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好困 LRS
【新智元导读】最近「CCF会士」和「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评选结果出炉:9位新任会士,北京大学谢涛教授,清华大学陈文光教授入选!10位优秀论文获奖者,清华占了三席,轮椅博士携「九歌」获奖!
1月5日,2021年度的「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评选结果出炉。获奖者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计算所和中国人民大学。其中一位是来自清华大学坐在轮椅上的领奖者矣晓沅。他虽「网红」,却不用微博、不想走红,只想把时间留给科研;首篇论文4投4拒,愈挫愈勇,博士毕业时已收获14篇论文;文科生的浪漫和理工科的逻辑,让他创造了AI 中文诗歌写作系统「九歌」。除了颁发博士学位论文奖以外,CCF还宣布有9位研究人员当选会士,包括香港理工大学的曹建农教授,清华大学的陈文光教授,中科院计算所的李华伟研究员等。
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授予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有重要突破,或在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方面有重要创新的中国计算机领域博士学位论文的作者。
获奖论文「持久性内存存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导师舒继武。陈游旻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一名博士后研究员。于2021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于2016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19-2020年期间,他作为访问学者在华盛顿大学麦迪逊分校ADSL工作,指导老师是Remzi Arpaci-Dusseau、Andrea Arpaci-Dusseau和Xiangyao Yu。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分布式系统和存储系统。其论文已经在FAST、ICDE、ASPLOS、VLDB、Eurosys、DAC、USENIX ATC、ToS、TC等顶会期刊发表。此前,他还获得了2021年ACM ChinaSys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奖论文「认知规律启发的显著性物体检测方法与评测」,导师程明明。范登平博士,ETH Zurich博士后,曾担任IIAI研究员、任阿里达摩院高级算法工程师。研究兴趣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及通用深度学习框架;AI+交叉学科应用: 生命科学+智慧医疗、元宇宙生态(虚拟/增强现实+数字人+多模态学习)。近五年,在CCF A类顶级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5+ 篇 (5+篇CVPR/ICCV口头报告; 4篇TPAMI),连续两年获CVPR最佳论文提名奖(入选率为0.8%和0.4%)、连续3次被评为CVPR杰出评审。「伪装目标检测」任务被英国《New Scientist》权威杂志撰文报道,PraNet自动息肉分割模型在MediaEval 2020竞赛上取得精度指标冠军,E-measure评估准则入选IJCAI’18年Top-10 Influential Papers,Kaleido-BERT被用于阿里电商搜索系统,申请发明专利10项。此外,他还是中国电子学会(CIE)高级会员、IJCAI’21资深程序委员会委员、第七届MICCAI眼科医学影像分析研讨会领域主席。获奖论文「吉布斯分布的局部、动态与快速采样算法」,导师尹一通。凤维明,研究方向为随机算法和分布式图算法,研究成果发表于SICOMP,STOC,SODA,PODC等期刊和会议。获奖论文「物联网数据安全可信的共享技术研究」,导师吴帆。牛超越曾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他以独立一作在CCF A类国际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9篇;受邀在CCF旗舰刊物《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上发表专题论文1篇;在期刊Elsevier JNCA上发表论文1篇。以二作在CCF A类和交大A类国际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3篇。此外,还申请了4份发明专利。并获得过两次国家奖学金、杨元庆优秀博士生奖学金(排名第一)、Elsevier JNCA杰出审稿人、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获奖论文「大数据相似查询关键技术研究」,导师李国良。孙佶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此前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是分布式系统、相似性搜索和查询优化的机器学习。获奖论文「机器学习中的标记增强理论与应用研究」,导师耿新。徐宁博士现为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 , 先后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以及东南大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EEE TKDE、NeurIPS、ICML、IEEE TNNLS、AAAI、IJCAI等著名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荣誉。此外,他还担任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AInet Fellow,国际著名会议IJCAI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Senior PC Member)及NeurIPS、ICML、ICLR、AAAI、ECML、SDM、ACM MM程序委员会委员(PC Member),国际著名期刊IEEE TPAMI、IEEE TMM、Information Science s 、IEEE/ACM TON审稿人。叶翰嘉,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特任副研究员,在南京大学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LAMDA)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表示学习、多任务学习和元学习。相关的成果已经在开放环境系统、小样本系统等实际场景下进行使用。获奖论文,「具有文学表现力的中文古典诗歌自动写作方法研究」,导师孙茂松。矣晓沅,于2016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21年获得博士学位。曾获得第十八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CCL 2019)最佳系统展示奖,第十七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CCL 2018),第十六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CCL 2017)最佳系统展示奖。赵永威目前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ICT)智能处理器研究中心(IPRC)的特别研究助理,从事博士后研究。他于2015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于2020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得计算机系统结构博士学位。获奖论文「视觉语言交互中的视觉推理研究」,导师文继荣。牛玉磊,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15年和2020年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学士与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为因果推理、视觉与语言等。担任IJCAI 2021高级程序委员。曾获CVPR 2019视觉对话挑战赛冠军,ICLR 2021杰出审稿人,入选CVPR 2020 Doctoral Consortium。矣晓沅1991年出生于云南省玉溪市,6岁,因一场高烧患上「不死的癌症」——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此再也无法摆脱病魔的缠绕,随着疾病恶化,他逐渐丧失了行走与生活自理能力;11岁,曾被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历经艰辛从ICU救回后,双腿却失去了自由。从此他开始与轮椅为伴,但是,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21岁,以云南省第16名、高考679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招收的第一个残疾学生;23岁,获得清华学子最高荣誉——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矣晓沅博士期间在清华大学 THUNLP Lab 求学,师从孙茂松教授,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文本自动生成。即使身体不便,矣晓沅的科研成果也颇为丰盛,在 AAAI、IJCAI、ACL、EMNLP 等顶级 NLP/AI 学术会议,以及 CCL、《中文信息学报》等国内重要期刊会议中,发表论文 10 余篇。网络的走红似乎并没有对矣晓沅的生活产生影响,他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特别之处,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只不过轮椅恰好成为了他生活中的必需品。在被问到「上微博热搜是什么感觉」时,矣晓沅坦言「我不用微博,没有看」。博士期间为了专注科研,他曾多次拒绝文化类或娱乐性节目的邀请,对他而言,把时间留给科研才是最重要的。2017 年,在导师孙茂松教授的指导下,矣晓沅参与研发人工智能诗歌写作系统「九歌」,用户只需输入句子、段落或关键字,即可自动生成绝句、藏头诗、律诗、词等不同体裁的诗歌,曾三次获得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的「最佳系统展示奖」。展示网址:http://jiuge.thunlp.org/九歌结合多个专为诗歌生成设计的模型,基于 80 余万首古人诗歌进行训练,同时九歌也支持多模态输入、多风格多体裁诗歌生成以及人机交互创作等功能。虽然九歌在创作速度和数量上不受限制,偶尔也会生成一些很惊艳的作品,但在矣晓沅看来,好作品的出现可能是概率问题,目前九歌尚处于三流业余诗人的水平。绝大部分创作出的诗歌在篇章结构、前后呼应上,与人类创作的作品尚有差距。矣晓沅认为,AI 与人类应该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共同进步」的,虽然当下机器生成诗歌的能力全靠千百年来创作积淀,但随着技术、算法的更新,机器创作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一些作品可能也会给人类带来启发。与众多博士生的求学路一样,矣晓沅博士期间的研究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投稿第一篇论文的时候,曾连续 4 次被拒,直到第 5 次才被收录,这个过程持续了一年多将近两年的时间,矣晓沅坦言当时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从小就饱经病痛折磨的矣晓沅,这次同样没有轻易言败,他愈挫愈勇、越是失败越想去再次挑战,最终在导师和实验室同学的协助下,矣晓沅博士期间的第一篇论文最终被 CoNLL 2018 收录。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1809.04313事后矣晓沅在反思这件事的时候,坦言「不要怕论文被拒」,他觉得如果一篇论文被连拒多次,则表示文章一定有很多明显的不足。这时要广泛反思吸纳审稿人的宝贵意见。此外还要有自己的判断,如果一篇论文只是为了凑数而投的灌水文,那么不被收录也很正常。但是如果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有信心,那么不要因为多次被拒而迟疑灰心,根据审稿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论文,再投就是了,不管论文能否被收录,都能有所收获。如今矣晓沅已发表14篇论文,最高引论文达88次,为中国诗歌走向世界奠定了技术基础。论文地址:https://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978-3-319-69005-6_18这篇论文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生成作为一个序列到序列的学习问题,并通过各种定性分析研究循环神经网络(RNN)对诗词生成任务的适用性。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基于RNN编码器-解码器结构的新型系统,以关键词为输入,可以生成四行诗,也就是常说的绝句。系统可以学习单句中的语义,诗中各句之间的语义相关性,以及利用结构、节奏和音调模式之间关联性,无需使用任何约束模板。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也优于其他竞争系统。矣晓沅一直致力于无障碍公益事业,他认为,只有把无障碍建设做好,才能让社会上的更多残障人士成长起来。作为清华大学学生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第二任会长,他曾在一年时间里联合北京新起点公益基金会、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等多家社会组织,在校内外开展各类无障碍宣传科普活动,一方面呼吁加快建设无障碍基础设施,一方面呼吁社会关注、关爱残障人士,让每位「轮椅上的天使」能够生活在平等包容的环境里。矣晓沅刚读大学时,有一些教室轮椅根本进不去,所以不得不退掉一些很喜欢的选修课。2016年4月23日,清华大学成立了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开展无障碍国情研究与标准制定,探索无障碍人居环境和技术开发,促进无障碍人文理念的传播与人才培养。慢慢的,学校里开始发生改变,教室、食堂、宿舍楼、图书馆等都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但矣晓沅更关心的是,全国更多的学校以及更多的公共场所还没有这样的配套设施。2018年,矣晓沅获得「中国网事·感动2018」第三季度网络感动人物等荣誉称号。近日,2021年度CCF会士评选圆满落幕。经函评和CCF会士评选委员会会评,有9位CCF杰出会员当选CCF会士。CCF会士制度旨在表彰在计算机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或为CCF做出突出贡献并有连续五年及以上会龄的CCF杰出会员,是会员在CCF的最高学术荣誉。目前,CCF会士人数150人,占专业会员人数的0.32%。长期致力于分布式计算、无线网络和移动计算、大数据分析领域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扩大CCF海外影响做出了突出贡献。曹建农教授现任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潘乐陶慈善基金数据科学教授、电子计算学系分布式与移动计算讲座教授、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研究院主任、互联网和移动计算实验室主任、理大大数据分析中心实验室创始人及副主任,并曾于2011-2017年担任电子计算学系系主任。曹教授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计算机协会(ACM) 杰出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曹建农教授的研究兴趣涵盖分布式系统、区块链、无线感知与网络、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移动云和边缘计算。他负责编著了5本著作并参与编写其他9部著作,在国际权威期刊和顶级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并获得了16项专利。长期从事计算机系统研究,在科研与技术转移方面成效突出,对CCF计算机软件能力认证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陈文光教授,分别于1995年和2000年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陈教授是CCF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ACM中国理事会副主席。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次。长期研究高性能计算编程模型和编译系统,近几年在以图计算系统为代表的新一代大数据处理系统方面取得了进展。在微处理器全生命周期可靠设计和专用处理器自动设计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CCF学术服务贡献突出。李华伟博士,现任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VLSI测试与验证组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IEEE Transaction on VLSI Systems》Associate Editor,《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编委。IEEE寄存器传输级与高层测试研讨会指导委员会主席;IEEE亚洲测试学术会议指导委员会成员。李博士主要从事数字集成电路测试、验证与可靠性技术研究,是IEEE Senior Member。先后主持和参加了近二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973、863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IEEE/ACM期刊28篇,SCI索引48篇,EI索引1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项。此外,她还在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12年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2012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长期从事并行与分布式处理和高性能计算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绩,对CCF在地区的发展和推广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李肯立教授现为湖南大学校长助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高效能计算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数据分析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教授还担任国家超级计算创新联盟副理事长、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CCF理事、CCF杰出会员、CCF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学术兼职,IEEE-TC编委,IEEE-TII等特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是并行分布式处理、超级计算与云计算、面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高效能计算。长期从事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并取得突出成绩,积极参与CCF各类活动并做出了重要贡献。刘挺教授,现任哈工大计算学部主任兼计算机学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刘教授是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SMP)主任,曾任国际顶级会议ACL、EMNLP领域主席。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一等奖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社会计算,是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科研与教学工作,在该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对CCF多项学术活动做出了重要贡献。罗军舟教授,现任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罗教授发表国际国内重要期刊和会议论文520余篇,其中SCI和EI检索500余篇次。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以及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和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是IEEE会员和ACM会员,现任IEEE CSCWD技术委员会主席、ACM SIGCOMM China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计算机学会云计算专委会主任。目前担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和《通信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研究兴趣包括: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工程、网络安全、无线网络、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在软件测试技术和软件解析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并为CCF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谢涛,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席教授,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副主任,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数据驱动软件开发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新工科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谢教授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杰出科学家,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曾获科学探索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其延续资助,美国NSF Faculty CAREER Award,ACM SIGSOFT杰出服务奖,IEEE计算机协会软件工程技术委员会(TCSE)杰出服务奖,ASE 2021最有影响力论文奖等。此外,他担任CCF软件工程专委会副主任,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评奖分委员会主席,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 2020)程序委员会主席,软件工程旗舰国际会议ICSE 2021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软件测试、验证与可靠性(STVR)》Wiley期刊联合主编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软件工程,系统软件,软件安全,可信人工智能。谢教授长期从事软件工程的研究,在软件测试、软件解析学、软件安全、软件自动化、智能化软件工程、可信人工智能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并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在激光照排栅格图像处理系统和分布式关系数据库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成果得到广泛的产业化应用,对CCFYOCSEF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阳振坤博士现为蚂蚁集团高级研究员,北京奥星贝斯科技有限公司CTO。阳博士曾先后担任方正研究院副院长、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副所长、联想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微软亚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员、百度高级科学家等。并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四)、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第一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分布式系统和分布式关系数据库,2010年6月他在阿里巴巴发起了OceanBase分布式关系数据库的研发。目前,OceanBase已经在蚂蚁集团的核心系统中全面取代了Oracle数据库。在计算机科学教育和科研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积极参与CCF各类活动,发起「龙星计划」,为我国计算机教育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参考资料:
https://mp.weixin.qq.com/s/3E-RYMUSnNoUFGrpa_aTMQ
https://www.ccf.org.cn/Media_list/jl/2022-01-05/752713.shtml
https://www.sohu.com/a/478401801_1211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