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下线了一款新产品
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聊了聊字节上线的一款新产品「头条号外」,后台很多读者留言说这款 App 有点像「小红书」。
不过,头条号外和小红书在产品定位上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资讯内容社区,后者是兴趣种草社区。
其实字节也有做类似小红书的产品,应该是在 2018 年的时候上线过一款叫「新草」的 App,不过一年后就下线了。
对于兴趣种草社区产品,字节也一直没死心。
7 月初的时候上线了一款叫「可颂」的 App,不过一个月时间不到就从应用市场下线了。
虽然应用市场已经找不到了,但已经下载的用户还是可以用。对于这款产品,谈谈我的一些理解。
首先,单从产品视觉上看,你一定会觉得可颂 App 的设计和小红书是极其相似的。
不说像素级吧,至少也是高度致敬。
同样的双列信息流、同样的信息架构、同样的视觉表现,如果遮掉底部的 tab,你很难区分到底谁是谁。
其次,可颂的社区内容同样由视频和图文构成,内容基本来自抖音,且以视频内容占主体。
不同的是,小红书的图文内容居多,而且图文的创作篇幅以及深度要比可颂的体验更好。
体验下来你会发现,逛可颂 App 时总会有一种刷抖音的感觉,跟兴趣种草的关系似乎并不大。
这一点,还是由内容生产基因决定的。
从抖音换壳出来的可颂虽然想做字节的小红书,但天生的产品基因决定了这条路并没有那么容易走通,理由有三。
第一,抖音的内容分发逻辑是典型的中心化算法驱动,当算法识别到数据表现好的内容时,就会不断投喂更多的流量。
通常来说,抖音的内容想要获得更多系统流量需要经过几个环节。
一个是播放量的阶梯门槛,一个是系统算法门槛,一个是人工审核门槛。
那些热门爆款内容通常都是跨过了最后一步的人工审核门槛,才最终成为爆款。
因此,在这种产品逻辑下,平台认可的优质内容会呈现「短平快」的特点,长尾属性比较弱。
说得简单点,娱乐类、新奇类、热点事件类的内容很容易出圈。但这种内容的生命周期很短,过气了就没人关注了。
所以,抖音会通过算法不断去识别出符合这类特征的内容然后推荐给用户,只有这样才会有流量。
第二,兴趣种草社区的内容更偏向于长尾,社区调性建设周期较长,不太适合以中心化的算法分发为主的逻辑。
我自己也逛小红书,大多数时候会当做经验贴的搜索渠道用。
比如,搞装修时寻求经验贴、买显示器时寻求测评贴、出游前寻求攻略贴等等。
要满足这种场景需求,对内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一般来说,完整性、全面性、可参考性是基础,加上可收藏的属性,种草效应就很明显。
和中心化的算法分发逻辑不同,种草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种草的品种不同,很难用爆款逻辑去打动所有人。
以抖音的内容逻辑来看,很难用同样的方式再造一个小红书,即便在产品表现层呈现出一样的设计。
第三,被动推荐和主动搜索在产品对用户的影响力结果上完全不同。
虽然抖音正在发力搜索,但抖音仍然还是以算法驱动的被动推荐逻辑为主,用户处于被投喂的状态。
小红书虽然也有自己的推荐算法,但这是建立在用户的主动表达之上的。
准确说,就是搜索。
在小红书的产品数据里,用户在算法的推荐下获得内容和主动搜索的比例几乎是一半一半。这就意味着,小红书可以收集到大量用户的主动表达。
这会带来一个好处,让那些数据不好的优质内容有出圈的机会。
比如,一个小众种草贴可能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喜欢,数据上也谈不上算法识别的优秀。如果按照中心化推荐算法,这样的内容很容易被淹没。但在主动搜索的场景下,这样的内容就有机会浮上来。
兴趣社区的种草分两种,一种是偶然发现,一种是心有所属。
前者对应算法推荐,后者对应主动搜索。
对于可颂这款产品来说,内容生产和分发的本质没变,但又想走小红书的路,显然是存在极大问题的。
不知道这款产品从应用市场下架的原因是什么,但字节想再造一个小红书的意图是很明显的。
其实不止是字节,包括淘宝、京东、拼多多在内的电商平台都想做一个自己的小红书。
背后的逻辑,还是用来承接电商长尾流量并且获得用户增量。
至于字节为什么想做,其实还是和他们做全域兴趣电商的战略相辅助的。
用户来了、逛了、买了,还不够,还得想办法让用户持续留下来。而留下来的办法,就是让用户觉得这里有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用完即走的产品理念在电商领域并不成立,人家想要的是用完还来。
对于兴趣种草社区产品来说,并非一朝之功。
················· 唐韧出品 ·················
安可时刻字节不仅下架了可颂,还有之前我聊过的另一款叫识区的新产品。至于原因,官方没说,但大概率还是跟产品表现有关。
字节一向是大力出奇迹,留给一款产品的时间不会太长。这一点,跟注重长尾的兴趣种草社区其实也是相悖的。
当然,我说的可能是错的。
今天,与 75139 位读者一起见证彼此成长后台回复“w”,可加我个人微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