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咨询后的心得笔记。
从上周开始重新做职业咨询了,到目前已经完成了5个。大体流程是:
1、你先说下自己的困惑
2、我出一个文档具体描述下我的理解,能给到的帮助,以及需要你补充的背景,如果我能给到的帮助你觉得没问题,那就成交预约时间做咨询了。
3、基于文档做沟通,过程中所有的核心点都记录在文档上
所以,从开始到结束,所有的关键信息都被记录了。如果这时候不写点什么收个尾,就好像事情没有闭环。于是计划每次咨询后都做心得笔记。我希望他能够方便咨询的人之后经常可以拿出来看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用这些笔记去种下更多的种子,吸引更多的新朋友来咨询。心得笔记会包括三个部分,咨询者的诉求(放心,会脱敏),我提供的帮助和我自己在这次咨询中的收获。这次的咨询者是一个来自大厂的产品经理,最终的目标是希望回到老家创业,并且对这一目标很确认,想得非常清楚。
但他在现在的大厂只待了大半年,不知道之后应该是留还是跳,或者说不知道要去做些什么事情。
很明显他是属于目标很清晰的那种人,但从现状到最终的目标,这条路怎么走,他是迷糊的。
我接到这个诉求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要更加具体的去判断这个产品经理的能力到底如何。
更通俗一点说,就是他现在的起点在什么层次,是在同龄人中非常优秀了,还是基础是薄弱的,首先需要把基础打好。在大半年的工作中,他所负责的项目都属于业务复杂程度不高,对功能的逻辑梳理要求很高。但是问到一些细节处时,都可以答出来。那第二个问题就来了,如果他作为一个大厂产品经理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那么当他以若干年后自己创业为目标时,还差什么。
更通俗一点是,一个已经很努力的人,如何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选择好努力的方向。从大厂产品经理到创业者,角色的转变,会带来视角的转变。
产品经理大多是围绕问题而工作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问题解决的方案,以及最终产生的价值。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一个点,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我们首先需要聚焦于眼前的事情把它做好,这是产品经理的本职。但是把产品经理放在创业者这个位置上,我们可能会缺很多东西。比如钱啊、人脉啊、管理能力啊等等,但有两个东西,也许是最关键的。合格的经营者,是需要养活这个组织,让它活下去,让为这个组织工作的人可以挣到钱,可以挣到更多钱。这是他应该承担的责任。
周五跟好朋友Harry吃饭(他是一名消费品领域的创业者),我问他,你如何做规划的。比如1年、3年、5年,分别有什么规划。
他说,我这个阶段现在最大的规划,就是我该如何活下去。你首先要让跟着你干的人挣到钱,这是你的责任和义务。
所以呀,大多数产品经理是固定月收入的,甚至有项目奖金,因为很少会背负经营的压力,但创业者,一定是要善于经营的。
有一点肯定算,那就是把账算清楚。每卖一个产品,是赚了还是亏了,下一步该怎么花钱。
比如去做投放,拉一批用户注册,三个月内我们在这批用户身上赚了多少钱,投放的成本是多少,跟现在的效率比如何,跟这个你所在的这个行业的平均水平比如何,作为经营者心里都有一本这样的账。于是我建议他,有机会的话,选择一个离钱更近的岗位,不管是赚钱的,还是花钱的,都离钱更近一些,这样你才有计划真正去感受一个经营者的视角。
因此,不管是跳槽还是留下来,这个方向的岗位,我都会建议他去看看。已经是创业者的人,需要了解这个行业的所有信息,不仅仅是你自己组织内的信息。
左晖在《详谈》里说到,他有一段时间焦虑的原因,是内部新业务的一号位,对于这个新业务所在的行业里的信息一无所知,是多大的市场,有哪些厉害的玩家,竞争对手最近在做什么动作,完全不知道。对于一个公司的一号位,这些都是必须要去拿到的有价值的外部信息,拿到这个信息的能力,是他们的基本功。如果是准备成为创业者的人,就需要了解什么方向是有可能做成的。通过各种调研,去看什么方向还有机会,再下场干。而不是我有什么资源,有什么产品,再想办法把它卖出去。因为你已经有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你不那么客观的看待用户真实的需求。你爱你已经有了的,你也相信这件事能做成,那你就容易对于其他人是否也爱,做出更乐观的判断。
回过头来,对于这个朋友来说,如何获取有价值的外部信息的能力呢?他说,他有在听课程,有准备自己做产品,甚至开一个公众号,自己输出,从而结识更多的人脉。
我问他,所以,人脉,是你想要获取有价值的外部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么?我接着问,那这些人脉如果是五个坑,那这些萝卜到底是谁呢?做一件事,知道做什么不是终点,知道怎么做并且做出来,才是到了终点。我们都知道,有价值的人脉圈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我们信息获取的渠道。但是从创业的这个终点出发,这个人脉到底是谁呢?
只有想明白,这些人到底是谁,才知道该通过什么样的渠道结识他们。
做投放的:因为你之后如果要做流量生意,肯定绕不开投放的。
做消费品的:因为从你的家乡的实际情况看,消费品似乎更容易成(更多的信息就不能透露了)做财务的:帮助你知道组织内外的钱都是怎么来的,都是怎么花掉的。已经在一线的创业者,可能规模还不大,但正战斗着。一定有很多实际的经验跟你分享。怎么找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得到或者混沌这样的训练营,带着目标找人,效率会高很多。
到这里,我才认为我解决了他的「知道该怎么做」的问题。其实整场咨询下来,我并没有给出很多的规划性的建议,比如你现在应该怎么样,三个月后应该怎么样之类的。因为那不是问题的核心。找到问题的核心,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而大厂产品经理想要创业,真正的问题是抽离出来看,当你的角色发生变化时,有哪些事情你是需要补课的。
可能你在很多大厂都很努力,但最终,经营意识和外部信息,就会一直成为你的软肋,当你离开平台准备去创业的时候,你发现自己还是没有做好准备。
一个已经很努力的人,在目标明确时,更应该选择好努力的方向。我有时候就在想,顶着“咨询”的名义去服务其他人的时候,到底帮到他们什么了。授之鱼的模式,往往能很快挣到钱,还能挣到大钱,这是培训。用药猛,但药都一样。是不是真的适合,不知道。
授之以渔的模式下,就在每个人身上都得动一番脑子,研究经历背后的认知、思考和智慧。
甚至很多时候你知道,这个人其实没有什么问题,就是不自信,你给他一些信心就可以了。但那样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做一样,你会担心是不是做得不好。
可是这个模式边际成本太高,课、训练营,都不管用,就得一个接一个的聊,每个人不是都不是一个公式中的某些选项,套用逻辑就可以得出答案。他们是人,得走进他们的世界里,发现真正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内核。最后说个事儿吧,我决定调整一下服务费用,因为最近调研了一下市场上类似服务的流程和收费,我发现自己的极度个性化,甚至所有的输出都是定制的。
具体金额由我们多轮前置沟通之后,我会判断自己为你提供的实际价值,来定一个价格,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非标准的服务,就应该有非标准的定价。前期基于文档的沟通多一点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