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端设计|什么是 C 化思维的 B 端无线设计?今开看看吧!

共 3340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2-04-16 19:24


点击"三分"关注,回复"社群"加入我们

欢迎来到专业设计师学习交流社区

三分设|连接知识,助力全球 1 亿设计师成长

转自:Alibaba Cloud TxD

编辑:章欣怡

共 3013 字 19 图  预计阅读 8 分钟



Part 1

关于 B 端无线化趋势


根据艾瑞咨询 2021 年中国协同办公市场研究报告指出,传统软件普遍是基于线下的办公场景和 PC 端用户建设,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改造后的新时代。2020 年每户每月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超过 10GB。


因此,协同办公厂商应重视用户使用习惯和需求的改变,将研发重心从办公室 PC 端扩展至多端多场景。传统 PC 端办公软件地位动摇,而移动端成为互联网应用的重要场景。


随着移动端场景的逐步常态化和趋势化,B 端产品逐步提供移动办公场景的能力,满足用户碎片化随时随地办公协同的诉求,本篇文章我们以阿里云 - 云效 DevOps 企业研发协同产品作为案例,探索 B 端产品无线化的体验设计,解决用户不在办公场合时也能够即时处理、跟踪重要的工作事件。


Part 2

定义 B 端无线化

无线化的优势在于不受固定工作场地限制,能透过碎片化时间高效的帮助个人完成事项处理,当然你肯定不会希望无时无刻都需要使用手机来进行办公对吧?因此相比 PC 端而言,移动端更多的是以轻量化的方式满足以 ”个人” 为中心,聚焦在 ”查看” 与 “处理” 的场景,而不是去完成复杂的办公需求。



关于 B 端与 C 端产品价值差异化的定义,常见的对于 B 端特性的理解为 ”高效、稳定、易用”C 类的特性为”个性化、碎片化、内容化”。不过,这几种特性的定义就一定是绝对的吗?那不一定。我们也可以透过其他方式从场景、用户、功能三个不同维度来进行 B / C 端的对比区分。


【 场景 】

  • B 端:主要目的是帮助用户在”办公场景”下能够完成的相对应工作,并且存在组织协同处理关系,例如报销审批、工单指派、测试发布等,场景一般较为系统化,且时间相对固定。


  • C 端:使用的自由度非常高,以满足个人行为为主,例如刷短视频、叫个外卖、回覆朋友消息等,无时无刻都能穿插在我的们生活当中,场景相对上是碎片化的,当然 C 端特性也经常存在些误区,经常会被体现在手机无线端上,其实 PC 端也包含在内,例如查看社交媒体网站、打游戏等。



【 用户 】
  • B 端:主要面相企业单位”多人协同工作”的群体,核心关注能否提供高效的系统与功能服务,重点关注在组织与业务团队办公。

  • C 端:直接面向于个人用户,更多的是关注产品体验以及是否能解决高频用户痛点为主,并提升用户粘性与高传播价值等。


【 功能 】

  • B 端:以功能为导向,需要一定时间上手学习才会使用,甚至有些用户根本不在意视觉美观度,只要能提供稳定的功能解决需求就行,因此刚开始会有些做 C 端的设计师觉得 B 端设计有些难度。


  • C 端:简单易用易理解,是 C 端产品设计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最好是 0 学习成本,因此 C 端设计的目标也相对来说非常聚焦,尽可能迅速的满足用户诉求。


针对 B/C 端差异化的定义,当然还可以继续从其他维度进行对比,但我觉得没必要。从思辨的角度来看我倒是有不同的见解,谁说 C 端产品就不能像 B 端产品一样高效稳定?B 端产品就不能拥有个性化的特性?两端特性做到相互融合不是更好吗?


那么问题来了,B 端产品的定义大部分是“面向企业提供服务”,C 端产品更多是“面向个人提供服务”,如果 B 端产品无线化,是属于 B 端产品,还是 C 端产品呢?关于怎么样更明确的区分 B 端无线化的精准定位与差异,其实也存在一些模糊边界。于是我们开始有了新的定义与思考,C 化思维的 B 端无线设计。


Part 3

C 化思维的 B 端无线设计

B 端产品既可以为企业服务,也可以为个人服务。我们是否应该去思考如何融合 B + C 端特性来构建的 B 端的无线化设计。我们提炼并定义了几点要素:【 提取核心、清晰易用、聚焦个人 】。根据上述 3 个要素,我们将其进行拆解映射,形成了 B 端无线化的产品设计的初步框架:


【提取核心】
  • 构思 B 端无线化后的产品信息框架之前,要思考解决用户哪些关键场景问题,肯定不是全照搬 PC / Web 端的功能,而是要洞察移动场景用户的关键诉求是什么,从而提取最核心的功能点进行产品设计。不是要大而全,而是要尽量做到小而美。

图:Web 端侧重在管理与指派推进任务事项,移动端更多的只是侧重在事项的通知查看与快捷处理


【清晰易用】
  • 根据页面结构基于用户的关键路径来体现选项模式和顺序,确保做到复杂内容简单化。把非必要的辅助信息与功能进行弱化或省略,甚至可以透过无线端特性来轻量化的构建交互体验,提升使用效率与易用性。

图:原有在 Web 端复杂的视图能力,在移动端进行轻量化交互展示


【聚焦个人】
  • C 端产品的设计特性著重于个人场景,更多的应该要去思考核心解决个人用户诉求为主,也可以是结合算法的个性化内容体现,在产品能力上一定是克制、简洁、聚焦的,如果功能选择越多,对于用户的认知干扰负担就越重。

图:从个人的功能维度进行个性化内容的体现


Part 4

更多设计尝试

B 端产品无线化不仅仅只是满足用户碎片化时间的办公诉求,更多的是要去 思考如何在产品设计上充分的体现移动端的特性,来去反哺 Web 端不足的用户体验,延伸用户场景打造功能服务,以下我们列举了几个事例进行设计探索。


特性一 【硬件】
  • 我们可以利用移动端特有的硬件,例如”相机”来打破 PC 端工作场景固定的限制,像是掏出手机录制 Bug 复现的视频、扫描个文件、拍下会议白版上记录的内容等等。


特性二 【软件】

  • 利用手机系统自带的 Widgets 插件,将重要的信息透出在主屏幕上,用户无需开启应用也能实时的收到重要的信息与任务更新。



特性三【生态】

  • 移动端看重生态服务,生态可以是涵盖周边的硬件产品、也可以是相关二三方软件应用。结合生态的拓展能做到很好的进行场景联动,例如可以在智能手表上查看消息待办,或者在钉钉 APP 群消息发送本周工作小结的卡片。



The End

总结思考



B 端产品设计师对复杂业务环节的理解需要深的足够深入,在复杂功能、高学习成本的操作上尽可能的做到提效降本。而 C 端产品设计师则是需要学会掌握取舍,精准定位满足用户诉求,吸引住用户的同时以低学习成本不断打磨细节体验、打造亮点以留住用户。


所以"C 化的 B 端设计”只能说在某些场景下通用,且侧重点不同,设计师如果能精通 B / C 两端产品的设计最好,且根据需要做到体验的权衡,正如本篇以 B 端的无线化的案例作为参考。B / C 两端虽彼此独立却又相互依赖,设计师还是要站在商业全局性、用户全链路的视角进行综合考量,将两端产品视为一个整体,但彼此又各有各的定位。

也有人会问,所有的 B 端产品都一定会朝向无线化发展吗?在我目前看来是不会的,长远来看也不一定。无论移动化办公的趋势有多好、是 C 端还是 B 端,使用的对象终究是『 人 』。本质上还是要回归以人为本,解决用户痛点问题是核心,持续创造好的体验是根本。


—  The End  —


以下三分设文章,你可能也感兴趣

📚 精选全球用户体验设计知识📚

 

界面容器思辨|vivo官网APP首页改版

 菜鸟设计师化身「梦想改造家」

 设计师如何吸引用户注意力?

阿里云设计语言:以秩序为核心

盒马设计,让零售门店温暖有 Ai

 


🙋 我们一起聊设计 🙋‍♂️

高质量,学设计行交流微信群

期待与更多优秀用户体验设计师一起成长

PS:欢迎大家关注三分设,每天早上9点,准时充电。分享优质设计、创意灵感、新知新识,定期大咖老师直播分享,零距离连麦,答疑解惑。 添加小小虫微信号【 Lil_Bug 】,备注【 三分设 】加入!(只面向星标了公众号三分设的粉丝) 


点开『阅读原文』,欢迎你的加入

浏览 5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