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造车江湖大战,为何唯独吉利掉了队?

互联网那些事

共 3080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0-12-09 01:53

原创:小马哥

来源:互联网那些事(hlw0823)


吉利今年“不吉利”,反而深陷泥潭!

 

据悉,吉利和沃尔沃的合并谈判推迟到2021年,因为吉利要重回科创股上市,合并的事情只能中止。

 

作为国产第一自主品牌,吉利的200多亿市值却远不及新兴势力蔚来(300多亿)、特斯拉(6000亿)。

 

另一方面,吉利推出的电动车品牌较多,主打产品几何却销量惨淡,吉利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明显乏力,

 

信用评级负面、负债累累,国产汽车之光为何沦落至此?


曾经的国产自主第一品牌吉利究竟如何破局?


商业动作频出、高管明显变动的吉利还是一个车企吗?

 

“一哥”的忧愁:吉利不再“吉利”

 

2017年,吉利超越长城、长安,正式成为中国国产自主品牌销量第一品牌,并且稳稳的坐了三年,吉利“一哥”形象深入人心。

 

 

但很遗憾的是,自主品牌的高光时刻持续了不久,从2018年起,中国的汽车市场就结束了28年的连续增长,至今转为缓慢下降。

 

其中自主品牌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2017年到2019年三年间,自主品牌的总份额从43%下降到39%。

 


今年以来,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只剩36%。

 

作为“一哥”,吉利的颓势已然到来。

 

从吉利的招股书上可以看到,吉利的三大品牌(包含领克)近三年总销量分别为124.71万、150.08万、136.16万,已经可以见到明显的下滑。

 

在今年上半年,吉利销量仅53.04万辆,即使没有疫情影响,吉利的销量回升可能性也很渺茫。

 

销量带来的影响体现在营收上,2019年吉利业绩大幅下滑34.67%,今年前三季度,吉利控股实现归母净利润30.87亿元,同比下滑近50%。

 

并且,三季度吉利控股流动负债1683.2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短期负债合计457.24亿元。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吉利的现金流也在持续下降。

 

目前净额仅为52.19亿元,而2017-2019年该指标均超400亿。

 

但吉利依旧在发挥一个“投资公司” 的使命,入股沃尔沃、收购宝腾和路特斯,收购了盛宝银行和Terrafugia的股权,与国铁和腾讯成立合资公司……



对于资金上的危机,吉利的应对之法是在科创板上市,这样就能够寻求公开融资,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这并不能改变当前销量的颓势,如果汽车销量上不去,惨淡的业绩会继续影响股价,吉利的后续压力并不小。


抛开大环境不谈,当年那个逆风收购沃尔沃的吉利怎么了?

 

十年前,吉利的市值仅有30亿元,沃尔沃的市值保守也有20亿美元,吉利高调收购沃尔沃的消息被业内嘲讽讥笑为“蛇吞象”。

 


受当时金融危机波及,世界上大多数的汽车制造商都在危机中挣扎,吉利却在大张旗鼓的同时开发6个现代工作品牌,并且吉利还宣称在未来18个月内推出6款新车,并且扬言在4年内开发出42款新车。

 

大家都以为吉利疯了。

 

早在2005年香港上市时,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就有三年打入欧洲,思念打入美洲的野心。


 

在一众汽车车企都还在喘息时,吉利盯上了沃尔沃,吉利认为此时的沃尔沃处在低谷期,咬牙收购沃尔沃度过低谷期,必定会获得极大的收益。

 

吉利当时从“老板姓买得起的车”到“安全环保节能车”的经营理念的转变,也和沃尔沃的形象特征不谋而合。

 

收购沃尔沃之后,此时的吉利意气风发,意图缩小BBA(宝马、奔驰、奥迪)的差距,成为吉利的子公司之后,沃尔沃借助中国红利实现了销量的上升。

 

但同时也很残忍的是,沃尔沃不懂中国。

 

在之后的十年中,BBA等竞品大规模推进本土化战略,对年轻用户、低级别城市的“中国红利”挖掘更为充分,进一步拉大和沃尔沃的差距。

 

BBA的惯用打法就是投资电影文化产品,定制广告,将自身的定位和“高端、地位”等标签捆绑,从而迎合了越来越富并且追求生活品质的广大中国消费者。

 

而此时的沃尔沃在做什么?

 

仅仅只有一张“安全牌”可打,即使在安全领域,沃尔沃首屈一指,但吉利和沃尔沃的相对独立,导致沃尔沃根本不懂中国人。

 

 

“面子”和“里子”,BBA选择了前者,沃尔沃选择了后者。

 

也就是说吉利和沃尔沃牵手之初,标榜独立品牌的利落并没有给吉利沃尔沃带来过多的竞争筹码。

 

吉利的愁:发力新能源遇冷

 

当然,吉利也不会坐以待毙。

 

2015年,吉利推出帝豪EV车型,2018年推出帝豪GSe,两个车型均为“油改电”,后推出自由电动车品牌“几何”。

 

2017年,为了对标特斯拉,极星从沃尔沃独立,成为一个独立的纯电动品牌。

 

今年四月,吉利又再次孵化一个电动品牌:枫叶,今年七月底,又和奔驰合作组建“smart”。

 

 

几何A、极星、枫叶、还有未来的smart,如果再加上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旗下的远程汽车和伦敦电动汽车,吉利控股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已经有6家。

 

在新能源汽车大势之下,吉利在雄心勃勃,干劲十足,但不论怎么看,都有一点急于求成。

 

从品牌细分来说,几何的定位偏向于中高端,枫叶定位低端,同时还有几种“油改电”,看起来不同品牌,不同定位。

 

但实事求是的说,吉利众多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过于分散,每一个新品牌的打造都需要耗费资源、时间和人力,也就导致资源分流,竞争力不强,也没有出现过爆款新能源。

 

吉利所有的新能源加在一起,也不及他人一款新能源品牌,而只要一个爆款出现,自然能形成连锁反应带动其余品牌。


 

不仅如此,吉利也没有抓住时间,就拿极星来说,吉利在2017年就开始运作了,这个时候新能源补贴还在稳定期,特斯拉还没有进入中国,吉利有十足的发展空间。

 

但2019年,极星的销量还是0。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你不能什么都想要,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吉利体系庞大,在新能源项目之上,还有领克等一众品牌,吉利无法把资源均衡在新品牌、新技术上。

 

如果说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作为对手的特斯拉动作实在是太快了。

 

2018年5月,特斯拉在上海注册,七月签订协议,10月选址成功,2019年元旦刚过,特斯拉上海工厂就正式破土动工。


 

并且,在2019年年底,上海工厂就已经交付使用。

 

今年上半年,特斯拉Model 3 以4.5万辆的销量,遥遥领先国内所有造车新势力。

 

伴随着时间的消失,吉利的机会也在消逝,不仅有特斯拉这样的超级势力在前,还有蔚来、比亚迪、小鹏等造车新势力等在暗暗发力,并且也获得了相当高的市场销量和关注。

 

吉利想要抓住机会超越的难度还很大。

 

在新能源汽车上慢半拍的吉利,错过了发展时间,也在错过机会,在未来十年纯电动化的大趋势之下,吉利如何保住市场也是个问题。

 

最后

 

就在几天前,吉利控股换了CEO,果然还是商人更会做买卖。

 

吉利官方宣布由李东辉正式成为吉利控股的CEO,原先担任此职位的安聪慧成为吉利控股总裁。


而李东辉是谁?


 

此人极其擅长运营和资本运作,原先在这个职位上的安聪慧被调离,这其实已经表明吉利之后的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安聪慧带领的传统汽车制造,另一个则是李东辉带领的新科技汽车道路。

 

让一个搞金融的来造车,吉利意图显而易见。


拉特玛岛:科创板第一“车”,吉利 A 股求药

锌刻度:吉利的电动Plan B:北极星前景几何?

财经无忌:吉利沃尔沃的十年之痒

36氪:市场要闻丨中止近5个月后,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计划将重启

花朵财经:“怪不得吉利不搞电动车,原来是没钱!”

汽车商业评论:11月重磅人事变动一石,吉利独占六斗


商务合作



微信:mawen011

浏览 2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