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天地丨远程心电监护技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共 1461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1-01-12 12:54



2005年6月,亚洲第一家院外心脏远程移动监护中心在我院建成,标志着第一个基于通用无线通讯网络,构建的院外心脏远程监护系统正式投入临床应用。

远程心电监护可对患者的心脏进行长时间实时监测,早期发现患者心脏出现的异常征兆,及时给予救治。

笔者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952例进行远程心电监护的老年患者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远程心电监护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护理特点。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52例中,男756例、女196例,年龄61—97(73.97±11.24)岁。既往有冠心病病史253例,高血压病史173例,糖尿病病史24例,早搏病史312例,起搏器安装术后6例。


需要进一步观察日常心电图变化而监测的患者462例,偶有一过性心前区不适,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不易捕捉需监测的患者89例,因缺血性心脏病监测的患者298例,药物治疗前后观察而监测的患者95例,术中术后及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的监测患者8例。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其监测时间长短不同,其中监测1d762例,2d及以上19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按常规行心电图检查,然后随身佩戴远程心脏监护仪,釆用自动报警、无声模式,同时嘱患者不适时可手动发送心电图。


患者在院外或病房将心电图发送到监护中心,经医生诊断后将心电图结果发送给患者。对于危险心电图,监护中心医务人员及时打电话告知患者及家属其危险性,并指导其采取急救措施。


结果

952例患者远程发送的心电图结果,见表1。其中2例心室颤动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讨论



3.1 远程心脏监护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突发急性事件,其中半数以上发生在院外,失去了早期诊断、早期救治的机会。远程心电监护技术具有24h连续心脏电生理异常检测实时预警,可对患者的心脏进行长时间实时监测。

早期发现患者心脏岀现的异常征兆,及时给予救治,不但可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用。远程心电监护仪体小美观,外出携带方便,可随时随地进行远程实时心脏监测,发送的心电数据经医生的迅速分析诊断,使患者及时掌握自己的心脏情况。


3.2 护理要求


3.2.1 工作特点


护理人员主要负责患者基本资料的收集、录入;培训患者操作使用机器;给患者佩戴监护仪;接收远程发送的心电图,协助医生分析心电图并对其做出诊断反馈给患者,同时提供有关咨询服务。心脏远程监护中心实行24h值班,从而保证实时心电图的监测。


3.2.2 掌握心电图及救治知识


远程实时心电监护技术复杂,突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后果严重,给护理人员工作提出高的要求。


3.2.3 具备熟练技术技能


心电图的质量受戴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影响,护理人员在戴机过程中需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耐心,确保各个环节通畅,保证监测一次成功。


3.3 掌握心电监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在远程心电监护过程中,电极片脱落或接触不良、黑屏等问题,指导其重新贴好或更换电极片或电话告知患者正确操作方法或及时更换电池。


综上所述,远程实时心电监护技术可及时发现心脏异常情况,进而做到对心血管突发事件的早期干预。远程心电监护技术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的心电图和心血管病知识,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从而保证心电监护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突发急性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浏览 5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