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的多巴胺》

风度翩翩的疯子

共 16495字,需浏览 33分钟

 ·

2022-04-01 21:05


读完本文约需35分钟

 

各位好,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叫作《贪婪的多巴胺》。这本书比我想象中的要重要得多,读这本书,能够有助于我们判断和理解自己跟他人的行为。首先,在讲这本书之前,我想念一下作者在开篇写的一个作者留言。为什么念这个呢?因为这段话讲出了所有科普工作者的心声。

 

他是这么说的:“我们在这本书里讲述了我们能找到的最有趣的科学实验结果。其中仍有一部分不是定论,特别是后面章节中的实验……此外,科学本就是混乱的。有时研究结果相互矛盾……我们选择了一些关键的研究,它们已经以某种重要的方式,影响了这个领域,并反映了科学共识,如果已达成共识的话。”

                                                                                                                      

为什么这一段话很重要呢?因为我们经常会在网上看到很多杠精,杠精的特点就是会说“你看,打脸了,你前面这样说,后面又这样说”,但实际上你会发现,真正的科学才不敢说自己永远是对的。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理论说自己永远是对的,发现什么样的证据都不能够证明我错,那么它一定是伪科学。所以这一段话,我认为对于普及科学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1957年的时候,一个叫作凯瑟琳·蒙塔古的医生,在伦敦附近一所医院的实验室里面发现了多巴胺。我们人的大脑当中,只有二十万分之一的脑细胞能够产生多巴胺,所以它在头脑当中的量其实是很少的,但是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怎么能够体会到多巴胺的存在呢?大家可以跟我一块儿试一下——抬头往上看。当你抬头往天上看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分泌出来的神经递质,就是多巴胺一类的东西;而当你低头看桌子上这些东西,比如伸手能拿到的这个杯子、这本书,这时候你所分泌的是其他神经递质,叫作当下神经递质。这是两大类。

 

(注:“向上看”指上方的东西具有奖励意义,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得到,这一过程可能分泌多巴胺;“向下看”指伸手能够到的稀松平常的东西,不带有奖励性质,这一过程可能分泌当下神经递质。)

 

为什么人会这么奇怪地区分向上和向下呢?这跟我们在原始社会时候的生存状况有关。原始人能够拥有的东西很少,所以原始人发展出了一种能够使得自己最大化利用有效的东西,并且能够最大化地去摄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进取心。这就是原始人的区分,原始人把东西分成拥有的和没有的——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就两类:一类是你已经拥有的,一类是你没有的。所以这是区分我们神经递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界线:向上还是向下。

 

多巴胺就是一种单一分子的物质,它由碳、氢、氧、氮四类原子构成。多巴胺决定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我们过去以为多巴胺是快乐分子,以为只要它分泌了,我们就会高兴。这个答案是错的,多巴胺的分泌与快乐无关,多巴胺是奖赏回路——它跟你获得的惊喜有关,但是与快乐无关。

 

最典型的例子是什么呢?比如有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猴子吃东西,同时设置两个门,哪个门的灯亮,哪个门就会有食物出来。所以一开始,亮灯和出东西是连在一块儿的,只要灯一亮,食物就出来了。我们很容易地检测到,猴子一看到灯亮,看到门底下那个食物出来,一吃那个食物,马上多巴胺就分泌了。这个情况下,你很难区分它是因为快乐还是因为惊喜,才分泌了多巴胺。

 

但是做实验的这些科学家,逐渐地把亮灯和出现食物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拉开。到最后你会发现,这个猴子不是因为吃到了那个东西才兴奋,而是只要一看到亮灯,它就想到有食物要出来了,这时候它头脑当中的多巴胺就已经开始分泌了。而反过来,如果亮灯和出现食物两件事间隔很长的时间,你只是让猴子吃那个东西的话,在吃东西的过程当中,它的头脑中并不会分泌多巴胺。

 

所以多巴胺的分泌是来自对意外的反应,它不是快乐的制造者。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的行为有特别多的启发。

 

比如说爱情这件事,这本书里第一章就讲爱情。我们很少见到一对夫妇,从谈恋爱到最后相守,五十多年始终都充满着恋爱的激情,这种状况只存在于琼瑶阿姨的小说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只有在谈恋爱、追求那一段过程中,人是最兴奋的、最开心的。但是当两个人,真正围绕着锅碗瓢盆在一块儿生活的时候,各种毛病全部浮现出来了,我们就会觉得,当初怎么会做了一个这么奇怪的决定呢?

 

这就是因为我们的激情、快乐、兴奋劲儿,来自我们没有获得的时候,我们是在追逐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多巴胺。所以多巴胺是预期分子,而不是快乐分子。

 

还包括你们在家里洗衣服的时候,当你在一件旧衣服里,或者冬天翻出来要洗的衣服口袋里发现竟然有三五百块钱,你就会开心得要命。但是你仔细想想,这些钱是谁的呢?这些钱就是你的。对于你的实际所得,对于你们家资产的增量来讲,这个钱毫无贡献。只不过是你之前忘在口袋里面了,今天被你发现了。但是你依然会很开心,这就是奖赏回路。

 

还包括你走在一条马路上,看到在你家楼下特别近的地方,新开了一家面包店,或者一家咖啡馆、一家书店,你一定会觉得很开心。因为你觉得你们家附近越来越方便了,特别好,想要经常去这个地方。但是当你连续去过很多次以后,那个地方就慢慢地变得无趣了,变得没有意思了,这全部都是多巴胺的分泌引起的。

 

所以我们的大脑之所以要区分近体的和远体的这两类东西,它的目的就是最大化利用未来的资源,来追求更好的事物。原始人获得的东西非常有限,所以他们一定要刺激自己去更多地获得东西。他们如果不去更多地获得自然界里的东西,就没法生存下去了,可能会死亡、会绝种。

 

当我们坐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飞机飞过去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好浪漫,会觉得坐飞机旅行多好,真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个时候是多巴胺分子在起作用,我们会想要去旅行。但是当你真的踏上了旅途,感受一下经济舱里的拥挤,然后很多人挤在过道里面,飞机在不停地颠簸,或者在机场再延误上几天,你就受不了了,你就会觉得旅行其实是“人在囧途”,没有那么多快乐。这都是多巴胺所带来的影响。

 

书里有一句话总结,叫作“魅力的秘密在于没有得到”。这句话不仅仅是说爱情,对于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来说,魅力的秘密都在于没有得到。

 

那么多巴胺会有什么作用呢?

 

心理学家用鸽子做实验,他们给鸽子面前放了一个啄食器,只要鸽子拿嘴去叨,叨几下就能叨出来一些食物,然后他们就测试怎样才能让鸽子拼命地叨。比如说叨一下就出来食物,这样每次都是确定的。再比如说不确定的,有时候出来一个,有时候出来俩,或者有时候叨好几下都没有一个出来。你们觉得哪一种状况下,这个鸽子会拼命地叨那个啄食器?答案就是在不确定的时候,鸽子就疯狂叨那个啄食器。而且人类是可以控制这些实验动物头脑当中的多巴胺的分泌的,一旦科学家把鸽子头脑当中多巴胺的分泌降低,它们就没有劳动的动力了,就不爱叨那个啄食器了。

 

那这件事跟我们人类做的什么事很像呢?就是赌博。各位知道为什么赌场中大部分的面积都摆放着老虎机吗?你看香港电影或者日本电影,里面的赌场大部分地方都是老虎机。为什么老虎机会占大量的面积呢?因为老虎机贡献的利润非常高。而老虎机的原理是什么呢?就是你一拍,要中了就得奖,要没中就没得奖。假如这个逻辑设置成为怎么拍都不得奖,那么没人玩;假如这个逻辑设置为只要拍就有奖,也没人玩,因为它就纯粹变成了一种劳动,变成了一种投资。只有这个得奖是偶尔有,是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那种意外感会让人们痴迷、上瘾。

 

尤其是日本。我在日本旅游的时候,他们告诉我,日本退休金很高,很多老人领了退休金以后一个人生活又很孤独,他们就天天在老虎机旁边,选择这样度过余生。赌场里面给他提供吃的,他就在那儿一直拍,一直拍,最后能够把养老金全部花光,流落街头,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因为你从理智上你会知道“买的没有卖的精”,跟开赌场的人玩这个,肯定挣不到钱。但是你控制不了你的多巴胺,它太让你兴奋了。

 

同样的道理用在“渣男”身上是一模一样的。为什么“渣男”骗女孩子,要比其他的男生有手段?因为他是利用间接满足的方式。他绝对不会每天定时给你送外卖,每天定时给你唱歌,那是花钱买的服务。这种“渣男”的特点是一会儿对你热情,一会儿消失了,过一会儿又出现对你特别热情,所以你就慢慢地上瘾了,这都跟我们头脑中的多巴胺有关。

 

那么跟它相对的当下分子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说的血清素、催产素、内啡肽、内源性大麻素,这些东西能让我们好好地享受当下,能让我们细心感受一杯茶的味道,而不是去极度地渴望得到一个东西。

 

这两种神经递质是相互抑制的。什么叫相互抑制呢?就是当多巴胺的分泌旺盛的时候,享受当下的感觉就完全消失了。比如你看中了一套房子,特别想要得到那套房子,不买房子就不结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你的多巴胺能被调动了。多巴胺分泌过高以后,当下分子就不发挥作用了,你想要体会人生的美好,但你发现自己没有感觉。但是如果你真的开始体会人生的美好,能够活在当下,去感受到当下的美好的时候,你可能会失去追求未来的那个劲儿。你会觉得其实现在就挺好的,咱们这小日子过得不错,干吗那么使劲奋斗呢?所以说多巴胺和当下分子两者之间是相互抑制的。

 

那你应该站哪一边呢?答案是“成熟的标志就是一个人终于懂得了活在当下”。一个人如果纵容自己的多巴胺不断地分泌,那你就跟一只猴子没有太大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跟原始社会的人,没有太大区别。原始社会资源总是不够,原始社会的人总是觉得自己需要更多,所以能够抢占的东西他们就尽量抢占,能够占有的异性尽量占有,因为这样可以延续自己的DNA。

 

但是你如果一直用原始人的方法生活,一定会有无穷无尽的痛苦。因为多巴胺并不带来快乐,多巴胺只带来兴奋,但不是让你真正地享受人生。所以,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脱离了野蛮性的标志,就是我们能够活在当下,能够让血清素、催产素、内啡肽、内源性大麻素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体会到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带来的快乐。

 

这本书里面有一个例子特别好玩。爱这个能力也是跟多巴胺、催产素有关系的,还有一个影响因素叫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在雄性体内的作用,就和催产素在雌性体内的作用一样。催产素就代表爱,当一个人感受到被爱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你体内分泌催产素的感觉。雄性也有这种激素,但是量没有雌性那么大。

 

科学家们拿田鼠做实验,给很多雄性田鼠提高性欲,提高以后,再提供很多雌性田鼠供它们选择。这时候科学家就发现,只要把雄性田鼠体内的血管升压素提高,雄性田鼠就会非常专一地只爱一个雌性田鼠。因为它体内的血管升压素增加了,它体会到爱的能力就提高了,它就会更爱这个单一的对象,不会去滥交。所以这个作者说,是多巴胺阻碍了你真正地寻欢。为什么多巴胺阻碍了你真正地寻欢呢?因为在多巴胺的驱动下,你只是追求,但是你没有享受,你的爱情关系是非常混乱、复杂的。你每天都处在追逐的过程,甚至有人只是享受那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但是后边其他的步骤都不愿意做,觉得没意思,就只是不停地换追求对象。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糟糕的状态,因为多巴胺分泌过于旺盛。这是关于爱情的部分。

 

那接下来,我们要了解人的欲望回路是怎么回事。人的头脑中存在一条欲望回路,欲望回路一旦被劫持,会发生非常严重的问题。欲望来自哪儿?

 

“欲望始于大脑中一个在进化上早就存在的区域,位于头骨深处,被称为腹侧被盖区。这一区域富含多巴胺,事实上,它是多巴胺两个主要的产生区域之一。像大多数脑细胞一样,生长在那里的细胞长着长长的尾巴,穿过大脑到达伏隔核,这些长尾巴的细胞被激活时,会将多巴胺释放到伏隔核中,让我们产生做某事的动力。这个回路叫作中脑边缘通路,但我们通常更直白地称之为‘多巴胺欲望回路’。”

 

多巴胺欲望回路

 

我们头脑当中之所以存在这么一条快速的欲望回路,就是为了让我们获得食物、进行性行为,然后去赢得竞争。在原始社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些东西。

 

那么我们能不能够从兴奋转移到享受呢?如果我们的欲望分子和当下分子能够顺利交接,让欲望分子得到,让当下分子享受,那我们得多开心哪。但其实从兴奋转移到享受没那么容易,你们看一看每次“双十一”有多少人退货,你就会知道这种转移不容易。这是什么概念呢?买的时候是为了什么呀?买的时候就是为了满足这一刻购买的快感,就是我拍了、我买了,在付款的那一刻心情很爽。爽完了以后就会退货,因为其实你并不真正需要那个东西,也并不需要享受那个东西,这个叫作买家懊悔。

 

比如我们很多人买完了一辆车,就开始后悔。我曾经见过一个大哥,花了好多钱给自己定制了一辆几百万的汽车,然后走到跟前一看,说“这个脚垫不是我想要的,退了”,那个厂家说这辆车是给你定制的,怎么退?大哥说,我定金不要了(定金好几十万),退给你们,你们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这就是买家懊悔。因为他并不能够享受拥有这辆车,他只是享受订这辆车的感觉。所以我们说从兴奋到享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我们的多巴胺欲望回路是有可能被劫持的。被谁劫持呢?最容易劫持这个欲望回路的东西,叫作成瘾性药物,这些成瘾性药物会产生一种化学爆炸。因为在我们的头脑中,本来都是一些柔和的、自体分泌的激素,但是一旦有药物进来以后,这个回路直接就被绑架、被控制了,人就完全失控了。

 

所以在这儿,我们要讲一点跟保护自己有关的话题。“药物滥用就像癌症:它开始时看似微不足道,但可能很快就开始控制滥用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酒鬼可能一开始只适量饮酒,但当他一步步地从周末喝几杯啤酒到每天喝一升的伏特加时,他的生活的其他方面就会被吞噬掉。一开始他只是为了在家喝酒而不去看儿子的棒球比赛,过了一段时间,家长会他也不去了,所有家庭活动都不参加了,最后只剩工作,因为只有工作才有钱买酒。但最终,他连工作都丢了。酒瘾就像肿瘤一样,不断扩散,酗酒者的全部生活都被喝酒占据。他做出的选择是理性的吗?外表看不像。但究其本质,是多巴胺在起作用,这就完全说得通了。”

 

我们不能够理解那些酗酒的人,觉得他们喝这么多会死的,喝酒伤肝,喝醉了还打人,整天胡作非为,而且没法干活,手发抖——如果你见过酒精成瘾者,就会看到他们手发抖,什么都干不了。从理性上讲,没有人愿意这样酗酒,但问题是他们头脑里的多巴胺欲望回路被劫持了,酒精控制了这一切。酗酒者只有拿起酒杯的时候,手是不抖的,是开心的,但是一旦把酒杯放下,他什么事也做不了。

 

“毒品破坏了大脑正常运作所需的微妙平衡。无论吸毒者处于何种情况,毒品都会刺激多巴胺的释放。于是,大脑变得混乱不堪,开始将吸毒与一切事物联系起来。用不了多久,大脑就开始相信毒品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吸毒者需要注意三件可能引发毒瘾并使他们复吸的事:人、地点、物品。”

 

这本书里举的例子特别吓人,说有一个人戒毒成功了,按理说他应该过正常的生活了,但是当他走进超市里,路过漂白剂的柜台,闻到漂白水的味道的时候,就受不了了,就要去找毒品。为什么?原因你想象不到。因为他以前在吸毒的时候,每次吸毒之前,他都会用漂白水来清洗针管,所以一闻到漂白水的味道,他就不行了,就被带回到过去的回忆里了。

 

还有一个吸毒者是不能看卡通片,只要他一看卡通片,他就忍不住,就要复吸。为什么呢?因为在街上卖给他毒品的那个毒品贩子,每次总是把毒品装在一个有卡通形象的塑料袋里给他。所以他只要一看到那个卡通的形象,马上受不了,就要找毒品。所以这就是我们的欲望回路被劫持的效果。

 

因此一定要小心化学爆炸所导致的这种成瘾性,它压制了人其他所有的需求。你要吃饭、你要生活、你想要获得成就、你想要还房贷、你要陪孩子玩,这是正常的需求,这种需求会被化学爆炸导致的成瘾性全部剥夺,成瘾之后,这些需求都没有了,都不重要了。所以最后你会发现一个瘾君子,对于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不在乎,他只要求一点毒品就够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在这儿提醒大家一定要小心。

 

我们还得说到一个今天家长们特别不喜欢的东西,就是电子游戏。电子游戏对大脑的控制原理和毒品、酒精对大脑的控制原理是一样的,就是它用随机性的奖赏,去刺激你分泌过多的多巴胺。

 

“成年人玩电子游戏更不容易造成严重的负面后果。然而,青少年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好……青少年大脑与成年人大脑最大的差异在额叶,额叶直到20岁出头才发育完全。这会造成问题,因为正是额叶赋予成年人良好的判断力。它们就像刹车闸,在我们要做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时警告我们收手。在额叶功能不全的情况下,青少年容易冲动行事,即使他们知道怎么做更好,也容易做出不明智的决定。”

 

为什么说让青少年玩电子游戏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原因就在这儿,他有时候分辨不清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而且他为了能够上分,为了能够得到那个装备,为了能够显示自己更强大的战斗力,他什么都敢干,因为他的额叶并不完善。所以电子游戏带来的成瘾性跟毒品、酒精一样,它们都会劫持多巴胺欲望回路。

 

书里还有一个小知识:咱们在玩游戏的时候,都遇到过开宝箱,宝箱里有时候有宝物,有时候没宝物,那么在游戏里应该怎么设置这个概率,达到的效果才是最好的呢?答案是25%。就是25%的情况之下,玩家会得到一个让他很兴奋的宝物,这个人就更容易长时间玩这个游戏。那剩下的75%也不能全都没有东西,应该偶尔有一些小的、让他觉得不怎么样的礼物,但只有那25%的宝箱里是那种让他兴奋的宝物。

 

这都是可以算出来的。所以你以为你在玩一个随机的游戏,其实你玩的是别人的套路。别人已经给你全部算好了,知道你在什么情况下会上瘾,什么时候会分泌多巴胺,什么时候会追求更大的成就。这是我们的欲望回路的问题。

 

那怎么才能够减少欲望回路对我们的强大的控制和影响呢?只能靠另外一个方法,叫作多巴胺可以控制多巴胺。我们没法指望我们分泌内啡肽,就控制了我们的多巴胺,因为内啡肽的力量没有多巴胺强,只有多巴胺能够控制多巴胺。

 

那多巴胺跟多巴胺怎么会自己打起来呢?因为我们头脑当中还有一个东西,叫作控制回路。多巴胺控制回路正好产生在额叶中。因此你会发现,有的读高中的孩子整天只想着玩。如果我们跟初中生、高中生谈理想什么的,他们会觉得不理解。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篮球、游戏,因为这些对他们来讲更重要,而上大学、考试那是没办法,被家长逼的。他们会有这种心理是因为额叶没有发展成熟。

 

多巴胺控制回路

 

额叶当中的多巴胺控制回路,跟前面的欲望回路的表现正好相反。它的表现是冷酷无情、精打细算,就是它什么都忍得住。所以尼采曾经讲过一句话说:“当一个人知道自己这一生到底是为何而来的时候,他可以忍受生活加诸给他的一切。”这就是我们额叶中多巴胺控制回路的作用。所以多巴胺不全是产生欲望。

 

“计算和规划来自中脑皮层回路,我们称之为多巴胺控制回路。为什么称之为控制回路?因为它的目的是管理欲望多巴胺不可控的冲动,将这种原始能量引向对我们有利的终点。此外,通过使用抽象的概念和前瞻性的策略,它使我们能够控制周围的世界,并支配我们的环境。”

 

多巴胺控制回路能够让我们去制定一个更长远的规划,而不是只看到简单的当下,这就决定了我们人类的韧性。所以这个作者也发现,当我们把老鼠头脑中的多巴胺分泌量降低了以后,老鼠的工作欲望大幅下降。它克服困难,不停地去寻找食物的那个劲儿没有了。因为它只要吃东西就好,有吃的就吃,但是让它为此积攒更多的吃的,它就没有这个兴趣和力量了。

 

有时候人们能够用药物提高自我效能。书里有一个特别可怜的例子:有一个小女孩,为了能够满足她爸爸妈妈对她的期望,就偷偷地找医生开了一些苯丙胺。在过去,有很多医生开苯丙胺给大家吃。苯丙胺能够有效地刺激人的多巴胺控制回路,所以人的效能感提高了很多。但是苯丙胺的副作用是很大的,它主要体现在精神病、心脏病,以及中风、死亡等等。后来,当这个女孩终于崩溃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她竟然在偷偷地吃含有苯丙胺的药物。现在已经很少有大夫给人们开含有苯丙胺的药物来直接刺激多巴胺了。

 

在生活中,有两种最普通的关系,一种叫代理关系,一种叫亲和关系。什么叫代理关系呢?就比如你和你的同事之间,如果没有特别深的私交,这就叫代理关系,你们俩是合作的。什么叫亲和关系呢?比如你和你的表弟、表妹等家人,你们没有什么工作关系,这就叫亲和关系。那如果一个人的多巴胺控制回路发达,他的额叶是发达的,那么他就能够更好地处理代理关系和亲和关系之间的矛盾。他甚至能够在代理关系当中发展出很多的亲和关系,更直白地讲就是他更善于和别人配合,他更能够忍受别人的不足和缺点。

 

有一个猴子的实验,研究人员发现,只要让猴子体内的多巴胺含量上升,猴子会变得更温顺。很奇怪,这时候猴子不是变得更凶、更猛,而是变得更温顺。为什么呢?猴子知道温顺能够得到更多香蕉。它有一个更大的构思,它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香蕉,所以它更愿意听你的话,你让它干什么,它就干什么,因为它的头脑中有更多的多巴胺。

 

人类(包括猴子在内)会对成就上瘾。人类对于成就的上瘾性是非常强的,这个也是来自多巴胺的分泌。对成就的欲望跟我们前面所讲的当下的欲望是不一样的,它是一个目标更远大的欲望。

 

而当多巴胺控制回路弱的时候,会怎么样呢?有的人控制回路弱,有可能是天生的,也有可能跟小时候的教育有关系。当控制回路弱的时候,会有一种非常典型的病叫作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这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孩子,普遍都会表现为身体肥胖、注意力难以集中、易怒、容易发脾气。他在玩的时候喜欢抢别的孩子的玩具,所以他的人际关系也不是很好,这种病就是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但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孩子还有一个问题是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这是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测试之后得出的结论。心理学家们做实验,模拟交通事故的发生,就发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者更容易出交通事故。因为他们没法控制冲动,要过马路的时候,他们更容易不看路就冲过去,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而且他们喜欢吃快乐食品,就是我们说的薯片、炸鸡翅这些东西,他们更容易对这些食物上瘾,希望更快地获得那些快感。

 

但如果控制回路过强也不正常。一个人的控制回路过强,导致的结果是欺诈,他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不择手段。书里举的不太光彩的例子是著名的自行车赛手阿姆斯特朗。阿姆斯特朗说过一句话:“我喜欢赢,但最重要的是,我不能忍受失败的想法,因为对我来说失败意味着死亡。”这也太奇怪了,运动员哪有不失败的?但是他认为失败意味着死亡,他的多巴胺控制回路太强了。而作者讲了一句话特别有意思,他说:“多巴胺的生成不受良心的约束。”它不受良心的约束,会分泌太多。阿姆斯特朗后来被检测出来服用兴奋剂,他靠着兴奋剂来维持自己不断地夺冠,这都是控制回路过强的结果。

 

那这就牵扯到另外一个概念,叫作多巴胺能人格。如果一个人沉迷于“未来更有价值”,而牺牲了现在能够体会到的快乐,这种人格我们称作多巴胺能人格。我相信大家在生活当中,一定会遇到多巴胺能人格的人。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一直在不停地追求,但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视而不见。就算他们已经很厉害了,现在做得很好了,但是他们觉得不行,自己的公司还没有上市;就算公司已经上市了,现在很厉害了,但他们还是认为不行,第二家公司还没有上市,还没有形成财团,还没有怎么怎么样……他们每天都在不断地追求这些东西。但是你问他,你幸福吗?你快乐吗?你现在拥有的这一切,是不是足够证明你自己呢?他会觉得这都不重要。这件事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好还是不好。

 

我们过去以为去甲肾上腺素很重要,但是去甲肾上腺素决定的是我们当下是“打”还是“逃”,就是它决定了你当下是回避,还是努力地拼搏,去争取一下。而只有这个多巴胺控制回路才决定着我们长期的规划——我们能够深思熟虑,我们能够卧薪尝胆,我们能够想尽一切办法排除万难,这种行为是来自多巴胺能人格的。

 

现在这个社会创造了很多机会,让我们远离当下,有很多决策你不需要受到当下的影响就可以做出来。比如说社会学里有一个非常常见的悖论,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电车难题。这条铁轨上有五个孩子在玩耍,那条铁轨上有一个修路工,火车本来驶向那条有五个孩子的铁轨,当车开过来的时候,你要不要扳过道岔,让这辆火车撞向另一边的那个无辜的人。这就是个难题,是一个伦理上的悖论。你想,这辆火车本来是朝向那五个孩子的,那一个修路工是无辜的,那你现在决定要不要扳道岔,让这个火车开向那一个无辜的人。

 

这时我相信很多人是很纠结的。但是如果我们开始不断地远离这个现场,情况可能会不同。什么叫远离现场呢?假如你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幕,你是在指挥室,指挥室里面有两个按键,只要你一摁,这个火车就会偏向人少的那一边,这时候你会不会摁?这个和你在现场扳道岔是不一样的。再往远一点想,假如你是那个设计程序的人,设计火车自动驾驶的程序,你要不要在这里写这么一行代码——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让火车往人少的方向走,而不要往人多的方向走,你会写这行代码吗?这时候就不一定了。将来我们就会面临这个问题,将来大街上会有很多自动驾驶的车辆,它需要自己判断是不是该减少损伤。如果要减少损伤就要往人少的地方走,虽然那个人是无辜的;如果不减少损伤,这五个孩子就完蛋了。这没法轻易判断。

 

但是当我们可以远离那个现场的时候,你会发现当下分子对你的控制就越来越弱,因为你看不到流血,你看不到那个人,你越来越不会受到当下分子的影响,你更多地受到多巴胺的影响。而更多地受到多巴胺影响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你更冷静、理智、冷酷无情,你会觉得就应该这样写(让车驶向人少的一方),因为你已经远离了那个现场了。这种伦理上的变化,慢慢地都会反映在我们未来的生活当中,这就是理智的力量。所以多巴胺不仅仅能够让我们冲动,还能够让我们掌控,这是它非常重要的两个不同的回路。

 

还有一个话题,就是天才和疯子的问题。为什么疯子与天才更接近呢?因为我们头脑当中有一个东西叫作模式。正常人都是在不停地用模式生活,比如你今天出门,你肯定不会仔细地观察路面上发生的一切,不会去听每一个人在说什么话。因为如果你那样做的话,你的精力是根本不够的。所以你只能够按照模式,非常习惯性地出门、上车、走路,连售票员或者司机长什么样你都没看到,你就到这个地方来了。这就是模式在起作用,这就是普通人生活的方式。

 

但是对于一个精神病患者来说,他的“突出性”出了问题(突出性指事物重要、突出或显著的程度)。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只有当别人叫你的时候,你才会反应到有这个人,这时候他对于你来说会有突出性。或者你看到了一个你过去非常熟悉的东西,那个东西你曾经见过,它就有突出性。也就是说,一个东西从你面前的世界里跳出来了,这个叫突出性。

 

但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为什么他会觉得电视里的人在跟他说话呢?他可能会觉得电视里那个播报员在暗示他,让他去行动,会觉得有一个声音在他的耳朵边跟他讲话。在正常人看来,电视播报不会突出,它只是个背景音,过去了就算了。但是对于疯子来讲,他会突然跳脱出来,觉得电视里的人在跟他讲话,他会有幻听、幻视这样的状况出现。因为他的突出性发生了变化。

 

那么天才是怎么回事呢?天才是一样的,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天才,就是因为他感受东西的方式跟普通人不一样,他能够敏感地体会到那一点点的不同。就像我们每个人看星空,我们觉得就那么回事,但是爱因斯坦就会不断地琢磨为什么星空是这个样子,为什么宇宙是这样运转的。普通人在几十年的生活中早就被驯化了,觉得对这一切问题的解释,亚里士多德说的是对的,或者牛顿说的是对的。但是爱因斯坦不会这样想,因为他头脑当中的突出性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所以突出性如果用错了方向,就可能是疯子,他会产生幻听、妄想;如果用对了方向,就可能是爱因斯坦、牛顿、笛卡尔。所以天才跟疯子之间的关系是很接近的。

 

治疗这种幻听、幻视的精神病所用的药物,往往是通过阻断多巴胺的方式来发挥作用的。而这种阻断多巴胺的方式,又会抑制这个人的创造力。这是很纠结的一件事。一个人如果多巴胺被抑制,就没有创造力、没有劲儿,什么东西也不想得到。如果你让他去思考,他也会懒得思考。所以书里面有一段话:“有创造力的人,如艺术家、诗人、科学家和数学家,有时也会像精神疾病患者一样,体验到他们的思想如脱缰的野马。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放弃对世界的传统解释,以全新的方式看待事物。换句话说,他们必须打破对现实的先入为主的模型。”

 

模型就是我们正常人赖以生存、赖以减少能量消耗的这么一套模式,让我们不用思考,就可以去做。但是天才要打破这个模型,疯子也打破了。疯子自然地就打破了,因为他头脑中分泌的多巴胺的水平比普通人高得多。

 

还有一种病叫帕金森症,各位知道吗?里根晚年就得的这个病,他手脚会不协调,手会发抖。帕金森症的本质是什么呢?是多巴胺缺乏症。所以在治疗帕金森症的时候,医生给你开的药,会提高你的多巴胺分泌量。所以治疗帕金森症以后,有些人身上会出现一个好的现象是什么呢?他们突然变得会写诗了。就是正常人觉得写诗很困难,但是有的帕金森患者在打完针、治疗完之后,多巴胺分泌得多了,随手就能写出来诗了。因为他的创造力会突然增加。

 

包括梦境也是多巴胺能的一种表现。比如金庸先生在过去被问《射雕英雄传》是怎么写的,金庸说因为做梦,梦见这么一个场景,就把它写出来了。

 

还有化学家凯库勒。当时大家发现了苯这个东西,但是苯的分子结构很奇怪,这么多碳是怎么连接在一起的呢?按照传统的链式分子结构,怎么都画不到一块儿。结果凯库勒天天想这个问题,想得多了以后,有一天晚上做梦,突然梦到了一条贪吃蛇,然后这条贪吃蛇的嘴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了一个环。凯库勒马上醒过来,画出了苯环的样子。我们今天知道,苯环的分子结构是一个环状的,这个发现就来自凯库勒,这就是他在梦境当中受到的启发。

苯环结构图

 

所以梦是什么地方呢?梦是创造与疯狂的交融之处。梦境出现的时候,是我们白天对于大脑的那种控制卸防的时候。你们白天表现得这么有理智,你不会突然跳起来跳舞,原因在于你头脑当中有控制,你觉得我不应该在这儿跳舞。但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这个控制就撤掉了、消失了。所以你大脑中什么想法都冒出来了,各式稀奇古怪的想法,都能够在脑海中出现,没有约束,这个时候是创造与疯狂交融的时刻。

 

同样这本书中还讲,为什么诺贝尔奖得主普遍都爱画画?诺贝尔奖得主普遍都会有一些音乐方面,或者是话剧、歌剧方面的素养,就是因为在艺术层面的这种能力,和创造力之间有着相通之处,它们都来自丰富的多巴胺。

 

还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叫作天才往往是混蛋。有一句英文叫作“I love human being, but I hate individual person”,意思是“我爱人类,但是我讨厌单独的人”。比如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热爱人类的人?爱因斯坦为我们人类留下了大量的遗产,不光是物理学遗产,还包括和平遗产,他和罗素一块儿起草了反对核武器的声明。所以,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一个人。但是你去看爱因斯坦的私生活,他把身边的女人伤害得很厉害。他对于自己的欲望,几乎没有约束。

 

你再看牛顿,你能说他不爱人类吗?他改变了整个人类前进的方向,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发展。但是在很多牛顿的传记当中,主题只有一个——这个人真混蛋。生活中的牛顿几乎是一个没人喜欢他的人,他到晚年做伦敦铸币局长的时候,自己跟福尔摩斯似的到处去探案,抓那些做假币的人。按照当时的习惯,一个人做假币罪不至死,他的同事们都不断地跟他说把人抓起来就行了,但是牛顿觉得不行,就非得把他们绞死,最后他下令绞死了好多做假币的人。还包括他对待莱布尼兹的那种残忍的程度,都是被后世所不齿的。

 

这种人共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是一种“仁慈的厌世者”。因为他们的头脑当中的多巴胺极其丰富,他们冷静、理智,愿意做更远期的规划,但他们没有耐心应对当下的这些人和事——家庭、感情、孩子,统统不重要。

 

还有一个人叫卢梭。卢梭写《爱弥儿》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富有爱心,这个人真是太了不起了。但是卢梭把自己所有的孩子都送去孤儿院让别人养,他自己一个孩子都不养。我们过去觉得这些事很难以理解,但今天你从多巴胺的角度切入一看,反而明白了。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没办法做这样奇怪的事,因为我们的多巴胺不够,创造力不足。像我现在都没法写诗,写不出来,但是如果多巴胺增高了以后,就可能会突然之间灵光乍现,觉得什么都想明白了。在那一刻我们也可能就脱离了俗世生活,会觉得眼下的东西都变得不重要了。这就是天才和疯子之间的关系。命运奖励给你的一切东西,冥冥中都标明了价格。

 

多巴胺是我们人类从东非大陆走出来最重要的一个动力,也就是说多巴胺让人类走得更远。这里有一系列科学的证据,我觉得有一个还是挺震撼的:人们在检测地球各地的人类体内的基因的时候发现,离起源地还很近的人群,与迁徙更远的人相比,拥有更少的长型DRD4等位基因,这种基因决定着我们的多巴胺分泌。

 

所以你会发现,离起源地近的人,也就是说没从东非走出来的、还在非洲待着的,或者在非洲和欧洲交界的地方的人,和到东亚的、到澳大利亚这些地方的人相比,他们拥有更少的长型DRD4等位基因。像我们这样在亚洲的人类是走得足够远的,咱们走得越远的人就拥有更多的长型DRD4等位基因。意思就是只要分布得离东非那个地方更远一点的这些人群,他们的进取心就更强,更容易走得更远。

 

我们不能够简单地说是因为这个基因,才导致他们愿意走得更远,而是在走的过程当中,拥有这个基因越多的人,生存能力更强。大家还记得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理论吗?因为这种人分泌的多巴胺更多,他们更愿意探索,更愿意冒险,更愿意让自己去获得更多的东西,从而就生存了下来。

 

还有一种病叫双相情感障碍,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它与多巴胺的关系。我有朋友得过双相情感障碍。我们以前就觉得这是一个很糟心的病,一个月抑郁,一个月狂躁,这就是“双相”。一会儿抑郁起来了,难受、没劲,什么也不想干;一会儿又狂躁起来了,特别兴奋、特别有劲儿,什么都敢干。这种双相情感障碍的确会让人很痛苦。但是你知道它背后隐藏的含义是什么吗?得了双相情感障碍的人,是更有创造力、更有想象力、更愿意冒险的人。

 

有一个证据很有意思,美国是一个纯移民国家,几乎都是移民,现在在美国这个纯移民国家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比例是4.4%。各位知道全人类是多少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全人类当中的比例是2.4%。也就是说,美国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比例将近全人类的一倍。那再找一个相反的例子——日本。日本的移民非常少,日本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比例只有0.7%。这都是跟我们头脑当中所分泌的多巴胺是有关系的。而这些促进移民的能力,就是创造力的表现。愿意冒险、愿意尝试新的地方、探索的能力很强,这都是创造力惊人的表现。

 

多巴胺是我们头脑中的指挥,但是我们不能够只听它的。为什么呢?如果我们只听我们头脑当中多巴胺的指挥,我们就可能会毁灭人类。现在毁灭人类的方法很多,这个作者列举了几个:

 

第一个,核武器。假如有人说我要搞核竞赛,觉得“我比你的核武器更厉害”“我能够更快地打击你”“我能够给你实施核手术”,这些越来越疯狂的想法很有可能会导致人类的毁灭。而这些想法的背后,就是强大的多巴胺能在驱动。

 

第二个,碳排放。现在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已经烂了一个大洞了。我们讲过关于碳排放的书,我们人类无休止地去造汽车,无休止地去生产水泥、钢铁,这种过度的碳排放也会毁灭地球。

 

第三个,人工智能。在将来,人工智能会不会有一天突然之间觉醒,消灭人类?有可能。这也是由于我们不控制自己的欲望,我们想要让人工智能做到更好导致的。你的人工智能聪明,我要比你的更聪明,最后这样的挑战就有可能会带来人类的毁灭。

 

第四个,不结婚生子。你知道你想要结婚生子,是因为你想要享受当下。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花花公子,你只想享受那个追逐的乐趣,或者你只想体会到追求的快感,你为了一个远大的事业不要生孩子……那么它们导致的结果是,人类的生育率在不断地下降。现在已经看到这一点了。

 

第五个,可能很多人想不到,虚拟现实也可能会加速人类衰落。包括现在非常火的一个概念,叫元宇宙,也用了虚拟现实的科技。如果我们过多依靠多巴胺不断地驱动,大家就会慢慢地学会只体验、不做事。什么叫只体验、不做事?各位,你们知道现在风头最热的一个赛道是什么吗?就是触感手套。我们现在玩的游戏没法完全替代生活,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感觉不到,我们只能在头脑中去模拟。但是当你戴上这个触感手套以后,你在游戏中摸东西就像真的用你的手摸到了一样。你可以打架,你可以开枪,你可以干这个、干那个。你还可以用触感材质做你全身的皮肤,这时候你不用进行任何真实的探险,就在你家里,就可以到海底、火星去探险,可以跟人拼命决斗,这些都可以。因为这种东西一旦有了,人们就会只体验、不做事。体验就能够让你兴奋、让你有劲儿,你就不需要做事了。如果我们只是听多巴胺的话,我刚列举的这些东西都有可能毁灭人类,人类可能从地球上消失。

 

那怎么办呢?我们的目标是要学会和谐。你看孔子多重要,孔子说的中庸之道很重要,“过犹不及”在今天看来竟然如此有效,就是因为一端是多巴胺,一端是当下分子,当下分子和多巴胺,要能够学会平衡。

 

平衡的办法,首先我们要学会关注现实。

 

其次咱们在生活当中,至少应该学会精通一些事,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能够爱上一些东西。为什么我们讲《扫除道》或《匠人精神》这样的书?因为你就关注扫地这样一件小事,都能够把你拉回当下,让你能够享受当下。所以我们不能够只拥有,不享受,这个就是关注现实的好处。

 

另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稍微休息一下,别天天让亢奋的多巴胺不停地分泌。时常偷个懒、度个假,让自己放空一下。这种放空的感觉,能够给你带来更多的享受的机会。

 

最后,作者建议不要尝试多任务。现在随着手机、电脑越来越发达,办公软件变得越来越好用,我们经常开好多个窗口,在这儿跟这个人谈这个,在那儿谈那个,然后这边听着音乐,那边看着东西。人的大脑变得越来越忙,越来越累,多线程任务是使得我们的多巴胺失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普通的当下分子无法满足你,无法让你享受当下的开心,你只能够再去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分子。

 

有人对不同职业的快乐程度进行过一个调查,就发现建筑工人的工作幸福感要远远高于管理顾问。实际上,管理顾问的薪酬肯定比建筑工人高,但是管理顾问所做的是一个间接的工作。你没发现吗?管理顾问是借助别人在完成工作的,他每天应对的是图表、构思、谈话,而不是落实;而建筑工人能够眼睛看着建筑越盖越高,他每天实实在在地把建筑建起来。当然这个作者开玩笑说,建筑工人的工资如果能够再涨一点的话,他们会更开心,就是他们也不排斥涨工资。

 

但是你得知道,做这么一份能够和当下接触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能够带来愉快的感觉的。而且建筑工人下班以后,更喜欢跟他的同事们一块儿喝啤酒。这证明什么?证明他们在意人际关系,他们觉得这样很开心。但是许多管理顾问一下班,转身就走了。因为他们被更多的多巴胺驱动,而不是被内啡肽驱动,他们体会不到当下的快乐。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如果我们把自己完全交给心中熊熊燃烧的欲望所掌管,谁也救不了你。但如果我们能够学会平衡,像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无可无不可”,我们能够既有一定的多巴胺,去努力地追求一些事,同时又能够激发自己的当下分子,去享受当下所拥有的这一切,我们的人生才能够达到平衡,这个地球也才能够达到平衡。

 

最后这个作者写了一段结束语,我觉得对本书是一个非常好的概括:“我们的多巴胺回路使我们成为人类,正是它们赋予了我们这个物种特殊的力量。我们思考,我们计划,我们想象,我们将思维提升到抽象层面,去思考真理、正义和美这些概念。在这些回路中,我们超越了所有空间和时间的障碍。由于我们有能力主宰周围的世界,我们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甚至在外太空也能茁壮成长。但同样是这些回路,也会引导我们走上一条更黑暗的道路,一条上瘾、背叛和痛苦的道路。如果我们想成为伟大的人,我们可能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苦难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当别人享受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时,正是对现状的不满足使我们继续工作。”

 

“但如果你想要幸福的成就感,那你的任务则有所不同,这个任务就是找到和谐。我们必须克服无休止的多巴胺能刺激的诱惑,背弃对‘更多’的无尽渴望。如果我们能将多巴胺和当下分子结合,我们就能达到这种和谐。每时每刻充斥着多巴胺并不是通往最好未来的道路。要激发大脑的全部潜能,需要感官现实和抽象思维的共同作用。当它在巅峰状态下运作时,它不仅能产生快乐和满足,或者财富和知识,还能产生丰富的感官体验和智慧,而这可以让我们走上一条更平衡的人生道路。”

 

我们讲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够走上一条更平衡的人生道路。

 

谢谢大家,我们下周再见。

 


浏览 1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