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华为、广汽联合造车!后者称适当时机公布
作者 | 肖漫
据财联社报道,有知情人士称华为与广汽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公司广汽埃安,已着手联合开发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双方各投入了百人以上的研发团队。
消息一出,“华为造车”的说法再次甚嚣尘上。
对此,华为回应称——我们向广汽埃安提供部件和技术。传闻另一方的广汽则是回应将在适当时机公布,广汽表示:
综合双方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合作研究,共同打造可持续迭代升级的数字平台,真正实现软件定义汽车,为用户持续提升更好的体验,具体合作进展会在适当的时机公布。
1
华为似乎离造车又更近一步
雷锋网注意到,华为此次的回应与之前“造车”传闻出现时有所不同。
之前,华为官方的回应多是——华为不造车,聚焦 ICT 技术,做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
相比此前只给车企提供软件服务,华为此次回应将“提供部件和技术”,似乎离造车又更近一步。
不过,从华为一贯对“造车传闻”的回应来看,讨论“华为是否开始造车”已无多大意义,在雷锋网看来,“3 年后的华为,是否会造车”,更值得思考。
而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应着眼于华为自身。
在华为与广汽埃安联合造车的消息之外,华为与宁德时代、长安汽车联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的消息同样值得关注。
在业内看来,这意味着华为将深度参与到整车的研发和设计之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一猜测,华为方面并未作出回应,其三方合作的具体事项也尚未公开。
除了与汽车厂商合作,华为在智能汽车技术研发以及汽车硬件布局上同样动作频频,覆盖了汽车产业链上的多个关口要隘。
仅在本月,华为就两次公开了与“自动驾驶”相关的专利,主要包括:
3 月 2 日,华为申请了三项“一种电驱动系统、动力总成以及电动汽车”专利。
3 月 5 日,华为公开两项专利,分别为 “一种激光雷达”、“行人再识别网络的训练方法、行人再识别方法和装置”。
雷锋网在企查查上查询发现,华为已申请了 356 条与“智能电动汽车”相关的专利(截至 2021 年 3 月 9 日)。
其中,华为搭配“汽车”作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可以查到 119 条符合条件的专利;搭配“自动驾驶”作为关键字,则可以检索到 35 条相关专利。
雷锋网整理相关技术专利信息发现,华为的技术研发已经围绕操作系统、自动驾驶平台、自研芯片、激光雷达、智能座舱、三电系统等领域展开,覆盖了智能电动汽车的方方面面。
以三电系统(雷锋网按,“三电系统”通常指电池、电机和电控)为例,腾讯深网曾报道指出,华为已完成对三电系统的自研,并且其自主研发的电控和车载充电机系统也已搭载于电动汽车上。
据悉,华为已完成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全部五大模块,用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话来说,就是“除了底盘、四个轮子、外壳和座椅,剩下的都是华为拥有的技术”。
2
互联网造车时代,巨头不必软硬全包
从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开启,整车的价值将不再由传统的机械硬件决定,而是由软件以及与软件所适配的电子硬件决定。
来自摩根士丹利的自动驾驶产业报告指出,在传统的汽车生产中,硬件占据了整车价值的 90%,软件仅占据 10%。但在未来,软件所占的价值比例将提高到 40%。
另外,麦肯锡预测指出,到 2030 年,汽车在软件和电子电气架构方面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4 千多亿美金。其中,汽车软件市场将以每年 9% 的速度增长,到 2030 年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 840 亿美金。
不难想见,在未来,软件对汽车的意义越来越重要——而这,正是华为目前正在着重发力之处。
另外,在互联网造车时代,科技巨头若想在“智能汽车”领域分一杯羹,并不必亲自造硬件。除了华为,腾讯亦是如此。
2020 年 1 月 19 日,腾讯与吉利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将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底座、数字化新业务及低碳发展等领域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而腾讯,则是扮演汽车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已经官宣造车的科技巨头,实则也是以软件技术作为入口,与传统车企展开合作造车——无论是与上汽集团合作联手推出智己汽车的阿里巴巴,还是今年 1 月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宣布进军汽车行业的百度,皆是如此。
自 2013 年起,百度就已开始在自动驾驶领域布局,尽管有多年技术积累和沉淀,在推出自有汽车品牌之时,依然选择了吉利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按照集度汽车 CEO 夏一平的说法——吉利是硬件开放公司,百度是软件开放公司;基于此,双方才走到一起。
不难看出,即使推出自有汽车品牌,百度依旧扮演软件技术提供者的角色,将人工智能、Apollo 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全面赋能;而这也是互联网巨头公司所擅长的领域。
如此来看,华为是否躬身力行地“造车”,其实并不重要,华为在智能汽车技术上的布局,已说明了一切。
摩根士丹利在自动驾驶产业报告中指出——从广义来看,未来出行服务需要具备三大要素:移动平台(车)、自动驾驶技术、用户服务入口。
从这一角度来看,除了移动平台,华为在自动驾驶技术、用户服务入口均有所布局。
回到华为本身,其对外宣称的“三年内不造车”,或许是为了准备得更充分后进入造车。
待到华为万事俱备时,只需等风来。
本文参考来源:
本文由雷锋网原创,作者:肖漫。申请授权请回复“转载”,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基建一周年,狂热、下沉与拐点
国产数据库的"自我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