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k12教育大裁员,我给出的几点建议

共 3818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08-13 10:50

【题图:风雨中的蜗牛】

8月5日,据公开信息,字节跳动的大力教育正将旗下的相关教育业务裁掉,除智能硬件和进校业务除外。据悉约九成教育员工被裁,赔偿N+2。

字节之前一直对外坚称不裁员,现在也是扛不住了。其实问题源于之前对形势判断过于乐观,盲目招人。

这也说明「双减」政策已经开始被贯彻和执行,不论是垂直的k12教培机构,还是大互联公司的教育部门,裁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像之前从高途和好未来传出来的消息一样,创始人和高管也都很无奈。

但政策已经出来,企业所能做的就是坚决拥护和认真贯彻。据公开数据显示,各家的裁员比例都很高,整个行业受到波及的从业者有数百万之众。

在当前本已经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这百万职业大迁徙值得关注和帮助。下面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给出几点建议:

01
先稳住,争取留下来

眼下这种情况,很多人都可能会劝你,早做打算以免陷入被动或者没有退路。早做打算本没有错,但是当前这个事情影响太大了,对于还没有明确去向或要离职的,我劝你尽可能在当前公司先稳住,争取在内部留下来。


因为现在不是换工作的最佳时间点。你此时换工作,不仅意味着你要和几百万k12教培从业者竞争,还要和900多万应届大学生竞争,形势比较惨烈。


另外一些公司下的裁员令比较突然,人在太过急切下换工作容易踩坑,因为整个行业都还没有想清楚呢。


你和行业都需要时间。


所以你需要一个再等等的缓冲地带,等就业形势稍有缓和,行业走向相对明朗了,比如半年或一年以后再出来,也是一个选择。就这个角度看,外面的机会并不见就多好。


当然如果你明确要走了,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那一定得果断一点,祝你跑在他人前面。


02

结合政策导向去选择工作

包括教育及最近很多事儿,你应该能学会一点:政策才是一个行业的通行证,更是人生的通行证。所以你选择一个长久的工作应该多思考政策背景和影响。


就k12这个事情来说,尤其是教培机构的老师或者辅导老师更应该如此。


1、教育「双减」政策制定的一个关键原因和直接影响结果,就是要重塑学校的教育主体地位,巩固学校的教学资源,完善学校教育生态,而社会办学和校外培训只是公立学校的有益补充,应该还教育资源给学校。


这就意味着,公立学校才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的主要形式。所以如果你还想继续做教育,尤其是k12教育,应该考虑入校,尤其是公立学校或国家教育机构,以后私学校都会不好使。


当然入校或进入国家教育机构的方式,对于教师和辅导人员来说主要是考编、考公等。这里多说一句,其实对于35岁以下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甚至是终极选择。


前几年社会膨胀,一些不负责的人人生规划师都鼓吹大家要跳出舒适圈,那几年跳出体制内的,现在很多应该肠子都悔青了。


当然你说国考难,不过省考简单啊;你说进市区好单位难,但郊县单位容易些啊。全看自己选择,路反正就摆在眼前了。


当然长期看,学校要延展课后服务,肯定会招募辅导员,吸纳社会教育机构的辅导人员也是必须的。


2、要从根本上明白「双减」政策,还要了解国家制定政策的初衷,中办和国办颁布的政策,能让我们能看到国家调整人口结构性问题导向性及拉动生育的决心。


这里面的关键是要降低家庭的教育成本,减轻父母养育负担,提升父母生育意识。

从这个角度,你想做教育,要多考虑解决父母问题。


结合这个政策的这两面,对于k12的产研人员来说,你要继续做k12教育,一定要考虑找入校产品或toG业务。


当然长期也可以考虑,比如最近新东方几大机构最近添加的转型方向——校外托管服务。当然这个业务还很初期,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


3、把眼界再放大一些,思考一下最近一两年中美贸易形势,以及最近国家出台的一些经济政策。我们不难发现,国家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会优化第三产业占比,加大制造业比重。


一方面避免被美国卡脖子,一方面也避免出现美国那种国内工业的空心化。


比如这个时候考虑教育+人工智能化+制造就是一个好思路,而教育智能硬件兼具这三种业态,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是一个好出路。这也是当前字节-大力教育唯二未裁撤的k12业务。有这方面背景或者兴趣的同学,可以优先考虑教育硬件业务。


03

继续选择k12教育,

要判断业务政策风险和企业营收能力

对于明确要换工作,如果还能继续在k12领域的企业里就业,当然也是最好的,因为迁移成本最低,当然目前这种情况也是最难的。


选择新的公司或者新的业务,优先要判断政策风险,要尽可能避开学科类培训或者相关业务,以免朝避猛虎又夕遇长蛇


比如最近很多转向素质教育,虽然需求刚性没那么强,暂时规模也不会太大。但总归是在k12下面,后面的业务形态也会多样化,加上托育的思路,后面也许能逐步壮大起来,也算是一个好去向。


另外,还要判断企业的营收空间和当前盈利能力,虽然说我们社会主义教育应该具有公益性,但是一个企业毕竟要养活一干人,要实现持续运营,所以非学科类业务一定要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和营收能力,不至于短期内倒下


04

我劝你走出去,

走向其他教育或技能相通领域

1、教育是相通的,你可以考虑选择其他垂直教育领域:


首先,你可以考虑职业教育。我在上一篇文章「双减政策落地,k12走向何方」中提到过职业教育的优势其实职业教育涵盖领域非常宽泛,对人才吸收也会相对较多。另外,其培训体系和k12比较相似,很多方面也比较容易切入。


比如公考,当然有相关考试或者工作经验最好了。尤其是在当前疫情影响下,民众的「铁饭碗」意识又被激活,公考的报考热情又开始高涨。并且公考,考上就意味着就业,其需求刚性程度可想而知。


比如考证培训,其实像财会、建工、司法、医疗等,每个领域下都有好多证,很大也都是刚需,是从业门槛或者晋升必需。


再比如技能培训、兴趣培训等,其实这些公司非常多,光计算机培训市场上少说都有上百家。整体上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大,发展增速快,并且有国家政策红利。

其次,还可以考虑大学教育以及学历教育培训比如大学慕课,四六级,自考,专升本,考研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编程等STEAM教育,前两年也特别火,不过我觉得学习意识还没有普遍培养起来,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市场还需要再教育。


2、结合工作内容从教育的横切面考虑选择工作机会:

比如上面提到的教育智能硬件产品,就是教育+硬件的一个横切面。

你还可以按这个角度去发散,比如考虑内容+教育,比如内容产品的教育频道等,其实门户网站就有相关岗位。还可以考虑教育+数据,比如一些数据公司的教育方向等。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切面应该是教育+工具,属于教育科技的一部分,软硬件均可,toB/toG都行,空间相对较大,行业也有一些机会。


虽然说他们不一定只围绕k12,但是也是从事教育的一种方式。


多试试,也许就能发现一些新的机会。


3、从个人岗位和职业技能出发,选择一些相通领域的工作:

比如人才和教育评估领域,做k12其实很多公司的业务也多涉及到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估,这块是相通的。其实评估是很专业的一块,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经验,有些机构专门做这个,可以看看有没有靠谱的。


比如容行业,如果你做过相关的教育内容的产运工作,其实这个换工作跨度不算大。


比如视频直播领域,如果你之前做过课程直播也是可以考虑的。

再比如saas领域,如果你之前有过教育b端经验,做过师生或家校互通等产品,saas产品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还有招聘行业其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招聘和教育是近亲,他们很多也有教育模块或者和人才培养模块。


05

说在最后

有时候,找工作你会觉得当前的处境真是太难了,现实会把你逼得没有太多选择。此时,你也可以选择先迈出你的第一步。不要把前景想得太死,说不定走着走着就柳暗花明了。


当然,当前找工作,对于产研同学来说,如果没有好机会还是要选择稳一步,避开激烈竞争也好。如果真决定走了,要做好政策风险判断,也要眼界放宽,多想其他教育领域或者和自身业务能力相关的岗位连接。


当然对于教培老师而言,最好的还是去公立学校或者国家教育机构。


再说回k12教育本身,大家要明白一个结论就是,其实需求还在,供给也比如会在,只是服务的方式会发生巨大变化。


对于大公司而言,像新东方、好未来、高途、网易有道、猿辅导等,其实都已经开始探索多元化教育业务,后续还是有机会逐步恢复一些元气的。而对于中小型教育机构更是新的机会,大家又被重新拉回同一起跑线,搞得好就会抓住这次绝佳的逆袭机会。


不过,但凡还身在教育圈,还是要劝你降低从业预期。要认清楚,教育新政必然会导致整个教育行业在营收能力规模和资本化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限制。


当然作为「打工人」,平时要多关注行业形势发展和国家政策变化。比如近来的越来越趋严的监管形势,你或许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想想课本和政策里学到的「共同富裕」和「公有制主体地位」,很多事情都会豁然开朗。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希望对你有益。



关于k12大裁员和职业大迁徙,你有什么想聊的欢迎留言讨论~




...................END...................

hello,我是阿外,「波悟馆」馆主,10年互联网产品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20年度最受欢迎作者。欢迎关注「波悟馆」(bo_club)。也欢迎关注我微信,加社群一起学习、交流。



浏览 2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