽然知道对方是喝多了,但是看他整个人失控的状态,很难想象被敲开了门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事实是,还没等我回过神来,我的房门就已经被撞开了。另外两个人还在一边安慰我说没事,让我别害怕,一边又尝试把喝醉的那个人拖回房间。但是这种情况,我怎么可能不害怕,我也不敢再留在房间里了。”惊慌失措的小贝,慌忙收拾了一下贵重物品,然后换了身衣服找到小区附近的一家快捷酒店度过了难眠的一夜。第二天一早,她就联系了中介换房。
小贝说,经历了这一次的惊险体验,她对环境有着强烈的“安全焦虑”,后来在租房时,小贝会特别注意小区的环境和邻居的身份背景。“比如看小区的时候,会优先选有门禁、有保安,楼道和电梯里有监控的小区。合租的室友也会提前跟管家了解一下对方的年龄还有工作的一些情况。如果入住后发现有异常的情况,我也会马上想办法换地方。”但是这些都不能完全消除小贝内心对安全的焦虑,为了让自己更“强大”,小贝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拳击和女子防身术,至今她还会在枕头下面放上一把剪刀,“民间有说法放剪刀可以辟邪、避免做噩梦,不过我单纯就是为了有备无患,毕竟自己一个人住,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
在知乎,曾有过一个关于“女生一个人住发生过什么恐怖的事情”的话题,2799个回答中,不少人都提到了诸如公共场合被骚扰、半夜听到撬锁声、回家路上被陌生男性尾随的情况,还有少数人遭遇过入室抢劫。
面对安全感焦虑,有的人像蕾蕾一样遇到危险时紧急避险;有人则像娜娜一样,利用各种安全产品和生活中的细节,营造出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也有人像小贝一样,用更直接的方式,来削减自己对未知危险的恐惧。但是仅靠独居女性自身提高安全意识、增强防范能力,或许并不能完全解决安全焦虑的问题。
在烧烤店打人事件之前,北京一女子在酒店走廊被陌生男子跟踪拖拽,上海长宁一女子家中失踪被装行李箱,江苏泰州姜堰陌生恶男破门而入等恶性事件,都曾引发了人们对独居女性安全问题的关注。
但是在烧烤店事件发生后,仍然有舆论带着偏见,对身为受害者的女性,做出有失公允的评价。由此也不难想象,面对蕾蕾、娜娜和小贝经历,又会有多少人问出诸如“为什么要加陌生男人的微信?”“为什么不报警?”“为什么30岁了还自己一个人住?”“会不会是你太敏感了?”这样的问题。
世界上并不存在感同身受,就像没有经历过安全威胁的人,永远无法理解受害者当下的真实感受和安全焦虑。我们当然可以用统计学的方式,为女性可能遭遇的安全问题贴上“小概率事件”的标签,但谁又愿意成为统计样本中的“分子”?烧烤店事件不只是又一次揭开了女性安全焦虑的问题,也揭示了部分社会层面对于女性的偏见,而这恰恰也是女性安全焦虑的潜在诱因之一。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以上均为化名
本文由惊蛰研究所授权亿欧发布,申请文章授权请联系原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