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的未来。而现在,中国却在这场竞赛中保持领先。”
美国总统拜登近日在密西根州的福特工厂参观时公开“点名”中国。
同时,他对这场竞赛的终局也信心满满:“美国绝对不会允许中国赢!”
拜登提到,中国在过去几年内不仅在研发投入上超过美国,而且在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上也对美国构成了威胁。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电动汽车市场。同时,目前80%的电动汽车电池均由中国制造,且在不断扩大电池产业规模,在德国和墨西哥都设有生产链,并着眼于向美国市场出口。此外,中国在电动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上同样领先美国。根据美国白宫此前公布的文件显示,2020年,中国已经建成80万座公共充电站,是美国公共充电站数量的8倍。今天,国家发改委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提出,将符合条件的充换电设施,以及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纳入新基建专项债券和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支持范围。由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渠道,为充换电设施建设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合充换电设施的商业保险产品。无论从技术层、政策层、市场层出发,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无疑已经引起了美国的警惕。而拜登政府为了反制,近期也紧锣密鼓地推出一系列政策。此前,拜登政府曾发布了一项2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旨在重建美国的基础设施。其中拜登特意划出1740亿美元,为美国的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在电动汽车市场方面,提供1000亿美元的购车退税;
- 在配套基础设施方面,拜登计划在2030年前支出150亿美元,用于在公寓、公共停车场等建设50万个充电站;
- 计划投资250亿美元用于促进公交车的电动化转型;投资200亿美元将20%的校车转替换电动汽车;
前不久,美国参议会还通过了一项法案,授权美国在未来5年内拨款1100亿美元用于基础和先进技术的研究。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在过去几年的确得到了质的突破。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500万-600万辆。大背景之下,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快速发展,其中比亚迪在高端电动汽车市场获得较好口碑,上汽通用五菱宏光自上市以来销量不断攀升,在经济车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根据乘联会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中理想ONE累计销量为26498辆,位居第一;蔚来ES6累计销量为25468辆,位居第二;威马EX5累计销量19648辆,位居第三。逆势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以及巨大的市场空间也吸引着不少公司的强势跨界。阿里、百度分别宣布与上汽、吉利成立全新的新电动汽车品牌;华为、大疆均以Tier 1的身份帮助车企造车。近期,富士康、中兴、小米、OPPO、360、海尔等、美的公司也相继宣布以不同方式入局电动汽车市场。在互联网、硬件、地产、代工、消费等领域巨头竞相加入下,原本稍显冷落的电动汽车市场显得尤为热闹。在主机厂方面,包括通用、菲亚特克莱斯勒等美国代表企业开始转型,宣布将增加电动汽车车型。其中,通用和福特分别计划在2035年和2030年停售燃油车。而在美国的造车新势力中,部分公司已通过特殊收购目的公司成功上市。氢燃料重卡公司Nikola Corp于去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首家氢燃料整车制造IPO企业。同样,电动卡车制造商Hyliion,以及被视为特斯拉对手的Fisker Inc等公司也于去年借壳上市。除此之外,正处在上市进程中的美国电动汽车公司还有Lucid Motors与法拉第未来等。事实上,美国新能源汽车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政策推动下,于2012年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政策变动以及税收抵免政策退出,美国的汽车电动化发展并不理想。自2018年特朗普宣布不再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优惠政策后,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下滑,由2018年的35.8万辆降低到2019年的32.2万辆。根据Marklines数据显示,2020年的美国电动化率为2.2%,而同期中国和欧洲的电动化率分别为5.4%和7.7%。而在拜登政府这次的公开喊话及一系列政策发布之后,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得小觑。2020年11月20日,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发布报告《战争将至?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威胁》,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以及美国潜在发展机会作出分析。该报告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三大弱点:过度依赖政府补贴、汽车企业数量多且规模较小、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主要集中在低端环节。在三番五次强调高度发展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之后,拜登政府或将基于此对中国推出更具针对性政策。
拜登喊话背后,中美究竟谁能赢得未来的汽车电动化之战?这个问题暂时无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从产品销量还是用户口碑出发,中美两国的汽车电动化之争已经严重吞噬了德日品牌。中美造车军团强势崛起后,转身颇为缓慢的德国传统巨头们让人感觉像是扶不起的阿斗。2018 年,不少行业人士判断造车新势力们可能会击败德国最重要的汽车工业。过去两年里人们对于电动化革命的嘲讽越来越少,此前的预言亦已步步成真。去年年初,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一份数据显示:2019年包括戴姆勒、宝马和大众在内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在德国整体产能为466万辆汽车,同比降了47万辆。先说宝马,这家慕尼黑巨头已经宣布要在各类驱动系统上发力,尽力满足用户所有需求。譬如燃机、插电混动(PHEV)、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迟迟无法决定究竟向哪个驱动系统发力,是因为它们尚不清楚德国政客和国民最终会倒向谁。因此,每种驱动系统都掺和一脚至少能保证宝马当下的销量。不过与大众等厂商不同,宝马的体量实在有限,每年200万台左右的销量让它无力同时专注四大系统。投入资源不足也就难以催生创新,同时还会增加额外成本。为了解决不断增加的生产成本,宝马干脆对生产平台进行了改造,无论哪种驱动系统,都能使用相同的生产线。这种高资产利用率的生产架构听起来竞争力十足,但其劣势也不小。为了适应不同的驱动系统,宝马不得不在技术和设计上作出妥协,因此其纯电动车始终差强人意而且成本更高。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无法成为技术领导者就意味着拿不到议价权,利润自然也就无法得到保证。再说戴姆勒,虽然总部所在地与宝马不同,戴姆勒却有着相同的战略。针对驱动系统,它们还是不敢一锤定音,走的还是用户要什么他们卖什么的路子。为了节省成本,未来几年它们要裁掉近3万名员工。同时,较高的负债率也让戴姆勒不得不关掉一些卡车工厂并缩减管理费用。钱包瘪瘪的戴姆勒还卖掉了自家的共享出行业务;前年才与宝马达成合作的自动驾驶项目也被迫取消;此外,与博世高调合作的自动驾驶业务也陷入停滞。现在的戴姆勒更倾向于在英伟达的支持下打造自有操作系统。对于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这都是天花板级别的项目,成本优势和软件能力都是德国厂商所欠缺。梅赛德斯-奔驰 CEO OlaKällenius 去年更是宣布,5年内戴姆勒会变成一家更小的公司。眼下,戴姆勒的战略核心是豪华车型(传统燃油车型、混动或纯电车),其目的也是为了提升利润与现金流。不过,这样做也会造成整体营收下降,规模效应缩水。现在的戴姆勒除了债务缠身,还拿不出足够吸引人的纯电动产品。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前景渺茫的戴姆勒可能会失去对公司的控制,譬如被吉利吃掉。现在的吉利握有戴姆勒近10%股权,而且很可能会进一步提升股比。最后聊聊大众。作为销量担当,大众是整个集团的核心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中其所遇到难题也更多。不过,大众已经是德国主机厂之中唯一有了清晰纯电战略的厂商。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已经断定氢燃料电池和混动等技术路线走不通。大众的电动战略核心是MEB平台。为了削减成本,它们甚至愿意将MEB授权给其它厂商。此外,大众在电池技术上也投资巨大,声称用一万名工程师推出自己的软件架构。借助销量优势,大众还要用手上的议价权来降低成本,其首座纯电动车工厂已经在上海就位,其他工厂则在规划中。截至2020年,大众的债务总量达到了惊人的1920亿美元,与南非、匈牙利等国家的公共债务水平相差无几。如果再出现一个排放门,高额的罚款可能就会成为压死大众的最后一根稻草。另一方面,电动化转型必然会造成大众产销量和营收的下滑,但如果能掌握低成本电动车的制造方法,大众还有机会维持住现在的销量水平(至少不会下滑的特别多)。总体而言,以上三家德国巨头现在都身在危险边缘,我们难以看到未来突围而出的苗头。对德国汽车工业来说,最大的敌人并非特斯拉,而是无法下定决心作出改变。失望的是,相比两年前,这种担忧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长。根据日本自动车工业会数据显示,2019年的日本混合动力汽车销量142万辆,而新能源汽车销量总计为3.8万辆。而奉行混合动力汽车优先发展的日本主机厂,在全球追求纯电汽车的趋势下,也仅仅生产少量电动汽车以应付出口国的监管。除了日本市场更青睐混合动力汽车之外,较大的电动化转型阻力也是其迟迟不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原因之一。日本首相菅义伟在去年提出“绿色增长战略”:从203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将只销售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完全停止销售传统燃油汽车;在2050年将净碳排放降至零。对于该计划,丰田汽车公司社长丰田章男认为,日本政府若在短时间内全面推动新能源汽车,其所需的基础设施将耗费14万亿至37万亿日元。如果强制禁止燃油车的生产及销售,日本将有数百万个工作岗位流失。同时,与电动汽车销量较少相对应的是日本充电桩数量的不普及。日本的充电桩建设主要依赖政府补贴。据统计,日本在今年3月底的充电桩数量仅为29214个,并存在无法使用、老化等情况。面对竞争趋于白热化的电动车市场,日本尽管近来动作频频,但始终影响有限。在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直指,“未来汽车市场将竞争加剧、优胜劣汰形势严峻,企业重整、重组、重新洗牌将会到来。”在这一时代革新的潮流之中,考验各国的是采取何种措施迎接其到来。凭借先发优势,中美或已暂列世界前位,但随着亚欧各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持续加码,大象转身也并非不无可能。本文由雷锋网原创,作者:田哲。申请授权请回复“转载”,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