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波遥感技术专家姜景山院士逝世,享年85岁
共 2040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1-07-01 11:14
北京呼风唤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6月28日发布讣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遥感技术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和微波遥感技术的主要开创者、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姜景山,于2021年6月27日下午14时,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姜景山同志,朝鲜族,1936年2月出生于吉林省龙井镇。1952年8月考入北京私立大同中学高中部(现北京二十四中),1955年8月考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1956年8月进入前苏联列宁格勒乌利亚诺夫电工学院(现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子工程大学)学习无线电技术。1962年5月留苏回国,进入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二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前身)。
1981年至1983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副教授在美国堪萨斯大学从事微波遥感研究工作。1992年至199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担任863航空航天领域应用专家组组长、专家委员会顾问,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指挥,探月一期工程副总设计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深空探测重大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空间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20世纪60年代留苏归国后,姜景山同志参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相关技术系统研究,是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参与者。1975年参加中国遥感技术发展规划制定,负责起草微波遥感发展规划草案。1984年起先后主持研制了我国突发性灾害监测和预测系统,建立了“机-机-地”、“机-星-地”高速信息实时传输系统。1991年起担任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组副组长。
2002年2月,姜景山院士提出并主持研制的多模态微波遥感器作为“神舟四号”主载荷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航天微波遥感零的突破,推动了一系列中国微波遥感业务卫星的启动和发展。姜景山院士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用微波探测技术从月球轨道上对月面进行探测的方法,实现了人类首个“微波月亮”,取得了一系列原始创新成果。
姜景山同志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国家“七五”、“八五”攻关表彰,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和其他省部级奖多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者”、“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奖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发表专著、各种论文二百余篇,培养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
姜景山同志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致力创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师德高尚,毕生从事并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我国遥感技术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微波遥感技术的主要开创者,在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工程和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任务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转载自“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标题《中国微波遥感技术专家姜景山院士逝世,享年85岁》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