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基辛格治下的英特尔,走上了一条孤立主义的不归路

大数据文摘

共 4903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22-01-01 15:54

大数据文摘授权转载自品玩
作者:玄宁

在因为致信供应商要求禁用新疆产品而饱受批评后,英特尔周四又用一份“公开声明”让人大跌眼镜。


事情源于此前有媒体发现英特尔在官网上发布了禁用新疆产品的相关文件,这份文件里这样写到:
“我们的投资者和客户已询问英特尔是否从中国新疆地区采购产品或服务。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政府已对来自新疆地区的产品实行限制。因此,英特尔需要确保我们的供应链不使用任何来自新疆地区的劳工、采购产品或服务。

英特尔全球官网和英特尔中国区的先后两份文件/声明,再清晰不过地向人们展示了两个基本的事实:

英特尔总部希望借所谓的新疆供应链问题的站队,达到向美国政府示好的效果,在半导体制造的地缘争夺里,毫无保留地站在美国一方。

英特尔总部的立场和表态令英特尔在中国的一万多名员工陷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也给其在中国未来的商业前景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英特尔中国区不得不通过一纸声明,与总部的立场进行适度切割,试图证明英特尔总部表态的“中立性”。

然而,在事关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本来就不存在什么“中立性”的声明。

基辛格复兴英特尔靠的不是技术,而是站队


要知道,与华为等一众中国科技公司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美国本土企业被严格限制与清单上的中国企业进行交易不同,就所谓的新疆供应链问题表态本身并不具有强制性。因此,英特尔公司的所谓表态,是出于主动的。

其次,作为一家主要以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半导体芯片和晶圆为核心业务的科技公司,英特尔与它的核心供应商从中国新疆地区采购产品用于研发生产的机会极其有限。这份表态与其核心业务的前景关联并不密切。既不影响核心业务,又可以借机表态,“为表态而表态”的意味相当明显。背后的精心算计,明智的人不难体察。

而英特尔近一段时间以来的表现,也让人越来越看不懂它还究竟是不是一家全球化的科技公司,尤其是对中国——这个它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的态度,显得益发可疑。

英特尔最近一年与美国政府的交流密切而高调,以至于所有人都知道它正在积极的参与美国政府的半导体复兴计划。而除了私下的游说外,它还在公开场合显示出作为跨国企业少见的攻击性。这攻击的矛头自然要和美国的指向一致:中国。

而在这一系列高调举动背后的操盘手,就是今年回归担任CEO的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


他是30多年前时任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治下的工程师,后来在英特尔做到CTO,之后离开。因此今年回归后,他被很多人称为英特尔重拾技术的象征。

他接手的英特尔正处在最艰难的时刻:从错过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导致ARM及高通的崛起,到晶圆制造先进制程能力系统性的问题,不仅使得过去的代工小弟台积电走在了老大哥前面,还让英特尔的基本盘遭到老对手AMD的蚕食,连同数据中心业务也遭到了英伟达联手ARM的围追截堵。

但在被不少人吹捧为“技术信仰者”后,基辛格上任后真正积极在做的事情,似乎和技术没什么关系。相反,看起来他已经找到新的一条捷径:投机美国政府的半导体政策。

美国的芯片激励法案鞋子已将落地,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多次表示拜登政府将投入520亿美元用于半导体研究和制造,但是否将外国的半导体公司纳入补贴范围仍在商讨中。这显然是英特尔要极力争取的。

包括半导体等行业在内的美国最新的一批发展科技的政策,都是出于一种维护美国第一的思路,与历史上各种类似的国别产业竞争策略相同,它会利用各种工具来干扰和打击别国产业。而最新一轮的半导体刺激计划以及配套的各种明暗手段,针对的对手就是中国。而基辛格的英特尔就选择了做“中国威胁”的鼓吹者。

在英特尔最新的财报会议上,基辛格把数据中心等业务面对的挑战,怪罪于中国的监管。而紧接着,基辛格还公开评论台湾局势,呼吁美国政府把资源更多投向本国半导体产业。

他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太多”的半导体是在亚洲生产。在11月的一次采访中,甚至比政客还激进的直言:

“我们应该做我们能做的一切,来提高中国对美国科技产品的使用和依赖。”

其实,过去的基辛格也曾是中国市场的老熟人,甚至也曾以友好的中国市场合作伙伴的形象频频造访中国。

正是他最初在英特尔担任CTO时期,建立了英特尔中国实验室,并“直接领导”实验室的科研项目。他在实验室成立典礼和英特尔中国技术峰会等各种场合频频示好中国,他形容“成功的关键是中国政府和业界的合作”。

而后来在离开英特尔,担任Vmware CEO时期,他也继续频频访问中国,在2019年的一场在北京举办的活动上,他还友善地表示:

“我们到中国是来播种,希望获得长期的收获的,而不是做上一单挣了钱就离开的。”

不过,当美国政府开始将中国视为半导体的最大对手后,基辛格真正的想法也不再遮掩。

值得注意的是,一周之前的12月15日,基辛格曾经48小时地旋风式访问了中国台湾,拜会了台积电公司。基辛格治下的英特尔破天荒地放弃了这家公司50多年以来芯片全部自己生产制造的做法,转而向台积电寻求产能,以完成其“Make Intel Great Again”的计划。这是另一个值得被注意甚至警惕的信号。

英特尔的孤立主义


事实上,就在2019年发表“播种”言论的几个月前,他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却是另外一个表述。

“我们认为世界在变成两个阵营,一个和中国合作,另一个和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合作。”他表示,美国企业家要为这个一分为二的世界可能的最坏情况做准备。

这种“割席”言论即便是在中美科技竞争最紧张的今天,也很少从最主要的跨国企业家口中听到。但即便带着这种公开发表的“脱钩”判断,他依然在今年2月成功回到了英特尔。

这种“两个世界”的判断,也解释了他之后在英特尔做的一切。这一切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孤立主义。一切以美国利益为核心的孤立主义。

就像当初为80486做原型架构设计一样,基辛格今天依然算计得很清楚。

在中美竞争格局的变化中,英特尔在中国市场的个人业务相当于已经形成的垄断地位,让它有恃无恐。而作为一家半导体产业公司,它真正的挑战在于技术理念上的落后、制造工艺上的挑战以及公司多年以来积累的经营问题。

这些问题个个棘手,也导致英特尔连续更换CEO。而现在看来,英特尔请回基辛格,思路很简单,解决技术和经营问题先放一放,他需要帮英特尔赶快抓住美国政府这一波半导体“重返美国”的政策红利,和实打实的资金补贴,并同时借机打压非本土的竞争对手。

而“表忠心”显然成了基辛格最看重的一个手段。

这一切在此次事件以及随后的公开声明中也显露无疑。

“虽然我们的初衷是确保遵守美国法律,但这封信在我们所珍视的中国合作伙伴中引起了诸多的疑问和顾虑,我们深表遗憾。借此澄清,信中的关于新疆的段落只出于表述合规合法的初衷,并非它意或表达立场。”

声明写到。

“深表遗憾”四个字显得如此缺乏诚意,被网友形容为“既当又立,吃饭砸锅”。而这份声明字里行间的傲慢,甚至更像是迫不及待的对所有指责的一次认可。

在人们的认知中,跨国公司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处理自己在业务所在国的经营,在大环境变得复杂之下,不少中国消费者和从业者依然对与美国公司的合作抱有期待,但这归根结底更需要相关企业家有足够清醒的思路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结果,英特尔却更像在急于证明自己骄傲的美国身份,认定只有通过彻底牺牲一方才能讨好另一方。

有英特尔中国的员工就表示,最近这家公司时不时出现的敏感言论和行为,让他们越来越感到非常困惑。

事实上,英特尔中国也处在一个近年来最大的变动当中。在尝试把自己刻画成美国利益的代表、半导体重回美国的必经之路的同时,基辛格上任后,英特尔中国也开始剧烈调整。今年9月,英特尔宣布,为公司效力30余年的杨旭不再担任中国区总裁,今年年底将退休。实干派的杨旭被业内普遍认为是一个难得的本土化的跨国企业中国区总裁,他在这一位置工作长达近10年,许多从业者认为英特尔中国因他而更加适应中国市场,更接地气。杨旭在英特尔期间,英特尔更换了5任CEO,现在他不再需要陪基辛格走完他的任期。

这也是让很多行业人士感动讶异的地方之一。人们此前不仅对基辛格领导的英特尔真实想法不了解,同样也习惯了一个本土化做的比其他跨国企业更好的英特尔中国。而今天显然这些都发生了改变。


这一次英特尔的“玩火”无疑再一次提醒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而,在诸多对此的讨论中,也再一次不乏看热闹的阴阳怪气,许多围观者抖机灵的发着“砸电脑”的段子,而这背后也许有一些是朴素的对缺乏基础技术自主能力的失落,但更多的其实就是一种妄自菲薄。

这不是我们需要的。今天我们已经有了对基础技术和底层科技追求自主可控的共识,类似的事件也几乎肯定会持续发生,与冷嘲热讽相比,更需要的是对自主路线的艰辛与效率之间的权衡的思考,坚持追求技术独立自主,同时有足够的智慧并保持耐心。

对待这种破坏信任的行为的反制措施同样需要智慧,并且也可以是灵活和动态的。根据财报,英特尔去年有26%的收入来自中国市场。作为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以及最重要的营收来源地之一,中国有足够多的对等且有进退的方式,来与跨国公司打交道。当一家跨国公司决定一意孤行,主动破坏难得建立起来的信任时,它再精明的算计也不可能让自己全身而退。

英特尔想迎合美国式的孤立主义,就要做好在中国这个实质上具有高度包容性的市场被孤立的心理准备。


点「在看」的人都变好看了哦!
浏览 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