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群读书笔记

小楼杂谈

共 5450字,需浏览 11分钟

 ·

2021-03-07 11:41

之前看到别人在搞读书群,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也组织了一次。参与人数不多,12人,但是有11人完成了输出。算起来完成率还比较高。

以下是参加的同学的输出,经允许后摘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小山的笔记:

《反脆弱》这本书是近年读到的为数不多的对我影响重大的书之一。

1、它既是投资理念——“反脆弱性等于获得的比失去的更多,等于有利因素比不利因素更多,等于有利的不对称性,即偏好波动性。”“当不对称性对我们有利,是我们不需要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当我们有一定优势,是我们并不需要完全了解某一事物。可选择性带来的优势,就是当你正确时你会获得更大的收益,这使你不必每次都正确。”而且在过去一整年的疫情影响下,这一理念得到现实的印证。机场是脆弱的,社交平台是强韧的;单一国家经济是脆弱的,全球化是强韧的;实体餐饮是脆弱的,外卖平台是强韧的。“当你脆弱的时候,你往往倾向于墨守成规,尽量减少变化--因为变化往往弊大于利。这就是为什么脆弱的事物需要明确的预测方法,反过来说,预测体系带来的只能是脆弱性。”在疫情的考验下,各行业、企业确实如书中所描述,呈现出不同的脆弱、强韧程度;而现代社会变化是唯一不变的,有些巨头也会如同恐龙一样在变化面前灭绝。

2、它也是一种人生观。“试错过程中,我们会犯小错,但却能获得更大收益,我们不妨称其为自由探索(tinkering)”,“我们就需要一些随机性、混乱性、冒险性、不确定性、自我发现、非致命的挫折等来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如果你勇于承担风险,有尊严地面对自己的命运,那么你做什么都不会贬低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不承担风险,那么你做什么都不会使自己伟大”。事关我们选择过一种严密的谨小慎微、生怕行差踏错的生活,还是“自由探索”、以强韧的自身去拥抱变化和不确定性。新年之际,这个问题似乎更加值得思考。

另:投资本身,就是反脆弱的,哈哈!

听无声的笔记

张坤的书《张坤投资思想文集》

第一页提到 “是不是接收的信息越多业绩越好呢?至少有两个伟大的投资者——居住在奥马哈的巴菲特和常住巴哈马的邓普顿,在缺少华尔街提供高频信息的环境下,依然取得了卓越的投资业绩。”

我刚看到这句,就觉得不对。第一、谁说接收的信息多少和投资业绩有关?更可能的关系应该是接收的信息的质量决定投资业绩。第二、谁说伟大的巴菲特和邓普顿就没接收很多信息呢?一定要接收华尔街的收费报纸和投资者指导信息才算信息么?他们自己有哪些更优于散户的信息获取来源?

既然这样,就回去好好研究一下这两位大神的信息获取方式和决策逻辑吧。

需要深入研读的著作包括很多,比如《股神巴菲特的灵魂导师:查理芒格传》,《巴菲特传》《巴菲特的真实故事》、《向格雷厄姆学思考,向巴菲特学投资》、历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实录。《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

其实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巴菲特还不认识芒格。医生戴维斯和芒格是邻居及好朋友。戴维斯夫妇几乎把全部财产投给巴菲特,并夸奖他,由此使两者相识(当时巴菲特29芒格35)。而巴菲特的良师益友格雷厄姆与芒格的思维机制非常相像,从而获得巴菲特的认可和需要。而芒格是学院派的,同时对很多事情感兴趣大量看书,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巴菲特的信息获取是非常多的。更深入的研究下次继续。


手上这本《投行笔记》是投资圈朋友专门拿给我读的,看来值得推荐。作者是一家券商的董事长。本人做过投行,所以对这样一本可能会反映实际的专著自然不会放过学习机会。投行做为高大上的金领职业引无数学子削尖脑袋也要进,但是里面的艰险更需了解清楚。

投行是给企业做股票上市的,所以了解这些行业内真相,对更好理解中国股市及股票交易也有直接益处。比如本书229页怎么看待利润指标,做为会计六大要素之一,利润表上的利润有多种形式,越是靠近直接“经营(供产销)”源头的指标,越能看出公司经营能力的强弱和经营效果的好坏。

经过作者的具体分析可知,没有哪个具体的细分利润指标能让人完全满意。如果要评价企业的主观努力的经营成绩,则优先考虑主营业务利润,或简单考虑主营业务毛利(收入减成本,不考虑主营税负);如果还要评价企业控制费用的能力,可用营业利润(销售利润)。如果把营业外因素也考虑进来,就用利润总额;如果再把税收负担考虑进来,就要看净利润了。对于净利润,是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更有意义。


继续阅读《投行笔记》。要做好这个行业,首先专业能力要过硬,需要掌握金融、证券、财务、法律法规、股权债权融资、资本市场、财务顾问,执业实务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各种社会资源及市场开拓能力。不但有“干才”,还要有“干劲”,有创造性。每天要及时跟进有关经济、行业、客户等的大量最新资讯,处理庞杂的文件、资料和信息。更难的是,面对大量的钱和有钱人,还要守住职业底线。如同西天取经时的悟空,妖魔鬼怪画皮美女八十一难,什么事都靠他来摆平。

投行干什么?具体而言,投行就干两件事,推销和顾问。

所谓“推销”,包括“推“即推荐或保荐,”券商角色主要就是个通道或者牌照,老投行调侃为“码字”和“画画”;“销”即承销,是未来主要的市场压力和发展趋势,券商要从渠道中介转向资本中介,从卖方经营转向买方经营,从牌照经营转向风险经营。

所谓“顾问”,也包括两方面,“顾”是照管,“问”是咨询。照管者,受人之托,管人资产,勤勉尽责;咨询者,受人信任,尽己所知所能,使委托人的事情得到合理的解释、分析、筹划、安排。未来越来越多资产需要整合,越来越多资本市场交易需要达成,所以这块业务前景非常广阔。


怎么干投行,主要是“三纲八目”。本来这个“三纲八目”语出《大学》,说的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此比附,干投行要遵守的“三纲八目”,“三纲”就是“人才、资本和声誉”,还有一个总纲是“客户”;“八目”就是“勤奋、诚信、专业、创新、团队、激励、规范、团结”。看起来比老祖宗的《大学》水平差不少,不过能做到也实属不易了。类似的,国外的高盛有他们的“十四条军规”。最后这十四条概况为一句话:投行最重要的是四样东西,客户、人才、资本和信誉。

具体到个人,要注意的是“做业务”四诫——不要拖延应当完成的业务;不要随意打发到手的业务;不要做二流业务;不要做不想发展的业务。

投行项目的承揽,是业务能力的核心。投行人才主要两种:技术人才和销售人才,比较而言,销售更是核心的核心。它不仅意味着销售人员掌握的资源,还意味着专业水平。其高级者可以称为投行家。这个和其他行业也是相类似的。就是最能揽活儿和最能协调关系的人,这也是我的努力方向。协调关系,除了协调项目承揽和承做过程中涉及的客户关系外,还包括协调监管部门等外部关系。刘二飞说,投行的素质主要是对数字(财务)的敏感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但对想上市或者融资的企业来说,成功上市/融资至少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企业(要优秀还要规范),二是市场(要把握大趋势把握投资者(的钱)),三是中介(对企业的把握能力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投行就是中介。投行对于行业和企业的理解是专业问题的核心,要有那么几套看家的本领。大致来说,除了财务、法律、金融、证券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投行人员最重要的就是对行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另外,企业价值是企业自己创造的,投行要发现和挖掘企业价值,并且通过优化资本配置创造金融服务自身的价值。从这个角度讲,不管是做投行打工人,还是自己投资股票,要求的核心专业能力都是一致的。


《投行笔记》里提到孙正义的一个故事,他要求下属提出影响管理效率的10000个因素,列出单子,带在身边反复琢磨。作者想到这正是曾国藩说治事四端(经分、纶合、详思、约守)的第一步“经分”。于是想到要把影响投行项目执行效率的各个细节统统找出来,并根据个人的长期实践用心总结出来了:投行项目(以IPO为典型,其他类型项目类似)执行可粗略分为10个环节,或涉及10个方面,从每个环节或方面各找出10个因素,这样大致勾勒出项目执行要素全景。

看了作者这个方法论和具体实践,我想其他行业和工作过程中,也可以照此方法去实行,也能对提高自身和团队的专业能力有很大帮助。

作者总结出的100个因素如下:

尽职调查(初步清单whowhathowwhy、详细清单、补充清单、走访、电话访谈、当面访谈、问卷、底稿、搜集和阅读、质疑和信赖)

会议(沟通、会议通知、会议素材、主持与组织、纪要或记录、现场会和电话会、专题会、协调会、汇报会、大型活动与仪式)

识断(知识、经验、准备(努力)、细心(认真)、质控人员、研究员、发审委员、审核官员、行业人士、中介意见(审计法律评估评级财经公关))

手续(内部、国资(股权、资产、激励、表决、评估、审计、担保)、主管部门(行业主管、职能管理)、环保、土地、政府协调、证监局、交易所、金融办、证监会)

材料(规则、案例、框架、分工、观点、语音、简称、格式、检查、修改)

用印(流程、问询、抬头、份数、签章、跟踪、协调、财务、取件、归档)

印刷(准备、整理、原件、初印、扫描、形式、核对、检查、光盘、时间)

反馈(口头、书面、确认、分析、补充、调整、错误、障碍、危机、沟通)

公关(报道、举报、网言、中介、反应、排查、布局、化解、引导、处理)

发行(衔接、方案、时机、组织、推介、考察、定价、机构、交换、统筹)

SHA的读书笔记

《漫步华尔街》

1,2.5倍损失vs1倍收益 开篇刚看到南海公司股票的时候,不知为什么立刻想到恒大汽车,没有一辆车投入市场,市值已经超过盈利很好的地产业务。

传统上,投资界的专业人士一直使用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来给资产估值:坚实基础理论(firm-foundation theory)与空中楼阁理论(castle-in-the-air theory)。

“框定效应”(framing effect)。以不同的方式给决策者框定选择,可能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表述方式的重要性,同一个结果,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会得到不同的反应。这个在社会中任何一个领域都用的到。

损失令人厌恶的程度2.5倍于等值收益希望拥有的程度。换言之,损失1美元的痛苦是获得1美元快乐的2.5倍。这个心理学范畴的统计,可以结合自己盈利与被套的情况进行比对参考,可以当作风险偏好测试的一种方法。

2,低位确定性 类似打球时,手握球拍击球时的甜区,在甜区击球会很畅快,效果好,否则大概率情况下不如不击球。在决定购买股票时,低位确定性的前提,就是甜区。技术分析在长期区间看作用不大,短期区间,可能会有比如10-20%的空间优势,甚至更多,更多是从心理上起到作用,但希望买入的时候是最低点,卖出时是最高位,是最不应该有的想法,只会折磨自己的心态。

3,理解底层逻辑 对于媒体信息,比如分析师言论,卖方观点等等。现在信息过量,无效信息干扰信,包括骗流量的都很多,而且没有常胜将军,同时也要考虑“混社会”所应具备的基本原则:不会直白的说真话。还有那些配合机构割韭菜的商业目的, 所以不要盲目听具体买入卖出点位建议这些内容,应该以理解底层逻辑为宗旨,自己去做判断。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分析师和超市卖商品的促销员没有区别,哪个商品佣金高,哪些临近过期需要快速卖出去,就推荐哪个,他们自己大多数时候并不会购买。这个需要亲身经历,不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谁都不会是长期幸运儿,该踩的坑还是都要踩的。

4,理性市场与预期一致 建立在市场参与者理性行为基础上的理论,遇到了非理性的市场参与者。经济学解题时,通常要先写假设,假设是理性行为,假设市场利率10%……但在实际市场中,每一个交易者在做交易的时候,肯定认为自己是理性的,有自己的逻辑,当然还有很多时候是情绪在主导着TA的选择,而非理性。(这里插一句,在实际市场中进行测算分析的时候,茅台的拥趸唐朝在介绍自己方法的时候,用的是4%作为市场基准利率。) 而且,实际中我们会发现,当市场中参与者预期高度一致的时候,反而市场先生会出现不同的表现结果,要学会过滤舆论,要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

5,做时间的朋友 投资股票和债券的实际风险取决于你的投资持有期限。如果事前告诉你,这是一笔需要锁定十年的投资,到期后收益可以达到5倍以上,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参与投资并持有十年。但实际中因为缺少确定性的前提,在投资期间,很少有人能做到拿住10年。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方法还是要建立底层逻辑,在低位时进入,做到这两点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了。后面需要不断巩固提升认知,磨练心性(用于忽略波段起伏对自己的影响)。因为这10年中大多不是单边缓缓增长趋势,会有一两年甚至更多出现较大负收益的情况,波动大了没拿住,就错过了后面的回报期。如同常说的人无完人,投资者很难做到短线超短线技术与宏观格局同步优秀,可以既把握大势又精准不错过每一个波段,既然明知如此,为什么在行动中却要这样做呢?

参加条件

每人(包括本人)在内,交300保证金,挑战在3月底之前读完任意一本书,并在群中输出>=5段不小于100字的阅读笔记,挑战失败者不退保证金,成功者平分保证金。

要求:

  1. 书籍任意,但是必须是投资类书籍

  2. 阅读笔记是自己的感悟,不是自己的摘抄

  3. 建议文字输入,不要用图片输入


浏览 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