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理念——教育观

共 1086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1-06-23 02:13


目录

一、教育观

二、学生观

三、教师观


一、教育观

  • 素质教育的提出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选择、材料)
  1. 素质教育是以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 素质教育是面向体学生的教育
公平公正的爱护每一个学生,不偏袒或歧视个别学生,关注全体学生。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面发展的教育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核心
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实践操作;教师要激发学生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创造力,开展创新教育。

  •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1. 推进新课程改革
(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重知识⇨⇨知识与能力并重)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重学科本性⇨⇨九年一贯、综合课程)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繁难偏旧⇨⇨与学生经验、社会、科技联系)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机械⇨⇨自主合作探究)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甄别与选拔⇨⇨发展)
实行三级管理制度(集权⇨⇨国家、地方、学校三位一体)
(2)新课程改革的评价观
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加强自评、互评
②评价内容的综合化——学业成绩+实践能力
③评价过程的动态化——终结性+形成性评价
④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量化评价+质性评价
⑤评价目的的发展性——着眼于未来
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

  • 教学观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习者为中心”转变;
正例——学生参与教学,学生主体,自主、合作、探究
反例——传统教学,一言堂,教师主体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转变;
正例——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
反例——只重视知识本身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程”转变;
正例——重视学习过程
反例——重视成绩,不关心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转变。
正例——关于学生的情感体验,人格养成
反例——只关注学科知识,忽略学生情感体验

  • 中小学生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未完待续~
TO BE CONTINUED

点个“在看”不失联

浏览 4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