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历史:搞出一辆我们自己的电动车,要经历怎样的磨难?
浅黑科技
共 20449字,需浏览 41分钟
·
2021-06-27 12:57
浅友们好~我是史中,我的日常生活是开撩五湖四海的科技大牛,我会尝试各种姿势,把他们的无边脑洞和温情故事讲给你听。如果你想和我做朋友,不妨加微信(shizhongmax)。
踩一脚油门,那个提速的性能,远远超过了当时100万的汽油车。你要问我的感觉,那就是两个字,“惊讶”。
注意,这行字里信息量最大的不是“新能源电动车”,而是“高端”两个字。
我拿手机类比一下你就明白了。
三电系统大概相当于手机里的芯片和基带——是核心中的核心。
第一,技术从哪来?
电动车和燃油车,虽然都叫车,但其中的核心部件一个是发动机,一个是电机,完全就是两套技术方向。
过去小康为了自主研究汽车发动机,花了小十年时间才培养出现在的技术队伍。现在如果啃硬骨头搞“三电”,又要填进去无数技术专家,这些人总不能从天上掉下来吧。。。
第二,钱够不够?
虽然小康集团当时刚上市,资金还算宽裕,但研发电动车可是个无底洞,鬼知道要烧进去多少钱,万一研究到一半儿资金续不上。。。
很多同事去美国出差,再回来都能发现一个明显的区别。美国城市的充电桩已经很密集了,而在中国,充电桩还是个稀罕物。
如果电都续不上,那再好的车有什么用呢?
说到底,三电技术我们通过努力绝对是有希望掌握的,但是充电桩的问题我们也没办法啊。。。
正常油车在不同的档位和速度下,发动机的转速是不同的。在某些转速下,发动机的效率最好,而在过高或者过低的转速下,效率是会有衰减的。
而为电车发电的发动机,不用随着车速而调整转速,可以一直设定在效率最高的转速。
别看就这么小的区别,节省的能源可是大大的!
我能找到最接近的东西就是野外生存用的那种小型燃油发电机。。。
汽车的横宽,我们叫做Y向长度。如果做得很宽,底盘调教就会非常难。
所以,Y向长度在设计上是严格受限的。
我印象很深, 祁连山上大雪纷飞。
如果觉得华为同事说得有道理,我们就改,如果确实存在他们不了解的工程困难,我们就沟通,然后一起商量解决方案。
我们和华为定下了一个共同准则:只有赛力斯服务能力足够的城市,才会放开在华为专卖店的销售。我们决不能为了迅速扩张而牺牲用户体验。
不用急,未来能分出胜负的,在于智能,而不在电动。
技术发展正在改变车的两个重要属性,拥有权和驾驶权。
万物互联的时代来临,汽车可以成为一种共享的服务,大多数人没有对车的拥有权;随着自动驾驶发展,大多数人也没有了车的驾驶权。
这个时候,真正可怕的竞争才会来临。
一部手机里只有几个传感器,但是在车上,雨刮、座椅、雷达等等,可能有几百个传感器。今天围绕手机都有几千万开发者,那么将来,围绕智能汽车也许会有更多的开发者——装一个 App,汽车就能给你跳舞。
这并不是什么想象,很快就会成为现实。
再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史中,是一个倾心故事的科技记者。我的日常是和各路大神聊天。如果想和我做朋友,可以搜索微信:shizhongmax。
哦对了,如果喜欢文章,请别吝惜你的“在看”或“分享”。让有趣的灵魂有机会相遇,会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Thx with in Beijing
评论