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爆朋友圈的网易云音乐人格主导色测试,背后原来是这样的!
上周三,你的朋友圈是不是这样子的?
与此同时,有网友开始分析起了本次活动的计算逻辑,甚至反编译出了所有可能的颜色结果。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开发人员,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颜色测试活动的技术细节。
小剧透:本文将在最后重点介绍大家最想了解的结果计算逻辑
整体结构
本次活动的 H5 其实是一个单页应用(SPA),通过 react-router 进行路由控制,内部包含了 13 个页面,包括首页、问题页、结果页等部分,其中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页面。页面之间采用了 react-transition-group[1] 实现淡入淡出的切换效果,问题页之间用 canvas 实现了类似幕布拉动的切换动画。
答题类页面与一般的 H5 页面的不同之处在于,用户的操作路径是确定的,即每个页面的下一页路由是固定的,所以在 router 层面做了优化,提前预加载了下一个页面,这样做的目的有两点:
优化体验,点击立即出现下一页,无加载过程 很多页面内有视频,需要提前加载 DOM 节点,才能通过 click
事件触发video
标签的播放,同时也实现了视频的预加载
如图所示,下一页会提前加载,隐藏在当前页面底下。
动画效果
本次活动页面运用了大量动效来提升用户体验。使用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预渲染:对于复杂的、没有交互逻辑的动画,采用动效师预先渲染好的视频,以取得最佳的性能和兼容性,例如大部分问题的背景动画。唯一的缺点就是需要加载更大的资源,这一点通过最大程度压缩视频体积和上面提到的预加载得以解决。 实时渲染:对于有交互要求的动效,采用 canvas、WebGL、物理引擎等方式实时渲染,提供更高的可玩性。
接下来将介绍一下几个比较酷炫的动效。
翻页动效
每个问题页面之间的切换会有带弹性的幕布拉动效果,采用了 canvas 进行实现,基于贝赛尔曲线进行绘制。
如图所示,用户触发跳转下一页的点击操作后,我们使用 P1-P5 五个点构成的灰色遮罩闭合区域遮挡当前页面。其中 P4 和 P5 是固定的点,用于确定右边界。通过不断向左移动 P1、P2 和 P3 的 x 轴坐标,并且修改贝塞尔曲线控制点值,实现拉动效果。这里用到的最核心的 canvas API 是 bezierCurveTo[2]方法。
云层动效
第 5 个问题中,背景中出现了云层动效,这一部分基于 three.js[3] 实现,采用了 WebGL 进行渲染。这里的云朵采用了着色器材质(ShaderMaterial)载入顶点着色器和片元着色器,贴图进行渲染,然后移动相机位置,模拟穿梭效果。这里每朵云出现的位置都是随机的,不同人看到的都不一样。
掉落动效
第 7 个问题中,进入页面会有按键和物品掉落的效果,这里采用了物理引擎 Matter.js[4] 模拟了自由落体运动和碰撞效果。这里掉落后的位置也是随机的,千人千面,更加真实。
结果计算
接下来将为大家揭秘测试结果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1、每个选项都有对应的数个颜色,例如第一题:
选项 A:金、绿 选项 B:紫、银、橙 选项 C:粉、蓝
2、我们会记录每个题目的选择,在最后计算的时候,将对应的颜色进行累加计数。例如第一题选了 A,则会将金
和绿
各加 1。
3、至于单色还是双色,是根据第 8 题的选择来判断的,如果选了“悲伤”,结果就是单色,选了“浪漫”,结果就是双色。
4、如果是单色,就取单色计数最高的颜色作为结果。
5、如果是双色,就取组合两色之和最高的颜色作为结果,例如,假设橙+金
计数之和是最高的,结果就是橙+金
。当然,这里的组合是有限制的,只有 9 种预设的组合,所以计算的时候将结果限定在了这 9 种之内。
6、如果在排序时遇到了求和结果相同的颜色或组合,会按照策划同学给出的优先级取结果。例如单色情况下,假设橙
和金
的计数都是 5,会按照橙>金
的优先级,取橙
为结果。
总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举个例子,某位小伙伴的选择是:
[B, C, A, C, C, C, C, A]
那么他的颜色计数是
{ '紫': 3, '银': 6, '橙': 3, '金': 3, '绿': 2, '粉': 2, '蓝': 3 }
由于最后一题选择了“浪漫”,所以结果是双色,按优先级求和,金+橙
最大(排除不存在的结果组合),所以结果是金+橙
。
本次测试总共有 3^7*2=4374
种选择路径,有 7 种单色结果和 9 种双色结果,总共 16 种结果。
单色结果:
['绿', '橙', '银', '紫', '蓝', '金', '粉']
双色结果:
['粉金', '金橙', '粉紫', '金蓝', '金紫', '橙粉', '蓝粉', '金绿', '橙绿']
由于结果总数相对可控,并且不需要结合其他后台数据(例如用户个人数据)作计算,所以计算逻辑都在前端完成,并且读取内置的配置展示文案,本次活动并没有后端同学参与开发。
以上结果计算逻辑根据著名性格色彩培训师 Tom Maddron 的著作《最准确的性格色彩测量工具》得出
小插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的结果计算逻辑中,并没有将颜色和对应的英文进行映射,而是全程使用了中文。例如结果配置文件中,直接使用了中文 key:
export default {
蓝: {
attracted: ['橙粉', '粉金'],
keepAway: ['金', '银'],
......
}
}
目前 JS 对 Unicode 的支持已经足够好,甚至支持 Unicode 变量名[5],在开发完成后,我们进行了最低版本为安卓 5.0 的兼容性测试,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实际上线后也没有遇到这方面的问题。
甚至在 less 代码中使用了中文类名:
.金 {
background: rgb(228, 198, 114);
}
据相关资料[6]显示,从 HTML 4.01 开始,就支持了 Unicode 字符作为 class 属性名。当然由于该工程启用了 CSS Module,这里的中文类名会被转换为纯英文的 hash 字符串,不用考虑兼容性问题。
虽然我们不推荐在编程过程中大范围使用中文,但是在该场景下,结果的颜色枚举数量较多,使用中文作为每个颜色的唯一标识,更加直观,可以增加代码可读性,减少将颜色翻译成英文并进行映射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值得的做法。
结语
本次活动开发的技术细节就介绍到这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收获。可能有小伙伴还会问,为什么相同的回答路径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里就不细说了,保留一点神秘感,等着大家去挖掘吧!
本文发布自 网易云音乐大前端团队[7],文章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我们常年招收前端、iOS、Android,如果你准备换工作,又恰好喜欢云音乐,那就加入我们 grp.music-fe(at)corp.netease.com!
参考资料
react-transition-group: https://reactcommunity.org/react-transition-group/
[2]bezierCurveTo: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API/CanvasRenderingContext2D/bezierCurveTo
[3]three.js: https://threejs.org/
[4]Matter.js: https://brm.io/matter-js/
[5]Unicode 变量名: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JavaScript/Guide/Grammar_and_types#%E5%8F%98%E9%87%8F
[6]相关资料: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19123336/can-i-safely-use-unicode-characters-e-g-accents-in-css-class-names-or-ids
[7]网易云音乐大前端团队: https://github.com/x-orphe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